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秦趙王室不能通婚,同姓同氏,同為嬴姓趙氏,血緣關係很近的,不能近親結婚啊(= ̄ ρ ̄=) ..zzzz
為什麼秦國趙國不通婚
2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與趙國不僅都是嬴姓而且還都是趙氏,是血緣關係相當近的宗親,在古代中國這種關係是不能通婚的,而表親卻是可以的。上古時,姓就是一種血緣標誌,同姓的人們,不管是什麼氏,原則上都是不能通婚的,其初始目的是符合優生學和倫理學的,並非現代某些沒廉恥之人認為的「屁規矩」。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口的增多,文化發生演變,現代人同姓結婚的情況比比皆是。
但一般五服之內的同宗還是不宜通婚,雖然法律並不禁止。
3樓:文史郡
付費內容限時免費檢視
回答親,新年快樂。【同姓不婚,主要是王族】秦國趙國不通婚,指的是王族之間不通婚,不是民間。商紂王時蜚廉生二子:
惡來和季勝。惡來的後代建立了秦國,而季勝的後代建立了趙國。根據周禮「同姓不婚」的原則,所以不能聯姻。
願我的回答對您有一定幫助。
4樓:一薰茶坯
「秦趙不通婚」本來就是個偽命題。
且不說秦王室是秦氏根本不是趙氏,就說什麼同姓不通婚就是扯淡**看多了的。
舉個例子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
他兒子晉成公,姬姓,名黑臀,晉文公之子,母為周王室之女。
周王室姓什麼?重耳又姓什麼?二者正經八百的本家,周襄王稱呼晉文公為叔父,妨礙通婚了嗎?
另外還要說一下晉文公娶的正夫人是他親侄兒的老婆,哪有那麼多屁規矩?
還要說同姓不通婚嗎?還要說同氏不通婚嗎?
最後再問一句秦始皇母親姓什麼知道嗎?
5樓:匿名使用者
同姓不婚,周禮規定!
羋月傳裡面為什麼秦國和趙國不能聯姻
6樓:捷列夫
秦國和趙國同祖,是同姓。根據周禮「同姓不婚」的原則,所以不能聯姻。
商紂王時蜚廉生二子:惡來和季勝。惡來的後代建立了秦國。而季勝的後代建立了趙國。
7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與趙國都是嬴姓趙氏家族。古姓的作用就是標誌血緣,同姓不能通婚。趙秦兩國是同姓裡的同一個氏,血緣非常之近,實為同一家族,所以是不能通婚的。
8樓:一薰茶坯
這種垃圾**你也信。「秦趙不通婚」本來就是個偽命題。
且不說秦王室是秦氏根本不是趙氏,就說什麼同姓不通婚就是扯淡**看多了的。
舉個例子
晉文公,姬姓,名重耳。
他兒子晉成公,姬姓,名黑臀,晉文公之子,母為周王室之女。
周王室姓什麼?重耳又姓什麼?二者正經八百的本家,周襄王稱呼晉文公為叔父,妨礙通婚生兒子了嗎?
另外還要說一下晉文公娶的正夫人是他親侄兒的老婆,哪有那麼多屁規矩?
還要說同姓不通婚嗎?還要說同氏不通婚嗎?
最後另外問一句秦始皇母親姓什麼知道嗎?
為什麼秦國不直接攻打趙國???
9樓:匿名使用者
最後秦國其實一直想消滅趙國,並且進行了三次戰略性的大決戰,分別是閼與之戰、長平之戰以及邯鄲之戰。
秦國在戰國中後期是七國中最強的國家,而距離秦國最近的趙,魏,韓(春秋時的晉國)三國首先遭受到秦國的進攻,秦國在連續打敗了魏,韓兩國後,此時齊國已經不是秦國的對手了,楚國也在多次戰爭中失敗,七國中還有力量和秦國較量的之剩下趙國了。公元前269年秦國進攻趙國,可在閼與遇到了趙國名將趙奢,結果趙奢運用迂直之計後發先至,大敗當時不可一世的秦軍。
公元前260年,秦國再次伐趙,這次秦軍的將領是廣武君白起,面對驍勇善戰的白起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葬送了四十五萬將士的性命,趙國從此一蹶不振喪失了對抗秦國的能力!
在長平之戰前後三年的相持中秦國也士兵死者過半,因長年征戰使得秦國國虛民飢、糧錢皆缺。但秦昭王想一舉殲滅趙國,於是發動了秦趙邯鄲之戰。可此時趙孝成王充分吸取了長平戰敗的教訓,採取了堅守疲敵、避免決戰、等待援軍的正確決定,最終和魏、楚的援軍於公元前256年1月戰勝秦軍,延緩了秦王統一中國的腳步。
著名的「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就出現在這場戰爭。
至於秦國之前為什麼一直沒有對趙國動手我想大概有以下三個方面:
1.兵精將勇、軍力充盈
趙國自公元前302年趙武靈王進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以來,軍事勢力迅速增長,對外戰爭節節勝利,勢力很大,秦國在準備不充分的前提下不敢輕易動手。
2.人才濟濟、國富民強
趙惠文王在位時任用藺相如、廉頗、趙奢等人,外拒強敵,內安百姓,使得民富而庫府實。趙國又不斷攻佔齊、魏的土地,這段時間裡,趙國「嘗抑強齊四十餘年,而秦不能得所欲」(《戰國策.趙策三》)
3.採納諫言、遠交近攻
公元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他針對秦國過去奉行的「越人之國」進攻戰略的利弊得失,提出了「遠交近攻」戰略思想。秦昭王根據范雎的構想從公元前268年起,前後出兵魏、韓兩國,從而既避免了與趙國正面交戰,又達到了限制趙國的目的。
至於有人認為扣留秦國的王子(秦始皇的父親)在趙國為人質是秦國不攻趙的原因,我實在不敢苟同。
眾所周知,贏政的父親——子楚(後來的秦莊襄王)在呂不韋發現他「奇貨可居」之前對於秦國來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人,可以這麼說,當時秦國若要攻打趙國則完全可以忽視他的存在。如果不是「貨國巨賈」呂不韋的斡旋,他可能都回不了秦國,跟談不上當秦國國君。所以這個人根本沒有對秦國攻趙起到什麼限制作用。
當然,在戰國時期,縱橫捭闔的外交手段對於當時的局勢肯定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本人認為這些並不是秦國對趙國手下留情的主要原因。由於樓主只要三個原因,那我就把我認為最主要的三點寫出來,其他次要方面在這裡就不加贅述了。
秦國在趙國為什麼曾經有過人質
秦國為什麼不直接攻打趙國呢?舉出三個原因
為什麼秦國的車走不了趙國的路?
