宇宙也有壽命嗎

時間 2021-06-28 22:05:42

1樓:

有人認為宇宙是經過大**不斷膨脹,然後又由於引力不斷縮小,最後回到大**起點,不斷迴圈。

還有人認為會不斷膨脹下去,永遠沒有終點。

要證明這些主要取決於宇宙內物質引力是否足夠讓宇宙又縮回來,而現在人類可見的宇宙物質還遠不夠讓宇宙縮回來。所以近年來,「暗物質」研究很熱,如果發現了足夠的暗物質,宇宙就是迴圈的了。

2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 宇宙是無限的

無限就是沒有盡頭 沒有終點

這就是宇宙

3樓:匿名使用者

當然有拉!

萬物皆有生命,何況包容一切的宇宙乎?!

4樓:

有的,以前我在書上看過

5樓:匿名使用者

有啊,不過具體是多少我想,目前還是不能知道的。

6樓:淡淡de雨季

....現在提供的資料僅供參考用....

宇宙是不段演化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7樓:

宇宙的壽命?~~~你擔心什麼?在你活著的時候是看不到的~~~

8樓:

我們的宇宙有可能是一個開放的宇宙,也有可能是一個閉合的宇宙,只有宇宙的平均密度為5.1*10^-11kg/m^3是,我們的宇宙才會長存,否則要麼收縮,再次**,要麼變得虛無縹緲.

9樓:我的寵物鬆島楓

沒有,誰親眼看得到它的生死?

10樓:小魚不喘氣

這個問題不是我們研究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有啊。宇宙壽命還有240億年

美國科學家日前發表**介紹說,宇宙至少還能「活」240億年,比他們原先預計的要長。

科學家們利用哈勃望遠鏡的觀察,計算宇宙中的暗能量,得出了上述新結論。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安德雷·林德領導的研究小組之前曾經稱,他們研究預計,宇宙的壽命將還有1

10億年。

但科學家介紹說,最近哈勃望遠鏡觀察到了一些超新星,它們離我們遠去的速度比以前觀察到的超新星更快,這意味著宇宙膨脹速度比我們預計的更快。根據這些新發現,林德等發表新**認為,宇宙目前只度過了其生命的三分之一,它還能存在240億年左右。

科學家解釋說,他們根據暗物質理論建立了一個估計宇宙年齡的模型。根據該模型,宇宙最終將坍塌,並從而算出了宇宙的壽命。不過鑑於人類迄今尚未直接觀察到暗物質,也不清楚宇宙膨脹速度如何變化,因此上述結論只是在假設之上的理論結算。

12樓:戊辰青天

有,物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哈伯係數,它的動力學物理意義就是它的倒數等於宇宙年齡。此概念的建立是基於宇宙**假說即宇宙擴散理論

宇宙年齡大約為10的10次方年

13樓:匿名使用者

宇宙 universe;cosmos

宇宙的誕生

我們現在觀察到的宇宙,其邊界大約有100多億光年。它由眾多的星系所組成。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普通行星,而太陽系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恆星。

我們所觀察到恆星、行星、慧星、星系等是怎麼產生的呢?

宇宙學說認為,我們所觀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於一個很小、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的原始火球。在150億年到200億年前,原始火球發生大**,從此開始了我們所在的宇宙的誕生史。

宇宙原始大**後0.01秒,宇宙的溫度大約為1000億度。物質存在的主要形式是電子、光子、中微子。

以後,物質迅速擴散,溫度迅速降低。大**後1秒鐘,下降到100億度。大**後14秒,溫度約30億度。

35秒後,為3億度,化學元素開始形成。溫度不斷下降,原子不斷形成。宇宙間瀰漫著氣體雲。

他們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恆星系統,恆星系統又經過漫長的演化,成為今天的宇宙。

物質現象的總和。廣義上指無限多樣、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狹義上指一定時代觀測所及的最大天體系統。後者往往稱作可觀測宇宙、我們的宇宙,現在相當於天文學中的「總星系」。

2023年2月份,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佈他們有關宇宙年齡的研究成果。根據其公佈的資料顯示,宇宙年齡應該為137億歲。2023年11月份,國際天體物理學研究小組宣稱,宇宙的確切年齡應該是141億歲。

地球的形成大約是距今45億年。

詞源考察 在中國古籍中最早使用宇宙這個詞的是《莊子·齊物論》。「宇」的含義包括各個方向,如東西南北的一切地點。「宙」包括過去、現在、白天、黑夜,即一切不同的具體時間。

戰國末期的屍佼說:「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宇」指空間,「宙」指時間,「宇宙」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

