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英雄事蹟,中國古代英雄故事有哪些?

時間 2022-01-22 20:50:04

1樓:環影

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戎馬生涯。

他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衛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馬驃騎將軍,封冠軍侯。 霍去病是名將衛青的外甥,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 十七歲初次征戰即率領800驍騎深入敵境數百里,把匈奴兵殺得四散逃竄。

在兩次河西之戰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在漠北之戰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歸。 元狩六年,霍去**病去世,年僅23歲。

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諡為景桓侯。

2樓:擔當使命

主要是遠征並擊敗匈奴,解除了他們對漢朝的威脅。

3樓:exo呵鹿晗

.蒙恬破匈奴

秦國兼併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 [5]  (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佔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

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

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定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2.霍去病、衛青遠征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1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 匈奴最遠的一次。

3.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4.鄭成功收復臺灣

2023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2023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中國古代英雄故事有哪些?

4樓:輕靈觸動

1.蒙恬破匈奴

秦國兼併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 [5]  (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佔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

其後修築西起隴西的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

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定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2.霍去病、衛青遠征匈奴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時年21歲)各率騎兵5萬,「步兵轉折踵軍數十萬」分別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

霍去病率軍北進兩千多裡,越過離侯山,渡過弓閭河,與匈奴左賢王部接戰,殲敵70400人,俘虜匈奴屯頭王、韓王等3人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乘勝追殺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內),在狼居胥山(今蒙古肯特山)舉行了祭天封禮,在姑衍山(今蒙古肯特山以北)舉行了祭地禪禮,兵鋒一直逼至瀚海(沙漠別稱或曰即今俄羅斯貝加爾湖)。

經此一戰,匈奴被漢軍在漠南盪滌,匈奴單于逃到漠北,「匈奴遠遁,而漠南無王庭」。他和衛青發起的對匈奴的進攻性戰爭,改變了漢朝長此在對匈奴戰爭中的守勢狀態,一舉打敗匈奴。從而長久地保障了西漢北方長城一帶,也就是在漠南地區的邊境安全,此戰為漢朝進擊 匈奴最遠的一次。

3.戚繼光抗倭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寫下了十八卷本《紀效新書》和十四卷本《練兵實紀》等著名兵書,還有《止止堂集》及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呈報朝廷的奏疏和修議。

4.鄭成功收復臺灣

2023年(清順治二年,弘光元年)清軍攻入江南,不久鄭芝龍降清、田川氏在亂軍中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襲、包圍清江寧府(原明朝南京),但終遭清軍擊退,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2023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率軍橫渡臺灣海峽,翌年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大員(今臺灣台南市境內)的駐軍,收復臺灣,開啟鄭氏在臺灣的統治。

5.岳飛抗金

岳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建炎二年(2023年)遇宗澤起到紹興十一年(2023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岳家軍同金軍進行了大小數百次戰鬥。靖康元年(2023年)岳飛應招在相州參加趙構為大元帥的部隊。金軍南下江南,岳飛獨樹一幟,堅持抗金,收復建康。

紹興三年(2023年),被任命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次年春,岳飛收復襄陽六郡。紹興六年(2023年)率師北伐,順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兩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義軍紛紛響應。

蒙恬早箏傳說

漢代應劭著《風俗通》記載:「僅按《禮樂記》,(箏)五絃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

或曰蒙恬所造。」後人根據這段文字,又有如下說法:「古箏五絃,施於竹如築。

秦蒙恬改為十二絃,變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後加十三絃。」

西晉傅玄駁斥這種說法,見《箏賦》序:「箏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圓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十二,似十二。

設之則四象存,之則五音發。體合法度,節究哀樂,斯乃仁智之器也,豈亡國之臣所能開思運巧哉,或以為蒙恬所造,非也。」

蒙恬為秦國大將,傅玄用「亡國之臣無法創造樂器」的陰陽五行論調,似嫌勉強。《舊唐書·**志》也稱箏非蒙恬所造:「箏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

制與同而弦少。」在中國的第一部紀傳通史的《史記·蒙恬列傳》中並沒有蒙恬造箏的記載。

而《風俗通》的說法也僅用疑問的口吻說蒙恬造箏,一件樂器若出現在史籍上,其必已經流傳一時間了,很可能記史者將此樂器的創造記為當時某領導者之功,或者蒙恬為了適應自己的戎馬生活,將箏改製為瑟。

5樓:匿名使用者

故事一:周瑜

周瑜出身士族,早年與孫策是摯友。他盡心輔佐孫策,為孫策東渡江東立下汗馬功勞。孫策死後,周瑜又效力孫權。

建安七年,曹操下書責令孫權送其子為人質,眾大臣猶豫再三不能決斷。周瑜力挽狂瀾,分析利弊,最終說服群臣。周瑜對孫氏忠貞不二。

他拒絕了曹操派人的遊說,態度堅決。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軍三十萬會獵江東。周瑜英勇不懼,說服眾人,與曹決一死戰。面對三十萬曹軍,周瑜展現的是一位真正的英雄擁有的豪邁。

