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nia酸
各朝不同,以清為例:正一品領侍衛大臣
從一品提督
正二品總兵、副都統
從二品副將
正三品參將、一等侍衛
從三品遊擊、一等護衛
正四品都司、二等侍衛
從四品二等護衛
正五品守備、三等侍衛
從五品四等侍衛、三等護衛
正六品藍領侍衛
從六品千總
正七品把總
正八品外委千總
正九品饢�炎?
**清朝武官制度
武官補服上之圖案為猛獸,如獅子,老虎‧;
其晉升順序如下:
把總千總守備遊擊都司參將副將總兵提督
全國各省有多少武官缺是固定的,
各營兵丁駐地也是固定的
平時武官升遷按資歷功過由兵部統一管理
但是總兵,提督之任命由軍機處報請皇帝圈選任命‧;
提督為一省之武官最高階
通常一省一個提督,但也有一省兩個,如福建有陸路提督及水師提督‧;
臺中霧峰林家之林文察就曾任福建陸路提督,並陣亡於任上‧;
替清朝打**灣的施琅就曾任福建水師提督
武官升遷在戰時就是靠軍功
有了軍功當然以升官並補實缺為最實在,但在大征伐或平洪楊之後
常常有了軍功升了官卻無缺可補,那就成了″記名總兵實缺參將″,
″xx鎮總兵加提督銜″等有名無實的榮典,好處只在頂戴及補子可
用所加銜級來穿戴,例如左宗棠身旁的親兵在平洪楊和西征後,
很多已因軍功保到加總兵或提督銜,但仍留在左宗棠身旁擔任隨從及
傳令職務,所以左宗棠一出巡,身旁盡是紅頂輝煌的將官,可惜
多只是有名無實缺的加銜提督罷了!
還有一種因軍功而得的"世職」,所謂世職是指可以讓子嗣承襲的爵位,
包括五等爵—公,侯,伯,子,男,雲騎尉,輕車都尉,騎都尉等‧;‧;
此外還有"賞穿黃馬掛″,"賞戴雙眼花翎″,"賜巴魯圖勇號″等榮典‧;
這些榮典也可因犯錯而撤消繳還‧;
以上所談為綠營之制度,另外旗人也有一套武官升遷制度,但八旗以武功得天下,
武官到了一定位階也可轉任文職,而親貴一出仕便常是方面大員,欽差大臣,
因此並無定製
宰相 我國封建社會主管政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意為君主的最高幕僚、百官的首長。
丞相 官名。長期以來丞相常用作宰相的通稱,但宰相不一定是丞相。
太尉 官名。秦時的太尉為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漢初與丞相、御史大夫合稱三公,東漢又與司徒、司空併為三公。後代沿置,但一般為加官而無實權,至明代廢。
御史大夫 官名。秦朝時始設,其位相當於副丞相。
侍郎 官名。漢武帝時始置的郎官,是常侍皇帝左右的近臣。
郎中 官名。始設於秦,在官闈中掌皇帝宿衛。自隋代,為各司的主官,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階部員。
卿 古代高階**或爵位的稱謂。
三閭大夫 官名。戰國時楚國的三閭大夫,以掌王族中勢力最大的昭、屈、景三姓子弟的教育事。
將軍 官名。春秋時,諸侯以卿統率軍隊,始有將軍的稱呼。後用於都督軍事的武官。
大將軍 官名。戰國時始置,漢代沿置,掌統征戰,是將軍最高稱號。
太師 官名。古代三公之一(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後以太師、太傅、太保為加官,僅示榮寵而無實職。太師還是輔導太子的官,稱太子太師。
太傅 官名。古代三公之一,名同太師。西漢時把輔導太子的官稱為太子太傅。
司馬 官名。西周時始設。春秋、戰國時沿用,掌管軍政和軍賦。漢代司馬為兵部尚書的別稱。隋、唐以後,司馬地位有所削減。
巡撫 官名。始置於明太祖朱元璋,職能同於****,巡撫地方的「欽差大臣」。
總督 是管轄一省或數省軍政的地方最高長官。
都督 漢末始設。三國時都督為率兵打仗的將帥,魏晉以後,都督成了駐地的刺史,成了轄區的軍政總首長。
提督 清朝官居要職。一種為提督學政,又稱學政、學臺,掌科舉大權;一種為提督軍務總兵官,負責一個省的軍務。
欽差大臣 明代由皇帝親自派遣臨時出外,辦理重大事件的**,稱欽差大臣。
節度使 官名,武將統兵出戰稱總管,無事時鎮守邊地則稱大都督。唐代,節度使權力不斷增大,形成所謂「藩鎮割據」。
少保 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後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 書 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隋代始設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
上卿 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
參知政事 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同平章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合稱「宰執」。
軍機大臣 軍機處是清代輔佐皇帝的政務機構。任職者無定員,一般由親王、大學士、尚書侍郎或京堂兼任,稱為軍機大臣。
樞密使 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後改由大臣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左徒 戰國時楚國的官名,與後世左右拾遺相當。主要職責是規諫皇帝、舉薦人才。
太尉 元代以前的官職名稱。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漢代稱大司馬。宋代定為最高一級武官。
