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民間形象曹操與諸葛亮一個是奸詐陰險的小人,一個是純粹政治的君子。作為歷史形象曹操與諸葛亮卻不乏像似之處,比方說都生活儉樸、執法嚴厲。但在人們的心目中,曹操始終是被看做是白臉的奸雄,諸葛亮始終是正義和智慧的化身。
《隆中對》他用人惟才, 待人寬容, 能剋制自己的情感, 不念舊惡, 因此衷能掌握天下最高 .... 這是一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譯文: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作亂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興起,化州為郡,稱霸一方的多得數不清。
曹操與袁紹相比,名利低微,兵力又少,然而曹操終於打敗了袁紹,以弱勝強的原因,不僅僅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佔據江東,已經歷三世了,地勢險要,民眾歸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孫權這方面可以把他作為外援,而不可謀取他。
荊州北靠漢水、沔水,南邊可以直達沿海一帶,東面和吳郡、會郡相連,西邊和巴郡、蜀郡相通,這是用兵之地,但是他的主人劉表卻沒有能力守住它,這大概是天拿來資助將軍的,難道將軍沒有奪取它的意圖嗎?益州地勢險要,有廣闊肥沃的土地,是個富饒的地方,高祖憑藉它建立了帝業。劉璋昏庸懦弱,張魯又在北面威脅著他,那裡人口眾多,物產豐富,劉璋卻不知道愛惜。
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皇室的後代,又聲望很高,聞名天下,廣泛地羅致英雄,思慕賢才,如飢似渴,如果能佔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的地方,和西邊的各個民族和好,又安撫南邊的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勢發生了變化,就派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殺向宛、洛二郡,將軍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打出秦川,百姓誰能不拿著飯食、酒水來歡迎您呢?如果真能這樣做,那麼稱霸的事業就可以成功,漢朝的天下,就可以復興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隆中對中諸葛亮有什麼特點,通過什麼手法展現
3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他當時大局的看法(就是對曹操孫權等人的分析)和對劉備提出的建議,方針來看,他是一個有政治遠見,有軍事才華,有洞察力的人。
隆中對中諸葛亮為什麼要幫劉備策劃 最終目標是什麼【用文中的句子答】
《隆中對》 諸葛亮
4樓:匿名使用者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葛之利。
5樓:逆風的翅膀
他給劉提出的政治藍圖是「這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最開頭是「兩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他提出的戰略,戰策從(若跨有荊』『』『』『』『』『』『』『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是一個遠見卓識,才華橫溢,雄才偉略的人
隆中對的問題
隆中對中諸葛亮對不同物件採取的不同對策
6樓:匿名使用者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7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是堅決鬥爭,孫權爭取聯盟,劉表劉璋取而代之,諸戎夷越交好以對敵方進行騷擾
諸葛亮在隆中對策中是如何「三分為天」的?請根據文段內容簡要概括
8樓:淺醉江月
從《隆中對》中我們可以看出,《隆中對》是諸葛亮對當時政局的看法,並且針對劉備集團無根據地的處境提出的具有遠見卓識的戰略方針。概括起來,諸葛亮《隆中對》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當時的形勢是「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而荊州和益州乃用武之地,應利用荊州劉表、益州劉璋不能守成的機會, 「若跨有荊、益,」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
3.在益州要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西和諸戎,南撫夷越,」解除以後北伐時的後顧之憂。
4.在荊州要「外結好孫權,」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果這樣的話,劉備「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綜觀後來的歷史程序,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基本上是符合客觀實際的,為劉備集團制定的戰略決策,大體上也是行之有效的。
諸葛亮認為霸業可成,興復漢室應該採取哪些策略?
1.取代割據荊、益的劉表、劉璋,建立起可靠的根據地,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
2.在奪取荊州和益州的同時,利用帝室之胄的聲望,招攬人才,內修政理,逐步增強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在外交上妥善處理好與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並與孫權建立抗擊曹操的聯盟;
3.待天下有變,再分兵兩路,命一上將率領荊州之軍攻擊宛城、洛陽,劉備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攻打秦川。
9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當時分析:曹操現已戰勝袁紹,擁兵數百萬,且又挾天子以令群雄,一時難與之一決勝負。孫權佔據江東,已有三代。
江東地勢險要,百姓歸附他,還有一批有才能的人為他效力。眼下也只能與之聯合,不能冒險以武力攻取。 荊州是個軍事要地,而憑劉表是難守此地。
益州土地肥沃廣闊,向來稱為「天府之國」,而其主子劉璋懦弱無能,大家都對他不滿意。最後,諸葛亮對劉備說:「將軍是皇室的後代,天下聞名,如果您能佔領荊、益兩州的地方,對外聯合孫權,對內整頓內政,一旦有機會,就可以從荊州、益州兩路進軍,攻擊曹操。
到那時,有誰不歡迎將軍呢?」此為人和。也即:
曹操佔有天時,孫權佔有地利,劉備佔有人和。
10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信,請look三國志
諸葛亮隆中對是怎麼說的呢,諸葛亮隆中對所說的話是什麼,原文
諸葛亮回答道 自董卓獨掌大權以來,各地豪傑同時起兵,佔據州 郡的人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聲望少之又少,然而曹操最終之所以能打敗袁紹,憑藉弱小的力量戰勝強大的原因,不僅依靠的是天時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現在曹操已擁有百萬大軍,挾持皇帝來號令諸侯,這確實不能與他爭強。孫權佔據江東,已經歷三世了,...
隆中對中諸葛亮如何分析天下形勢,《隆中對》中諸葛亮是對什麼時期天下形勢的分析
亮答曰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 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 蜀,此用武...
隆中對諸葛亮分析形勢,是如何介紹曹操和孫權的情況
諸葛亮為劉備描繪的戰略使命,是順著劉備 欲信大義於天下 的興復漢室旗號,寄託重建統一王朝的理想 能夠看得見的願景,是 跨有荊益 造成鼎立之勢 攻守策略,是利用劉表的見識淺薄和魄力不足,先取 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的荊州,佔據 用武之國 的地利 再取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的益州作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