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最大的缺點是什麼

時間 2021-09-01 17:27:43

1樓:o曹孟德

諸葛亮的缺點(我一一給你列舉出來)

第一:小心謹慎 原因 小心謹慎 原本是為將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是有點 可是大家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 什麼東西過了頭 就是錯誤的了 諸葛亮屬於過於謹慎小心 當年魏延獻策 分兵從小道奇襲長安 就當時的形勢和現在史學家的分析 這個建議是正確的 因為後面鄧艾也是出奇兵進攻成都消滅蜀漢的 由於諸葛亮謹慎小心 所以 喪失了這次機會

第二:不識時務 原因 大家都讚頌諸葛亮六出祁山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當然 諸葛亮出祁山也有別的原因 我不討論 只討論當時的形勢 形勢比人強 項羽曾經無敵一時 但最終輸給了劉邦 非力不能及 實乃形勢使然 諸葛亮不及項羽 曹魏勝過劉邦 諸葛匹夫安能勝利 只是他六出祁山 勞民傷財 蜀中本來就是個地處偏僻 人丁稀少 財力不足的地方 諸葛亮再一折騰 更完蛋了 屬於窮兵黷武 既然明知不可為 為什麼還要為 俗話說 識時務者為俊傑 諸葛亮如果是俊傑 他應該知道 許多次的進攻不會成功 而且 蜀攻魏 魏一地方抵擋蜀人全國兵力 安能不勝 魏人之疲憊 乃地方之疲憊 蜀人之疲憊 乃全國之疲憊 我不能說諸葛亮不好 只能說他沒有遠見 大家都知道李白有一首詩 蜀道難 難於上青天 李白是唐朝人 唐代 蜀路還是那麼不好走 更何況是三國時期 如果諸葛亮安於內政 與民休息 曹魏縱使百萬大軍 安能飛渡以攻成都乎 這樣 蜀中人民得到休息 經濟得以恢復 待天下有變 出擊 則未必失敗

第三:不能用人 原因 軍中凡三十棍以上都要親自檢視 不能信人 雖說是覺得別人都不如他賣命 但是 偌大一個國家 內政軍務之事繁多 豈能一人能做乎 蜀中無後人 乃人禍 實非天災也

2樓:周國華捨我其誰

諸葛亮最大的缺點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諸葛亮六出祁山,越打到後來,越是信心不足。他所以要堅持打下去真正的原因就是報先帝知遇之恩。

為報一人之恩,不惜窮兵黷武勞民傷財。這是感情因素導致他判斷失常,還是舉全國之力全個人名節?此時諸葛亮殺伐決斷集於一身,致個人身後蜀國速亡。

豈不是成也諸葛敗也孔明?這個缺點的本質是剛愎自用。

歷史上諸葛亮和司馬懿誰厲害啊

3樓:奇葩歷史課

在真實歷史中,兩個人的智力相當,打仗也互有輸贏,並沒有**中這麼玄乎。

4樓:京城「老炮兒

司馬懿和諸葛亮一生數次交手,司馬懿被空城計嚇退,在上方谷差點被燒死但最終逃走,長久的對峙應該說沒有勝者。司馬懿屢戰屢敗,以敗仗換取時間和空間,最終拖垮了諸葛亮。單純從誰更厲害方面講,諸葛亮無疑高過司馬懿。

5樓:小螞蟻爬爬賽

兩人年紀相仿,都是有勇有謀的,貢獻不一樣,不好分出誰更厲害,但司馬懿歷史上地位要高一些。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司馬懿是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諸葛亮在北伐中病逝於五丈原,享年54歲,而司馬懿73歲才病逝,被追封宣皇帝,廟號高祖。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擴充套件資料:

諸葛亮比司馬懿有名的原因:

1、諸葛亮安民,司馬懿屠民:

諸葛亮之前北伐多次退兵都是因為糧草不繼。諸葛亮雖然多次北伐,但是蜀漢百姓生活並沒有收到影響。司馬懿對待百姓可是很殘忍的,遼東之戰,公孫淵宣佈投降司馬懿,司馬懿本可兵不血刃奪取遼東,逼的公孫淵自殺,公孫淵自殺本來是想保全遼東百姓,可司馬懿還是屠了遼東。

2、諸葛亮謀事,司馬懿謀身:

諸葛亮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以「隆中對」為顛沛流離的劉備指出一條明路,受任於敗軍之即,身使東吳,連吳抗曹。又為劉備推薦了龐統、蔣宛、劉巴等人才,白帝託孤之後臨危受命,輔佐後主劉禪。

反觀司馬懿,有人說司馬懿不能在正面戰場打敗諸葛亮,只知道固守不戰的原因,是因為「養寇自重」,如果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那麼他也離死期不遠了。可是假如司馬懿真的是「養寇自重」,不正說明了司馬懿做事情只考慮自己生命的保全而不考慮國家的利益。

3、諸葛亮殉國,司司馬懿竊國:

武侯滿門皆忠烈:諸葛亮北伐魏國,病逝五丈原。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以身殉國。諸葛亮徒弟姜維直到蜀漢滅亡依然「一計害三賢」,事情暴露覆國失敗,姜維兵敗自刎。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將同為託孤大臣的曹爽滿門抄斬,又清剿諸曹諸夏勢力,夏侯霸逃難到蜀漢,夏侯玄被司馬師殺害,夷滅三族。司馬懿之子司馬昭廢魏帝曹芳,又指示成濟殺害魏帝曹髦,司馬懿之孫司馬炎逼迫魏帝曹奐退位,建立晉國。

6樓:匿名使用者

眾所周知,在平常我們看到的三國類影視中,司馬懿雖善用權謀,但是,卻多次敗於諸葛亮之手,經常都是狼狽而歸。尤其是那次空城計,諸葛亮準確掐準司馬懿的心理弱點,令其不戰而退,從這裡便看出,司馬懿遠遠不是諸葛亮對手。

如果要綜合正史以及各種三國題材影視劇來看,筆者覺得諸葛亮要更勝司馬懿一籌,最起碼,境界上二人便存在著很大的懸殊。

接下來筆者便通過二人兩個典故來進行分析。

夷陵一戰,蜀漢軍隊遭受東吳伏擊,損失慘重,多年積攢的精銳部隊都在這一戰被消滅,使得蜀國元氣大傷。東吳趁著蜀漢勢弱,繞到其背後進行偷襲伏擊。遠在南中之地的許多蠻族,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趁此發兵叛亂,佔領南中。

蜀漢政權岌岌可危,諸葛亮為逆轉局面,決定先行拿下南中,當時的南中土地貧瘠,荒蕪一片,真正的不毛之地。在公元225年,由諸葛亮領頭的蜀漢大軍浩浩蕩蕩開往南中,勢要掃清叛黨。雙方的對決很快便分出勝負,南中叛軍根本不是蜀漢軍隊的對手,摧枯拉朽之下,很快潰不成軍,蜀漢軍隊毫不費力的再次奪回南中。

當時許多叛軍被俘獲,如何處置便成了一個問題。

在歷史上,不論是西漢還是東漢,抓到叛軍後無一例外的全都直接處死。但是,諸葛亮卻沒這麼做,他是一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自知哪怕殺絕叛軍,可殺不絕人心。如若,真要征服南中,必須要南中各個民族從心裡認可蜀漢。

於是,諸葛亮便想到一計,以軟硬皆施的辦法來弱化南中人民的抵抗心理,進而獲得他們的認同。

這在諸葛亮看來,才是長久之計。

很快,具體實施方法便出來了,先是派兵出擊,以雷霆之勢滅掉當地幾個為害一方的勢力,而後對一些抵抗的少數民族,採取「勸降」、「慎殺」的政策。比如說,當地有個叫孟獲的土紳勢力,三番五次打上門來。可是,他**是蜀軍的對手,每次對陣都會被蜀軍擒獲。

