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 臥龍鳳雛得一者得天下,為什麼,劉備兩個都得到勒,還得不到天下

時間 2022-01-10 03:20:07

1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是個特殊的年代,最聰明的人最能反映這個政治集團的實力

有人會說諸葛亮聰明,誠然,作為蜀漢的開國元勳,自然有自己獨特的一面。有了不起的一面。但諸葛亮的政治野心太強太大,他要做的是曹操那樣的人物。

但諸葛亮卻不具備曹操的用人選人看人的一面。這在諸葛亮成漢蜀漢丞相時已經看出來了。

劉備用一種很不道德的手法取得了蜀漢政權的合法化,我很奇怪的是三國演義並沒有對此事批判,卻大唱頌歌,這是為什麼?難道羅兄也對劉備這種強盜態度持肯定態度?

我們研究三國看三國也好,並不能拿三國演義這本書當作真實歷史來看。那樣的話會讓我們失去對真實世界所發生的一切事情,持偏激的態度。

其實,聰明二字不適用於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因為我認為凡是能夠在歷史舞臺上留有自己姓名的各位,都有著凡人沒有擁有的智慧和才學。

我們現在再來看曹魏集團,曹魏集團的老闆也就是曹操。他才是繼漢王朝以後,真正能在中國大地稱王稱霸的君主,他的智慧和謀略以及文學水平,都達到了當皇帝的資格。正因為如此,他才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千古罵名。

原因就在於我們的社會言論導向出了問題。中國人是否定個人能力的國家。讚揚的是忠,孝,仁,義。

這四種人。也就是說集體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因此,我們在看某個人是否聰明時,就要看這個對他這個集團是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曹魏集團的領導人是曹操,這是肯定的,問題再於是誰為曹魏集團制定了一個使這個集團強大的戰略性建議的呢?毛介。

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曹操立刻照辦。

結果曹操統一了北方。

所以我認為,曹魏集團在當時應該是由一個很聰明的老闆領導一群很聰明的員工。建立了一個本應該在中國歷史應該大樹特樹的王朝。

而諸葛亮呢?相比較而言,在這方面就不行了。我很納悶,當時的皇帝是劉禪,但一切作主的可是諸葛亮啊。

所以蜀漢的亡國諸葛亮有相當一部分的責任。諸葛亮難道不知道蜀漢的地理位置適合防守還是進攻嗎?他在蜀漢發揮著什麼作用呢?

是好的一面還是壞的一面呢?諸葛亮為什麼不採取蜀人治蜀的正確方針呢?是能力還是蜀國的條件不行?

從諸葛亮的累死,就知道諸葛亮的個人能力並不適用於蜀漢集團。

1。蜀漢集團沒有將諸葛亮的正確方針落到實處。關羽擅自行動就說明問題

2。蜀漢集團後繼無人。

3。蜀漢集團的戰略目標不明確

4。蜀漢集團的開國根基不牢國

5。蜀漢集團是外來集團,沒有實行正確的政治方針。

三國其實就是魏蜀的交鋒,吳這個國家武力偏強,謀略偏弱。因此他的國家相對魏和蜀,智商相當的低

看到這裡我想樓主你應該知道三國最聰明的人是誰了吧。曹魏集團的靠的是每個人的實力和聰明打出了一片屬於東漢末年的最強集團。團結,積極,合作。

這就看出集體的力量永遠比個人的力量的優勢所在。一個人的智商永遠鬥不過一群人的智商,一個好的老闆永遠強於一個好的打工仔。諸葛亮到底還是選錯人了。

看一個是否聰明一定要看這個人在這集團發揮著什麼樣的作用,以及領導人是否採納了他的意見,從而使這個集團走上了一個良性的發展道路。由此可以看出諸葛亮並不聰明。他提的建議很適合曹魏集團。

而不適合劉備。因為劉備沒有曹操那樣的智商。

2樓:情感討論組

這話是司馬徽說的,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可別忘了司馬徽還說過另外一句話: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3樓:匿名使用者

lz你好!我來說下!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劉備是走復辟路線的,自古以來,遵循守舊的都會遭到歷史潮流的掩埋!

劉備就是這樣,而諸葛亮只是一具犧牲品!可以說劉備沒有諸葛亮,就絕對沒有他劉備立蜀前後的故事!!

4樓:匿名使用者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不是得天下,這完全是兩個概念

在三國裡,說臥龍鳳皺得一人者得天下,為什麼劉備把這兩人都得到了,卻得不到天下呢?