大夫 各個朝代所指的內容不盡相同,有時可指**機關的要職,如御史大夫、諫議大夫等。
太史 西周、春秋時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兼管典籍、曆法、祭祀等事。
侍 中 原為正規官職外的加官之一。因侍從皇帝左右,地位漸高,等級超過侍郎。魏晉以後,往往成為事實上的宰相,《出師表》提到的郭攸之、費諱即是侍中。
郎中 戰國時為宮廷侍衛。自唐至清成為尚書、侍郎以下的高階**,分掌各司事務。如《荊軻刺秦王》:
「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此指宮廷侍衛。《張衡傳》:
「公車特徵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車騎門戶的官名。
參軍 「參謀軍務」的簡稱,最初是丞相的軍事參謀,晉以後地位漸低,成為諸王、將軍的幕僚。
都尉 職位次於將軍的武官。
經略使 也簡稱「經略」。唐宋時期為邊防軍事長官,與都督並置。
刺 史 原為巡察官名,東漢以後成為州郡最高軍政長官,有時稱為太守。
太守 參見「刺史」條。又稱「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長官。
校尉 兩漢時期次於將軍的官職。
提轄 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訓練軍隊、督捕盜賊等事務。
知府 即「太守」,又稱「知州」。
縣令 一縣的行政長官,又稱「知縣」。
里正 古代的鄉官,即一里之長。
三省六部 三省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隋唐時,三省同為最高政務機構,一般中書省管決策,門下省管審議,尚書省管執行,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中書省長官稱中書令,下有中書侍郎、中書舍人等官職;門下省長官稱侍中,下有門下侍郎、合事中等官職;尚書省長官為尚書令,下有左右僕射等官職。
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與考核等,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戶部(管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禮部(管典禮、科舉、學校等)、兵部(管軍事,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獄,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營造、屯田水利)。各部長官稱尚書,副職稱侍郎,下有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職。
六部制從隋唐開始實行,一直延續到清末。
「三省六部」製出現以後,**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詞語:
(1)拜。用一定的禮儀授予某種官職或名位。如《指南錄》後序》中的「於是辭相印不拜」,就是沒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職。
(2)除。拜官授職,如「於除右丞相兼樞密使」(《指南錄》後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職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職,如《戰國策·燕策》:「先王過舉,擢之乎賓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為易於區分,人們常在「遷」字的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字,升級叫遷升、遷授、遷敘,降級叫遷削、遷謫、左遷,平級轉調叫轉遷、遷官、遷調,離職後調復原職叫遷復。
(5)謫。降職貶官或調往邊遠地區。《岳陽樓記》:「滕子京謫守巴陵郡」中的「謫」就是貶官。
(6)黜。「黜」與「罷、免、奪」都是免去官職。如《國語》:「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7)去。解除職務,其中有辭職、調離和免職三種情況。辭職和調離屬於一般情況和調整官職,而免職則是削職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請求辭職退休,如《張衡傳》:「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
古代武官官職從一品到九品是怎麼排列的?
2樓:空白
1、正一品:天策上將
天策上將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種,職位在親王、三公之上,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即太師、太傅、太保);天策府則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衛府之上;天策上將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為天策府中**,即所謂的「許自置官屬」。
終唐一朝,天策上將只李世民一人。後世也只是宋朝和五代十國時期有六人得此殊榮。
2、從一品:驃騎大將軍
