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有很多山,那麼多的山是怎樣產生的

時間 2022-02-23 22:55:05

1樓:鄒到服務

我們的地球遍佈山川、平原、盆地、丘陵等各種形態,地貌豐富,景色各異,它們都是地球給與我們人類珍貴的饋贈,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嘮一嘮就是地球上的「山」,這些大大小小高矮各異的山到底從何而來呢?它們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快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在解釋山產生的原因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地殼,我們的地殼在肉眼和觸感下是堅定的、固定的,比如我們孰知的六大板塊,這六大板塊看似平穩、堅固、互不侵犯,但是在整個地球的生長和運轉中,地球的地殼和這些板塊都是「流動」的,在億萬年間的歲月中,我們的地殼和板塊隨著氣壓、引力和運動,一直漂浮著、移動著,好像海洋裡的一塊塊木板一樣。

但是在這個漂浮移動的過程中,它們會分解塌陷進而出現盆地,會連結穩定形成平原,也會相互碰撞、擠壓最終隆起形成山脈,只是這個過程相對於人的感官和生命時長來說是非常緩慢且不易察覺的,也就是說,現在地球上的這些山巒是經過了幾百萬年、幾千萬年甚至更久的時間而形成的,即便是當下,它們仍然在生長和變化著,只是我們感覺不到而已。

所以,地球上那麼多的山是怎麼產生的呢?小編想說,它是地球最原本的產物,是早於人類的「生長」,是地球上的「元老」,在它們「生命」的面前,我們人類真的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

2樓:牧馬人

地球表面形成了很多的山,這些山都是地球變化所形成的,當兩塊地塊兒互相碰撞,擠壓的時候就往上凸起,這樣就形成了一座座的大山。這也是大自然自然形成的。

3樓:最愛彩虹糖

由於地球地殼中各個板塊不斷的運動,他們之間的碰撞會產生高山峻嶺,另外,火山的噴發也會形成山脈。

4樓:夜城綠光

可能是由於板塊運動時擠壓形成的,比如喜馬拉雅山,就是板塊運動擠壓抬高了地勢形成。

5樓:過冬

地球表面的山是因為地殼的運動造成的 ,這些山丘是因為的地殼的不規則運動 導致凸起 ,形成的山峰

6樓:呵呵笑一笑活寶

我們腳下的地面不像想象中的那樣結實光滑,地面是由一塊大的活動板組成的,由於地球的地殼運動,導致板塊碰撞擠壓,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山脈。

7樓:我是你幸運

地球表面上的山都是通過地殼板塊運動產生的,地球表面的山還會通過很多的地理變化,比如風蝕效應等等再塑造的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100

8樓:本起雲運鵑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當時的地球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隨著碰撞漸漸減少,地球開始由外往內慢慢冷卻,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地殼,這時候地球內部還是呈現熾熱的狀態。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

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圈包圍在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不會太近而致使水蒸氣被太陽蒸乾,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層拉住,所以地球才會有得天獨厚的大氣環境,

大氣層形成之後就開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約在47億年前,宇宙中塵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陽系的其他星球。當時的空氣中不含有氧氣,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氣體)、氮氣。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斷有宇宙中的塵埃及小的星體撞擊,體積不斷增大。而且撞擊時能量聚集,溫度不斷上升,最終融化為液體。

不久,星體撞擊的次數減少,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形成地殼。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內部的岩漿不斷噴湧,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氣冷卻凝結為水,從而形成海洋。

關於地球起源的假說有很多,現在還沒有形成共識,以下是其中的一種假說.

地球是太陽系的一顆行星.它的外部被氣體包圍著.地球最初形成時,是一個巨大的火球.

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較重的物質下沉到中心,形成地核;較輕的物質漂浮到地面,冷卻後行成地殼.大約在45億年前,地球的大小就已經和今天相差不多了.原始的地球上既無大氣,又無海洋.

在最初的數億年間,由於原始地球的地殼較薄,加上小天體的不斷撞擊,造成地球內熔液不斷上湧,**與火山噴發就隨處可見.地球內部蘊藏著大量的氣泡,在火山噴發過程中從內部升起形成雲狀的大氣.這些雲中充滿了水蒸氣,然後又通過降雨落回到地面.

