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雷霆如震乾坤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是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後經孔子整理修訂,《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
不過,與春秋結束時間不同,其和戰國的分界點是戰國前身的出現。在《資治通鑑》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
2樓:小月
<>歷史上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點有這幾種說法:
1、周敬王崩,周元王即位的西元前475年。郭沫若持這個觀點,也是現在的官方觀點。
2、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西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天子承認為諸侯,戰國七雄正式形成,《資治通鑑》的紀事也是從這一年開始。
3、西元前481年或西元前468年,《春秋》紀事終結於魯哀公14年(前481年),《左傳》紀事終結於周貞王元年(前468年). 這是以《春秋》的結束年作為分界點的觀點。因為“春秋”時代的提法本來就是來自《春秋》.
所以,現在的以西元前475年作為分界點的主要依據是475年處於一個先王去世,新王即位的象徵點,而這一年正好也處於周王室愈加衰微,諸侯愈強,戰國已初現端倪的時候。
3樓:猴67546烈截
1、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東周在戰國後期(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2、分界線:
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
關於春秋戰國斷代,歷來說法不一:或以《春秋》絕筆之年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為戰國始年,或以周貞定王元年(前468年)
3、時代分期: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
4、春秋時期:
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5、戰國時期:
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6、得名由來:
春秋戰國**於春秋和戰國兩部分,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據台灣著名學者南懷瑾的解釋,春秋意指春去秋來,以編年體形式記錄史實。
而戰國的**是《戰國策》,是國別體的史書,作者是西漢的劉向。
4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在於爭霸,而戰國在於兼併。我覺得楊寬先生把公園前453年三家滅智作為戰國起始點挺合理。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是什麼,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是什麼事件?
一般認為,韓趙魏三家分晉,標誌著春秋的結束和戰國的開始 春秋五霸中有晉,但是在戰國中就沒有,其他四霸都在 宋國也在,只不過沒落了,淪為三流諸侯國了 在春秋的末期,晉公對本國內大家族的控制力下降,隨即出現了韓氏,趙氏,魏氏,智氏,四大家,其中智氏最為強大,對其他三家有號召力,有次趙氏違背了智氏的意願,...
請問熔點高低的分界點是什麼?要求有具體的數字。謝謝!例如高熔點是多少到多少
沒有 因為每臺機器的感溫與料管都有差異,每種料只有大概的溫度。高低熔點也只能在做出合格產品的前提下,小幅度的調整。 這個真不太好說,每種料的物性都不一樣,機器裝置也不一樣,按實際情況上下浮動50左右一般問題不大,加纖料要注意點,擼主自己慢慢研究 流 心 每個物體的熔點都不一樣,可以網路上查 這些物質...
家庭電力使用者維護分界點是指哪些,什麼叫電力系統 電力網 與使用者的分界點在哪裡
電力工業部 供電營業規則 第47條規定,供電設施的執行維護管理範圍,按產權歸屬確定。責任分界點按下列各項確定 公用低壓線路供電的,以供電接戶線使用者端最後支援物為分界點,支援物屬供電企業。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 第九條規定 使用者計量裝置在室內時,從低壓電力線路到使用者室外第一支援物的一段線路為接戶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