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題 司馬光說漢武帝)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又說

時間 2021-09-16 19:16:54

1樓:黎約踐踏

漢武帝用大軍北擊匈奴,徵發大量農民服役。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始皇類似。

秦始皇不顧當時的國力,用幾十萬大軍攻打匈奴,未能完全解除匈奴的威脅,以後又徵發大批農民修築長城,戍守邊疆,苦役百姓,民不堪命,這是秦朝覆亡的重要原因。秦始皇為了個人享樂,徵發農民修建宮室,營造陵墓,使大批農民離開土地,社會生產遭到破壞。漢武帝徵發農民服役,主要是用以興修水利,治理黃河,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其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均與秦始皇的濫用民力不同。

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雖然都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但前者通過思想統一,光大了儒學,而後者則起了鉗制思想,摧殘文化的惡劣作用。

此題是材料型的問答題,考查知識記憶,材料處理,歷史闡釋和文字表達,比較歷史人物和把歷史現象放在特定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等多種能力。它要求首先要讀懂材料,知道材料認為漢武帝有秦始皇的過失卻避免了秦始皇的下場;其次要理解設問的細微之處,依據設問進行回答。第一問的"相似之處"即兩人在軍事行動,役使百姓,思想控制等方面的共同做法。

回答時可從其目的,方式上答出,無須答出具體史實。第二問是本題的重點,可從軍事行動,役使百姓,思想控制三項相同舉動的不同目的,條件,客觀效果即可論證題中的結論──秦亡漢興。注意不要超越題目限制,也不能羅列具體史實,另外還應注意答題格式:

逐項分開比較,不能答成列舉題。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秦始皇晚年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依然實施**,而漢武帝的話相對有所收斂,下達了罪己詔。

二。秦始皇的繼任者秦二世與權臣狼狽為奸,使得統治更加殘暴。而漢武帝的繼任者劉弗陵,則是一個英明的皇帝。

三。秦始皇滅掉六國還沒有多久,他的一統天下並不穩固 ,而漢武帝晚期,西漢已經建立了一百多年了,早就穩固了。

司馬光為什麼說漢武帝 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急急急呀!

3樓:匿名使用者

1、漢武帝用大軍北擊匈奴,徵發大量農民服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秦朝相似。2、(1)秦始皇不顧當時的國力,用幾十萬大軍攻打匈奴,未能完全解除匈奴的威脅。以後又徵發大批農民修築長城,戍守邊疆,苦役百姓,民不堪命,這是秦亡的重要原因。

西漢建立後休養生息,國力強盛,因此漢武帝得以徹底擊敗匈奴,使北部邊境得以安定,有利於生產的發展.

(2)秦始皇為了個人享樂,徵發農民修建宮室,營造陵墓,使大批農民離開土地,社會生產遭到破壞。漢武帝徵發農民服役主要是為了興修水利,治黃河,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3)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雖然都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但前者主要是通過思想的統一來鞏固政治上的統一,光大了儒學;而後者是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綜上所述,漢武帝和秦始皇主觀動機相似,但客觀效果不同,所以最後漢武帝使漢朝得以發展,而秦朝到了二世就滅亡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與秦始皇不同。秦始皇與漢武帝都曾北伐匈奴、大興土木、力行文化**、加強**集權等等,而且都曾迷信方術,以期長生不老;但是漢武帝執政時期,漢王朝已經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國力極大增強,北伐匈奴等都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而秦始皇時期,國家剛剛統一,民窮理解,北伐匈奴、大興土木可以說是勞民傷財;其次,漢武帝的崇尚「儒道」,以「仁」治天下,手段相對於秦始皇和緩許多,而且漢朝律法畢竟沒有秦法嚴厲,迴旋餘地較大,避免了階級矛盾的激化;再次,秦王朝統一全國後,土地兼併嚴重,地方豪紳欺民霸土,嚴重激化了階級矛盾,而漢武帝極力抑制地方豪強,大力修整水利,使得階級矛盾相對和緩,所以司馬光說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5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用大軍北擊匈奴、徵用大量農民服役和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與秦始皇發兵攻打匈奴、役使百姓修築長城和營造陵墓、「焚書坑儒」等類似。