後來「宇宙」一詞便被用來指整個客觀實在世界。與宇宙相當的概念有「天地」、「乾坤」、「六合」等,但這些概念僅指宇宙的空間方面。《管子》的「宙合」一詞,「宙」指時間,「合」(即「六合」)指空間,與「宇宙」概念最接近。

在西方,宇宙這個詞在英語中叫cosmos,在俄語中叫кocmoc ,在德語中叫kosmos ,在法語中叫cosmos。它們都源自希臘語的κoσμoζ,古希臘人認為宇宙的創生乃是從渾沌中產生出秩序來,κoσμoζ其原意就是秩序。但在英語中更經常用來表示「宇宙」的詞是universe。

此詞與universitas有關。在中世紀,人們把沿著同一方向朝同一目標共同行動的一群人稱為universitas。在最廣泛的意義上,universitas 又指一切現成的東西所構成的統一整體,那就是universe,即宇宙。

universe和cosmos常常表示相同的意義,所不同的是,前者強調的是物質現象的總和,而後者則強調整體宇宙的結構或構造。

宇宙觀念的發展 宇宙結構觀念的發展 遠古時代,人們對宇宙結構的認識處於十分幼稚的狀態,他們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環境對宇宙的構造作了幼稚的推測。在中國西周時期,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的人們提出的早期蓋天說認為,天穹像一口鍋,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後來又發展為後期蓋天說,認為大地的形狀也是拱形的。公元前7世紀 ,巴比倫人認為,天和地都是拱形的,大地被海洋所環繞,而其**則是高山。

古埃及人把宇宙想象成以天為盒蓋、大地為盒底的大盒子,大地的**則是尼羅河。古印度人想象圓盤形的大地負在幾隻大象上,而象則站在巨大的龜背上,公元前7世紀末,古希臘的泰勒斯認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圓盤,上面籠罩著拱形的天穹。

最早認識到大地是球形的是古希臘人。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從美學觀念出發,認為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主張天體和我們所居住的大地都是球形的。這一觀念為後來許多古希臘學者所繼承,但直到1519~2023年,葡萄牙的f.

麥哲倫率領探險隊完成了第一次環球航行後 ,地球是球形的觀念才最終證實。

公元2世紀,c.托勒密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地心說。這一學說認為地球在宇宙的**安然不動,月亮、太陽和諸行星以及最外層的恆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繞著地球旋轉。

為了說明行星視運動的不均勻性,他還認為行星在本輪上繞其中心轉動,而本輪中心則沿均輪繞地球轉動。地心說曾在歐洲流傳了1000多年。2023年,n.

哥白尼提出科學的日心說,認為太陽位於宇宙中心,而地球則是一顆沿圓軌道繞太陽公轉的普通行星。2023年,j.開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諸行星都在橢圓軌道上繞太陽公轉,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同年,g.

伽利略則率先用望遠鏡觀測天空,用大量觀測事實證實了日心說的正確性。2023年,i.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繞太陽運動的力學原因,使日心說有了牢固的力學基礎。

在這以後,人們逐漸建立起了科學的太陽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影象中,恆星只是位於最外層恆星天上的光點。2023年,g.布魯諾大膽取消了這層恆星天,認為恆星都是遙遠的太陽。

18世紀上半葉,由於e.哈雷對恆星自行的發展和j.布拉得雷對恆星遙遠距離的科學估計,布魯諾的推測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贊同。

18世紀中葉,t.賴特、i.康德和j.

h.朗伯推測說,佈滿全天的恆星和銀河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天體系統。f.

w.赫歇爾首創用取樣統計的方法,用望遠鏡數出了天空中大量選定區域的星數以及亮星與暗星的比例,2023年首先獲得了一幅扁而平、輪廓參差、太陽居中的銀河系結構圖,從而奠定了銀河系概念的基礎。在此後一個半世紀中,h.

沙普利發現了太陽不在銀河系中心、j.h.奧爾特發現了銀河系的自轉和旋臂,以及許多人對銀河系直徑、厚度的測定,科學的銀河系概念才最終確立。

18世紀中葉,康德等人還提出,在整個宇宙中,存在著無數像我們的天體系統(指銀河系)那樣的天體系統。而當時看去呈雲霧狀的「星雲」很可能正是這樣的天體系統。此後經歷了長達170年的曲折的探索歷程,直到2023年,才由e.

p.哈勃用造父視差法測仙女座大星雲等的距離確認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個世紀,人們通過對河外星系的研究,不僅已發現了星系團、超星系團等更高層次的天體系統,而且已使我們的視野擴充套件到遠達200億光年的宇宙深處。

