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李論科學
環境保護生物學家、動物學家、生態學家、古生物學家和環境科學家,眾多科學家越來越確信人類的活動正在對生物圈造成巨大的影響,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正在進入地球上即將發生的第六次大滅絕的早期階段,也被稱為「全新世滅絕」或「人類世滅絕」。
滅絕事件在整個進化史上非常常見
第六次生物滅絕的規模與地球上前五次物種大滅絕基本相同。大規模滅絕事件被歸類為地球上75%或更多物種滅絕的事件。這個數字十分龐大,因為地球上的物種大約有1000萬種,而每個物種中個體動物的數量更多。
根據化石記錄,地球自誕生以來大約99.9%的生命已經滅絕,有些物種要麼已經進化成了其他物種,要麼就是有些物種的進化之路走進了死衚衕(由環境壓力造成的)。所以不可否認,滅絕事件在整個進化史上非常常見。
據估計,自2023年以來,地球上1%的物種已經滅絕,如果照這種趨勢繼續下去,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會在數萬年後發生。但問題是,科學家認為這種趨勢不會穩定的繼續下去,由於人類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會更早地達到大規模滅絕的時期,有可能是一個世紀或兩個世紀。
最近的一次大滅絕事件發生在大約6300萬年前,這次滅絕事件徹底消滅了恐龍。在大約5.41億年的時間裡,地球上生命的複雜性一直在緩慢增加(當寒武紀大爆發時,氧氣首次出現在地球上),然而,第一個單細胞生物被認為是在大約40億年前出現的。
最嚴重的大滅絕是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事件,它消滅了地球上大約95%的物種!與人類的壽命相比,大滅絕事件通常發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多在數萬年以上。但就地質時間而言,這是一個很短的時間。
如果把地球自形成以來的歷史壓縮成24小時,那麼人類的歷史將只有不到一分鐘的事件。
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資訊的?古生物學家和其他科學家已經研究了化石記錄,可以看到在當代的地質時代之前,大規模滅絕事件是在哪個時期打斷了地球上生命進化的連續性。通過使用碳年代測定法和研究化石記錄等技術,科學家已經觀察到了過去的五次物種大滅絕,這使科學家得出結論,劇烈的環境變化導致了這些大規模的滅絕事件,從化石證據和我們目前所掌握的科學知識來看,物種滅絕的原因包括地球氣候的巨大變化,冰河時代、小行星撞擊和火山活動。
人類的活動,會加劇物種的自然滅絕率
化石記錄表明,在沒有大規模滅絕事件的情況下,物種也會趨向於一個穩定地滅絕過程。這被稱為「背景滅絕率」或者「自然滅絕率」,即每年每百萬個物種中就會有一個物種自然滅絕,或者換一種說法:如果地球上只有一個物種,它將在一百萬年後滅絕。
目前認為,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這一自然滅絕率已經大大提高,大多數的估計表明,目前這一比率大約是之前的100倍。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cun)釋出了一份紅色名單,這是一個全球物種資料庫,記錄了地球上物種的保護狀況,大約從2023年開始,估計大約有1%的脊椎動物物種已經滅絕。目前我們有一些很好的保護措施,如大熊貓已經成功地從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極度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中除名。然而,就在同年,澳大利亞考拉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總體而言,物種滅絕的趨勢似乎正在惡化,物種滅絕的速度並沒有放緩。生物多樣性的總體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物種的種群規模(單個物種的總數)、物種豐富度(在我們的生物圈中有多少不同型別的物種)、遺傳多樣性(同一物種內的單個動物之間的遺傳構成有多大差異)、以及物種棲息地範圍(每個物種在地理上的分佈情況)。自2023年以來,世界野生動物**會和倫敦動物學會一直在釋出所謂的「星球生命指數」,該指數估計了地球上生物多樣性的總量和動物個體的數量。
202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開放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供簽署,迄今已得到全世界196個國家的批准。該公約旨在應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下降,並指出「對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威脅從未像今天這樣嚴重」。人類活動導致的物種滅絕正以驚人的速度發生著。