5樓:

得天下的因素有很多 電視劇可能與史料記載有差異 百家講壇講過 三國毀於關羽 有人說諸葛亮最怕的人不是曹操 不是司馬懿 而是關羽 是怕他武藝不精? 他在百萬大軍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 ,怕他輕舉妄動 不堪軍國大任?也不是.

到底怕他什麼?怕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怕他使自已的毀於一旦.

而聯吳抗曹則是諸葛亮三國鼎立的根本大計 說到底怕他搞不好與東吳的關係 荊州與東吳接壤 又是一塊借而未還的有爭議的地方.作為這裡的守臣 最難處理就是保荊州而維護孫劉聯盟這二者之間的關係.上策是不傷和氣.

又長借荊州不還.諸葛亮最怕關羽不能貫徹這個方針.他深知關羽其人,盡小忠而可能害大忠,逞小勇而未能奮大勇.

關羽濃於桃園結義 卻淡薄天下大義 否則他不會再三阻撓劉備三顧茅廬,也不會刁難諸葛亮初行軍令,他只知道諸葛亮避見乃兄,使三兄弟失了面子,不知道乃兄如果見不到諸葛亮 會失去爭奪天下的機會 關羽降曹 曹操善待他 此義不忘 故有華容道放曹操,遺禍國家之舉, 聯吳抗曹對關羽 似乎是聯疏抗親 此義不計 故有抗親辱吳 喪盟失地之舉 這正是諸葛亮最怕的 怕關公守荊州,荊州與孫劉聯盟不可兼得 卻可能皆失 換個人守荊州行不行? 不行 荊州重地 非至親之人,非文武雙全之臣不能守 劉備至親唯關張 關張之中 文武兼備是關公 在劉備看來非關公不能守荊州 而諸葛亮看來關公不能守 但疏不間親 此化怎好對劉備直說 儘管諸葛亮費勁心機 但關公有自已的行為邏輯 邏輯結果腹背受敵 腹受國家之敵曹操 背受自已造的敵人吳軍 結局是喪師失地 敗走麥城 窮途末路,軍沒身死 這就造成了劉備大不幸 逼著他面對自已一生最困難的選擇 要顧孫劉聯盟的大局 就不能為關羽報仇 不報仇 結義誓言便不能遵守 便會失去了自已的立身之本:人合.

要報仇就傷害自已的立國之本:孫劉聯盟 也許比較好的選擇是做做樣子的報仇 劉備痛哭幾場 便決定報仇 ,也許開始是演戲.但開場的精彩誤了他 連勝過幾戰 真的進入了角色 以為甩掉軍師諸葛亮這根柺杖,也能順水推舟滅了吳國.

結果自然是自誤誤國 最後總結: 有了諸葛 才有聯吳抗曹 有了了孫劉聯盟 才有赤壁之勝 才有吳國轉危為安 蜀國從無到有 才有三國鼎立之勢 因有關公 才有荊州之失 荊州之失義弟之死 才有蜀國傷筋動骨大流血 從此一蹶不振 卒為司馬氏所滅 有諸葛 才有三國 所以說三國成於諸葛,因關公 盟友相攻 蜀國敗亡 ,所以說三國毀於關羽 說的比較多 都是我在百家講壇這本書上看到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6樓:匿名使用者

當日司馬徽(水鏡先生),在臥龍出山前就感言:其生不逢時。意思就是在當時局勢下,曹魏是已「一家獨大」,人才濟濟,早晚統一大勢所趨,而孔明等想要扭轉敗局非人力可為。

在演義裡,龍鳳都是定國安邦大才,龐統善於行軍攻堅(風險大故死得早),而孔明更善於統籌管理。按現代企業來說,龐是研發總監,而孔是運營總監.

是人才但未必能遇到好老闆,遇到好老闆未必就能代表成功可通俗說這是命運。龍鳳算是運氣好,遇到劉備這樣的仁德之君,重情重義,算是好老闆。但劉備個性有些過於義氣用事,否則不會不切實際的攻打東吳(當東吳沒人才呵呵)導致火燒連營八百里,元氣大傷。

後面孔明和姜維北伐只是完成意願耳

7樓:威

因為一山不容二虎,兩個都得到了反而不好。嘿嘿,也是劉備自己的問題,一副假仁假義的樣子,幾次錯失良機,整個三國因為關羽的敗走麥城而形勢逆轉,劉備唯一一次不聽諸葛亮諫阻而被火燒連營,你說他浪不浪?一世基業毀於他的一念之間

8樓:51看中國

歷史不是一個人創造的,是少數人帶領一群人前仆後繼創造的,說臥龍鳳雛有囊括天下之才不假,但也要順天順地順人,劉備有德無才、本性柔疑、靖王之後身份不正,關鍵時刻浪費天賜良機,不聽孔明言、為關羽報私仇盲目伐吳,直接導致蜀國敗落,終難成大器。孔明一場大火沒有燒死司馬懿,天數不在蜀國也。機會和人心,都不會總是等待、眷顧那些一直短淺而又浪費的人。

