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正的劉禪是怎樣的,歷史上真正的劉禪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時間 2021-08-11 17:42:19

1樓:笑容酸黃瓜

甚至到了最後,主動投降迎合,圖個自我安樂的同時,還蜀地百姓一片祥和,又有何不可。難道歷史上所有帝王就一定要與國共存亡。那些人完全就是兵家"霸道"理念的狂熱分子,劉禪身上所體現的大智若愚或許才是蜀地百姓所期望看到的那樣。

哪怕是放在現代,後人每每討論起亡國奴,人們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南唐李煜、北宋徽宗、明朝思宗等人,又有誰會去怪罪一個宅心仁厚做出正確選擇的阿斗。

劉禪這個人的簡介:

劉禪(207年-271年),蜀漢懷帝(223年—263年在位),後人慣稱其為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與皇思夫人甘氏之子,三國時期蜀漢的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17歲正式繼位,幼時學習過《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治國理政的古籍,後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是劉備眾子中最為聰慧的一人。

在位時長達四十一年之久,是那個戰火紛飛,爾虞我詐的年代少有的長期穩坐江山的帝王。

不要小看了這41年,須知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數百位帝王,在位時間最長的是康熙大帝的61年,劉禪僅次於康熙、乾隆、漢武帝、夏仁宗、遼聖宗、明神宗、梁武帝、唐玄宗、宋仁宗,進入了排名榜前十,位列第十位。

蜀漢滅亡後,劉禪以降君的身份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開始了長達8年的"樂不思蜀"的日子,公元271年於洛陽逝世,享年64歲。為了讓各位真正瞭解劉禪的為人,筆者將重點放在了諸葛亮去世後的這段時間內所發生的事。

【生平事蹟一】——特赦令中的學問

三年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大赦,改元。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張氏。大赦,攻元。

六年冬十一月,大赦,以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

九年夏六月,費禕還成都;秋,大赦。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年。

四年春三月,追諡故將軍趙雲。冬十月,大赦。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後主傳》中關於劉禪特赦的記載就不下14回,那麼從劉禪這種特殊的"癖好"或是另有所圖政治目的中,是否能夠對他的性格窺見一斑,有助於我們剖析他的為人呢?且聽筆者道來。

特赦的目的除了是傳達喜悅的心情外,在筆者看來,似乎也更像是一場被加以粉飾的招募令。

在蜀國失去前期眾多精英良將後,後主為了重現往日兵多將廣的輝煌(雖然最終還是朝衰亡走去),在招募之事上就要格外用心。深諳特赦之道的劉禪,選擇在恰當時機大赦,除了鼓勵這些犯人們改過自新,更好的銘記恩澤外,同樣也達到了疏減監獄囚犯,節約司法資源的目的。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特赦發揮感召效應,去激發蜀地群眾的報效祖國的一腔熱血。因此哪怕是在其他兩國後期軍事人才輩出的時代,僅存姜維、廖化等人的蜀國仍有一戰之力,和魏國摩拳擦掌了近40年。雖然這確實是與蜀營中將領的傑出的軍事能力分不開,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起決定作用的依舊是那些精忠報國,視死如歸的底層士兵。

可見劉禪大赦的感化確實在國民身上發生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生平事蹟二】——勵精圖治,彰顯本色

諸葛亮: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

司馬昭: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李密: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由於立場和接觸的時間不同,上述三者對於劉禪的評價各有千秋,褒貶不一,但在治國理政這一方面,司馬昭和李密卻站在了同一戰線,前者認為他就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後者認為他用人不善,自食其果。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有道理,但不完全是。

筆者再來為各位一一剖析,在《五丈原諸葛禳星》中有這樣一個橋段,記載了諸葛亮對於蜀國將亡的無奈。

孔明曰:"吾已知公復來之意。"福謝曰:

"福奉天子命,問丞相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適因匆遽,失於諮請,故復來耳。"孔明曰:

"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蔣公琰其宜也。"福曰:

"公琰之後,誰可繼之?"孔明曰:"費文偉可繼之。

"福又問:"文偉之後,誰當繼者?"孔明不答。

眾將近前視之,已薨矣。

諸葛亮不滿三句的遺言卻也如是地道出了蜀漢未來的命運,如他所料,在歷經蔣琬、董允、費禕輔政之後,蜀國也確實是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忠君愛國的鐵腕名臣,後期更是奸臣當道,專秉朝政。但即使是這樣,在"蜀漢四相"最後一位費禕離開人世的時候,劉禪也仍舊是將這個風雨縹緲的國家維繫了近10年之久。

其間他注重發展經濟,與民休息,親攝國政,甚至於公元258年,改國號為景耀。(景耀即光芒;陽光。《漢書·敘傳上》:

"賓又不聞龢氏之璧韞於荊石,隨侯之珠藏於蜯蛤虖?歷世莫眡,不知其將含景耀,吐英精,曠世千載而流夜光也。)藉此象徵著國力的強盛。

以上種種個人作為恐怕是諸葛亮生前不曾料想的吧?這裡劉禪所體現的執政能力不知道又會將多少將其視為傻帽之人的臉打響。

【投降無關對與錯,心繫百姓真君王】

雖然古人崇尚"不到戰鬥的最後一刻就絕不認輸"的觀念,然而在那個動輒禍國殃民的亂世,選擇知難而退似乎才更加符合黎民百姓渴望避戰的心願。就當時的國力而言,吳蜀兩國其實總體上已成下坡趨勢,根本沒有能耐去抗魏。

其次,在加上諸葛亮之前一一實現的遺言,就冥冥之中註定著蜀國將亡的命運。雖然有一線的將士全力抵禦,然而對於胸無大志的劉禪而言,或是他早年的志向早已被身為相父的諸葛亮所架空,自然而然地就沒有父輩那般匡扶漢室的理想巨集圖。以至於到了最後,他也不忍心看著繼承相父意志的姜維再去做無謂的抵抗,所以就盡其所能利用宦官黃皓對其加以牽制。

2樓:鯨落

劉禪在位四十一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實際執政三十年,他自知之明,選賢任能,君臣同心,不然也不會以一州之地抗衡魏國數十年之久,至於扶不起的阿斗只是後人可以美化襯托諸葛亮而已。

3樓:

平庸的君主。雖然自己沒有建樹,但心地善良,懂得讓權於諸葛亮。最後的投降雖然窩囊,但避免了生靈塗炭,譭譽參半吧。

4樓:答題小先鋒

歷史上真正的劉禪,其實並不像**裡說的那樣樂不思蜀,相反他還是一個很有賢明的君主。

歷史上真正的劉禪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事實上:“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

縱觀歷史,劉禪就任蜀漢皇帝共計41年,是三國時期所有董事長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其中,諸葛亮輔佐劉禪11年,在諸葛亮去世後,劉禪還在賢臣的輔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個群雄割據的動亂時代,能執政這麼久,劉禪肯定有其過人之處。

劉禪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內變”的道理,充分領會並嚴格執行了劉備的教導以及對長輩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團結了內部領導班子,保持了領導集團的穩定,這樣最終得實惠的還是老百姓。難怪有人評價劉禪“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可見劉禪具有一個政治家寬容大度的胸懷。

6樓:喜腦弓子

劉禪(shàn)(207-271)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備的長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7樓:如期而至

早年[編輯] 據《三國志》記載,劉禪由劉備的妾室甘夫人所生,是劉備三位庶子中最為年長的。 [3] [4] 在位期間[編輯] 劉禪繼位初期也確實聽從父親的遺命,放權於丞相諸葛亮處理軍政大事,“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諸葛亮死後,據《三國志》記載,劉禪廢除了丞相制,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軍政事務分開。