驃騎大將軍西漢始置,歷代沿置。唐宋為從一品,為武官最高階,宋徽宗政和年間改定武官官階,最高為太尉,下分別用大夫、郎為官名。金有驃騎衛上將軍,正三品下,居武官第十一階,元升正二品,居武官第三階。
明廢。3、正二品:輔國大將軍
後漢時期設立的高階將軍位,即輔大將軍,又稱為輔國上將。
初與虎牙右將軍、輕車正將軍、冠軍副將軍、度遼大將軍、橫海上將軍同為三品雜號將軍。唐、宋為正武官名。正二品,為武官的第二級。金有輔國上將軍,從三品中,元升從二品,元廢。
始見於漢代末年,漢獻帝以皇后伏壽之父伏完任之。南朝宋曾改為輔師將軍,旋復舊稱。樑不用為將軍號。
北魏、北齊仍置。明、清為爵名。明代用以授郡王諸孫。
清代為宗室封爵第十級,在鎮國大將軍下,奉國大將軍上。
4、從二品:鎮軍大將軍
三國魏文帝王以陳群為鎮軍大將軍,二品。晉武帝司馬炎以王濬為鎮軍大將軍。以後不常置。唐為武散官名,從二品。
5、正三品: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
冠軍大將軍是一個官職名,指的是是唐、宋武散官名。正三品上,為武官的第四級。
懷化大將軍是唐、宋武散官名。唐正三品上,宋正三品,為武官第五級。
有時也用以作為對少數民族首領的封官,如唐太宗時,回紇藥羅葛部酋長吐迷度接受唐所給懷化大將軍兼瀚海都督名號,承認自己是唐朝的**
6、從三品:雲麾將軍、歸德將軍
雲麾將軍,官名。南朝梁已有此號。雲麾將軍位第十八班(最高為二十四班)。
歸德將軍,唐武散官名,從三品下。為武官的第七級,位於雲麾將軍(從三品上)以下,忠武將軍(正四品上)以上。(源自《唐六典》)宋沿置,從三品,仍為第七級。
7、正四品上:忠武將軍
8、正四品下:壯武將軍
9、從四品上:宣威將軍
宣威將軍,古官職,漢魏置,兩晉沿襲,略有改動,其中宣威將軍與勇武、壯威、明威、定遠、寧遠、遊騎、遊擊等均為雜系將軍,稱謂名目繁多。南朝或置或不置,北魏亦置。南朝劉宋時,第八品雜號宣威將軍以下 。
唐為武散官名,從四品上,宋同,金仿照宋、遼官制,正五品中。
元亦為武散官,正四品:廣威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 。明正四品,初授明威將軍,升授宣威將軍,加授廣威將軍。清廢。
10、從四品下:明威將軍
明威將軍,軍事職官名稱或武散官階稱號。魏置。南北朝各朝多置。
唐為武散官,從四品下,宋升從四品。金正五品下,元升正四品。明正四品初授明威將軍。
兩晉南北朝領兵將領。雜號將軍之一。晉代虞潭曾自假明威將軍。
11、正五品:定遠將軍、寧遠將軍
定遠將軍:官名,南朝梁沿置。唐為武散官,正五品上。宋同唐。金有定遠大將軍,從四品中,元升從三品。明從三品初授懷遠將軍,升授定遠將軍。有「平定邊遠」之意。
寧遠將軍:南北朝和隋,寧遠將軍為雜號、散號將軍之一。在隋朝為從七品武官散號。唐、五代和宋代用為武散宮階稱號,正五品下。
12、從五品:遊騎將軍、遊擊將軍
遊騎將軍,南朝染改遊擊將軍置。唐為武散官,從五品上。宋沿置,元廢。
遊擊將軍,官名。漢朝始置,本為雜號將軍之一。漢武帝時有遊擊將軍。
13、正六品:昭武校尉、昭武副尉
昭武校尉唐代的正六品上階武散官,宋延制,元廢除。
昭武副尉唐代的正六品下階武散官,宋延制,元廢除。
14、從六品:振威校尉、振威副尉
振威校尉始置,從六品上。宋沿置。
振威副尉,古代武散官的名字。最開始是唐朝設定,級別是從六品下,宋朝升到從六品。服淺綠色,銀帶,(金誇)九。
15、正七品:致果校尉、致果副尉
致果校尉是古代武散官名,唐代開始開設這一官職,官從正七品。宋代沿置。
16、從七品:翊麾校尉、翊麾副尉
翊麾校尉是古時候,武散官名。唐始置,從七品下。宋升從七品。元廢。
17、正八品:宣節校尉、宣節副尉
宣節校尉,武官散官名,唐正八品上,宋正八品,元廢。
18、從八品:禦侮校尉、禦侮副尉
唐朝官職名稱,武散官名。位列從八品上,元朝廢止。
19、正九品:仁勇校尉、
20、從九品:仁勇副尉、陪戎校尉、陪戎副尉
古代將軍品級大小是如何分的,古代將軍等級
空白 清朝 等級分 九品十八級 每品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三省六部 製出現以後,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1 正一品 武職京官 領侍衛內大臣 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 無 2 從一品 武職京官 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 內大臣 武職外官 將軍 都統 提督 3 正二品...
古代將軍的虎符是有什麼作用,古代虎符的作用是什麼呢?
星際是我 古代的虎符印,是調動部隊憑證,印有兩部分,分左右,皇帝掌握一半,軍機大臣或出征主帥,掌握另一半,有兩個印文的,調兵文書才有效,呼符就是實際兵權的象徵,真心在幫你期待採納,古代虎符的作用是什麼呢?兵符和虎符是幹什麼用的,怎麼使用? 易和居士 就是一個調兵的信物,把一個木老虎劈成兩半,將軍一半...
古代後宮妃子的排名,古代後宮排名是怎麼排的。
空白 1 周朝 周朝時期,正妻稱後。王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2 秦朝 秦始皇統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稱號。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名曰皇后。妾皆稱夫人。3 西漢 西漢初期,沿襲了秦時的皇后稱號。又設定了美人 良人 八子 七子 長使 少使等妃嬪的稱號。漢武帝時增加了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