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是什麼朝代人,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什麼朝代的人?

時間 2021-10-27 03:26:44

1樓:米格戰鬥機

梁山伯是東晉朝代人。

梁祝的故事在濟寧民間廣泛流傳。宋元之際,梁祝故事就被編為戲文、元曲,明清時期又有多種版本的傳奇問世。

在山東琴書,山頭花鼓等民間藝術中,都有梁祝的故事,至今還有很多人會唱。比如,《梁祝下山》是山東琴書的看家唱段,其中就有「梁山伯祝英臺就在紅羅嶧山念文章」、「二人死後合葬在馬坡泗河沿上」的唱詞。

2樓:愛情中的那點事

梁山伯是東晉朝代人。

梁山伯東晉會稽人(今浙江紹興人),時任寧波地方官。位於市區西郊5公里處的梁山伯廟、梁祝合穴冢及夫妻橋、寢宮等文化遺址,被中國樑祝文化研究會專家確認為梁祝故事的正宗發源地。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愛情絕唱。梁山伯是《梁祝》傳說中的男主角,歷史上考證確有其人,梁山伯曾出任過地方官,歷代史書可以尋找到相關記載和資料。傳說樑知祝為女人後,提娶不成而終,祝感其摯情,過墓而入,合而為一。

梁山伯廟是國內唯一的紀念梁祝「愛情神」的廟宇。梁山伯廟位於寧波城西5公里處的高橋鄉邵家渡,內塑有梁山伯坐像,祝英臺鳳冠霞帔坐右側,後殿為梁祝寢宮,內建朱木床。宮後為梁祝墳墓。

3樓:匿名使用者

東晉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四大民間故事之一,至今沒有發現確有其人的真憑實據。 故事的內容如下: 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

莊裡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祝家族規,財產傳男不傳女。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祝員外將女兒英臺自小**打扮。

英臺才貌雙絕、聰穎好學。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臺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樑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於善卷後洞的草橋結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

英臺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聖,又同到東吳遊學。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臺的愛慕。

然而,三年之中,英臺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臺支吾過去。山伯始終不知英臺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臺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意。

三年後,梁山伯要繼續去餘杭遊學,而祝父因英臺年屆及笄,不許英臺前往。二人依依不捨,互贈信物。山伯贈與英臺古琴長劍,英臺回贈山伯鎦金摺扇,親書「碧鮮」二字。

在山伯去杭城時,英臺相送十八里,途中英臺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臨別時,英臺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

英臺學成回家後,豈料其父母已將英臺許配邑西鯨塘馬氏。山伯從餘杭遊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臺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當得知英臺已聘馬氏後,柔腸寸斷,悲痛至極。

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 梁祝淚別後,山伯憂鬱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

英臺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出閣當日,堅持要經胡橋祭奠。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臺上前祭弔,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餘,英臺墮入其中。

風停雨過後,彩虹高懸,有二隻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臺,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於天地之間。 據說祝英臺本是明代俠女,梁山伯是前朝書生,兩人本來毫不「搭界」。只是祝英臺為民造福,死後人們為她安葬,挖掘墓穴時發現下有梁山伯墓,遂為之合葬,才流傳出「梁祝」故事來的。

梁祝是哪個朝代人然而事情還沒有完,即使有其人其事,還有東晉、明代兩說。持祝英臺為明人說者,見於今人之著述,披露於報端。而且焦特曾目擊山東嘉祥縣明人為祝英臺所刻的碣石拓片,加之明人有傳奇《同窗記》(演梁祝故事,現存《訪友》等),焉知不正是演的明代當代時事?

