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重用人才並且成功的例子,古今中外重用人才事例

時間 2021-08-11 18:01:56

1樓:牙牙的弟弟

1、文王用姜子牙

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週會因此興旺。

』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 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2、秦孝公用商鞅

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

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3、齊桓公用管仲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

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諸侯與齊桓公在鄄(juàn)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此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4、秦穆公用百里奚

秦穆公繼位後任用百里奚為相國,百里奚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於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並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區,開始了秦國的崛起。

這一時期,秦孝公稱之為「甚光美」的時代。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穆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5、楚莊王用孫叔敖

楚莊王任用孫叔敖為令尹,重視社會生產,發展經濟,充實國力。孫叔敖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主張以民為本,止戈休武,休養生息,使農商並舉,文化繁榮,使出過國力大增。

楚國在楚莊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戰中大獲全勝。使楚國的聲威大振,國勢日強,而晉國在中小國中威信下降,失去了支配他們的能力。

不久,楚莊王滅掉了蕭國,又連續三年攻伐宋國,迫使宋國向楚求和。楚莊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實現了自己稱霸的願望。

2樓:墨冰公子

這樣的事太多了,就舉個例子吧。比如曹操。早在創業之初,曹操就非常中重視網羅人才;建都許昌之後,又一再下達「求賢令」,以朝廷的名義招納賢士,試圖把散落在民間的人才都聚集起來。

在選擇人才的標準上,曹操以其政治家的獨特氣魄,一反過去以門閥和名氣取人的傳統標準,主張不拘一格,「唯才是舉」。著名的《八月令》竟然明確地提出要起用那些「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這是對以門閥品第為唯一標準的傳統人事制度的一次猛烈衝擊。對於曹操「識拔人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的選才標準,連宋代保守主義政治家司馬光也給予了積極的評價。

羅致到了人才,還有個如何任用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曹操亦有獨到之處,這就是清人趙翼所概括的「以權術相馭」。至於具體的做法,趙翼有一段精彩的論述:

蓋曹操當初起時,方欲籍眾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楊阜所謂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及其削平群雄,勢位已定,則孔融、許攸、婁圭等,皆以嫌忌殺之;荀彧素為操謀主,亦以其阻九錫而脅之死;甚至楊修素為操所賞拔者,以厚於陳思王而殺之;崔琰素為操所倚信者,亦以疑似之言殺之;然後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從前之度外用人,特出於矯偽,以備一時之用,所謂以權術相馭也。(《二十二史札記》)

曹操在創業之初,需要人才幫助打天下時,他可以虛心納士,和劉備、孫權一樣對有用之才極盡禮遇。曹操厚待劉備、關羽的事情是盡人皆知的,其實他給予自己重要的謀臣將士的優待遠在劉、關二人之上,故大多能得人死力。

尤為難得的是,曹操在創業之初能用度外之人,即對有用的人才做到不記前嫌,即使是仇敵也不念舊惡,不加報復,表現了一個政治家的博大胸懷和恢弘大度。

例如官渡之戰後,發現許多「許下及軍中人」與袁紹暗通的書信,有人提出要查清之後收而殺之,曹操卻說「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同上),遂命「皆焚之」。

又如陳琳,原是袁紹的部下,曾為其起草討曹檄文,直罵到曹操祖宗三代。但歸附曹操之後,仍然受到重用,並未遭受報復。

再如張繡,與曹操有殺子之仇。但張繡歸降後,曹操不計前嫌,仍拜他為揚武將軍,並結為兒女親家。官渡之戰中,張繡力戰有功,後又擊破袁譚,曹操**行賞,增邑二千戶,其他「諸將未有滿千戶者」。

(《三國志·魏書·張繡傳》)

然而,曹操對於人才的恩惠、友誼和禮遇、寬大等都直接服務於其政治目的,他的目的很明確,籠絡人心、以讓人才為其所用;一旦達不到這一目的,或者過去倚仗的人才對其產生了異心,那麼就毫不留情地加以剪除。

曹操智囊團的首席人物荀彧的遭遇就很能說明問題,他「棄紹從操」之後,在政治方面給予了曹操很大的支援,曹操也與他頗為投緣,甚至稱讚其為「吾子房也」。但荀彧自幼受儒家禮法教育,畢竟心存漢室,他之所以為曹操出謀劃策就是希望能通過曹操「削群雄,以匡漢室」,所以當他看到曹操權位日高,欲加國公和九錫時,便和曹操在政治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他明知曹操有僭越之心卻不肯附和,這就成了曹操實現個人野心的絆腳石,於是遭到嫉恨。關於荀彧的結局,有人說是被曹操用藥酒毒死,也有人說是受脅迫而自殺身亡,總之是不得善終。

像這樣先受禮遇後遭忌殺的自然並非荀彧一人,還有不少早年曾為曹操的統一大業建立功勳的人,到後來卻不得不通過迴避隱退以求自保。曹操的重要謀士程昱就以「知足不辱」為由,自動交付兵權,乞求退休;而賈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嫌,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何夔見「太祖性嚴,掾屬公事,往往加杖」,便「常畜毒藥,誓死不辱」。

這些史實都說明在曹操後期的高壓政策下,他的臣屬們進退維谷,忐忑不安的心理狀態。

因此,將曹操對人才既任用又猜疑的態度比照起來看,他在人才問題上奉行的其實是實用主義的方針。為了建立統一天下的王霸事業,他重視人才、禮遇人才,表現了他有囊括英才的雄才大略和容納人才的恢弘大度;但是為了維護個人的絕對權威,他又猜忌、枉殺人才,表現了其在人才問題上奸詐詭祕的