漢武帝和秦始皇和上述行動無論主觀動機還是客觀效果均有很大的不同;秦始皇濫用民力主要為了個人享樂,軍事行動也未能完全解除匈奴威脅,「焚書坑儒」則起了鉗制思想、摧殘文化的惡劣作用,漢武帝役使民力用於興修水利,軍事行動徹底解除丁匈奴威脅,加強思想統治也鞏固丁政治上的大一統,光大了儒學。秦始皇的軍事活動和役使民力超出了當時國力允許的限度,而漢武帝時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國力強盛,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6樓:獅心查理大帝王

漢武帝劉徹執政50餘年,中前期基本上將秦始皇做過的壞事又做了一遍,廣建宮社,賞賜無度,尤其和匈奴開戰雖揚我大漢軍威,可代價慘重,北方邊患也始終未能徹底解決。但晚年能深刻反思,所謂「抬輪罪己」。他雖處在西漢最強盛之時,但從他之後又由盛轉衰,值得深思。

評價漢武帝(歷史考試要做參考!)急!

7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帝在位期間,設立中朝,削弱相權;實行「推恩令」和「附益之法」,打擊地方勢力;設定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隸校尉,加強監察制度;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建立羽林軍、羽林孤兒和八校尉。統一貨幣,發行五銖錢;均輸平準;鹽鐵官營;算緡告緡。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建立太學。從政治、軍事、財政、思想文化四個方面大力加強**集權。又勘定外患,拓土啟疆,造成了西漢的盛世。

他無疑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他的一生也是聲色犬馬、荒淫暴虐的一生。他食色不厭,縱情恣欲,寧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女,後宮所納美女,竟達

七、八千人。他不問黑白,殺人如麻,大起巫蠱之獄,令人聞而心驚,望而生畏。他窮兵黷武,橫徵暴斂,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在他的晚年,社會矛盾加劇,農民起義不斷。

不過,漢武帝晚年頒發《輪臺罪己詔》,「深陳既往之悔」,實行「息兵重農」的政策,又使社會逐步安定下來,社會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這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也是難能可貴的。封建帝王能做到這一點的,我還沒發現有第二人。

參考資料:永光悠遊社群 - 遊戲與歷史文化的世界 » 中華歷史文化 » 【原創】也談如何評價漢武帝

為什麼漢武帝「有亡秦之時而免亡秦之禍」?

8樓:曉曉休閒

漢武帝與秦始皇不同。秦始皇與漢武帝都曾北伐匈奴、大興土木、力行文化**、加強**集權等等,而且都曾迷信方術,以期長生不老;但是漢武帝執政時期,漢王朝已經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國力極大增強,北伐匈奴等都有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而秦始皇時期,國家剛剛統一,民窮理解,北伐匈奴、大興土木可以說是勞民傷財;其次,漢武帝的崇尚「儒道」,以「仁」治天下,手段相對於秦始皇和緩許多,而且漢朝律法畢竟沒有秦法嚴厲,迴旋餘地較大,避免了階級矛盾的激化。

再次,秦王朝統一全國後,土地兼併嚴重,地方豪紳欺民霸土,嚴重激化了階級矛盾,而漢武帝極力抑制地方豪強,大力修整水利,使得階級矛盾相對和緩,所以司馬光說漢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9樓:外國的草

漢武帝為了發動征討匈奴的戰爭,提高賦稅,實行鹽鐵專賣,使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武帝末期的人口相比文景時期大有下降,全國各處到處是民變,這與秦始皇末期很像,所以說「有亡秦之時」。

只是後來昭帝、宣帝相繼繼位,採取休養生息的國策,才緩解了社會矛盾,避免了「亡秦之禍」。

10樓:果果和糰子

漢朝建立後,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推行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政策,經過60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到劉徹即位時,國庫豐盈,國力強盛,這是漢武帝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條件。可是再多的積累也經不住連年征戰和肆意揮霍。

