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說到《三國演義》,這無疑是一本極其優秀的曠世鉅著。可需要指出的是,演義畢竟只是演義,它看似曲折精彩的故事情節,卻不代表最真實的歷史事件。甚至因為「尊劉反曹」的思想傾向,曹劉兩國而遭到了頗為嚴重的貶損,許多英雄人物也脫離了其原本的精神面貌。
就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件事來說,其實存在一個很明顯的漏洞。那就是曹操挾持了漢獻帝,為什麼還能得到許多漢朝老臣的效忠?要知道,這是一個遊俠名士之風盛行的時代;倘若曹操真的做出什麼謀逆之舉,也會有不少人跳出來反對。
因而答案只有一個——曹操從未採用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方法。
據《三國志·毛玠傳》記載,早在曹操自立於兗州之時,治中從事毛玠便曾為曹操提出了一條重大戰略:「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可成也。」在毛玠看來,用兵在於出師有名,只有站在大義的制高點上,方能得到天下民眾的追隨。
不難發現,曹操日後採取的確實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方案。
首先這一奉一挾,便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自兩漢至魏晉南北朝一來,士大夫重名聲、講名譽、看名節,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於世的主旋律。無論是禍國殃民的董卓,還是沽名釣譽的袁紹,乃至心有猛虎的曹操,他們在真正掌握大權之前,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名聲。
只要有了一個好名聲,那麼做起事來,也會事倍功半,暢行無阻。曹操奉天子行事,其實便是「尊奉」漢獻帝之詔令,按照其意願來行事。在漢臣眼中,曹操此舉確實是做到了一個臣子的本分,且曹操如此低的行事姿態,也會讓他們放心不少。
當然,至於漢獻帝是不是有著自己的意願,那就不重要了;畢竟曹操此舉,是為了籠絡朝臣罷了。
曹操野心初顯這個問題,歷史和演義其實是兩回事。在**演義中,自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他就成為了天下諸侯共同討伐的物件。不少人紛紛罵曹操是「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大耳賊劉備甚至痛哭哀嚎,勢必要與曹操分出個高下。
倘若真的如此,那麼曹操何以能順利統治朝廷?事實上,曹操暴露出野心之時,其實他早已經將整個中原地區牢牢統治在了自己手中。等他進位魏王加封九錫之時,天下人才看清了曹操的本來面目。
但此時的曹操羽翼豐滿,又豈是區區幾人能輕易巔峰了的。
再來看「不臣」和「諸侯」的區別。所謂「不臣」,是指某一諸侯拒絕了朝廷對其的任命,那麼曹操自然就可以用這個不臣之理由,來起兵討伐這個諸侯。這樣一來,曹操每次出兵,都顯得是名正言順,甚至在他執政前期,不少人將他當作了拯救漢室的希望。
自從曹操實行了這個政策之後,他便在名義上利於了先天不敗之地。和董卓不一樣的是,曹操拉攏人心的手段也更加高明。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先立威,後賞賜,再表明立場。太尉楊彪、司空張喜無疑便是曹操樹立威信的物件。作為百官之首的三公,曹操一上臺便罷免了兩個。
緊接著,曹操又藉故殺掉了議郎趙彥,同時提拔了自己的一些心腹謀臣。荀彧被任命為侍中,守尚書令,專門負責軍國大事;程昱則被任命為尚書、領濟陰太守,負責鎮守兗州。
而為曹操提出「奉天子」戰略的毛玠,因其素有清名,故而被擢升為東曹掾,「與崔琰並典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崔琰名望極高,有他和毛玠負責**的選拔一事,也讓不少大臣紛紛贊同曹操的這項英明決議。
當然,效果也是極好的:「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務以儉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節自勵,雖貴寵之臣,輿服不敢過度。
」就這樣,曹操逐漸獲得了文武百官的支援。不久以後,一大批傑出人才紛紛投效,如陳群、司馬朗、國淵等人,也成為了曹操的入幕之賓。有了這些人才加入,曹操並沒有得意忘形;他反而將目光放到了未來的戰爭上面,開始命人實行屯田戰略。
這樣一來,曹魏集團的雛形也就此慢慢成型了。
2樓:衣衣的暖閣
因為曹操能力強,手段又高明,所以漢臣都不敢反對他。即使有些想反對他的人,也被他的才華降服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曹操的實力太雄厚了其他漢臣根本就不敢反對他,否則會招來殺身之禍。
4樓:複雜世界認真看
因為當時皇帝還是漢朝的皇帝,他們認為曹操之後掌權一時,他死後漢朝還會存在,所以沒有反對他。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何卻不見漢臣出來反對?
5樓:匿名使用者
據《三國演義》等電視劇看,曹操自從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後成了全民討伐的曹賊,人人都恨透了他,但是現實歷史真的人人厭惡曹操嗎?