古今中外重用人才事例

3樓:大寶貝小寧

1、秦孝公用商鞅

秦孝公重用衛鞅(即商鞅)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

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趙攻魏國都城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2、齊桓公用管仲

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陳、蔡、邾四國諸侯會見,是為平定宋國的動亂。

後宋國違背盟約,齊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義率幾國諸侯伐宋,迫使宋國求和,此即為「九合諸侯」的第一次。

前679年,各諸侯與齊桓公在鄄(juàn)地盟會,齊桓公從此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此外,齊桓公還滅了譚、遂、鄣等小國。

當時中原華夏諸侯苦於戎狄等遊牧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3、唐太宗用魏徵

魏徵是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謀士,多次建議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謂李世民的大仇人。但魏徵為人耿直,有才幹,是個忠臣,李世民不記前仇,任用他為諫議大夫。魏徵不斷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議,使李世民對他十分佩服,經常將魏徵請入居室,詢問得失,魏徵愈來愈被重用,先後被李世民提升為祕書監、侍中、宰相,並封他為魏國公。

李世民曾說:「我好比山中的一塊礦石,礦石在深山是一塊廢物,但經過匠人的鍛鍊,就成了寶貝。魏徵就是我的匠人!」

魏徵去世後,李世民說,用銅製成的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否端正;用古史的鏡子,可以參照政治的興衰;用人作為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績與過錯。我經常保持著這三面鏡子,現在魏徵去世了,我少了一面鏡子。

4、漢武帝用董仲舒

董仲舒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其後,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劉非國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膠西王劉端國相,4年後辭職回家,著書寫作。這以後,朝廷每有大事商議,皇帝即會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問他的建議,表明董仲舒仍受漢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歷經三朝,度過了西漢王朝的極盛時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約75歲。死後得武帝眷顧,被賜葬於長安下馬陵。

5、劉備用諸葛亮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當時佔據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臥龍崗諸葛草廬山訪諸葛亮出山輔佐的故事。此後傳為佳話,漸成典故,載《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出師表》。現在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4樓:伏念

(正) 流氓出身的劉邦與賣草鞋出身的劉備卻都能由兩手空空成長為一國之君,究其原因,正如劉邦自己所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而劉備文用孔明龐統法正馬良、武用關張趙馬黃魏,雖幾經周折,但也終於立國巴蜀稱霸一方。 (反)劉備這個用人的老手,卻也有用人不當的時候。在龐統死於落鳳坡後,調孔明入川輔主勢在必行,但此時劉備卻埋下一生用人最大的敗筆——將荊州的留守大任交給關羽,關羽智勇雙全,可惜剛愎自用傲慢自大,不斷激發了蜀吳之間的矛盾,破壞兩國之間的聯盟,最後終於大意失荊州。

(反)韓信是劉邦奪天下的關鍵人物,但他出道初期投奔的卻是項家,一開始他仗劍投奔項梁軍,項梁兵敗後又歸附項羽,他曾多次向項羽獻計,但項羽看不起他,始終不加以採納,於是韓信離開項羽前去投奔了更擅長用人的劉邦。而讓項羽最料想不到的是他一直不用的韓信竟是他日後的掘墓人。 (正)魏徵是李建成手下有名的謀士,多次建議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可謂李世民的大仇人。

但魏徵為人耿(gě)直,有才幹,是個忠臣,李世民不記前仇,任用他為諫議大夫。魏徵不斷向李世民提出好的建議,使李世民對他十分佩服,經常將魏徵請入居室,詢問得失,魏徵愈來愈被重用,先後被李世民提升為祕書監、侍中、宰相,並封他為魏國公。

記得采納啊

古今中外重用人才事例,古今中外名人勤奮成才的例子

大寶貝小寧 1 秦孝公用商鞅 秦孝公重用衛鞅 即商鞅 實行變法,獎勵耕戰,並遷都咸陽 今陝西咸陽東北 建立縣制行政,開阡陌,在加強 集權的同時,不斷增進農業生產。對外,秦與楚和親,與韓訂約,聯齊 趙攻魏國都城安邑 今山西夏縣西北 拓地至洛水以東,自此國力日強,為秦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2 齊桓公用管仲...

古代的君王為什麼要重用忠臣和姦臣呢

龍首狼神 重用忠臣 是為了能幫助皇帝治理好國家重用奸臣 一是因為奸臣能幫助皇帝做一些不光彩的事情二是因為奸臣更會揣摩皇帝的心思,討皇帝開心三是因為有了奸臣能使皇帝更好控制好整個國家,平衡大臣之間的利益,這就是 古人常說的帝王心術 對君王來說,駕御臣子就像駕御馬車,一定要平穩才不會翻車才能一直走下去。...

有木魚,其中有假的,並且不知道輕重,用天平稱3次

1 首先,在13個木魚中取出12個,每端放六個。那端比較重,就將哪端上的六個取下來。2 每端放三個,那端比較重就將那端上的三個取下來。3 每端放一個,那端比較重,那端就是假的, 分成4個 4個 5個三組,先用4個和4個稱,如果天平平衡,那假的在5個裡,那再把5分成221三組用上面的方法稱22平衡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