降雨填滿了窪地,注滿了溝谷,最後積水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到了距今25億~5億年的元古代,地球上出現了大片相連的陸地.地球就形成了.

謝謝採納!!!

9樓:易書科技

大約在45億年前,一些氣體、塵埃、冰粒等物質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地球的雛形,這個雛形只有一千米的大小,與茫茫宇宙相比,非常小。但就是這個「小地球」不停地旋轉,吸收聚集著周圍的其他物質,經過上千萬年的積累,逐漸形成了現在地球的大小。但是當時的地球和現在的地球完全不一樣。

地球剛形成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宇宙中各種隕石和小行星的撞擊,再加上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產生了很多熱量,以致於當時的地面上到處都是噴發的火山和流動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一個被熔岩覆蓋著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減少了,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了,岩漿慢慢固化、結塊,形成了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

↑原始地殼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遍地的岩漿-岩漿逐漸冷卻-坑坑窪窪的原始地殼)

伴隨著岩漿噴出的,是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由於質量比較輕,這些氣體逐漸上升,因為地球引力包裹在地球外層,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大氣層。原始大氣層中的各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發生各種化學和物理反應,使得大氣層開始降雨。這些雨水在地殼的低窪處流淌,最後順著地勢匯聚到一起,大約在35億年前,形成了原始海洋。

質量輕的氣體上升-原始大氣層-降雨

↑原始海洋的形成過程(從左到右):岩漿噴出

質量重的岩漿、塵埃下沉-原始地殼-積水-原始海洋

後來生命從原始海洋中誕生,經過漫長又複雜的演變,最終活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

——以上內容參考米萊童書《生命簡史》

10樓:益長順晏琬

地球形成自46億年前,大約在16億年前地球每晝夜只有9個小時,比現在自轉快的多,每年約有800多天;到了6億年前,每晝夜延長到了20個小時,年縮短到440天,地球正在逐漸放慢自轉速度,原因可能主要是月球的潮汐引力作用。一般認為,地球的形成起源於太陽星雲分化物。46億年來,地球從一個均質的球體演變成現在的"圈層"結構。

地殼平均厚度17千米,地幔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83.4%,地幔溫度為1000~3000攝氏度,地核厚度約3473千米,佔地球體積的16.3%,物質處於液體狀態,核心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以上,與太陽表面溫度差不多!

原始地球的形成

在地球形成之前,宇宙中有許多小行星繞著太陽轉,這些行星互相撞擊,

形成了原始的地球,當時的地球還是一顆灸熱的大火球,隨著碰撞漸漸減少,地球開始由外往內慢慢冷卻,產生了一層薄薄的硬殼--地殼,這時候地球內部還是呈現熾熱的狀態。地球內部噴出大量氣體,

其中帶著大量的水蒸氣,這些水蒸氣就形成了一圈包圍在地球外圍的大氣層,地球距離太陽的位置不會太近而致使水蒸氣被太陽蒸乾,地球本身的大小又有足夠的引力將大氣層拉住,所以地球才會有得天獨厚的大氣環境,

大氣層形成之後就開始降雨,而形成了原始的海洋。

大約在47億年前,宇宙中塵埃聚集,形成了地球及其所在的太陽系的其他星球。當時的空氣中不含有氧氣,而含有很多二氧化碳(碳酸氣體)、氮氣。

最初的地球很小,但不斷有宇宙中的塵埃及小的星體撞擊,體積不斷增大。而且撞擊時能量聚集,溫度不斷上升,最終融化為液體。

不久,星體撞擊的次數減少,地球表面的溫度降低,形成地殼。這就是今天的地表。但是,地球內部的岩漿不斷噴湧,形成大量的火山。火山灰中的水蒸氣冷卻凝結為水,從而形成海洋。

11樓:水院最美

1、約100億年以前,有一大片冷卻的塵埃微粒渦旋在宇宙中間。這些微粒互相吸引,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大的、不停旋轉的圓盤,隨後又甩出許多圓環。同時,猛烈的轉動使塵埃微粒達到白熱程度,中心的圓盤變成太陽,外圍圓環的微粒形成一個個由氣體和熔液構成的巨大火球。