」《生物多樣性公約》將地球生命力指數作為衡量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指標之一。
「地球生命力指數」是同類資料庫中最大的,經常被引用在學術研究**中。在2023年釋出的最新版本中,該報告指出,2023年至2023年間,脊椎動物數量減少了58%。這個指數是由地球上三種不同型別的生態系統組成的,它顯示了陸地種群減少了38%,淡水種群減少了81%,海洋物種減少了36%。
因此,這些大規模種群數量的減少比單個物種的滅絕要快幾個數量級。
科學家們擔心的是,在大規模物種滅絕事件發生之前,通常會出現大規模種群數量下降。也有文獻記載,在前五次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也出現了海洋酸化導致海洋珊瑚礁消失這樣的事件,在其中一次大滅絕事件中,珊瑚礁受到的影響最大。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資料,「目前10%的珊瑚礁已經遭到無法修復的破壞,如果我們繼續像往常一樣,世界資源研究所預計,到2023年90%的珊瑚礁將處於危險之中,到2023年將全部處於危險之中。
」無脊椎物種和植物也顯示出與脊椎動物相似的衰退。如果整個生態系統開始迅速衰退,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將開始崩潰,人類從中獲得的利益也將喪失。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生態系統服務和利益包括:
作物授粉、通過營養迴圈維持健康的土壤、調節氣候、提供清潔的空氣和水、食用的食物、藥物(我們的大多數藥物來自大自然,而不是人工合成的)、娛樂、精神、美學價值和許多其他方面。
生物滅絕將導致嚴重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後果。人類最終將會為我們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的生命毀滅付出高昂的代價。因此科學家說:
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其實已經來臨,我們已經走在路上,我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不能因為我們人類的活動增加地球上生物的滅絕速率。
對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你能做些什麼呢?
所有悲觀的**只是為了警醒人類,但第六次大滅絕還沒有真正開始。雖然我們評估過的物種中有三分之一面臨滅絕的威脅,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人類也殺死了很多野生動物。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只失去了不到百分之一的物種,這些物種和我們一起在地球上生活了一萬二千年。
剩下的其他物種,仍然需要被人類保護和拯救。
我們每一個人可以通過做以下事情來阻止或延緩第六次物種大滅絕的發生: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為氣候變化被**為未來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威脅。
購買可持續生產的產品,避免使用那些會加劇生物多樣性喪失的產品,如棕櫚油。
只購買可持續養殖的魚類。
少吃肉,砍伐森林、養牛所排放的碳和甲烷給生物圈帶來了額外的壓力。
決不要買象牙等瀕危物種的產品。
無論我們人類對地球做了什麼,去怎樣破壞地球,經過漫長的歲月地球都會恢復如初。甚至幾百萬年後,生物多樣性很可能會超過現在的水平,但那時已不再有人類,我們可以回回想下過去的每一次大規模物種滅絕都是如此。
物種滅絕並不代表地球上生命的消失,有很多微生物在極端條件下也能生存,可恐龍不行,我們人類也不行。地球還可以在其生命週期內誕生下一次生命大爆發,但我人類將會永遠消失。
2樓:科旅號
科學家: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很快來臨,地球上這些跡象越來越突出!
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來臨,有何依據?
3樓:史海雜談
科學家警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來臨,有何依據?地球歷史上共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其中最具毀滅性的為距今2.
5億年的為二疊紀生物大滅絕,地球上約有90%的生物在那場浩劫中消失。一些科學家們認為,造成這次滅絕事件的原因要歸咎與氣候變化,並警告今天的人們,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已經來臨。那麼問題來了,科學家這麼說,有何依據?
