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令丞相,唐朝中書令和丞相誰權大,官大?

時間 2022-01-10 20:05:05

1樓:

中書令是幫助皇帝在宮廷處理政務的**,中書令負責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責任重要,在西漢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擔任。司馬遷曾兼任此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中書令,他以太史公的身份擔任中書令,朝位在丞相之上,不同的朝代,叫法不一。;丞相(也稱宰相),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2樓:匿名使用者

魏晉南北朝在易代之際有時也設丞相或相國,性質均與董卓、曹操時無異,並非正常官制。隋朝設三省六部,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都相當於丞相。唐、宋以後尚書省或中書省有時設左、右丞相,相當於原來的尚書左右僕射,位居尚書令或中書令之次,握有實權。

明初中書省無令,僅設左、右丞相,權極重,後為明太祖所廢,以內閣大學士行丞相職權,迄清末未再恢復。

唐朝中書令和丞相誰權大,官大?

3樓:匿名使用者

唐朝是三省六部制,中書、尚書、門下共同掌握丞相的權力,也就是說,中書令可看做是丞相之一。

隋文帝在**設立三師、三公、五省(尚書、門下、內史、祕書和內侍)。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五省之中,只有尚書、門下、內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樞權力機構(祕書省掌圖書典籍,職任較輕;內侍省掌侍奉宮掖,委以宦官)。

三省各有明確分工。[1]

內史省內史省(後改為中書省)中書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設,掌管機要、釋出政令的機構。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

隋代改為「內史省」。中書省掌握行政大權,它與掌管軍事大權的樞密院,合稱「二府」。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

門下、尚書兩省皆廢,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書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廢中書省,由皇帝直接統領六部。

明永樂帝時設內閣,機要之任開始歸「內閣」。負責起草詔令。[1]

門下省「門下省」為官署名稱。東漢時即設侍中,秩比二千石,屬於少府,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門下省原為皇帝的侍從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政權機構的重心。

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

[1]尚書省官僚機構。南朝宋得名,前身為「尚書檯」。由漢代皇帝的祕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

是魏晉至宋的**最高政令機構,為****最高權力機構之一。「尚書省」的組織機構於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為例:

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

4樓:匿名使用者

中書令是幫助皇帝在宮廷處理政務的**,中書令負責直接向皇帝上奏的密奏「封事」,責任重要,在西漢都是由皇帝最信任的人擔任。司馬遷曾兼任此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中書令,他以太史公的身份擔任中書令,朝位在丞相之上,不同的朝代,叫法不一。;丞相(也稱宰相),是古代中國,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

5樓:美女千梅

都說丞相是一

人之下,萬人

之上。可見,除

了皇帝,就數

丞相權大了。望採納。

6樓:竹馬不乖

丞相,但是都是有關聯的。

給個直話,唐朝中書令和丞相誰權高,分別幾品?

7樓:

隋唐早期,任中書令為中書省之長官,屬於宰相職。隋朝時因為隋文帝的父親名叫楊忠,為忠避諱,改中書令為內史令,中書省為內史省。煬帝時一度改為內書令,開始與侍中成為宰相,在具體執政上超過尚書令,尚書令僅僅成為榮譽頭銜,隋文帝的三個兒子同時被加尚書令,而執政的楊素為中書令(內史令)。

唐朝依然沿襲隋朝,唐太宗開始也加銜尚書令。唐武德三年(620),復為中書令。高宗曾改為右相。

武則天時改中書令為"內史",中書省為"鳳閣"。玄宗開元初一度改為紫微令,天寶初又改為右相。後均復舊。

唐初中書令為正三品,位侍中上,大曆二年同升正二品。唐後期多以兩省侍郎同平章事為宰相,以兩省長官位高權重故,不常除拜。或用以藩鎮武將加銜,不預政事。

後周顯德元年馮道死後,中書令不再真拜。

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長。

歷史:先秦時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朝才正式設定丞相。西漢也設丞相,至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為大司徒,這段時間有220年,是歷史上丞相這一官職設定最久的時期。

自哀帝至東漢建安十三年(208)這200餘年間不設丞相,建安十三年曹操復設並任丞相,但時間很短。三國和晉南北朝370年間,除蜀和東晉初年、北朝較短時間外,不設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時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開元元年(713),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元朝於中書省置丞相,自秦至明朝初年朱元璋(通過胡惟庸案)廢丞相的2023年間,丞相的設定斷斷續續,作為官名的丞相在歷史上存在時間並不長 。

區別: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的一種俗稱,不是具體的官名 。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

丞相地位一人之下(皇帝),萬人之上。一般官品為正一品這,唐初中書令為正三品,位侍中上,大曆二年同升正二品。

8樓:摩夢子

@琦琦狗神 胡扯。

唐朝由中書、尚書、門下組成丞相,中書令就是丞相之一。唐前期中書令為正三品,後來提升為正二品。

9樓:琦琦狗神

都一品,中書對**負責,宰相對皇帝負責,宰相權高

宰相與丞相的區別

10樓:幸福小屋

宰相指的是一種制度,丞相是真正的官名。宰相: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權力的**的一種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

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三國以後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長。所以說,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千差萬別的,宰相的制度最早來自春秋時期,不過在明朝的時候消失了,變成了內閣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宰相是在春秋時期出現的,在歷史上,第一個宰相就是管仲,作為第一位非常傑出的宰相,管仲在歷史上的地位,自然不用說,延續他之後,中國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宰相。到了秦朝的時候,出現了左右丞相,後來還出現了所謂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負責自己的事情,漢朝的時候也是如此,比如說曹操,就是一個丞相。