一句「操直送死」,一計「火燒曹軍」,一場「赤壁之戰」,成就了他的輝煌。

這場大火使曹元氣大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熊熊的火焰是周瑜愛國的心火,是他誓死效忠的赤子之心。

赤壁之戰後,他為了擴張東吳的勢力,主張攻打南郡,在那場戰爭裡他失去了生命,但他在赤壁船頭傲立的風姿,依然讓人仰望。他將一生都奉獻於東吳霸業,直到最後一刻都不曾倒下。

故事二:關羽

生於戰火紛飛的年代,關羽從不忘記自己的道義,對兄弟不棄不離。中平元年,劉備組織了一支義勇軍參與撲滅黃巾軍的戰爭,關羽就在其中。他們桃園結義,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

一生追隨劉備,不辭辛苦,隨身守護。

關羽智勇雙全。與劉備下邳失散,關羽陷身曹營,劉備去投袁紹。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單人匹馬,保護二家皇嫂千里尋兄。

為護得皇嫂周全,關羽被逼無奈,過五關斬六將,最終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會。

219年,劉備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同年關羽進攻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將於禁救援。當時大雨令漢水暴漲,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將士紛紛往高處避水。

而關羽則乘勢坐大船進行攻擊,大破敵軍,威震華夏。

他忠義兩全,為報曹操恩義,放他敗走華容道。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劉備的天下大業,用自己的一生在歷史的長河中敘寫了一個大大的「忠」字。真是可歌可泣!

故事三:屈原

戰國時楚國人。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他學識淵博,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合齊國,抗擊強秦。在同反動派鬥爭中受誣陷而丟官離職。

頃襄王時被放逐,但因此卻更加接近人民的生活,對黑暗現實十分不滿。後因楚國的日益腐敗,首都郢亦被秦兵攻破,他既無力挽救楚國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無法實現,遂投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著作有《離騷》《九章》等,這些著作文字華美,體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政治追求。他看清了貴族的虛偽、昏庸與腐朽,看清了奸臣排斥賢才的行為,看清了社會的種種不仁……他的主張,體現了他對楚國國事的深切憂念以及為理想而獻身的偉大精神。

故事四:王昭君:中原最美的和平使者

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昭君為南郡首選,抵達京城卻無緣面君。

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于主動來漢朝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她肩負著漢匈和親的重任,別長安,出潼關,度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抵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歡迎。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傳給匈奴,使匈奴和漢和睦六十多年。「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歷史記載了那一段時期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昭君死後,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為她修墓並奉為神仙。她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故事五:孫臏:身殘志銳的智慧化身

孫臏是春秋時期戰國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早年曾與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妒忌他比自己有才幹,於是暗地裡派人請孫臏來,設計陷害他。孫臏忍受被剜去膝蓋骨的酷刑之苦,用才智感動了齊使,並在他的幫助下回到齊國。

孫臏隱居在田忌幕下時就表現出突出的軍事才能,後於「田忌賽馬」後被田忌推薦給齊威王,成為齊國的軍師。

後來,魏國攻打趙國。趙國危急,向齊國請求救援。齊威王想任命孫臏為將,孫臏婉言推辭說:

「一個受過刑的人不能為將。」於是任命田忌為大將,任命孫臏做軍師,讓他在有帷幕的車上坐著出謀策劃。在這場戰役中,孫臏運用非凡的才智屢出妙計,最終使得魏軍大敗,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圍趙救魏」的光輝戰例。

後來孫臏又在魏國和趙國聯合攻打韓國之時與龐涓鬥智,使龐涓死於萬箭中。孫臏因戰出名,世世代代也相傳他的兵法。

中國古代抗倭英雄有哪些,中國古代愛國的英雄有哪些?

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押,北海放羊19年沒有變節,最後成功回漢朝。祖逖,北方國土大片淪陷之後自己組織軍隊北伐,過河的時候發誓不收復國土決不回來,收回了黃河以南大片土地,最後由於朝廷不信任他他憂憤而死。楊業,被遼軍俘虜寧死不降,絕食六日而死。王彥,抗金八字軍領導人,所有人臉上都刺上 赤心報國,誓殺金賊...

中國英雄事蹟,中國英雄的故事

趙一曼的英雄事蹟 1936年6月30日,趙一曼在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日軍追上,再次落入日軍的手裡。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 灌辣椒水,電刑等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沒有吐露任何實情。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珠河縣處死 示眾 1936年8月1日,...

中國古代英雄人物,古代英雄人物有哪些

1 岳飛 岳飛 1103年3月24日 1142年1月27日 字鵬舉,相州湯陰 今河南省湯陰縣 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 軍事家 戰略家 民族英雄 書法家 詩人,位列南宋 中興四將 之首。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後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 1128年 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 1141年 止,先後參與 指揮大小戰鬥數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