10樓:新左右
古時候都是土路,車輪反覆碾壓之後會形成與車輪寬度相同的兩條硬地車道。馬車長途運輸的時候,讓車輪一直在放在硬地車道上,行走平穩,能夠顯著減少畜力消耗和車軸磨損。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各地的馬車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
秦國統一天下後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距離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趙國為什麼還是被秦國滅亡呢?
11樓:常山趙子龍
長平邯鄲之戰後,趙國實力迅速下滑,再也無力同秦國爭霸天下 。東方六國從此再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抗衡秦國。戰國進入了諸侯合縱抗秦的時代。
前229年,秦攻趙國,趙幽繆王派李牧、司馬尚率軍抵抗。秦將使用反間計使幽繆王殺李牧、司馬尚。秦將王翦於是率大軍攻趙,突破井陘口,前228年,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幽繆王。
趙嘉逃到代城稱代王,前226年曾與燕軍合兵於易水之西會戰秦軍,戰敗後迫使燕王交出太子丹。前222年秦軍滅代,俘虜趙嘉,趙國亡。而秦終於在滅趙之後已無國可抗秦,遂統一中原。
12樓:應夢晨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國乘燕國、趙國交兵,趙國後方空虛之際,以王翦為主將,分兵兩路攻趙,奪趙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等十餘城。趙軍守城據險,避免決戰,戰事呈相持局面。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秦軍攻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殲滅趙軍10萬,殺趙將扈輒。
接著揮軍北進,為趙大將軍李牧大敗於宜安(今河北石家莊東南)。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王翦改變戰法,以一部兵力襲擾趙都邯鄲(今邯鄲市),自率主力由上黨郡(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將趙攔腰截斷,因李牧預先有防備,受阻還師。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
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趙國為什麼被秦國滅亡了呢?
13樓:繼潤
根本原因:秦國的綜合國力強於趙國,生產力水平高一,經濟上,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封建制度確立,變法中有獎勵耕戰,鼓勵生產發展的一系列措施,秦國經濟快速發展。二,軍事上,秦國將戰功同爵位相掛鉤,使許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在戰場上奮力拚殺。
秦國的**是標準化的生產,質量上乘。百起等將領出色的指揮。而趙國雖有李牧、廉頗卻得不到信任。
三,地理位置,秦國在中原以西,位置偏僻,可以集中兵力東進,而趙國處在秦、燕、齊、魏的中間地帶,容易腹背受敵,兵力分散。(有點像德國) 四,統治者的個人素質,秦嬴政勵精圖治,選賢任能,而趙王聽信讒言,錯殺李牧,撤換廉頗,使趙軍一再失利。
14樓:匿名使用者
內部:軍隊建設不如秦國,且大將李牧被殺
外部:綜合國力不如秦國,在長期戰爭中落於下風
15樓:
i don't now
秦國為什麼會滅亡?秦國為什麼而滅亡的?
還建造了聞名的 秦直道 貫穿都城咸陽和長城。秦王贏政又統一了原來七國的兵器 度量單位和錢幣。秦王贏政死後,其子秦二世登基,後又被趙高害死,秦二世的兒子秦子嬰又殺死了趙高,秦朝統治瓦解,共立國15年。秦朝以前,夏朝立國500年,被商朝取代 商朝立國600年,被周朝取代 周朝立國800年,又分成一些小國...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秦國為什麼可以統一六國?
鑑史俠 秦國為什麼可以一統六國?只因他們擁有那個時代不該存在的東西! 高樓居士 秦為何能統一天下 高中 中國古代史 教材在介紹秦朝的統一原因時說 秦國變法比較徹底,國富兵強,實力超過東方任何一國,具備了進行統一戰爭的條件。商鞅變法確實為秦並六國 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但秦能統一天下還有其他因素,以下幾...
為什麼秦國最終能夠統一六國,秦國為什麼要統一六國
主要是秦國當時已經有了比較先進的 比如弩 商鞅變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南下奪取了巴蜀,加上關中有了穩定的後方。巴蜀,關中向來就是產糧的重地,後修鄭國渠,都江堰,使糧食無憂。戰國以來秦任用商鞅,張儀,范雎,呂不韋,李斯等人使國家不段富強出色的戰爭謀略,張儀的連橫,范雎的遠交近攻,是實力不斷壯大關東六國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