宋朝的時候,宰相成為了官民,明朝的時候,丞相的稱呼消失了,皇帝親政,但是卻設立了大學士,被稱為輔臣,清朝的時候,出現了內閣,軍機大臣等等,其實從權利上來看,這人就是所謂的宰相了,只是稱呼發生了改變。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著名宰相:

1、初唐名相 房玄齡:唐開國大臣,貞觀名相,也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為人多智,有奇謀。

2、西漢開國名相 蕭何:楚漢相爭,留守後方,為劉邦提供充足支援;漢朝初定,治國安邦,頒法立規,更得「蕭規曹隨」之譽。

3、漢初名相 陳平:年青俊美,偏納他人之遺孀,六出奇計,助高祖解白登之圍,王陳並相,結交周勃,終滅呂后勢力。

11樓:阿沾

1、制度的差異:宰相沿襲的是一種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的官名,所以說,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千差萬別的,宰相的制度最早來自春秋時期,不過在明朝的時候消失了,變成了內閣制度。

2、宰相不是具體的官名,是中國古代對於輔佐君主並掌握國家最高行政權力的**的一種通稱或俗稱。宰相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例如漢代的丞相可以稱之為宰相,很長時間就是一個人,魏晉南北朝的錄尚書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省長官,甚至參加政事堂會議的**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

3、權力的差異:丞相是官職和敬稱,宰相僅是敬稱,沒有實權。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或俗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太宰與相合稱為宰相,宰相聯稱始見於《韓非子·顯學》。

宰相地位的具體名稱多達幾十種,歷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國、丞相、大司徒(東漢)、尚書令、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內閣大學士(明朝)、軍機大臣、總理(清朝末期)等等。

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職對應。

丞相:中國古代官名,三國以後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長。

西漢廢除相國官職以後,丞相的職責,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協助皇帝管理一切軍國大事,即所謂的「掌丞天子,助理萬機。」

12樓:吳田田

總體來說,宰相是個制度,丞相是個實質的官名,宰相制度起於春秋時期,完結於明代,明代廢除宰相制度以後形成了「內閣」(文淵閣處在宮內,故名內閣)制度,清承明制,無名義上的宰相制度。

歷代宰相制度介紹:

宰相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宰相。到了戰國時期,宰相的職位在各個諸侯國都建立了起來。

秦朝時,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擔任宰相職務的稱為「中丞相」。

漢朝與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稱為相國的話地位更高一些,並以御史大夫為副職。漢武帝時,起用了一批儒生當丞相,處理日常行政事務,而政務中心則轉到了內廷。宰相的職權逐漸轉移到了尚書檯長官的手中。

漢哀帝改丞相為大司徒,東漢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執政。漢獻帝時,復置丞相,由曹操擔任。

魏晉南北朝時,丞相或相國多為權臣自命,成為了一種篡位奪權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變,皇帝所與議論政事或委以機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書監、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僕射或將軍。其位最尊、權最大者則為錄尚書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長官內史省的內史令、門下省的納言、尚書省的尚書令都是宰相。唐改內史省為中書省,內史令為中書令,納言為侍中。唐高宗後,只有加「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為宰相正式官名,以知政事為副。從漢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禮,逐漸降級,至宋太祖廢「坐論」之禮,使宰相地位大降。元豐改制,設宰相二人,首相稱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次相稱尚書右僕射兼門下侍郎;另設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為副相。

政和時,改左僕射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右僕射為少宰兼中書侍郎。建炎間,再改宰相官名為尚書左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副相為參知政事。幹道間又改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書省為政務中樞,主官中書令常由皇太子兼領,下為左右丞相,再下為平章政事,副職為左右丞及參知政事。

明朝初亦設中書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2023年),罷中書省,廢丞相,由皇帝親決國政。宰相制度遂廢。

后皇帝以不勝庶政之繁,設內閣大學士協理文書。後閣職漸重,大學士成為事實上的宰相,稱輔臣,居首者為首輔。

清沿明制,雍正時設軍機處,內閣成為閒曹,軍機大臣成為事實上的宰相。明、清習慣上都稱授大學士為拜相,但無正式宰相名份。

唐朝有那些丞相,唐朝是什麼丞相

牙牙的弟弟 唐朝沒有丞相這個官職。唐朝行使宰相權利的官職是中書省長官中書令,門下省長官侍中,參議政事的中書舍人 門下侍郎。尚書令,以後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書僕射為長官任宰相職。唐高宗後,尚書僕射只有加 同中書門下三品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者才是宰相。參議朝政的百官加參議政事 參知政事 同知政事 同平章...

宰相,丞相和相國有什麼區別,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

通常相國也會稱為宰相,但是兩者最大區別在於使用朝代不同。唐朝前多以相國為稱,唐朝以後使用宰相稱呼居多。1 相國,官名。春秋時齊景公設左 右相,相成為齊國卿大夫的世襲官職。以後其他諸侯國也有設定,或稱 相國 或稱 相邦 或稱 丞相 秦國於惠王十年 前328 始設,以張儀為相。武王二年 前309 設左右...

宰相 丞相和相國的區別是什麼,宰相丞相和相國的區別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宰相是古代最高權臣的統稱,宰相不是一個具體的官位或職務。丞相和相國在有的朝代是一個具體的官職,是那個朝代官職最高的人 但在有些朝代,某些職務的 的職權就相當於丞相,例如三省制時期的中書 門下 尚書三省最高長官就相當於宰相,但他們官職的名稱並不是丞相或相國。到明太祖時期,胡惟庸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