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黑洞幾乎可以100%肯定其存在,雖然不能直接觀測(因為光線無法逃逸黑洞的強大引力到達我們的眼睛),但是黑洞所引起的效應是可以觀測和理解的。
黑洞可能是人類自然科學史上最奇特的東西,它可以理解為一部分恆星燃盡燃料後的屍體,另外的可能性是成為白矮星(一個可能的獨立系統終態)或者是超新星**,這取決於恆星的質量,質量為太陽2倍半的恆星就會成為黑洞。
黑洞體積為0,質量無限大(因為太大所以稱為無限大其實是有限的),凡是被黑洞吸引而無法逃逸出去的光線的邊緣的集合體積叫做事件視界,進入事件視界的一切粒子將不可避免墜毀在黑洞奇點。
黑洞中存在奇點,到達奇點的一刻所有預見未來的推測失效,一切物理定律崩潰。
黑洞的壽命不是無限的,因為它像其他熱體一樣發出輻射,輻射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質量,也就是說它在不斷地丟擲質量而變小,但這個效應十分微弱,一個太陽兩倍多的質量的黑洞從它開始輻射到壽命終結的時間遠比宇宙的壽命長。而宇宙形成之初的高溫高壓環境造就了一批現存數量較少的太初黑洞(大約每立方光年300個),它們中有很多質量小得多,一個10億噸(相當於一座大山的質量)的黑洞在經歷了137億年的當下正處於生命的終結期,人類在太空中放置了伽馬射線檢測裝置,希望能夠檢測到黑洞最後**的伽馬射線暴,但機會似乎很小。
黑洞的數量遠比恆星要多得多,它們和暗物質的存在牽引著宇宙膨脹的速度,如果沒有黑洞我想這種平衡早已被打破,也不會有我們人類出現去探索宇宙,那樣的話宇宙早就膨脹到非常大的尺寸,宇宙將非常冷,可能比絕對零度高一兩度,沒有足夠的能量對抗引力,最終宇宙將塌縮回最初的奇點。可見,黑洞使我們交了好運。
2樓:貝貝風神
黑洞的質量是不斷的在變化的,而且黑洞其實根本還是一個星體,只是引力超大的星體,把光粒子都能捕捉到的星體。大的黑洞質量就大,小的黑洞質量就小,不要想的那麼複雜。
黑洞其實還是一直在吸收著物質,把他變成自己的一部分。
個人認為黑洞當他不斷的吸收物質的同時,他不斷增大,當他增大到他所在的星系所有物質都被吸附進去的時候,將再一次的發生一次重大的**,導致之前所有的物質不斷的散發出去,跑向另外的一個黑洞內,然後連鎖反映,整個宇宙滅亡,準確的說是宇宙的革新。
3樓:匿名使用者
黑洞就是一顆至少比太陽大10倍的恆星,在它生命剩下的10%裡,它會逐漸變的更熱(就會釋放出更多的能量來)。由於自身的質量過大,就會產生很大的引力來;因此恆星只有靠自身的核聚變來產生能量用來平衡它自身的引力。但是在自身的能量用完後,自身的引力就成主導的力量,又沒有什麼力與它相抗衡就導致了這類恆星本身的崩潰,產生更為徹底的坍縮(當恆星質量比較小時,坍縮就沒有那麼徹底。
像太陽那樣大小的恆星只會成為一顆白矮星,大到8倍以上的就會變成中子星),從而變成一個重力和引力無限大的點。任何物質都將被吸進去。 又由於本身引力很大,甚至連宇宙中最快的光都不逃脫不了。
所以,光不被反射,我們就看不到了。因此,就叫做黑洞。 像黑洞這種暗物質,在宇宙大概佔了總質量的90%。
它們包括白矮星/黑矮星(就是白矮星完全冷卻,但是這大概需要大約1億年的時間)/中子星/黑洞/宇宙弦(它就是宇宙空間中的褶皺,科學家估計那裡沒有任何生命)等 暗物質的作用很大,它能夠依附在星系或星系團。從而來控制宇宙的擴張的速度。如果暗物質超過99%的話,所以的物質都將重新會到一點。
因此,暗物質又稱宇宙膠。 當你掉入黑洞,可能由於時空扭曲的力——在某一 方面將把你壓扁,又從另外的一些方向你伸長,直到你看起來像義大利麵條。但是,在裡面到底會發生什麼。
目前的物理界一無所知。 至於它的形狀,你可以根據黑洞的的自身特點來判別,當黑洞還是一顆恆星時,它坍縮的最大力是在中心,因為中心所承受的力是最大的,依次向外,所以黑洞的形狀很可能是一個呈漏斗裝的天體。但是黑洞之所以會呈現出漏斗是因為它的主體,也就是本身物質,它因為本身的大質量小體積而產生出強大的引力使得時空扭曲,所以看起來就像是一個漏斗。
4樓:令新厹
耳釘大小的黑洞有地球一樣的質量。
5樓:網友
現在也沒有準確測量黑洞的質量 說的都是一個範圍。
大概的方法就是根據圍繞黑洞執行的行星的軌道推算出恆星受到的黑洞的引力 然後根據恆星的質量和這個引力的大小求出黑洞的質量。
6樓:科學放映室
黑洞的質量有多大?
