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衡水游龍
1.性質不同。18世紀的英國已經進入資本主義,經過光榮革命以後,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所以其內閣制建立在君主立憲制的基礎上,性質是資本主義民主制的一部分。
而明朝當時依然處於封建時代,內閣制是建立在封建君主**基礎上的。
2.組織方式不同。英國的內閣制的領袖是由當時議會中多數黨的領袖擔任的,稱做首相,對議會負責,顯示了對君主權力的限制。
而明朝的內閣制的領袖是由皇帝任命的,內閣對皇帝負責,顯示了君主**的進一步加強。
3.許可權不同。英國的內閣制下內閣掌握行政大權,而議會掌握立法權,實際上是行政權與立法權的分離,是代議制民主的體現。
而明朝的內閣制下,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行政機構,他們充當的是皇帝的祕書班子,沒有實際的決策權(後來內閣首輔權力變大,是因為所謂的「篡權」,而不是法定的)。
2樓:瀟兒寶
明朝的內閣制
明太祖由「胡惟庸案」廢除丞相,丞相作為法定**決策機構不復存在。但由於工作量過於龐大,後又設立殿閣大學士,此乃內閣雛形。最初,殿閣大學士並無實權,只是作為皇帝的智囊團,為皇帝出謀劃策。
但隨後的發展卻出乎了朱元璋的意料。2023年,永樂帝正式設立內閣,其後,閣臣勢力逐漸膨脹,到了萬曆初期,更是登峰造極地壓制了皇帝。雖然內閣首輔在法律上始終沒有得到丞相的地位,但如果這樣就認為「內閣是皇帝的侍從顧問機構,加強了皇權」否定「內閣」的進步意義是不正確的。
內閣可以駁回皇帝旨意,事實上牽制了皇權,這是毋庸置疑的。
再說說明朝內閣的工作流程:皇帝授意——內閣票擬——皇帝(或太監代筆)批紅——付諸實施
英國內閣制
準確的說,英國的政治制度應該叫「責任內閣制」或「代議制」。體現的是西方常見的「分權」原則,雖然沒有美國的**制那麼明顯的三權分立,但事實上至少已經達到了兩權分力的程度,即立法權和行政權分開。「代議制」起源於18世紀初,由樞密院外交委員會演變而來。
君主立憲的重要特點是,國家元首和行政首長不是一個人,國王或女王代表國家元首,統而不治,僅作為國家的象徵。首相手中握有實權,進行行政管理。
首相由議會中的多數黨中產生,然後首相再從政見基本相同的議員中挑選閣員人選,提請國家元首任命,組織內閣。首相是內閣的統領者,內閣和首相都對議會負責。議會如果不信任內閣,內閣就要集體辭職。
或內閣提請國王解散議會(這個很少見)。
英國內閣的工作流程:內閣提案——議會審批——首相簽署——元首頒佈
將兩者對比,我們發現,在明朝內閣中皇帝可以罷黜或提升閣員,事實上充當了「議會」和「元首」兩個角色。而「議會」的公平性代表著社會的民主程度。明朝皇帝雖然會忌憚內閣,但遠未到達「統而不治」的地步。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內閣制雖然起到了牽制皇權的作用,但其仍然是**政治的一種形式。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的話,內閣或許可以發展。但那不是我們歷史的研究範疇了。
客觀評價明朝內閣:有進步意義,但還和民主相距甚遠。
18世紀英國的內閣制與中國明清時期的內閣制有什麼區別?
3樓:匿名使用者
明朝內閣制:
1,明朝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而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
2,內閣是君主**強化的產物,不可能對皇權起到制約的作用。過去,宰相擁有決策權、議政權和行政權,明成祖成立內閣以後,把原來宰相擁有的決策權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議政權分給內閣,行政權分給六部。
屬於中國式的分權模式。英國責任內閣制:
1、 內閣與下院互相牽制、抗衡和監督。
2、 決策權既集中、又分散。
3、 集體負責制與個人負責制相結合。
4、 重視政策、財政等方面的協調和調解。
5、 內閣責任制是君主立憲的產物,能對皇權起到制約的作用 英國的責任內閣則有行政權,而決策權歸於議會,國王只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
英國的內閣制與明朝的內閣制有什麼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性質不同, 前者是資本主義制度產物
,後者是封建制度產物.