其一,今天的地球似乎正在經歷一段「生物毀滅」的過程。2023年,科學家通過對27600種(約為總體物種數的1/2)脊椎動物物種觀察後發現,其中超過30%的物種處於衰退狀態,曾經與人類共存的動物個體總數已有50%消亡。有些物種甚至已經完全滅絕,而有些物種則在特定地區滅絕,科學家認為這種區域性滅絕正是「物種全面滅絕的前奏」。
其二,海洋變暖後密度減小,進而導致海平面上升,這會影響許多脆弱的物種棲息地。僅僅由於海水變暖發生膨脹的影響,今天的全球平均海平面要比2023年高出12-20釐米。這也導致近年來太平洋島嶼發生集體「沉沒」。
其三,變暖的海洋導致南、北極冰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這進一步加劇了海平面的上升。在美國,由於海平面上升有17%的瀕危物種面臨滅絕危險。研究表明,今天南極冰蓋的融化速度幾乎是20世紀80年代的六倍。
格陵蘭冰蓋的融化速度也比16年前快了四倍,僅在2023年,格陵蘭島就損失了超過4000億噸的冰。激增的海平面對沿海城市、島嶼國家造成了嚴重影響,更帶來了數以百萬計的氣候難民…
其四,地球上的昆蟲正以極快的速度消亡,大約40%的昆蟲物種正在減少。今年早些時候的一項研究發現,地球上所有昆蟲的總質量每年減少約2.5%。
如果這種趨勢有增無減,那麼到2023年地球所有的昆蟲都會消失。其五,根據世界自然**會的資料,亞馬遜雨林中大約17%的樹木在過去50年中被摧毀。亞馬遜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吸收儲存了大氣中巨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相應地也排放了巨量的氧氣。
而肺被摧毀,地球還能安然如恙嗎?
其六, 2023年,科學家對全球鳥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哺乳動物物種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20世紀的物種平均滅絕速度是歷史正常水平的100倍。其七,2023年一項研究表明,在接下來的50年裡,人類活動導致許多的哺乳動物滅絕,以致我們的星球至少需要300萬-500萬年的時間才能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水平達到現有的高度,而將地球生物多樣性恢復到現代人類進化之前所處的狀態則需要長達700萬年。
其八,由於地球大氣中巨量的溫室氣體,遼闊的海洋正在替人類接受大自然的報復。海洋吸收的大量熱量將殺死許多海洋生物和珊瑚礁。資料表明,海洋吸收了地球大氣層中因溫室氣體而產生的93%額外熱量,海洋的升溫速度比預估的要快40%。
過去30年來,世界上約有50%的珊瑚礁已經死亡。
科學家發現,過去五次大規模物種滅絕前都伴隨著或多或少的預警訊號,且與今天的種種跡象高度相似。直至今日,還有部分科學家對「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持觀望態度,但正如kolbert教授所言,「當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了明確的答案時,地球上3/4的物種可能已經消失了。」
美國科學家為什麼說是人類發明了死亡
拱靜曼 這就是一個說法而已。每個生物都會有死亡,只是我們人類有了意識,意識到了死亡,所以說人類發明了死亡。 轉身回眸之間 因為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提出了死亡的字眼,所以說會這樣。 夔恰子 可能是人類很在意生老病死的吧,所以死亡一直存在。 可愛娜 死亡是每個人出生後都必須面對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傳統文化...
關於科學家發現一些知識而受窘迫的故事
愛迪生小時候熱愛大自然。7歲時被媽媽送到了學校。從此,愛迪生每天都要端坐在教室聽恩格爾老師講1加1等於2,或者說2等於1加1。愛迪生開始在課堂上琢磨其他的事,例如他想 既然摩擦動物的毛可以生電,那麼,如果把電線接在貓身上,再用力摩擦貓的毛是不是可以發電?恩格爾老師最煩上課時精神不集中的學生,於是他經...
為什麼沒人設想UFO是人類科學家祕密製造的呢
飛碟到底存不存在?數十年來,這個話題始終吸引著人們。如果存在飛碟,那麼它究竟是外星 來客還是人類杜撰的神話呢?日前,俄羅斯生物學家帕維爾 波盧揚在接受俄 共青團真理報 採訪時說,飛碟確實存在,但飛碟與外星人毫無關係。傘形飛機是始祖 波盧揚是克拉 亞爾斯克國立大學的生物學家,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橢圓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