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歷史中,龐涓的軍事才能果真比不上孫臏嗎?感覺龐涓的戰略眼

時間 2022-02-14 23:35:08

1樓:何處流光照月明

龐涓(?-前341),戰國初期魏國名將。曾率領魏武卒橫行天下,北拔邯鄲,西圍定陽。

差點將趙國南面領土納入魏國版圖,桂陵之後盡數收回河西失地。但其心胸狹窄,為了實現自己成為第二個吳起的夢想,殘害同窗孫臏。最終敗於孫臏之手。

他的人生起落成為了魏惠王霸權盛衰的標誌,他的死為魏國的霸權敲響了喪鐘,魏武卒也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龐涓到了魏國,見到魏王。魏王諮以治國安邦、統兵打仗之策。

龐涓也確實很本事,他傾盡胸中所有,滔滔不絕地講了很長時間,並保證說:「若用我為大將,則六國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隨心所欲統兵橫行天下,戰必勝,攻必克,魏國必成為霸主,最終兼併其餘六國!龐涓後來後來把孫臏推薦給魏王,又害怕孫臏蓋過自己,更怕孫臏為其他國家用,危害自己與魏國的利益。

其實就是和公叔座勸魏惠王用商鞅,不用則殺掉是一樣的,所以魏國錯失商鞅,再失孫臏,錯過了統一天下的機遇,這是魏惠王不會知人的結果。龐涓的思想有一統天下的想法,是比較有戰略眼光的,軍事上也有能力,作戰目的很強,而孫臏並沒有使齊國東出,齊國採取的是鄒忌的「戰勝於朝廷」的策略,自強意圖恢復桓公霸業,目光短淺,這也不是孫臏的原因。後來,鄒忌嫉妒田忌,孫臏的功勞,孫,田二**亡異國,齊國的實力也已無力稱霸,更談不上統一了。

龐涓和孫臏的故事

2樓: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服,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了,魏將龐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既解舊恨又一舉雙得。

魏王從之,欣欣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於齊國,並許諾解圍後以中山相贈。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

這孫臏曾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殘,斷孫兩足並在他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

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到齊國。這是一段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

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時,田忌想直逼趙國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以握拳去打,排解爭鬥,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現在魏國精兵傾國而出,若我直攻魏國。

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自解。我們再於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計而行。

果然,魏軍離開邯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於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部,退回大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於戰場,龐涓復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兵敗遂自刎。

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3樓:生活全知了

龐涓與孫臏為同窗,一起拜師學習兵法。兩人曾先後出仕魏國,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於是捏造罪名,將孫臏的膝蓋骨挖去,還在他臉上刺了字。孫臏假裝發瘋,躲避了殺身大禍,後來,孫臏逃到齊國,齊威王很佩服孫臏的才能,對他大加重用。

4樓:俟炳

龐涓嫉妒孫臏,斬斷他的雙腿,後來孫臏報仇,龐涓被亂箭射死!

龐涓與孫臏的故事有誰?

5樓:橘汁又撒了

有齊國使者和田忌

龐涓陷害同門:

孫臏到魏國後,龐涓嫉妒他的才能,於是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當齊國使者出使至魏國首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時,孫臏以刑徒的身份祕密拜見齊國使者,用言辭打動了他。

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逃奔到齊國的孫臏得到了田忌的賞識,於是他寄居於田忌門下擔任門客。

桂陵之戰

桂陵之戰是歷史上一次著名截擊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次年趙向齊求救。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援救。

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國內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

孫臏卻在桂陵(一說山東菏澤,一說河南長垣)伏襲,打敗魏軍,並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將領們列為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將領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6樓:生活全知了

龐涓與孫臏為同窗,一起拜師學習兵法。兩人曾先後出仕魏國,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於是捏造罪名,將孫臏的膝蓋骨挖去,還在他臉上刺了字。孫臏假裝發瘋,躲避了殺身大禍,後來,孫臏逃到齊國,齊威王很佩服孫臏的才能,對他大加重用。

龐涓嫉妒孫臏的那個故事叫什麼名字?