二,回有無行政權,明答朝是內閣票擬,皇帝或者太監披紅,最後皇帝蓋印,最後的最終行政權在皇帝。英國內閣可以直接行政
三,責任不同,英國內閣直接行使權利,向議會負責,是權利機構;明朝內閣輔佐皇帝,是皇帝決策的顧問
四、成立方式不同,英國是議會提議,國王認命內閣首相,再有首相組織內閣;明朝內閣成員全有皇帝任命罷免
明朝內閣制和英國近代內閣制的區別
5樓:匿名使用者
一,性質bai不同, 前者是資du本主義制度產物 ,後zhi者是封建制度產dao物.
二,有無行政權,明朝專是內閣票擬,皇帝屬或者太監披紅,最後皇帝蓋印,最後的最終行政權在皇帝。英國內閣可以直接行政
三,責任不同,英國內閣直接行使權利,向議會負責,是權利機構;明朝內閣輔佐皇帝,是皇帝決策的顧問
四、成立方式不同,英國是議會提議,國王認命內閣首相,再有首相組織內閣;明朝內閣成員全有皇帝任命罷免
英國內閣制與中國內閣制制的區別
6樓:匿名使用者
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性質不同, 前者是資本主義制度產物 ,後者是封建制度產物.
二、有無行政權,明朝是內閣票擬,皇帝或者太監披紅,最後皇帝蓋印,最後的最終行政權在皇帝。英國內閣可以直接行政
三、責任不同,英國內閣直接行使權利,向議會負責,是權利機構;明朝內閣輔佐皇帝,是皇帝決策的顧問
四、成立方式不同,英國是議會提議,國王認命內閣首相,再有首相組織內閣;明朝內閣成員全有皇帝任命罷免
7樓:怠l十者
中國內閣制始於明太組設殿閣大學士幫助皇帝處理政事,清朝時又設了軍機處,這其實就是內閣制。英國內閣制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中英內閣權力不同,中國內閣是無實權,英國政事由議院投票決定
8樓:
①中國:內閣是君主**進一步產生 強化的產物,始終不是法定的**一 級行政機構,而是皇帝的內侍機構; 閣臣升降由皇帝決定,他們的主張採 納與否取決於皇帝,不能起到制約皇 權的作用.②英國:
英國內閣是資產階級君主立 憲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閣是由國王 任命在議會下院**中獲勝的多數黨 領袖組成的,內閣擁有行政權,並 對議會負責,而不是對國王負責.由此可見,英國的責任內閣與中國明 朝的內閣有本質的不同.
比較中國明朝內閣制與英國責任內閣制有什麼不同
中國 內閣是君主 進一步產生 強化的產物,始終不是法定的 一 級行政機構,而是皇帝的內侍機構 閣臣升降由皇帝決定,他們的主張採 納與否取決於皇帝,不能起到制約皇 權的作用。英國 英國內閣是資產階級君主立 憲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閣是由國王 任命在議會下院 中獲勝的多數黨 領袖組成的,內閣擁有行政權,並...
公元18世紀是中國的什麼時期,公元17世紀到18世紀中葉中國音樂
朝辭白帝彩雲間 1.18世紀末的中國處於清朝的統治之下,清朝在1644年入關以後先後打敗了大順,南明等政權統一全國。而在清軍入關的4年前 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開議會,企圖徵收新稅。遭到了議會的堅決反對,議會的召開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2.清朝歷史上最著名的康乾盛世在18世紀中期...
關於中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事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等都可以尤其是關於地主農民的最好詳細些謝了
對於中國來主,18世紀同樣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這100年間,全國人口數量翻了一番,首次突破3億大關 番薯 玉米等美洲農作物新品種在內地廣泛引種,由於中外 的發展,數以億計的外國銀元流入中國。在這100年間,傳統經濟 文化 學術都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出現了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之一 康乾盛世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