然後開始冷卻,並凝成固體。大約到40億~50億年前後,這些火球變成現在的地球、火星、金星等九大行星。這個理論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拉普拉斯提出的「星雲說」。

它被認為是最合理的一種地球形成理論。

2、地球(earth)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2023年冥王星被劃為矮行星,因為其運動軌跡與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3、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地球是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體。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上71%為海洋;29%為陸地。

4、太空之所以上看地球呈藍色,是因為天空是地球的另一級,被海水所覆蓋了。地球是一個大磁鐵,通過南北兩極,磁場可以一直延伸到地球及地球以外十萬千米以上的高空。地球由地殼地幔以及地核組成,地核的溫度隨深度的變化而變化,在6371千米深處的地球中心,溫度高達4500~5000攝氏度。

地球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球體,其實它是一個橢圓體。地球赤道周長要比本初子午線周長要長。

地球表面火山噴發時的「岩漿」,是怎麼形成的?

12樓:微風的輕柔

岩漿」是地殼深處形成的熔漿流體」,岩漿的**是原生岩漿、再生岩漿。具體可以有兩種解答方式,

一、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其

二、壓力降低導致火山噴發。

其一、岩漿岩的形成。

岩漿岩主要有侵入和噴出兩種產出情況,侵入在地殼一定深度的岩漿經過緩慢冷卻形成岩石,這種被稱為侵入岩。侵入岩「固結成巖」需要很長的時間,一個兩千米厚的花崗岩體完全結晶大約需要六萬四千多年。

岩漿噴出或者益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被稱為噴出巖。噴出巖是由於岩漿溫度急聚降低,固結成巖時間要短。一米厚左右的玄武岩全部結晶只需要十二天,十米後需要三年,七百米米後需要九千年。

所以侵入岩固結所需要的時間比噴出巖要長的多。

其二、壓力降低導致火山噴發。

現在的岩漿活動發源於大陸3萬米,洋殼為6千米,我們可以稱為軟流層。軟流圈的物質不是岩漿,軟流圈在巨大的岩石靜壓力下呈半塑膠狀態。只有當壓力降低或者地殼裂開時才轉變成岩漿,並朝著壓力低的方向移動。

再者來說,當溫度升高的時候也可以形成岩漿,並把上覆岩層熔透而形成火山噴發。簡單點來說就是壓力降低導致火山噴發,這就是岩漿的形成條件。

其實也可以這樣理解,地球的岩石圈並不是完整的一塊可以分成許多板塊,這些板塊的交界處存在巨大的斷裂帶,地下深處的岩漿就可以順著這些斷裂帶上升到地表,並且噴出地球形成火山噴發。

地球上那麼多的沙漠是怎樣形成的

洋蔥 據統計,地球上沙漠面積1535萬平方公里,佔陸地的10.3 我國沙漠面積11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的12.1 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大。那麼,面積如此之大的沙漠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傳統的觀念認為,沙漠是地球上乾旱氣候的產物。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 澳大利亞的維多利亞大沙漠 南亞的塔爾沙漠 阿拍伯半島...

易經為什麼有那麼多爭議問題,很多研究易經的人,為什麼不建議占卜?

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源頭 易經 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主軸,也是 易經 五千年文明的中國,有三千年時間是在 易經 思想的主導下的。易經 的類比思維方法規範了華夏民族的思維定勢,易經 的義理精華造就了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易經 的道德訴求化育了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的民族精神。易經 至今仍是華夏民族最值得驕傲...

夏天我的腋下會出很多汗,怎樣讓它不出那麼多的含那?

使用止汗香體產品 通常止汗香體產品中都蘊含了大量殺菌闢味的成分,可以透過毛孔滲入皮層,直接作用於汗腺,減少人體 特別是腋下汗液的分泌,臨外出前或沐浴之後,在身體易出汗的部位進行塗抹,可減少一半的排汗量。同時止汗香體產品會從抑菌繁殖入手,將引起汗味的細菌和成分分解 變化或吸附掉。因此只要在這個盛夏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