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個堅持學習,80多歲考中舉人的人是誰

時間 2022-08-13 06:10:03

1樓:托馬斯愛問題

王世芳(1659~1798) 號芝圃,台州臨海人。清乾隆四年(1739),80歲中舉人。乾隆二十年,96歲任遂昌縣訓導。

乾隆二十六年,103歲在遂昌訓導任內,因健康高壽被薦上京為皇太后七秩大壽祝壽。皇上賜宴並賜六品章服。乾隆三十年,107歲還參與《遂昌縣誌》編纂。

他是縣史上年歲最大的職官。據《臨海縣誌》載,王世芳享壽140歲。

2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樑灝八十中狀元

但這是瞎編的。

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記載樑灝23歲中的狀元。

後來,《東都事略》認為樑灝是42歲中的狀元。

再後來,《遯宅閒談》認為樑灝是82歲中的狀元。

再後來,《宋史·樑灝傳》沒說他中狀元的年齡,只說他卒年92歲。中狀元在太宗雍熙二年(985),死在真宗景德元年(1004)。

再後來,俞正燮《癸巳存稿》做了考證,澄清了事實,樑灝中狀元應該是年輕時。《續資治通鑑》認同這種考證。

也就是說,《遯宅閒談》是罪魁禍首,瞎編一氣。鄙視。《宋史》的作者採取裝糊塗的做法,不考證事實,不負責任,屬於偷懶。

古代八十中舉是誰

3樓:乾初彤

王世芳(1659~1798) 號芝圃,台州臨海人。清乾隆四年(1739),80歲中舉人。乾隆二十年,96歲任遂昌縣訓導。

乾隆二十六年,103歲在遂昌訓導任內,因健康高壽被薦上京為皇太后七秩大壽祝壽。皇上賜宴並賜六品章服。乾隆三十年,107歲還參與《遂昌縣誌》編纂。

他是縣史上年歲最大的職官。據《臨海縣誌》載,王世芳享壽140歲。

4樓:蘇沐秋的傘

王世芳(1659~1798) 號芝圃,台州臨海人。清乾隆四年(1739),80歲中舉人。

古代有哪幾人科舉屢次不中但最終中舉的或者考了幾次才中舉的?

5樓:聆聽0天極

唐朝的孟郊,就是考了好幾次才中的,他的詩篇,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描述他好不容易中舉的心情的。蒲松齡也是考了一生都沒中,最後還是靠著朝廷的一次恩施才給了個貢生資格,很悲催的。

6樓:就愛與眾不同

古代科舉這類考生多了,哪一個不是考了好幾回才考上的。

7樓:杜半傑

很多啊。多數人都不是一次考中的

古代為了考上進士而學習一輩子的例子

8樓:葉落花凋零啦

不用了,可以直接授予官職,在朝或出外為官了。

古今中外通過勤奮努力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9樓:匿名使用者

請把最佳答案給我!!

張三和李四同時受僱於一家店鋪,拿著同樣的薪水。 一段時間後,張三升職加薪,李四卻沒有,於是李四找老闆理論。

老闆對他說:「李四,你現在幫我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麼賣的。」

不一會兒,李四從集市回來,向老闆彙報:「只有一個農民拉了一車土豆在賣。」 老闆問:

「有多少?」李四不知道,於是趕緊又跑到集市上,然後回來告訴老闆:「一共40 袋土豆。

」 老闆又問他:「**呢?」李四說:

「您沒有叫我打聽**啊。」

於是老闆讓李四先坐下休息,並把張三叫來,吩咐他說去做同一件事。 張三回來,向老闆彙報:「今天集市上只有一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袋,**是兩毛五分錢一斤。

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也便宜,根據我們以往的銷量,40袋土豆在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全部賣掉,一定能賺錢。」

此時老闆轉向了李四,說:「現在你知道為什麼張三的薪水比你高了吧?張三多麼勤奮!」

李四恍然大悟,於是換了一家店鋪,繼續想著升職加薪的美夢!

第一天一早來上班,這家店鋪的老闆想看看李四的辦事能力,於是吩咐李四,去集市上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李四興沖沖的去了,到了中午回來了,向老闆彙報工作:今天集市上有10中商品在賣,分別是,西紅柿。。有10袋,2塊錢一斤,辣椒。。。。。

老闆,我重點看了一下土豆,還是我認識的那個農民在賣土豆,一共40袋,**是兩毛五一斤。我看了一下,這些土豆的質量不錯,**比平時還便宜了5分錢,我們一定能賺錢,上次。。。。

話還沒說完,老闆發話了:你是不是xx啊,老子就讓你去去看看集市上有什麼賣的,我好去賣集市上沒有的東西,你他妹的給我叨叨半天沒用的,還浪費了一上午的時間,快給我滾蛋!

所以,以下回復的勤奮使人成功的典故,都是編出來的!

成功僅僅靠勤奮是不夠的!

