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寫的史記?為什麼要寫史記

時間 2021-09-20 07:33:25

1樓:墓誌銘

司馬遷寫的史記,

司馬遷是西漢的一位傑出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所撰寫的《史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最優秀的史學著作,文學水平也極高。那麼,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為了歌頌漢王朝。司馬談在臨死時,曾對司馬遷說,作為一名史官,別忘了著書歌頌西漢的「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司馬遷自己也認為,對漢武帝的「盛德」和王侯將相大臣的功績,作為史官如果不能記載、宣揚,是「罪莫大焉」。

司馬遷是西漢夏陽人(現陝西韓城縣)。生於公元前145年,死於公元前87年左右。從小受過良好教育,20歲時曾漫遊全國。

後當官,雖只是一個小官郎中,但負責保衛、扈從皇帝,接近武帝機會比較多,並因此得到漢武帝賞識;以後接父親司馬談的班,充當太史令。太史令在當時是一箇中下級官吏,負責天文曆法,掌管、整理國家的圖書資料。官雖不大,作為一般士人,能有這個位子,已經相當滿足了。

正因此緣故,司馬遷對漢武帝可以說是忠心耿耿,一心想通過拼命工作「親媚於主上」。司馬遷遭宮刑後,擔任中書令,相當於今天的機要祕書,天天在皇帝身旁。可見與漢武帝的關係非同一般。

司馬遷以「古賢臣」要求自己,愛崗敬業,一直是「尊寵任職」。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漢興五世,隆在建元」。

「建元」是漢武帝的年號。「隆在建元」就是說漢武帝的功德達到了西漢諸帝的最高峰。

二,為了宣揚儒家思想。《史記》全書130卷,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達漢武帝之時,前後約三千年,共52萬多字。司馬遷於公元前104年開始寫《史記》,花了十多年時間才完成。

司馬遷說,他之所以要寫三千年的通史,主要是為了**歷代統治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

藝,是指儒家經典。拾遺補藝,是指彌補儒家經典的不足之處。儒家經典發展到漢武帝時,數量龐大,內容煩瑣,而且多半是一些抽象的原則,很難為一般人所吸收。

司馬遷感到,如能繼承孔子著《春秋》的傳統,撰寫一部系統的通史,通過具體的歷史事實,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就能更好地宣揚儒家思想,而彌補已有經典的不足。這是「拾遺補藝」實質所在。在宣揚儒家思想上,《史記》確實成為前無古人,獨具特色的「一家之言」。

應該看到,由於當時漢王朝處於上升時期,儒家思想是為鞏固這一王朝服務的,所以《史記》雖說是歌頌漢王朝,宣揚儒家思想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偉大,相反,這正是高度評價它的一個前提。

此為原因.

2樓:山海軒

司馬遷纂修動機

一、秉承先父遺志

司馬氏世代為太史,為繼承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論述上代歷史。《隋書·經籍志》說:「談乃據《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接其後事,成一家之言。

」可見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元封元年,漢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他死前囑咐兒子司馬遷說:

「今天子接千歲之統,封泰山,而餘不得從行,是命也夫!餘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司馬遷則回答道:「小子不敏,請悉論先人所次舊聞。

」可知司馬遷乃秉承父親的遺志完成史著。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慾望,遊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蹟,採集傳說。

通過對歷史遺蹟和西漢建國前後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後來編寫《史記》作了很好的準備。

而《史記[4]》以《封禪書》為其八書之一,亦見其秉先父之意。

二、繼承《春秋》精神

司馬遷為了繼承孔子編撰《春秋》的思想,在《太史公自序》中說:「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

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秋,本詩書禮樂之際?』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小子何敢讓焉。」此正暗示其有明道義,顯揚志業人物的使命。

《春秋》的下限,到魯哀公獲麟之年,此後的史事就沒有完整的史籍記載。司馬遷是紹繼《春秋》,並以漢武帝元狩元年「獲麟」,撰寫《史記》。

然而,司馬遷繼承《春秋》,不僅是要形式上承繼周公以來的道統,而且是重視《春秋》的性質,他在《太史公自序》說:「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陰陽四時五行,故長於變;禮經紀人倫,故長於行;書記先王之事,故長於政;詩記山川溪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長於風;樂樂所以立,故長於和;春秋辯是非,故長於治人。

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義。撥亂世反之正,莫近於《春秋》。」

可見司馬遷對「春秋之義」和「春秋筆法」心儀已久,他要承孔子的真意,秉承《春秋》褒貶精神,撰述《史記》。

三、肩負史家職責

司馬談早有整理上代歷史的計劃,可惜卻「發憤而卒」,臨終前叮囑司馬遷,認為「自獲麟以來,史記放絕。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甚多」,司馬遷身為太史公,有完成論載上代歷史的任務。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也指出身為太史的職責說:

「且餘嘗掌其官,廢明聖盛德不載,滅功臣、世家、賢大夫之不述,隳先人之言,罪莫大焉。」因此,司馬遷一心秉承先人世傳及「述往事以思來者」的責任感,決意撰述《史記》。

在《報任安書》中也透露出著述《史記》的目的,他說「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見他不但要完成太史令的責任,更要盡史學家的職責。

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

龍問望彭魄 司馬遷是西漢的一位傑出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所撰寫的 史記 是我國古代一部最優秀的史學著作,文學水平也極高。那麼,司馬遷為什麼要寫 史記 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為了歌頌漢王朝。司馬談在臨死時,曾對司馬遷說,作為一名史官,別忘了著書歌頌西漢的 明主賢君 忠臣死義之士 司馬遷自己也認為,對...

史記作者是誰,《史記》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

史記 為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 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為本紀 書 表 世家 列傳五種形式。傳記的一種,主要記諸侯之事。作者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史記 約成書於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鉅著後曾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

史記作者的兒子叫什麼,史記的作者是誰

司馬遷雖然不幸受到宮廷當時最殘酷的宮刑,可是那時已經42歲了,他有一個女兒有史料記載,是肯定無疑的。漢書 楊敞傳 記栽 敞子惲,惲母司馬遷女也。惲始讀外祖太史公記,頗為春秋,以材能稱,好交英俊諸儒。同州府志 列女傳 也說 楊夫人者,漢太史司馬遷女,丞相安平候楊敞之妻也。至於有沒有兒子,無確鑿史料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