宇宙演化觀念的發展 在中國,早在西漢時期,《淮南子·俶真訓》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認為世界有它的開闢之時,有它的開闢以前的時期,也有它的開闢以前的以前的時期。《淮南子·天文訓》中還具體勾畫了世界從無形的物質狀態到渾沌狀態再到天地萬物生成演變的過程。

在古希臘,也存在著類似的見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於原子在空虛的空間中作旋渦運動,結果輕的物質逃逸到外部的虛空,而其餘的物質則構成了球形的天體,從而形成了我們的世界。

太陽系概念確立以後,人們開始從科學的角度來**太陽系的起源。2023年,r.笛卡爾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旋渦說;2023年,g.

l.l.布豐提出了一個因大彗星與太陽掠碰導致形成行星系統的太陽系起源說;2023年和2023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則各自提出了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

現代**太陽系起源z的新星雲說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2023年,e.赫茨普龍建立了第一幅銀河星團的顏色星等圖;2023年,h.n.

羅素則繪出了恆星的光譜-光度圖,即赫羅圖。羅素在獲得此圖後便提出了一個恆星從紅巨星開始,先收縮排入主序,後沿主序下滑,最終成為紅矮星的恆星演化學說。2023年 ,a.

s.愛丁頓提出了恆星的質光關係;1937~2023年,c.f.

魏茨澤克和貝特揭示了恆星的能源來自於氫聚變為氦的原子核反應。這兩個發現導致了羅素理論被否定,並導致了科學的恆星演化理論的誕生。對於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較遲,目前普遍認為,它是我們的宇宙開始形成的後期由原星系演化而來的。

2023年,a.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運用他剛創立的廣義相對論建立了一個「靜態、有限、無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現代宇宙學的基礎。2023年,g.

d.弗裡德曼發現,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場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靜態的,它可以是膨脹的,也可以是振盪的。前者對應於開放的宇宙,後者對應於閉合的宇宙。

2023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個膨脹宇宙模型.2023年 哈勃發現了星系紅移與它的距離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

這一發現是對膨脹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援。20世紀中葉,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熱大**宇宙模型,他們還預言,根據這一模型,應能觀測到宇宙空間目前殘存著溫度很低的背景輻射。

2023年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證實了伽莫夫等人的預言。從此,許多人把大**宇宙模型看成標準宇宙模型。2023年,美國的古斯在熱大**宇宙模型的 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暴漲宇宙模型。

這一模型可以解釋目前已知的大多數重要觀測事實。

宇宙圖景 當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層次結構的、物質形態多樣的、不斷運動發展的天體系統。

層次結構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體系統。太陽系中共有九大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和冥王星。

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衛星繞其運轉,地球有一個衛星 月球,土星的衛星最多,已確認的有17顆。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體都圍繞中心天體太陽運轉,構成太陽系。太陽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

86%,其直徑約140萬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徑約14萬千米。太陽系的大小約120億千米。有證據表明,太陽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統。

2500億顆類似太陽的恆星和星際物質構成更巨大的天體系統——銀河系。銀河系中大部分恆星和星際物質集中在一個扁球狀的空間內,從側面看很像一個「鐵餅」,正面看去

宇宙中有宇宙之主嗎?宇宙中真的有宇宙之主嗎?主佛什麼的?

宇宙中沒有宇宙之主。如果說宇宙中有宇宙之主,那麼它自身的執行規律便是宇宙之主。我覺得人就是宇宙之主,因為人有很強的創造力,可以不斷的創新,可以繼續探索這個世界,所以我覺得人是宇宙之主。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 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

宇宙有盡頭嗎,宇宙會有盡頭嗎?

直線被認為是無限長的,而直線的兩端在無限遠處卻是重合的,你認為這個數學觀點正確嗎?如果你再深入瞭解一些關於宇宙 空間與時間 維度等 的知識,你就不會為你所提的這個問題糾結了。愛因斯坦提出過一個觀點,認為宇宙是 有界無邊 的,即宇宙的空間是有限的,但你不可能找到它的邊界。所以現在無需討論宇宙之外的什麼...

只有宇宙嗎,只有一個宇宙嗎

有無數個宇宙,一秒鐘前和一秒鐘後世不同的兩個宇宙!我曾在衛斯理看到過一篇 大概是講有一個人 人名忘記了 的父親慢慢的縮小 每天都縮小前一天的一半 最後只有七寸。原因是他的叔叔製作了時空穿梭儀他父親做試驗,試驗出了問題。其中的意思是說地球上所有的物體每天都成一倍增長,比前一天,宇宙也是這樣。如果某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