從元鼎二年(前115)起,漢武帝就大興土木,修建了許多宮室園池。此外,武帝巡遊無度,多次攜帶文武百官和侍衛巡遊各地,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次數之多,範圍之廣,超過了秦始皇。武帝每次巡遊,都濫施賞賜,揮霍無度。

武帝還寵信方士,迷信鬼神。

惑於方士們所謂神仙長生不老之說,希望通過方士求得不死之藥,武帝多次派人入海求仙,給他們大量賞賜。漢武帝的這些活動,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增加了人民的負擔,而且上行下效,使整個統治集團日趨腐化;

加上連年征戰使人民承受著沉重的兵役和賦稅負擔,從而引起社會矛盾的激化。至漢武帝統治後期,漢王朝上下已經怨聲載道,危機四伏,階級矛盾日益加深,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國家和社會眼看又將陷入一場巨大的動亂和災難之中。

值得慶幸的是,就在危亡存於旦夕之際,漢武帝及時醒悟並反省了自己的錯誤,於是懸崖勒馬,改玄易轍,調整了政策。徵和四年(前89)三月,他在出遊東萊返回長安途中,對群臣說:「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資治通鑑》卷二十二)同年六月回到長安後,漢武帝又公開向全國發布了著名的《輪臺罪己詔》,對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深表悔恨。

漢武帝不再派兵出征,一心一意搞建設,殫精思慮謀發展。他又封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以表示他從此要與民休息,大力發展生產,讓人民儘快富裕起來。

《輪臺罪己詔》的頒佈,標誌著漢武帝末年政策有了根本轉變。他在改正自己過失、停止連續30多年的大事征伐的同時,將國家的政策重點轉變到重視農業生產、減輕群眾負擔、恢復民力上來,凡是傷害老百姓或浪費天下財物的事一概不做。

這些政治上的改革,挽救了當時瀕危的局勢,使社會矛盾得以緩和,因而使漢朝沒有陷入秦末的厄運。

司馬光與班固是怎樣評價漢武帝的?? 原文和譯文?

11樓:匿名使用者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論漢武帝,則純從理學道德史觀的角度出發,謂:

"孝武帝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資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

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守,愛忠直之言卻惡人欺蔽.好貴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託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班固的《漢書·武帝紀贊》試圖糾《史記》之弊,其論漢武曰:

"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於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六經》,遂疇諮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

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後,號令文章,煥然可述,後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班固對漢武帝的雄材偉略基本給以肯定.但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則指出其仍有偏頗:"專贊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則不置一詞.仰思帝之雄才大略,正在武功".

地理問答題,趣味問答題及答案

1 地形特點在你們用的課本和輔助教材上有的,地形特點題主要回答地勢及走向,有無山脈及走向 特點 平原還是山地高原,河流湖泊分佈及特點 描述位置優劣時可用 等。2 降水差異對比無非是一個多一個少,究其原因可從氣候,氣壓帶風帶,海陸位置 地形地勢 地形雨或典型非地帶性氣候的形成原因 必要時可以論述植被河...

元旦知識問答題,關於元旦知識問答題

元旦,即世界多數國家通稱的 新年 是公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謂 首 旦,謂 日 元旦 意即 首日 關於元旦的知識問答,最好幾道難題,幾道簡單提題,晚會用 元旦的由來,元旦的故事。關於,元旦的知識問答題 學院元旦晚會有獎知識問答互動節目時候放什麼背景 比較完美 是否要歡快一點的 比如 歡沁 可以用甩蔥...

海洋的問答題(要有答案),有關海洋的知識問答題 (急需 )謝謝

由子行 舉個例子吧,海洋與氣候的關係是什麼?答 海洋是地球上決定氣候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海洋本身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儲熱體。海流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熱能傳送帶。海洋與空氣之間的氣體交換 其中最主要的有水汽 二氧化碳和甲烷 對氣候的變化和發展有極大的影響。加分吧 1.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各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