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楚國和周王朝並列呢,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和周王朝到底是何種關係

時間 2022-04-03 09:50:02

1樓:愛意_加特林

瞎吹!楚國由於核心區域離中原比較遠,楚國建立的時間早於周朝的建立,這些當然都是客觀原因了。到了周夷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衰落,很多的地方諸侯有了自立之心,楚熊渠看準了這個時機,於是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

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其實這是中國早期封建化程序的歷史必然,因為隨著諸侯實力的增強,謀求更大的政治利益成為了必然。

楚國在自己的核心區域――江漢平原有絕對的優勢,但是整個春秋從始至終還沒有強大到可以頂替周天子地位的那一步。

2樓:富淼盛落瓜思

因為楚國並不是周朝的諸國,它只是南邊一個巨大的部落,後來自立為王。因此,其它諸國都稱「公」(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而楚獨稱「王」(楚莊王)。

為什麼說楚國和周王朝並列呢?

3樓:愛意_加特林

瞎吹!楚國由於核心區域離中原比較遠,楚國建立的時間早於周朝的建立,這些當然都是客觀原因了。到了周夷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衰落,很多的地方諸侯有了自立之心,楚熊渠看準了這個時機,於是封自己的三個兒子為王。

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其實這是中國早期封建化程序的歷史必然,因為隨著諸侯實力的增強,謀求更大的政治利益成為了必然。

楚國在自己的核心區域——江漢平原有絕對的優勢,但是整個春秋從始至終還沒有強大到可以頂替周天子地位的那一步。

4樓:匿名使用者

楚國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國,但級別很低,中原諸侯國都不帶他玩,但楚國幾代領導能力強,吞併了很多小國和部落,強大起來,想要自封為王,也曾向周天子請封,周天子不許,就自立為王。因此,其它諸國都以爵位相稱,比如「齊桓公」,「宋襄公」等,而楚獨稱「王」(楚莊王)。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楚國並不是周朝的諸國,它只是南邊一個巨大的部落,後來自立為王。因此,其它諸國都稱「公」(齊桓公,秦穆公,晉文公。。。),而楚獨稱「王」(楚莊王)。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和周王朝到底是何種關係?

6樓:匿名使用者

楚國實際上為蠻夷,與其它許多諸侯受周朝分封不同,楚乃是土生土長的政權,自封為王。後來楚曾接受周王朝的子爵,進貢包茅,但大多數時間仍自稱為王。在東周之前,敢於稱王與周朝平起平坐,就只有楚了。

在西周強盛的時候,楚國曾因入侵周封在漢水的諸侯而招致討伐,但王師多敗績,昭王還死在了漢水,從此周由盛轉衰,楚則蒸蒸日上。

平王東遷,即春秋的開端,周王朝急劇衰落。楚國更不將其看在眼裡,實際上春秋時周王除了供霸主說說尊王攘夷的口號之外,其地位是每況愈下,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沒人把周王當回事了。楚莊王還曾到洛陽,問鼎之輕重,創造了問鼎中原這個典故。

可見其強大。

7樓:匿名使用者

楚國自認是華夏的一支,被商人逼迫南下離開中原的。在西周成立的時候,楚國主動示好周天子,希望能再次融入中原諸侯的大家庭,可是卻被現實澆了一盆涼水。周人只把他們當做南蠻,爵位也只給了一個子爵。

於是楚人負氣自立,在南方打出一片天下。並因此引起周天子的忌憚。周人多次伐楚,未取得什麼戰果。

於是就有周昭王的全軍覆沒,並由此導致周王室的衰敗。

到了東周時期,周王室連自己內部的畿內國鄭國都無法搞定,徹底淪為擺設。也就成為大國使用的工具。到最後,連自己國內事務也被晉國掌握,成為晉國的橡皮圖章。

春秋初期的楚國,自從自己稱王以來,起初是想要取代周天子。可是發現一旦如此,就會引起諸侯的不滿。在齊桓公時期,楚國一度示弱,但是也只是口頭上的。

隨著晉楚爭霸的進行,楚國也逐漸把目標從取代周朝變成了和晉國爭奪霸主。周王朝越來越不成為楚國在意的問題了。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和周王朝到底是何種關係

8樓:永遠的周鋒

周朝的一個子爵的封國,據說是周文王的老師。後來僭越成王,但是一直不被中原各國承認,一直都以子爵相待。

楚國人為什麼最早背叛周朝

9樓:匿名使用者

大周王朝建立後,周天子首次大規模的,接連三次的征伐的諸侯國就是楚國,而且周昭王還在征伐的過程中被淹死了。從這也可以看到,至少在周昭王時期,楚國就開始背叛周王朝,給周王朝找麻煩,應該來說,是周初七十一諸侯中膽子最大的,也是最早的。那麼為什麼楚國會這麼做呢?