後杭州市有關部門準備在鳳凰山重建「梁祝書院」,這也不是毫無根據的。傳說中的「梁祝書院」所在地確為明代杭州一所著名書院。蛛絲馬跡,費人猜疑,故此不能就斷為祝英臺不可能是明代人。

然而此說也有站不住腳的地方,因為據元代鍾嗣成《錄鬼簿》所記,元曲大家白仁甫有《祝英臺死嫁梁山伯》的劇目,可惜劇本已佚。由此上溯,北寧蘇東坡的詞集《東坡樂府》有詞牌《祝英臺》,以後辛棄疾、吳文英均有詞作。據此又是可以推斷,至遲在北宋時已有祝英臺故事的流傳。

唐宋詞專家龍榆生則認為此調「殆是唐宋以來民間流傳歌曲」。故此梁祝究竟是晉人抑或明人?由於都有一定的文字依據,難以遽斷。

總之,這其間還有一些謎,需要我們去探索、破解!(劉誼人摘自《山西家庭報》)

4樓:匿名使用者

東晉司馬做皇帝的時候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什麼朝代的人?

5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有資料這樣記載:樑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

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臺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樑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樑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樑,紅者為祝

目前有關梁祝的主要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

(1)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樑莊、祝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葬地鄒佟墓等。

(2)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有一立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直到2023年才被發掘出來。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瞭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瞭地方**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為獨生女的祝英臺,女扮**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

一日英臺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誌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臺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

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臺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樑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臺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為,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多位專家認為:從宋鹹淳《毗陵志》至明代馮夢龍的傳奇**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臺系宜興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州縣誌》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臺應是上虞人。

(5)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寧波與汝南有著不同的版本。汝南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臺同窗3年,卻未能看出祝英臺是女兒身,後來祝英臺被許配馬家。

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臺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臺出嫁,祝英臺得知後,身穿孝服出嫁,轎子經過梁山伯墳時,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寧波傳說:梁山伯是晉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廉的好官,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

而祝英臺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陰婚」。兩個傳說分別在兩地找到了考古證據。

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臺墓,分列於馬莊鄉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臺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而在寧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傳說產生於晉朝。現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樑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致輪廓:

「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

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

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7)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文中說梁山伯生於公元352年農曆三月初一,死於373年農曆八月十六,終年21歲,未曾婚配;祝英臺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廟(又名「義忠王廟」)修建於397年。如記載可靠,「梁祝傳說」當產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這20多年內,完全形成則在宋代到清末。此後比較重要的文獻記載,還有明代馮夢龍的《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臺小傳》,後者出現了化蝶的結局。

(8)2023年7月,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一座晉代墓葬,墓的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鄞縣縣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認為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9)20世紀50年代,著名作家張恨水在創作長篇**《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曾根據民間傳說,考證出10處起源地: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曲阜、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山西蒲州、江蘇蘇州。

(10)有關梁祝的古蹟,目前已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

為什麼梁山伯與祝英臺不能在一起,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二人在月老廟初遇,在尼山書院相知。二人同吃同住同學習,從同窗好友相親近開始,再到互生情愫相戀,期間感情歷經坎坷波折,三角戀加上家庭的反對,最後這對戀人撕心裂肺的陰陽兩隔。明知不能在一起,卻死也要在一起。化作蝴蝶的追隨,卻不曾想他去的遠方,是你永遠到不了的地方。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貴...

梁山伯和祝英臺為什麼不能在一起,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因為祝英臺的母親不肯讓祝英臺和梁山伯在一起,再加上馬文才的從中作梗.可以在一起呀!死了以後。那時候的社會現象。書生沒錢。也沒考上狀元。祝英臺的爸爸不肯嫁。最後英臺與山伯雙雙化為穿花蛺蝶,永生永世,再不分離!太感人了,這部電視劇!支援07版梁祝!誰說沒在一起呀,當時的世俗觀念是阻隔他們的距離,但後來雙...

梁山伯與祝英臺 故事的來歷,梁山伯與祝英臺詳細故事

咋的他還在 這段故事是真實的,有資料記載的。梁山伯與祝英臺包括馬文才,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們之間的故事為歷史真實事件。元氏縣誌 裡明確記載 在南佐村西北隅,書院路所經由也,橋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漲溢,衝擊略不賽移,若有陰為封護者,相傳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