但是,諸葛亮善於攻心,自知此人並無大惡,殺掉只會引起當地少數民族激憤,因此每次抓獲都直接將其放掉。而這孟獲也是執著,先後七次對戰,次次戰敗,皆被蜀軍放回。最後孟獲終於被諸葛亮這種胸懷所感動,歸附蜀軍。

收服孟獲後,諸葛亮的攻心策略並無停止。

蜀軍佔領南中後,掘棄了以往譴官統治、駐兵留守的慣例,反而在南中不留一兵一卒,將南中的管轄權交給本地勢力來搭理,並且,官方都是由當地人掛職。這一先明創舉徹底消除了南中人民的排外心理,同時對蜀漢好感度大增。

諸葛亮還積極將漢族先進的文化與技術傳播到當地,大大提高了南中人民的生活條件,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友誼。通過一系列政策傾斜,南中徹底認同了蜀漢。自此之後,在這裡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叛亂。

在多年以後,諸葛亮在南中地區心懷黎民的事例仍然廣為流傳,甚至被完全神化。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兩人誰厲害要看怎麼說?

從權謀的角度來說,司馬懿無疑能甩諸葛亮幾條街。司馬懿該硬的時候不軟,該軟的時候絕對不硬,而且幾次裝病,暗中準備,一直到最後一舉而定。

從內政角度來說,諸葛亮甩司馬懿幾條街。司馬懿的內政功績似乎沒什麼記載。

壽命上來說,也是司馬懿比較強,能熬死曹家三代,不得不說他真的很強。

軍事,這是二人交鋒的重點區域,不過個人認為這個區域沒辦法說說強弱。諸葛亮用兵重在穩,司馬懿重在奇。如果按照孫子兵法來說,以正和,以奇勝,那麼司馬懿略勝一籌,但是司馬懿有奇的本錢(畢竟魏國國力強),反觀諸葛亮的穩,也是被蜀國逼出來的,沒辦法蜀國的底子畢竟太薄啦。

如果按照縱觀來說,諸葛亮能讓劉備從幾乎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真的很強,而司馬懿只是躺在曹魏的功勞簿上的運用權謀之人,所以個人認為諸葛亮強於司馬懿。

諸葛亮的志向是什麼呢?諸葛亮的志向是什麼

據 魏略 記載,有一天諸葛亮和石廣元 徐庶 孟公威三位好友一起交談,諸葛亮從容地對他們說 諸位要是做官的話,是可以做到郡守 刺史的職位的。三人反問諸葛亮又如何,諸葛亮只是 笑而不言 這 笑而不言 就已經表明了諸葛亮胸存大志。諸葛亮的志向是什麼 統一天下,興復漢世,還於舊都。滅魏興漢。拯救天下蒼生。後...

有關諸葛亮的成語,俗語,諸葛亮的俗語是什麼

隆中對,出師表。三顧茅廬。初出茅廬。白帝託孤。七擒孟獲。草船借箭。萬事具備只欠東風。赤壁之戰。三足鼎立。作奸犯科。欲擒故縱。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一個諸葛亮,穩做中心帳,排起八卦陣,專捉飛來將。鞠躬盡瘁。諸葛亮皺眉頭 計上心來。魯肅上了孔明的船 糊里糊塗。諸葛亮大擺空城計 化險為夷。曹操諸葛亮 ...

關於諸葛亮的對聯,關於諸葛亮的對聯是什麼?

收二川,排八卦,七擒六縱,五丈原頭,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望酬三顧 平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土木金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一生只為一個。三國變生三家。橫批 諸葛為劉。經典趣味對聯!上聯 螢火蟲過橋洞,瞧孔明 下聯妙不可言。關於諸葛亮的對聯是什麼?有關諸葛亮的對聯有哪些?有關諸葛亮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