9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覺得這裡面是有原因的:諸葛亮是屬於內政型的人才,所以得了諸葛亮就相當於對於內政無憂,治理國家,這是 個不可缺少的因素,龐統是屬於軍事型人才,有了龐統,對於攻城略地就不用操心,這是擴張國土的必備條件。而龐統早死,把諸葛亮調到軍事上,這個是屬於用人的不當,所以對於得到了臥龍鳳雛卻沒有得到天下

10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演義,是要捧紅諸葛,歷史上諸葛並沒有那麼牛,託孤之前諸葛最大的功勞是促成孫劉聯合,龐統是人才,打成都的時候死了,要知道夷陵之戰蜀國哪有啥人才了,還想得天下可能嗎

11樓:北方的漢子

首先,水鏡先生說的是2者得一即可「安天下」而不是「得天下」..其次,劉備的「仁義」做的太過了,最先的時候諸葛亮勸他取荊州,他說是他兄弟的家業不取,以導致最後向東吳借,不但丟了那時的天時,地利最重要的是你是借別人的 最後把東吳逼的鋌而走險,殺了關羽,丟了荊州.自古荊州乃兵家必爭之地,後面諸葛伐魏的時候也嘆息 如果荊州還在他們手裡該多好!

其次就是取西川的時候,許多天賜良機他都不去把握,非要犧牲龐統以後所謂的「出師有名」才攻取西川,客觀講,如果他一開始就堅決取西川,龐統就不會死,更不用諸葛以及關.趙兩位大將出荊州,那荊州也不會丟!關羽更不會死!

第三就是最後劉備已經不相信諸葛亮了,才導致陸遜火燒聯營700裡,看起來其實劉備有一萬個理由統一天下的,可是他唯一錯在沒有按照諸葛的隆中3策堅決的走下去!!

12樓:藏教

這句話是誰說的?

司馬微,龐德公,黃承彥,徐庶......反正說過這話的人都是荊襄出身的人,徐庶是潁川人,但是是在荊襄求學的。他們這麼說只不過是為了諸葛亮和龐統造勢罷了,如果不這麼吹了好幾年,他們也就二十出頭的毛小子,沒有任何的軍事政治方面的經驗,怎麼可能直接就被重用?

而且他們成年的時候,曹操已經統一北方,大勢已定。當時南方根本就不行,屬於偏遠地方,緊挨著土蠻野人,經濟文化政治中心一直都是北方,只不過北方大亂,又遭到天災,所以長江以南才收容了大量的流民,又沒有遇到戰亂與災荒,這才形成了南北對立的局面。君不見,北方經過三四代的繁衍回覆了生機,馬上就把南方平了嗎?

13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驚人的相似,劉邦也是佔據巴蜀出川得天下,但也只有劉邦做到了。劉備,後來的南宋到後來的老將等都沒有成功?

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兩人都得還是敗了

活在瓜裡的籽 只能說是因為劉備這個人太過於愚昧和衝動了。劉備最大的優點是謙遜和任人唯賢,但在晚年他卻開始糊塗起來。他適合做一個好大哥而不是好皇帝。再加上他的兒子更加懦弱無能,一點兒也幫不上忙。劉備不可能像曹操那樣咄咄逼人,他不可能冷酷無情。而有時,恰恰是這種性格的人,是不能做成任何大事的。他這個人太...

劉備得徐庶後再得臥龍鳳雛,為何還是沒有一統天下?

佔地盤根據地的最佳時機已過。劉備真的不容易,完全靠劉關張三個兄弟白手起家 財力底子很薄。一直苦苦拼搏等得了臥龍鳳雛,軍閥混戰已接近尾聲,天下大局已有了明主。當然,最後的機會也沒把握好,就是好不容易得了四川漢中,可能以前憋的太久太久,心太急躁了 很快失荊州敗夷陵,以後就徹底沒機會了。可惜了!羅貫中再幫...

諸葛亮和龐統,為什麼一個稱臥龍,一個叫鳳雛?

因為諸葛亮曾經隱居於南陽臥龍崗上,所以叫他臥龍先生。而鳳雛是小鳳凰的意思,雖然其貌不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條件成熟之後一定會成為不平凡的人物,龐統很好的詮釋了這個名字。這是諸葛亮和龐統的老師給起的名號。當時古代社會有學問的人都會有名號,顯得很霸氣。因為他們兩的才華驚豔了天下人,且他們又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