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凌雨菲
歷史上,對於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的評說,自太宗在位時就已經開始了.貞觀九年(635),太宗自己就曾對大臣這樣說:」朕看自古以來那些撥亂反正的君主都是年愈四十,惟有東漢光武帝是三十三歲.但朕十八歲就舉義兵,二十四歲平定天下,二十九歲升為天子,這就是武勝過了古代.朕自年輕時就帶兵打仗,沒有閒暇讀書,貞觀以來,手不釋卷,才瞭解到教化百姓和治理國政的本源.經過數年努力,天下大治而風移俗變,子孝臣忠,這又可謂之文勝過了古代.從前周秦以降,戎狄內侵,現今戎狄稽顙(行叩拜禮),皆為臣虜,這又是懷遠勝過了古代啊.這三方面,朕有何德何能敢於承受呢?既然達到了這一功業,如何能夠不善始慎終呢!
」這番自評的話語,把他作為一位取得輝煌成就的帝王的滿足和自得表現得淋漓盡致.玄宗時期的史官吳兢撰《貞觀政要》,更把太宗與堯舜、文武等上古時代的賢明君主等量齊觀,視為亙古罕見的明君。
總體來說,唐太宗是一代賢明君主。對於他,可以用一系列數字來概括:
一代明君 這是對他在位23年的一個總體評價。
二世皇帝 太宗在武德九年(626)八月即位於東宮,次年改元貞觀。他是繼高祖之後的唐朝第二代皇帝。
三段經歷 第一階段是由一個貴族弓馬少年成長為大唐帝國的親王——秦王,主要是參加李淵太原起兵、建國和統兵四方、統一天下;第二階段是他與其兄弟太子建成、齊王元吉發生矛盾進而奪取太子之位,成為新的皇位繼承人;第三階段就是他登基即位以後到病逝終南山的23年,包括了他作為大唐天子的全部生活內容,是他52年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
四大特徵 第一,他是一代盛世的締造者。第二,他有一個風雨同舟的皇后——長孫氏。第三,他一直有一個難以消弭的心結,那就是想知道後世會如何看待和評價他發動的玄武門之變。
為此,曾多次提出**唐朝國史實錄,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第四,他力圖營造一個君臣一體的政治格局。
五個愛好 第一個愛好是喜歡讀史,重視總結歷史經驗。第二個愛好是喜歡良馬。第三個愛好是喜歡習武射箭。第四個愛好是喜歡打獵。第五個愛好是喜歡書法。
六根不淨 太宗無論怎麼被粉飾,終究也是一個人,同樣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他晚年服食丹藥以求長生不老,終因服胡僧金丹長生藥,中毒暴死於翠微宮含風殿。不僅求長生,他更有權力慾,為此不惜同室操戈,與親兄弟兵刃相見;他也有表現欲,貞觀四年滅東突厥,翻自己父親向突厥稱臣的舊賬,還一定要太上皇親臨太極宮慶功宴;此外還有強烈的佔有慾等。
在表現尋常人情感方面,唐太宗較之歷史上其他君主的最高明之處是他的自知之明和自知收斂。他將創造一代太平盛世的功勞推美於群下,歸結為與大臣同心同德;晚年自己又著《帝範》,自我解剖,坦言其「居位以來,不善多矣」、「比之盡善盡美,固多愧矣」。
另:如果你對唐太宗或唐史感興趣,推薦你一本書《正說唐朝二十一帝》。那裡面有對唐太宗及唐朝歷代帝王的評說。
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人物都有功過是非,我們不必苛求他們,我們在分析歷史人物時也要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評價
3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李世民這個人我認為應該這麼說他,他曾經為了唐朝的統一打下了江山,但他為了能座上皇帝的寶座不惜殺害兄弟。他又是個明君,可以為中國開創出貞觀之治這樣一個時代。他能文能武,有才幹有政治眼光,為了追逐權力可以拋開親情。
他開創了一箇中國最偉的朝代。
4樓:0綠色楓葉
如果要客觀的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就不應該單純的說他是好人或壞人,功大於過或過大於功這樣的話了。
唐太宗李世民這個人我認為應該這麼說他,他曾經為了唐朝的統一打下了江山,但他為了能座上皇帝的寶座不惜殺害兄弟。他又是個明君,可以為中國開創出貞觀之治這樣一個時代。他能文能武,有才幹有政治眼光,為了追逐權力可以拋開親情。
他開創了一箇中國最偉的朝代。
5樓:匿名使用者
李世民是國家和民族的罪人,是一個偽君子,是捏造歷史為自己貼金,給父親、大哥、兄弟和武德開國功臣抹黑,給自己編造功績的無恥之徒。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暴君,通過血腥的反革命政變篡權上臺,沒有什麼貞觀之治,只有貞觀永徽之亂。在他的統治下,人民極其痛苦,尤其四川,因為他打高麗要造船,搞得沿江的造船州,人口損失至少70%以上,在隋末四川沒有喪亂,反而人口有增加,李世民就叫他補一次喪亂。
詳見曹為平《唐周曆史研究》特別是關於唐朝開國的研究和貞觀時期的研究。可以在網上搜尋。