黑洞的質量是怎麼計算的?
7樓:天羅網
黑洞質量的計算,主要通過測得史瓦西半徑,然後根據史瓦西半徑,可計算出一個天體要維持形態的最小半徑,根據黑洞的半徑可反推算其質量,rs=2gm/c^2。
以下是推導過程:
由 f=gmm/r^2得知,r 越小,則f越大。而引力f 正比於 物體吸引落下速度v,且速度v最大值為c。求星體半徑臨界直(v=c之 r 臨界直) ;即史瓦西半徑。
由 f=ma=mg 得 gmm/r^2 = mg,故 g = gm/r^2。
由固定重力場位能得非固定重力場位能公式a,將 e=mgh 代換成 e=gmmh/r^2,且 h=r 故 e=gmm/r 表位能b。
列受星體吸引物質之速度與位能對應式,求得臨界半徑r(史瓦西半徑)1/2 mv^2 = gmm/r,做 洛倫茲 變換1/2 mv^2/√(1-v^2/c^2)= gmm/r√(1-v^2/c^2),得到r = 2gm/v^2。
當v=c 求r之臨界直則全式可得rs = 2gm/c^2 ,rs為史瓦西半徑 。左為史瓦西半徑公式(g為引力常數,m為恆星質量,c為光速)。
如果僅從史瓦西半徑看,所有半徑尺度和質量大小的黑洞的存在都是可能的。
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形成的?為何變得如此之巨大呢?
8樓:數碼技術小輝
超大質量黑洞是宇宙中的物質不斷聚集,不斷壓縮而形成的。因為黑洞的引力非常大,會不斷吸收外界物質壯大自己,所以會變得如此巨大。
9樓:幸運的瑩瑩
超大質量黑洞之所以能夠形成,是依靠長期吸受太空中的其他星體,黑洞越大,其吸引力也就越強,所以會越變越大。
典型的黑洞質量是多少呢?
10樓:蓬萊微利來
黑洞是空間中引力如此之大以至於光都無法出去的地方。引力如此之強是因為物質被擠壓到一個很小的空間裡黑洞可以大也可以小。科學家們認為最小的黑洞只有一個原子那麼小。
這些黑洞非常小,但卻有一座大山的質量。質量是物體中物質或「物質」的數量。
太陽質量(m粵)是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中的標準質量單位(粵)。根據質量的不同,有三種型別的黑洞。
1. 恆星質量的黑洞:當一顆恆星燃燒完最後的燃料時,它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坍縮。一顆質量小於太陽倍的低質量恆星坍縮成白矮星。質量為。
這些是超新星**後核心的質量(,3或》3)(見ans: 的末尾)。7 m_sun (ques)是主序恆星的質量。
大於 m_太陽的恆星坍縮成黑洞。它們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5到幾十倍。直到2023年,已知的最大恆星黑洞的質量為個太陽。
2023年9月,一個62±4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在引力波中被發現,它是由兩個較小的黑洞合併而成的。在銀河系(我們的星系)可能有很多很多恆星質量的黑洞。
2. 超大質量黑洞——巨人的誕生:
最大的黑洞被稱為「超大質量」。這些黑洞的質量比100萬個太陽還要大。科學家們已經發現證據表明,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
位於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被稱為人馬座a。它的質量相當於400萬個太陽,可以裝下幾百萬個地球。試圖在星系中心一起搜尋這兩個特大質量黑洞(rubur, k et al 2017)。
3.中等黑洞:質量在100萬到100萬個太陽質量之間。
對中間黑洞的探測是罕見的。研究揭示了中型黑洞(imbhs)存在的可能性。當星團中的恆星在連鎖反應中碰撞時,就會形成這樣的星體。
bulent kızıltan et al 2017已經表明,有證據表明**黑洞在杜鵑座47 2300倍太陽質量的質量。