諸葛亮死時劉禪26歲。 後來“乃自攝國事”,提出“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由蔣琬、費禕、董允等人主政,修養生息,積蓄力量後從長計議再北伐的政策,親自處理除了對外戰爭領域之外的國內軍政事務。 諸葛亮死後蜀漢維持了近三十年的統治,之後的10年為姜維北伐,但46歲的劉禪對於主張積極北伐的姜維也諸多制衡,嚴重地拖慢了北伐的進度。

而且劉禪對於宦官黃皓也頗為寵信,姜維畏懼黃皓,只得擁兵屯墾漢中的沓中(今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 最後鄧艾偷渡陰平大軍壓境,劉禪與群臣商議如何抵禦,決定派諸葛瞻領兵迎戰,但諸葛瞻戰敗。之後,劉禪接受譙周的建議,在263年向曹魏投降。

劉禪派太僕蔣顯至劍閣,傳令姜維等部投降,蜀軍悲憤不已,紛紛拔刀砍石。 樂不思蜀[編輯] 蜀漢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 安樂縣公 。某日司馬昭設宴款待劉禪,囑咐演奏蜀樂曲,並以歌舞助興時,蜀漢舊臣們想起亡國之痛,個個掩面或低頭流淚。

獨劉禪怡然自若,不為悲傷。司馬昭見到,便問劉禪:“安樂公是否思念蜀?

”劉禪答道:“此間樂,不思蜀也。”他的舊臣郤正聞此言,趁上廁所時對他說:

“陛下,下次如司馬昭若再問同一件事,您就先注視著宮殿的上方,接著閉上眼睛一陣子,最後張開雙眼,很認真地說:‘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

”劉禪聽後,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又問同樣的問題,劉禪趕忙把郤正教他的學了一遍。司馬昭聽了,即回以:

“咦,這話怎麼像是郤正說的?”劉禪大感驚奇道:“你怎麼知道呀!

”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哈哈大笑。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忠懇,從此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

而這就是樂不思蜀一典故的來歷。 271年,晉武帝泰始七年,劉禪去世,晉諡劉禪為 思公 。 劉禪太子劉璿在鍾會之亂中喪生,按次序應該立次子劉瑤為繼承人,但劉禪偏愛六子劉恂,立劉恂為繼承人,舊臣文立勸諫,不聽,於是劉恂襲為安樂公。

[5] 西晉末年,劉淵起事,國號為漢,即漢趙政權,追諡劉禪為 孝懷皇帝 。 劉禪在人們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對庸人的戲稱。

事實果真如此嗎?在充滿著詭計與狡詐的三國鬥爭形勢之下,有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例如曹操,例如周瑜……我們常說大智若愚,這句話可以用在一直被我們小看的阿斗身上--劉禪,劉備之子,於劉備去世後繼位成為蜀國皇帝。諸葛亮等賢臣相繼去世後,蜀國逐漸衰敗。

後魏國大舉伐蜀,劉禪投降。劉禪被俘虜到洛陽後,司馬昭為了籠絡人心,穩住對蜀漢地區的統治,用魏元帝的名義封他為安樂公,還把他的子孫和原來蜀漢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有一次,司馬昭大擺酒宴,請劉禪和原來蜀漢的大臣參加。

宴會中間,還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一些蜀漢的大臣看了這些歌舞,想起了亡國的痛苦,傷心得掉下了眼淚。只有劉禪看得喜笑顏開,就像在他自己的宮裡一樣。

司馬昭觀察了他的神情,宴會後,對賈充說:“劉禪這個人沒有心肝到了這步田地,即使諸葛亮活到現在,恐怕也沒法使蜀漢維持下去,何況是姜維呢!”過了幾天,司馬昭在接見劉禪的時候,問劉禪說:

“您還想念蜀地嗎?”劉禪樂呵呵地回答說:“這兒挺快活,我不想念蜀地了。

”(“此間樂,不思蜀”。“樂不思蜀”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一直陪伴劉禪的大臣邵正在旁邊聽了,都覺得太不像話。