6樓: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他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意「戒奢從簡」,下令合併州縣,"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於減輕人民負擔。他注意任用賢才虛心納諫,完善了科舉制度,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我覺得這個比較實用些,又很簡練……
7樓:魏明帝
我就簡單概括一下:
貞觀前期:
一、吸取隋朝滅亡的教訓,認識到「君舟民水」
二、輕徭薄賦
三、重視人才,虛心納諫
貞觀中後期:
一、大興土木,崇信奸佞
二、連續發動兩次討伐高麗的戰爭
三、迷戀方士煉製的「金丹」,也因服食過多的「金丹」而中毒暴亡
8樓:匿名使用者
治國能手,治家無能.........
如何正確客觀評價唐太宗?
9樓:乖啊給糖吃
貞觀政績流芳千古 唐太宗在位共二十三年,雖然他在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遠遠比不上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但其業績卻是在歷史上最傑出的,正是由於他的努力,才使唐朝在當時的世界成為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日本古代社會的政治與經濟幾乎是唐朝的翻版,至今日本**的省(相當於我國的部)就是**於唐朝**的三省制。所以,後來人就用「貞觀之治」來表達對唐太宗政績的肯定和對貞觀時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嚮往。 一、總結經驗教訓,選官任賢,大度納諫。
二、節儉自律,厲行法制,發展國家經濟。三、和睦相處,融洽的民族關係。四、對外交流,傳播世界的盛唐氣象。
晚年錯誤一是征伐高麗,前後兩次,不聽大臣們的勸告,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得不償失。不但唐太宗得了病,因為要大量造船,結果引起農民起義,激化了國內矛盾。還有一個大的錯誤就是看史官所寫的起居注,這是專門寫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論的,皇帝無權干涉,這是歷來的傳統,歷來的皇帝都沒有看,尊重史官的職權和地位。
而史官也是公正直書,從不掩飾什麼,從不害怕皇帝打擊報復。但唐太宗這個名君卻犯了一個大的歷史錯誤,他看起居注給唐朝後來的皇帝開了個壞先例,破壞了這個制度。
10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代皇帝, 中國封建社會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間,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
但是,唐太宗——這位被後世史家視為政治完人的君主,也有他的過失之處:如殺兄奪位,看《起居記》,崇尚迷信,出征高麗,貞觀後期,「漸惡直言」,奢侈現象增多了。但人無完人,唐太宗晚年的驕奢,和他流芳千古的貞觀政績相比,那又渺小多了!
因為貞觀之治的出現,唐太宗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
如何客觀評價這個女生的長相,如何客觀評價這個女生的長相?
祖硯齋主人 容貌清麗可觀,只是兩頰有點兒挖進,凸出顴骨,稍微影響到長相。還有眉可整細些。以上若能避免,美女就在眼前。 對於人的長相,根本沒有標準可以遵循,情人眼裡出西施,你喜歡她,就是最漂亮的,你認為最漂亮,別人也許不喜歡 其實這個女孩張的非常非常的美,只是她現在的 沒笑而已,如果在換身衣服換個髮型...
對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功過的評價
香草布朗尼 秦始皇功不可沒,功絕對大於過。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 集權的國家。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
怎麼評價王小波 如何客觀的評價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數 是中國作家王小波最初發表於1996年第4期 東方 雜誌的雜文,該作品中傾注了王小波對中國民眾命運的關注,話題深沉,但筆觸並不深沉,他用一種娓娓道來的反諷和幽默的手法剖析客觀的社會現象,帶給更多的不是結論,而是思考。說白了,這篇文,並不自植大樹乃成森林,僅僅是播撒下一顆顆種子,讓它在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