這裡我提到的黑洞或中子星的質量極限(錢德拉塞卡極限-維基百科)是超新星**後核心的質量。7 m_sun (ex)是主序恆星的質量。如果一顆主序恆星質量不是太大(小於大約8個太陽質量),它最終會釋放出足夠的質量,形成質量低於錢德拉塞卡極限的白矮星,它將由恆星的前核心組成。
對於質量更大的恆星,電子簡併壓力不會阻止鐵核坍縮到非常大的密度,導致中子星,即黑洞的形成。
11樓:流螢人生
黑洞的質量並不是無限大的。
黑洞的質量有多大,取決於形成黑洞的恆星本身的質量。
這就要說到黑洞是怎麼形成的了。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某一個恆星在準備滅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塌陷,發生強力**。
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但在黑洞情況下,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連中子間的排斥力也無法阻擋。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象的物質。
由於高質量而產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這就是黑洞。
目前觀測到的黑洞,最大的一個位於ngc 3842 星系之中,其質量堪稱恐怖,達到了太陽質量的97億倍!
目前發現最小的黑洞被編號為igr j17091-3624,其質量僅僅是太陽的3倍。
12樓:匿名使用者
黑洞沒有最大的限制。不過,我們想象中的最大的黑洞位於許多的星系中心,有大約一百萬太陽的質量。
黑洞的定義是光線無法逃脫,已知質量後,可以根據逃逸公式計算出半徑,這個半徑就是史瓦西半徑。
同一質量下的天體,其半徑小於史瓦西半徑,即是黑洞。
穩定存在的黑洞需要其半徑達到一定程度,而微型黑洞通常會因為霍金輻射而快速蒸發。
13樓:匿名使用者
太陽的到50到100倍。超大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上億倍。
黑洞的質量是多少?
14樓:翦廣英繩鵑
理論上各種質量的黑洞都可能存在,但實際上我們並不能觀測到那麼多種類的黑洞。
常規黑洞」是常見的,幾倍至十幾倍太陽質量,由大質量恆星演變而成「超大型黑洞」,據推測某些非常明亮的星系核心可能包含一個幾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型黑洞,因為在星系核心那麼小的體積內發出如此巨大的能量,只有黑洞才能做到。
微型黑洞」,在宇宙誕生時,即大**時形成,可能只有一個小行星那麼重,有的更小,有的大些。但黑洞質量越小,壽命也越短。所以特別小的一些的黑洞早就蒸發完了,我們已經找不到了。
黑洞的質量資訊,理論上黑洞的質量應該達到多少
非長馬 先鄙視一下樓上的copy小白。可以超過光速,否則,黑洞將自相矛盾,不能對外界造成影響。黑洞的質量資訊必須通過超光速途徑傳遞到外面。這句話是說,存在超光速的資訊傳遞。因為黑洞視界內的質量資訊傳遞出來以引力場形式影響外界了,所以存在超光速途徑。否則就沒有黑洞引力場,也就不能囚禁光,從而使黑洞自相...
什麼是中等質量黑洞
黑洞並非宇宙中的罕見天體,雖然天文學家們還沒有真正目睹過它們的真面目,但是通過它們對其他一些星體等事物的影響,仍然可以發現它們大量存在,單在銀河系中,黑洞的數量可能就不下於1億個。但是這些黑洞絕大多數都是恆星級黑洞,也就是說它們的質量和恆星相差不大,通常都在太陽質量的3 100倍之間,其史瓦西半徑也...
黑洞的形成,黑洞是怎麼形成的
理論上,黑洞有好幾類。恆星級黑洞是大質量恆星 6 7倍太陽質量以上 演化到末期時,通過超新星爆發 恆星核引力收縮形成的。當一顆大質量恆星演化到末期時,膨脹為一顆紅巨星或紅超巨星,其核心是鐵,向外是層狀排列的質量較輕的元素,直到最外層的氦和氫。當內部熱核反應停止時,恆星用於抵抗引力收縮的向外的輻射壓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