但司馬昭認為自己看清了劉禪是個不求上進的人,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就沒有想殺害他。劉禪也因此在人們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對庸人的戲稱。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種觀點認為劉禪雖然不是一個聰明有為的君主,也不是一個完全懦弱無能的人,他起碼擁有中等的智慧,那一頂”扶不起來的阿斗”的帽子,實在應該給他摘掉。理由是:劉禪於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稱帝在位41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

在那種群雄割據、兵連禍結的動亂年頭,能執政這麼久,沒有相當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劉禪安穩地做皇帝歸因於諸葛亮的輔佐。其實,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他死後,劉禪還做了29年的皇帝,很難說全是諸葛亮的輔佐之功的。

為了讓劉禪見多識廣,掌握治國本領,劉備讓其多學《申子》、《韓非子》、《管子》、《六韜》等書,並由諸葛亮親自抄寫這些書讓他讀;又令其拜伊籍為師學習《左傳》。不僅如此,還令其學武。《寰宇記》有記載:

“射山,在成都縣北十五里,劉主禪學射於此。”對於劉禪的表現,諸葛亮是很滿意的。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評價劉禪說:

“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這個敏字可說明阿斗並非愚蠢之人,不然諸葛亮豈不是有心諷刺了?《晉書·李密傳》中也記載,李密認為劉禪作為國君,可與春秋首霸齊桓公相比,齊桓公得管仲而成霸業,劉禪得諸葛亮而與強魏抗衡。

不僅如此,在北伐的問題上,劉禪的頭腦也非常清楚,諸葛亮急於北伐的時候,他規勸說:“相父南征,遠涉艱難;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勞神思。”儘管諸葛亮置自己的規勸與不顧,但北伐決議一旦形成,劉禪還是全力支援諸葛亮的北伐。

諸葛亮死後,劉禪馬上停止了空耗國力、勞民傷財的北伐。司馬懿率大軍征伐遼東公孫淵。劉禪唯恐蔣琬犯諸葛亮**病,專門下詔告誡蔣琬不要輕舉妄行,“須吳舉動,東西掎角,以乘其釁。

”魏延造反,卻誣奏楊儀造反。劉禪聽完魏延表奏,馬上提出疑問,說:“魏延乃勇將,足可拒楊儀等眾,何故燒絕棧道?

”魏延被殺後,劉禪也沒有對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賜棺槨葬之。”為了防止權臣權力太重問題,劉禪以費禕為尚書令和大將軍,主管政務,以蔣琬為大司馬,主管軍事,兩人的權力相互交叉,相互牽制,但又各有側重。

蔣琬死後,劉禪“乃自攝國事”,大權獨攬,徹底解決了蜀國多年“事無鉅細,鹹決於丞相”的政局。因此,從歷史的真相來看,劉禪決不是個庸主

歷史上真正的后羿是誰,歷史上真有後羿這個人嗎

后羿是民間神話人物。歷史上有個部落首領叫做大羿,善射。有可能是后羿的原型。后羿是東夷有窮氏部落首領,箭法高超,但是不會治理國家,只會施一些小恩小惠愚弄百姓。歷史上真實的后羿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他極其擅長射箭,後登上帝位。歷史上真有後羿這個人嗎?有後羿,又稱 夷羿 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

如何評價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的?

歷史上的諸葛亮 相比之下,為後人所熟知的諸葛亮是羅貫中筆下 三國演義 裡那個能呼風喚雨接近神靈的諸葛亮。千百年來,諸葛亮是中國人理想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完美代表。他的政治家,軍事家帶有濃厚的傳奇色彩。而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漸漸模糊,他的生平當真有過 借東風 空城計 草船借箭 七擒孟獲 等等這...

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怎麼死的呢,歷史上的周瑜到底是怎麼死的?

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去世 建安十五年 210年 孫權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但在周瑜趕回駐地江陵,準備出征的路上時得了重病,最終卒於巴丘,時年三十六歲。命喪巴丘 周瑜又與程普進軍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兩軍尚未交鋒,周瑜先派甘寧前去佔據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馬包圍了甘寧,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