7樓:索龍吉爾

孫龐鬥智,還有一個成語典故圍魏救趙

8樓:柯玉

龐涓嫉妒孫臏的故事名字:孫龐鬥智。

孫龐鬥智:義為孫臏和龐涓各用智謀相鬥。是**於《東周列國志》的歷史故事。

戰國時期,龐涓設計讓魏王殘害孫臏。被砍了雙腿的孫臏逃到齊國後為齊所用,在救趙之戰中,田忌採納孫臏的圍魏救趙、減灶計,經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最終迫使龐涓馬陵道自殺。

孫臏,生卒年不詳,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孫臏原名不詳,因受過臏刑故名孫臏。

龐涓(?—前341年),戰國初期魏國名將,孫龐鬥智故事的主角之一。相傳與孫臏同拜於隱士鬼谷子門下,因嫉妒孫臏的才能,恐其賢於己,因而設計把他的膝蓋骨颳去。

歷史對龐涓的評價是什麼?

9樓:夏娃視聽

龐涓以治軍嚴謹,用兵如神出名,他手下的軍隊能夠非常快速且很好的執行主帥下達的命令,上下級的命令傳遞沒有任何的阻塞。這也正是龐涓的厲害之處,但是他最終還是輸給了自己的師弟孫臏。龐涓輸給孫臏不是輸在了本領之上,是輸在了詭計之上,是輸在了性格之上,龐涓是輸給了自己。

龐涓(?—前341年),戰國初期魏國名將。相傳與孫臏同拜於隱士鬼谷子門下,因嫉妒孫臏的才能,恐其賢於己,因而設計把他的膝蓋骨颳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前342年),魏國進攻韓國,次年齊救韓,採用孫臏策略,直趨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誘使龐涓兼程追擊,在馬陵(今河南範縣西南)中伏大敗,涓智窮,大嘆「遂叫豎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說被亂箭射死),史稱馬陵之戰。

10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評價

龐涓好名利,總夢想著出將入相成為第二個吳起。為此,他幫魏惠王制定了弱趙以聯三晉,滅秦後圖天下的戰略方針。但魏惠王外交上的失誤讓他陷入了被動局面,北拔邯鄲之時,齊楚出兵,秦亦趁火打劫。

拿下邯鄲之後,於桂陵敗於孫臏之手,後魏將邯鄲還給趙國,其戰略目標未能實現。桂陵之後將目光轉向秦國,主張弱秦,滅秦。可惜魏惠王未能正確採納其方略,仍固守統一三晉的方略不變,堅持打韓國,以至於被齊國漁翁得利,令魏國霸權衰落。

真實的馬陵遠比史書中的精彩得多,此戰為中國歷史上以謀取勝的經典,可惜我們只能看到其中很小一部分。後人曾評價「魏惠王東敗於齊,西喪秦地七百餘里,南辱於楚,至於國之根本,竟成一俘者,皆因龐涓之一死。」

真實歷史中龐統是怎麼死的,三國中龐統是怎麼死的

劉備軍進圍雒縣,統率眾攻城,為流矢所中,卒,時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則流涕。拜統父議郎,遷諫議大夫,諸葛亮親為之拜。追賜統爵關內侯,諡曰靖侯。統子巨集,字巨師,剛簡有臧否,輕傲尚書令陳袛,為袛所抑,卒於涪陵太守。統弟林,以荊州治中從事參鎮北將軍黃權徵吳,值軍敗,隨權入魏,魏封列侯,至鉅鹿太守。214...

真實歷史中的鰲拜是什麼樣的人,真實歷史中的鰲拜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鰲拜 1669 中國清初權臣。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衛齊第三子。初授巴牙喇壯達,後以戰功封公爵。歷任甲喇額真 擺牙喇纛章京 議政大臣 領侍衛內大臣。崇德二年 1637 攻明皮島,鰲拜為先鋒,冒石矢直前搏戰,以勇聞。皇太極命從優議敘,擢三等梅勒章京 副都統 賜號巴圖魯 滿語勇士。原為蒙古語拔都 拔阿...

真實歷史中羅通娶了誰,真實歷史羅通的妻子是誰

央y夜 羅通被東突厥屠爐公主俘虜立誓迫娶,戰勝卻反約休棄屠爐公主導致重誓生效 在與薛丁山徵西戰役裡,於界牌關中被西突厥軍層層包圍,羅通拉出自己大腸小腸纏綁腰部繼續力戰至陣亡,是為盤腸大戰 中文形容詞 奮戰不懈同意 逝年50歲 真實歷史羅通的妻子是誰 楊子電影 羅通是清代章回 羅通掃北 中的男主角,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