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利利聊娛樂
詩仙李白的人生經歷。李白,別稱,作為我國歷史上的優秀詩人,他的詩作從古流傳至今,詩歌風格豪放不羈,內容充滿了極具個人特色的浪漫主義,想象豐富內容飽滿,用詞斟酌巧妙,同時音律自然多轉。不僅如此,李白還是個創作天才,他善於從生活中找尋靈感,一切的民間作品都可以作為他的素材**,那些民間廣為傳頌的民謠,神話故事等都是他最好的營養養料。
他的才華以及時代背景共同造就了這個詩歌天才,也是之後浪漫主義的高潮帶領者,和齊名。
李白從小跟著家人居住在清蓮鄉,年少時候就俠義滿懷,而且經常在綿州活動,而那裡也正好是廣收推崇的地區。所以,在李白少年時候就喜愛道學,經常去尋找道觀裡的道士談論人生哲理和經典道義。有一次,因為一個機緣巧合。
李白和一個叫東巖子的隱居者共同隱於山林,專心鑽研,常年在山裡幾乎沒怎麼進過城裡,由於山林裡珍貴奇異的鳥類眾多,他們借餵食為由馴服了很多鳥兒,這些鳥兒每天都準時來覓食,它們就像能夠明白人的意思一樣,只要打一聲招呼,它們便從落到門前來,而且也不像其他鳥兒一樣畏懼人類,它們甚至可以停在人們手上進食。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被民間奇談,傳到了一個官吏耳中,他見他們可以與鳥兒有如此順暢的溝通,心裡暗自以為他們精通道術,就去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參加考試,但是他們竟然都不願意去。
在公元725年的時候,李白離開了蜀國出去執劍走天涯,他順著江沉船出了蜀國,山間的霧漸漸的把家鄉掩蓋了,看家鄉變得越來越模糊李白的思鄉之情油然而生,想到未知的前路李白也不知道該去往何處。李白的的成功是因為他的才華,同時機遇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李白再有一次去江陵的時候有幸見到了被多代所尊重的司馬禎。
他不僅對於道術非常的精通,而且還鑽研篆書多年,能寫出水平一流的篆書,同時他對詩歌也非常有造詣,其所作的詩的意境縹緲如仙。就連也非常的看重他以前還把他傳到殿內向他請教道法,而且還專門為他建造了陽臺觀,讓自己的妹妹和他一起學習道法。李白在江湖行走多年,朋友自然是眾多。
在李白從江南到岳陽的時候,正當他乘舟剛好到洞庭的時候知道了他朋友去世的訊息,他便抱著朋友在他身邊痛哭起來。因為他十分的心痛,所以哭聲也感染了路人,來往的路人聽到都非常傷心。
沒有辦法,李白只好將他朋友的屍體葬於在洞庭湖邊,等到自己繼續旅途歸來的時候再來將朋友的屍體搬回他的家鄉。然後李白途經廬山,留下了流傳千古的好詩《望廬山瀑布》。眾所周知,古代帝王都喜愛狩獵,唐玄宗在狩獵的時候每次都要叫上幾個其他國家的使臣齊去,藉此來宣揚國威。
有一次,李白在西遊的時候正好碰到玄宗在打獵,他就上獻了一篇《大獵賦》,想要藉此來贏得皇上的重用。這篇《大獵賦》用道教來總結,並在文中誇獎唐代的國土廣闊,勢力雄厚,正好和唐玄宗推崇道教的心理所相合。然後李白來到了歌舞昇平百居樂業的長安,被這番豪華壯闊的帝都風景所震撼。
李白就在終南山下住下了,他經常登上山頂眺望整個國家,每次只要他一登上山峰看到眼前的繁華大國景象就心生自豪之情,同時一種居安思危的情緒又油然而生,一想到這泱泱大國背後的腐朽他又悲傷不已。後來李白在長安認識了張卿,而且他還向獻了李白的詩。通過張卿的引薦和李白的努力,他慢慢走向了朝廷統治高層的結構內部。
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李白定居於長安但是依舊壯志難酬,他非常低落,並且對朝廷感到十分失望甚至,他就前往王公大人府上請求他幫助自己,但是也被婉拒,李白只得離開了這個絕望的地方,走出了長安。
皇天不負有心人,玉真公主向唐玄宗推薦了李白,並將他的詩歌給唐玄宗看,他看了之後對李白非常的讚賞,就下令把李白召進了宮。由於唐玄宗很惜才而李白又才華橫溢,所以在李白進宮那天,唐玄宗親自去迎接他。後來李白果然沒讓唐玄宗失望,只要唐玄宗向李白提一些關於當世的事務,他都能憑藉自己常年的遊歷見識以及對前世資料史書的理解給唐玄宗最好的建議,讓唐玄宗十分滿意。
所以李白就被任命為翰林,負責在皇上身邊草擬文書,而且唐玄宗只要出遊,必定要叫上李白跟隨,為的是運用他的寫作天賦將事實用文字記錄下來流傳萬古,讓後人瞭解這個太平盛世。在李白被唐玄宗如此器重的同時,李白也引起了其他同僚的妒忌心。
安史之亂時,李白到廬山避難,就算這種時候他在想要退隱的同時心裡還是有想要救世的想法,這兩種想法相沖突矛盾。李白極力勸導永王剿滅賊寇,沒有長遠考慮敵我勢力等政治問題,對於這個,後來李白也自我反省過。,永王沒過多久就戰敗了,李白也因此被牽扯入獄,不過正巧這時崔渙宣途徑江南,廣招賢人,李白趁機寫詩向他求助,這才得救,並且進入了幕府,成為了。
李白還是想進入朝廷得到任用,所以他多次請求別人向朝廷推薦他,但是都沒有效果,連連失敗。到公元757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此次流放是永久的處罰,現在的李白也已經暮年。公元761年,花甲的李白因為生病不得不回到金陵,回到金陵之後的日子也是過得十分不容易,迫不得已他只能去找他的族叔李陽冰。
後來李白的病越來越重,他留下了最後一首詩歌《臨終歌》後與我們永別了。
2樓:_擇一城終老
1、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時,李白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讚歎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詩人遠遠步上臺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談起當時的政事。
2、鐵桿磨成針
傳說李白小時不愛學習,很貪玩。一天,他逃學到小溪邊,看見一位老婆婆手裡拿著根鐵杵(鐵棍),在一塊大石頭上磨。李白問:
"你磨鐵杵作幹什麼?"老婆婆回答:"我給女兒磨一根繡花針。
"李白又問:"這麼粗的鐵杵,什麼時候才能磨成繡花針呢?"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桿磨成針。"
李白聽後很有感觸,回家刻苦用功,終於成為唐代大詩人。
3、李白下館子
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說太不好。他若是喝醉,連皇上都敢惹。唐代的量酒單位是小鬥,一斗約合2000毫升。
李白的酒量,也就那麼回事兒,半打下去就開始說胡話了。那麼這一斗酒值多少錢呢?李白自己的詩說:
「金樽美酒鬥十千。」 一斗是十貫,可真夠貴的。
開元二十八年,兩京的一斛米才兩百多文錢;天寶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馬是9550文。也就李白這種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換來一百篇詩,把詩折成稿費差不多能把酒錢折完。但以長安之富庶,貨產之豐富,李白下的這個館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也便宜不到**去。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故事。
李白《月下獨酌》中的千古名句。描寫詩人在月夜與「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暢飲的情景,自斟自飲,身邊沒有一個親友。舉杯向天,邀請明月,與我的影子相對,便成了三人。
明月既不能理解開懷暢飲之樂,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隨在我的左右。
5、李白的旅遊活動
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駭驥筋力成,意在萬里外。」於是「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在途中,他寫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出三峽後,李白首先漫遊了長江中下游地區。
當時正是開元盛世,國家呈現一派欣欣向榮景象,李白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對前途充滿了信心。
3樓:小蟲的肉肉
1、鐵杵磨成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2、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李白5歲那年,跟著父親從西域回到四川青蓮地區定居。到10歲的時候,他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山山腳下有個客人前來拜訪李白的父親,恰巧他外出未歸。客人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轉身就要離去。李白見了,連忙拉住客人說:
「伯伯,您遠道而來找我父親,累了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這樣會傷身體和精神的啊。」
客人見李白禮貌熱情,能言會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來。
李白開始忙起來,他又是送茶,又是遞毛巾,對客人非常尊敬。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讀的書,到客廳陪著客人說話,他大大方方地說:「請問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轉告父親。」
客人有心要試試李白的才學,便咳了一聲,用手指輕捻(niǎn)了一下鬍鬚,大聲說:「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鳥落山頭不見腳』。」
李白認真思考了一會,便拱手回答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父親回來,我一定告訴他。」
客人疑惑地問:「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
李白馬上回答說:「『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單人旁,那麼就是『俞』字;『鳥落山頭不見腳』,就是『島』字。您姓俞,名字叫島!」
客人聽後,十分佩服,連連拍著他的腦袋說:「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3、才情橫溢,文思豐富
李白五歲誦六甲(道家數術歷算),十歲觀百家。相傳,李白少年時代,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
一天晚上,李白讀書作文之後,酣然入夢。夢中,他仍然在奮筆疾書。突然,他發現自己的筆頭上開出一朵潔白如玉的蓮花來,光彩奪目,正在詫異之間,一張張白紙又從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興極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筆給他。想到這裡,李白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沒成想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蓮花。