中國古代三次以上中舉人的有多少?

古代人幾歲考科舉?就是最正常的情況,比如我們現代人是十七八歲高考,古代人是幾歲開始考科舉??

10樓:

科舉考試沒有年齡的限制,下至一歲小童,上至80老翁。

科舉在明清時候是分為鄉試,會試,殿試。

而且一般來說要先考到秀才才能夠考下一級別的麼去是不能夠一年考完的,所以最開始的是在10幾歲左右,越往後越大!

開始考科舉應該就是在14、5歲左右的樣子!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我國古代科舉考試的時間不定。

二、在完善了科舉制度的唐朝,科舉考試的時間分為兩類,一種是每年舉行的常科,另一種是由皇帝臨時下令舉行的制科。

三、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

一、兩年不定。 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

四、到了明清時期,仍然採取三年一次的制度

12樓:齊東人也

幾歲開始參加科考沒有規定,只要你能達到一定的水平就行了,像明朝的楊廷和考中舉人時才13,張居正中秀才是12(而且是一府第一)。

13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規定,幾歲到幾十歲都一樣。可能八歲秀才,也可能八十童生。

14樓:白羊

開始考科舉應該就是在14、5歲左右的樣子!

古代少年立志的人有誰

15樓:一夏春秋

1、晉朝的祖逖(266-321),字士稚,漢族,范陽逎縣(今河北淶水)人。北州舊姓,東晉初期著名的北伐將領。著名的「聞雞起舞」就是他和劉琨的故事。

2、宗愨是南北朝時期的人,他從小就有遠大的志向,精心刻苦地練武,直到練成了才對他叔父說:「我有了本事,就可以乘長風破萬里浪。」(「乘風破浪」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來的)。

後來宗愨真的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沈約撰 《宋書·宗愨傳》:「愨年少時,炳問其志,愨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3、項羽:羽年少時,項梁曾教他讀書,項羽學了沒多久便厭倦了;後梁又教他武藝,沒多久又不學了;樑大怒!籍曰:

「讀書能夠用來記姓名就行了,學武不過能敵得過一人,既要學便學萬人敵!」於是樑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學了一段時間後又不願意學了,樑只好順著他不再管他。

項羽力能扛(讀音gāng,音「鋼」)鼎(霸王舉鼎一詞的由來),氣壓萬夫,年青時志向便極為遠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錢塘江)時,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便對項梁說:「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他)。」

宋朝有個人八十多歲了才中狀元是誰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絕對不可能。當時能活這麼大歲數就不得了了,怎麼可能還能保證每天讀書?精力、思維、健康都是不足以支撐的。而且當年沒有老花鏡,一八十歲老翁如何還能讀書和筆耕不輟呢?

17樓:匿名使用者

宋朝的樑灝勤奮好學,從小就立下長大考取狀元的志向。此後,他便博覽群書,不斷積累和豐富自己的知識,一直到四十歲, 他很有信心地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不料卻名落孫山。樑灝沒有氣餒,他很自信, 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中狀元。

從此他更加勤奮地學習,每次的科舉考試他從不放棄,但遺憾的是都沒考中。歷經幾個朝代,滿頭銀絲的樑灝仍堅持不懈,一如既往的參加考試。終於,82歲高中狀元,皇天不負有心人。

古代誰的老婆斷布促使丈夫堅持學習

你可能把孟母教子斷布的故事弄混了 古人夫為妻綱,老婆是不能教訓丈夫的,老媽教育兒子是可以的。古代一個賢惠的妻子為了讓老公努力學習而把自己辛苦織的布剪斷 這個寓言故事名字是啥?你說的是復 樂羊子妻 的故事制,選自 後漢書 列女傳 三字經中 子不學,斷機杼 就是這個故事。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古代有哪些外國人來中國學習考察,古代有個外國人到中國考察,說 中國有很多值得學習,但並非所有的東西都值得學習。這個人是誰?

牙牙的弟弟 有小野妹子 阿倍仲麻呂 馬可 波羅 利瑪竇 南懷仁等。1 小野妹子 小野妹子 約565 625 日本飛鳥時期的政治家。根據 日本書紀 中記載,公元607年與608年以遣隋使的身份來到隋朝。在隋的漢名為 蘇因高 為其名的漢語諧音。雖然名為 妹子 但卻是男性 當時 子 字男女皆可用 2 阿倍...

長期堅持舞蹈有哪些變化,長期堅持學習舞蹈的人有什麼好處

舞研藝考官網 學舞蹈的收穫 1 形體優美 經過專業的舞蹈訓練 如挺胸 抬頭 收腹 能使學舞者站得直,形體優美,且能糾正駝背 端肩等形體問題。2 動作協調 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過 與舞蹈動作的和諧達成動作協調性的訓練,並且使學舞者更有節奏感。3 肢體靈活性和柔韌性 由於經常練習壓腳 劈叉 下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