曹操挾天子這麼多年,都沒有群臣反對他,反而有不少老臣在默默的支援他的工作,認可他的能力,可見,曹操並不是野史中的曹賊。
漢臣不反對曹操有以下幾點的原因:
1、因為曹操和董卓不一樣啊,董卓殘暴無比,還經常睡後宮嬪妃,不把朝臣放在眼裡,昏庸無道,這樣的人,曹操敢於拼了命去殺他,可見曹操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名聲的,也在乎大漢的朝廷,所以,在眾多群臣眼中,曹操並不像董卓那邊霍亂朝綱,更多的是體現出了群臣是預設了曹操這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的。
2、一代梟雄!扶持漢帝,重用群臣。曹操每次出兵,都顯得是名正言順,甚至在他執政前期,不少人將他當作了拯救漢室的希望。
曹操是實打實的在做事的人,一直在努力改善朝代的弊端,給更多的人帶來食物和住所,曹操逐漸獲得了文武百官的支援。不久以後,一大批傑出人才紛紛投效,如陳群、司馬朗、國淵等人,也成為了曹操的入幕之賓。
所以,曹操能成為一代梟雄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看一個人不能只看表面,要全面的看這個人。漢臣們對曹操的態度應該也就是民眾們的態度了,他一生未稱帝,這樣的人不要罵。
6樓:職場微微
這是大臣沒有理由去反對。因為當時曹操站在正義的一面,即使有人出來反對,下場也不會很好的。
7樓:這名字好記哦
其實是有漢朝的大臣出來反對的,但是他們的下場不用想也知道肯定很慘,直到那些不聽話的大臣都被曹操殺光了,那麼也就沒有人反對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不見漢臣出來反對因為讓漢臣沒有出來反駁他的理由,曹操那在正義的一面。
9樓:牧馬人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辦法讓漢臣沒有出來反駁他的理由,曹操那在正義的一面。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曹操是一個奸詐小人,他的這一舉動,是沒人敢出來反對的,誰反對的話,那就是送死
11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當時候重權是掌握在曹操的手裡面的 沒有人會這麼蠢反對一個自己打不過的人
12樓:卡卡西的靈魂
這個辦法讓漢臣沒有出來反駁他的理由也沒人敢站出來反對怕死怕殺頭
13樓:
其實有很多的大臣站出來反對,但是曹操對這些反對的人都處以了酷刑。
14樓:大國令牌
你憑啥反對啊,若沒有曹操天下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現在只是個丞相,只不過大權在握罷了。世人皆知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誰都是為了自己的,有兵馬的人不願意和曹操為敵,沒有兵馬的你反對也沒有用。
從道德上說,曹操並沒有稱帝,他只是丞相輔佐漢獻帝,直到曹丕的時候才有魏國,曹丕追封曹操為武帝,所以曹操發出的都是丞相令,當漢獻帝沒有什麼作用的時候曹操依然沒有稱帝,說明她是個忠臣啊。
漢獻帝的狀況並不好。漢獻帝在曹操沒接他之前連吃都吃不上了,自己跟著一群大臣只能睡在破廟裡,沒人願意養著一個爹,覺得供著也沒啥用,當年也有人給袁紹出過建議但是袁紹沒有同意,所以說曹操是很有政治頭腦和大局眼光的,能夠看到其中的商機,而漢獻帝淪落至此看到曹操兵強馬壯好險很忠心的樣子不去也得去了,就算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也會去臣子出來反對的。
其實是有漢朝的大臣出來反對的,但是他們的下場不用想也知道肯定很慘,直到那些不聽話的大臣都被曹操殺光了,那麼也就沒有人反對了。漢獻帝也曾經做過反抗,但是最後都失敗了,他根本反抗不了曹操,曹操不盡奸猾而且聰明。等到那些漢室忠臣都死光了以後,那麼曹丕就可以安心稱帝了。
所以曹操沒有稱帝,而曹丕稱帝。
曹操是對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
前一句是後來人評判的,後一句則是當時曹操的計策,確切用意,只是由於對手的詆譭和後來人對曹操的不認可而衍生出來的!是後者,原話是初平三年 192 曹操的謀士毛玠向曹操提出的 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 這是曹操版的 隆中對 直譯起來的意思是說 通過尊奉天子來號令那些不服從朝廷的臣子。這兩句話雖然表...
請問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什麼意思
雖然天子已經沒有什麼能力,但是為了怕被人冠叛臣 造反之名,而興兵討伐。因此,將天子弄到自己身邊,表面上在別人看來,自己是天子的臣子,實際上,自己的威信以征服天子,所以,長期以天子的口氣發號施令,如果別人不聽,那就是謀反,可以名正言順的誅殺。不知道這樣說,樓主是否清楚呢?為什麼曹操會這樣做呢?當時也是...
挾天子以令諸侯例子還有哪些,歷史上著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例子有哪些
齊桓公稱霸 齊桓公稱霸,講的是齊桓公在位期間,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 兵民合一的制度,齊國逐漸強盛。齊桓公於前681年在甄 今山東鄄城 召集宋 陳等四國諸侯會盟,齊桓公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他先是與鄰國修好,歸還給以前侵佔魯國的棠 潛兩邑,讓魯國作為南邊的屏障 歸還以前侵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