於是,李白捧起一堆蓮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邊站定,揚手把蓮花灑向池水中。頃刻間,奇蹟出現了:只見蓮花入水後,即刻生出莖葉,競相綻放。
微風吹來,花兒輕輕搖曳,陣陣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歡喜,剛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過來。李白回憶著夢中的歷歷情節,感慨: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美好的夢啊。
說也奇怪,打這之後,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銳進,讀書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會生活,遊歷祖國名山大川,創作了大量的不朽詩篇,最終成為一個才華橫溢、舉世聞名的詩人,至今他的許多著名詩篇仍被中外讀者吟詠傳頌。後來,人們就將夢筆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語「夢筆生花」就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情橫溢,文思豐富。
4、李白的釣魚詩
據說李白有一次上宰相府,自報家門道:「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笑問:
「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李白說:「以明月為鉤,虹霓為線。
」宰相又問:「用什麼做釣餌呢?」李白高聲道:
「就用天下最無義氣的士大夫作釣餌。」宰相聞言不禁毛骨悚然。
千百年後蘇東坡評價李白「戲萬乘若僚友,視儔列如草芥」,一翻氣壯山河、威懾群小的釣魚高論把李白的俠肝義膽、高情逸緻表現得淋漓盡致。
5、起草《答蕃書》
李白的名聲越來越大,終於連皇上唐玄宗也知道了。在他四十二歲那年,朝廷連下三道詔書,叫他到長安來。李白到了長安,就在賀知章的陪同下,去朝見唐玄宗。
唐玄宗叫李白坐在身邊,問他詩文寫作,又問他朝廷大事,李白都對答如流。唐玄宗見李白學識淵博,連聲稱讚。忽然,一直在旁邊的宦官高力士開了腔:
「陛下,李太白的確才學超群。前日吐蕃(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使者送來的國書,不如就請他辨認一下吧。」
賀知章聽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這吐蕃國書上的文字像鳥走蟲爬,朝廷上下沒人認得。為了這件事,唐玄宗一直生氣。高力士這不是明明想刁難李白嗎?
唐玄宗馬上問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臣在西域的時候,父親經商,同西域商人有些來往,因此懂得一點。」
唐玄宗聽了,臉上露出笑容,立刻叫高力士拿來吐蕃國書。李白接過來,很快看了一遍,接著就用漢語流利地翻譯出來。原來,吐蕃要唐朝割讓大片土地給它,不然就要派兵來攻打。
唐玄宗聽完,板起了面孔。文武大臣議論紛紛,一時都沒了主意。唐玄宗就問李白怎麼辦才好。李白很自信地說:
「臣願起草《答蕃書》,明天召吐蕃使者前來,臣當面答覆,定可平息此事。」
「那你就馬上起草吧!」唐玄宗說。
李白拿起筆,想了一下就寫起來。不多會兒就把《答蕃書》送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看完以後,很滿意。李白又用吐蕃文寫了一份。大家見李白這樣博學多才,都很佩服。
第二天,唐玄宗召見了吐蕃使者。李白先用漢語後用吐蕃語把《答蕃書》宣讀了一遍。吐蕃使者連忙答應把《答蕃書》帶給吐蕃首領。後來,吐蕃也沒有來找麻煩。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關於李白歷史的檔案,什麼叫歷史?
歷史有三層含義 1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程序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2.沿革,來歷。3 過去的事實。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程序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對映。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對映,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
關於食物的歷史故事,關於食物的歷史故事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 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
關於廣元的歷史故事,四川的歷史故事
是a萌呀 廣元市自古為入川的重要通道,是苴國故地,入蜀要塞,三國重鎮,廣元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璀璨的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廣元是先秦古棧道文化和中國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現地 三國曆史文化核心走廊 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出生地,也是原川陝蘇區核心區域,是紅四方面軍後期首府地 西部戰爭主戰場和長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