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身高為何那麼高,古代人究竟有多高

時間 2021-10-14 23:37:54

1樓:匿名使用者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資料2:古代「尺」有多長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釐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釐米。

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釐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釐米算,他的身高在1.

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釐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

「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釐(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釐),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於此。

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2樓:匿名使用者

根據考古發現,其實古人跟我們身高差不了多少,而讓後人覺得高的原因是單位的不統一.....我國古人用來計量長度的單位一般是尺,按照現在的單位轉換,1尺=0.33333333333333米,但古時候不是這樣子的。

歷史文獻記載裡一個人是孔子的父親「身長九尺」諸葛孔明先生「身長八尺」,那麼他們的身高就分別是2.70米和2.40米嗎?

不是的,那個時候的1尺不是想現在這樣等於於0.33米。

古代人究竟有多高

古代中國人都個子很高,為什麼現在

3樓:自由

錯了,根據考古發掘bai的墓du葬得知,古代中國zhi

人並不高。其實身高除了遺dao傳因素,飲食

因素也內很重要。一個飲食容匱乏,營養不足的地區,其人口身高基本很矮,因為太高了會消耗更多的能量,飲食不足、營養不足的情況下,那些矮個子的人更適合生存;現在中國人的平均身高在增加,主要原因就是飲食充沛、營養豐富。

到底古代人身高高還是現代人身高高

說不定,你看秦始皇兵馬俑的身高,那可是按照秦兵為樣本一比一的做的。還有儲存到現在的那些古代的兵器,服飾。真的很難說。 現代人,這是人類進化的趨勢 古人說,鄒忌修八尺有餘,當時一尺相對於現代只有21cm左右 如果要確切的比較的話,首先你要弄清楚古代的度量衡與現代的正確比率是多少,因為古代與現代的長度標...

現代人比古代人智商高嗎,古代人和現代人智商相差多少?

筆削春秋 我認為這兩者之間完全無從比較。比如說,古代人修建的長城,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在當時的環境下,沒有任何的機械工具,這樣沉重的石頭,是如何運到山頂上去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是不是古代人就很聰明?而且,古代人留下的許多陵墓,到目前為止,很多人都不能完全破解陵墓裡面的機關和祕密,比如說當年的秦始皇...

古代人當時地方不同也有方言吧?那麼古代人是怎麼交流的

傑艾文文 在古代官話的性質類似於現在的普通話。漢族的先民開始時人數很少,使用的漢語也比較單純。後來由於社會的發展,居民逐漸向四周擴充套件,或者集體向遠方遷移,或者跟異族人發生接觸,漢語就逐漸地發生分化,產生了分佈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漢語方言分佈區域遼闊,使用人口在9億以上。官話方言 通稱北方方言,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