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龍問望彭魄
司馬遷是西漢的一位傑出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所撰寫的《史記》,是我國古代一部最優秀的史學著作,文學水平也極高。那麼,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一般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為了歌頌漢王朝。司馬談在臨死時,曾對司馬遷說,作為一名史官,別忘了著書歌頌西漢的「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司馬遷自己也認為,對漢武帝的「盛德」和王侯將相大臣的功績,作為史官如果不能記載、宣揚,是「罪莫大焉」。
司馬遷是西漢夏陽人(現陝西韓城縣)。生於公元前145年,死於公元前87年左右。從小受過良好教育,20歲時曾漫遊全國。
後當官,雖只是一個小官郎中,但負責保衛、扈從皇帝,接近武帝機會比較多,並因此得到漢武帝賞識;以後接父親司馬談的班,充當太史令。太史令在當時是一箇中下級官吏,負責天文曆法,掌管、整理國家的圖書資料。官雖不大,作為一般士人,能有這個位子,已經相當滿足了。
正因此緣故,司馬遷對漢武帝可以說是忠心耿耿,一心想通過拼命工作「親媚於主上」。司馬遷遭宮刑後,擔任中書令,相當於今天的機要祕書,天天在皇帝身旁。可見與漢武帝的關係非同一般。
司馬遷以「古賢臣」要求自己,愛崗敬業,一直是「尊寵任職」。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漢興五世,隆在建元」。
「建元」是漢武帝的年號。「隆在建元」就是說漢武帝的功德達到了西漢諸帝的最高峰。
二,為了宣揚儒家思想。《史記》全書130卷,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達漢武帝之時,前後約三千年,共52萬多字。司馬遷於公元前104年開始寫《史記》,花了十多年時間才完成。
司馬遷說,他之所以要寫三千年的通史,主要是為了**歷代統治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以拾遺補藝,成一家之言」。
藝,是指儒家經典。拾遺補藝,是指彌補儒家經典的不足之處。儒家經典發展到漢武帝時,數量龐大,內容煩瑣,而且多半是一些抽象的原則,很難為一般人所吸收。
司馬遷感到,如能繼承孔子著《春秋》的傳統,撰寫一部系統的通史,通過具體的歷史事實,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就能更好地宣揚儒家思想,而彌補已有經典的不足。這是「拾遺補藝」實質所在。在宣揚儒家思想上,《史記》確實成為前無古人,獨具特色的「一家之言」。
應該看到,由於當時漢王朝處於上升時期,儒家思想是為鞏固這一王朝服務的,所以《史記》雖說是歌頌漢王朝,宣揚儒家思想的,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偉大,相反,這正是高度評價它的一個前提。
司馬遷為什麼要發憤寫史記,司馬遷為什麼要寫《史記》
柳芸舒 其父一生夙願就是完成史記卻抱憾而終,遂要求完司馬遷成遺願。當司馬遷遭腐刑之後更是悲憤交加,所以決心將真正的歷史流傳後世 羋小碎 直接原因是在獄中暗無天日而身懷才華。 蕭李飛雪 好像是因為被施了宮刑,即被閹了 九閱風華 在 史記。太史公自序 中有詳細的原因說明 1 繼承父親司馬談的遺志,司馬遷...
司馬遷與《史記》介紹,司馬遷與史記的介紹
加爾基 司馬遷 前145年或前135年 不可考 字子長,夏陽 今陝西韓城南 人 西漢史學家 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 太史公 歷史之父。史記 最初稱為 太史公 或 太史公記 太史記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
司馬遷與史記的 簡單 謝謝,司馬遷與史記的資料 簡單 謝謝
司馬遷簡介 司馬遷 前145或前135 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 今陝西韓城西南 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 前145 一說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 前135 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 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 公羊春秋 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 古文尚書 20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