這其中有什麼隱情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楚人立功,周武王卻忘記給其封侯」

楚國人剛開始對周王朝是最為恭敬的,聽話的。因為當時楚人是被商朝給驅逐出中原,趕到南方荒蠻之地的。因此,在早期,楚國的始祖鬻熊(yù xióng)就響應周文王的號召,共同討伐商紂王,併成為周文王的火師(祭祀時持火之人)。

可以說,是為大周朝做過巨大貢獻的人。但是不幸的周文王在事業還沒成功就死了。等滅掉商朝後,周武王大封天下有功之人為諸侯,當然楚國人也去了,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個周武王好像把這事給忘了,或者是因為楚人是蠻夷的原因。

最後第一批的分封名單下來,卻沒有楚國的身影,當時楚國人就很生氣,但是畢竟大周朝剛剛建立,軍事力量很強,也就忍氣吞聲,沒說什麼。

其次:「成王追封了侯,爵位確是最低的」

而到了成王時代,我們知道,這個成王是一個很厚道的天子,他翻看史料發現立了功的楚國人卻一直沒有獲得分封,感覺很對不住人家。於是召見當時的楚國人的首領熊繹,來首都接受分封。楚國人很高興,熊繹更是熱淚盈眶,想想父親的努力終於被周天子看見了,周天子終於要重新接納楚國人為正式的諸侯了。

於是風塵僕僕趕去首都,但是,沒想到,分封結果下來,欲哭無淚,楚國被封了個男爵,是爵位裡面最低的。與齊國、魯國、鄭國等公爵的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甚至見到那些四五流的小諸侯國君都得叫爺,因為爵位太低。熊繹很失望,心想這還不如不分封呢,其實整個楚國人的氣不但沒消還更重了。

最後:「同為諸侯,周天子卻唯獨瞧不上楚國」

後市在齊桓公帶領眾諸侯討伐楚國的時候,其中一條就是因為楚國不進貢了,而從其以前進貢的物品苞茅可以看出來,楚國當時被周天子欺負成啥樣。楚國被封后,按照慣例也要定期的去朝拜周天子並參加祭祀儀式,而周天子卻唯獨對楚國區別對待:第一,祭祀儀式上楚國不能站在諸侯國之列,而是被「請」出去執行儀式;第二,其他重要的周天子活動,如會盟、獎賞等等,都沒有楚國人的份,從這根本就沒把楚國當自己人,當諸侯國來看待。

因此,楚國的國君和國人徹底被激怒,之後開始不再進貢,而且不再聽從周天子號令,成為最早的背叛者。

楚國不受待見,在當時完全是因為,周天子統治集團在骨子裡面就把楚國當蠻夷,是不入流的。而楚國被瞧不上後,奮發圖強,因此開始直接與周王朝對抗,直到周昭王三次征伐也沒能把楚國打敗,而且周昭王還淹死了。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楚國人為了洩氣,最早稱王,與周天子平起平坐。

頗有點你不封我自己給自己封的意味。

春秋時期,楚國和晉國國力誰更強大,為什麼

楚國號稱春秋時期中原的頭號大敵,實力可想而知。但是在整個春秋的歷史上,還是晉國更強大,楚國和晉國多次交手,都是敗多勝少。晉國人才眾多,秦朝統一天下的過程中很多人關鍵性的人才比如百里奚,商鞅,范雎,都來自於三晉。而且因為晉國三分秦才有機會兵出函谷關統一天下。秦一直苦於無法對抗晉國,而晉國 後秦國才能滅...

春秋時期的楚國吳國和越國,為什麼吳越先後滅亡,只有楚國存留

這個其實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過程 春秋時期,楚國 吳國 越國均為周王分封的諸侯,大家受周王的約束,各種待在各自的地盤上。等到戰國時期,周王朝已經完全衰敗,無法約束諸侯。這些相鄰地盤的諸侯之間,出現矛盾彼此征戰,相互吞併就成為家常便飯。先是越王勾踐滅了吳國,然後差一點滅了龐大的楚國,但是秦朝出...

為什麼說車和老婆概不外借呢,為什麼說老婆和車子概不外借呢?這句是什麼意思?說明什麼?

c2百賬號 老婆和車不能借給別人,借車如果出問題,處理起來比較複雜。老婆概不外借,應該沒人反對吧?車也不外借,怎麼講呢?友兄弟之間互相幫助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遇到借錢和借車的時候就有些尷尬了。借錢還算好說的,寫個借據按時歸還即可,但借車這個事兒吧,還真不好說。中國人處事講究 人情 當親友有求於己,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