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四川滴劉德華
張飛義釋嚴顏這件事在正史中只是略有提及,但在演義中卻被大書特書了一把。
劉備入川和劉璋撕破臉皮後,率軍圍攻雒城,不但打了一年沒有打下,還賠上了軍事龐統的性命。劉備沒有辦法,只能從荊州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前來支援。
諸葛亮兵分三路,以趙雲為先鋒走水路,溯江而上,會於雒城。讓張飛走陸路,取江州直奔雒城以西。諸葛亮自引大軍隨後啟程。
出發前諸葛亮勸告張飛,西川豪傑眾多,將軍萬萬不可輕敵。途徑之處要注意廣佈仁義,切不可擄掠百姓,鞭撻士卒。說完還和張飛打賭,看誰先到達雒城便為頭功。
張飛領命,說軍師放心,我肯定比你先到雒城。言畢,便率軍出征了。
張飛進軍非常順利,但到了巴郡城下,卻碰到了釘子。這巴郡守將是劉璋大將嚴顏,雖然年事已高,不僅善使一柄長刀,頗有武力,還善使計謀。他看出張飛急於出戰,便堅守不出。
張飛想和諸葛亮爭頭功,無奈怎麼罵陣,這嚴顏就是不出戰,讓張飛一籌莫展。後來張飛使計策,放出訊息要趁夜走小道進攻巴郡。嚴顏信以為真,率軍迎戰,卻被張飛一把生擒。
拿下巴郡後,張飛大喝嚴顏,問他為何不投降?嚴顏說,你無緣無故襲我州郡,西川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
張飛見嚴顏如此嘴硬,便讓左右把他拿下斬首。嚴顏大笑說,這頭你想砍便砍。張飛一看嚴顏如此忠烈,便改顏謝之,親自為嚴顏鬆綁。嚴顏看張飛這樣對待自己,便歸降了。
由於嚴顏的幫助,張飛所過之處連戰皆克,守將望風而降。後來,劉備以軍功任命嚴顏為前將軍,還把自己的鎖子鎧相贈,嚴顏感激涕零。漢中之戰時,嚴顏作為黃忠的副將,突襲天蕩山,斬殺敵將夏侯德。
後來,嚴顏接替張飛駐守閬中。
不過由於嚴顏年事已高,此後便沒了記載,大概率是病逝了。在正史中,嚴顏在投降張飛後便沒了記載。
2樓:玄o月
表現相對客氣了,但不太願意加入蜀國,再加上他的年紀很大了,所以很大可能是告老還鄉。
3樓:老劉茶社
嚴顏在後續的三國故事中並沒有出場,結局應該是圓滿的得以善終。
4樓:孤獨的yu呀
老將嚴顏多次立功,並且斬殺了許多敵將,讓張飛刮目相看,最終在蜀國安享晚年。
5樓:三棵樹
嚴顏因為拒不投降,被張飛給賞識,張飛將他給放了,為了報恩,嚴顏跟隨張飛東征西戰,立下了很多戰功,最後結局可能是病死了。
張飛是怎麼擒嚴顏的
6樓:歷史深處的回聲
川中名將嚴顏一箭射中張飛頭盔,與張飛激戰十合,被張飛生擒。
7樓:射手
張飛率部進軍巴西之前,也曾遇上了乙個硬釘子,那便是巴郡太守嚴顏。
諸葛亮指揮大軍初進益州之時,並未分兵,而是先集中兵力攻克了巴東(今四川奉節東),然後揮師進逼江州(今重慶),身為大軍前鋒主將的張飛面對巴郡太守嚴顏玩了一手絕活。
嚴顏其人,在益州素以忠勇著稱,而且看人料事極準。早在劉備應邀初進益州之時,嚴顏看著過境的荊州部隊就不禁哀嘆:「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者也。」
現在這隻被劉璋請進自己家的餓虎終於要反嗜「窮山」的主人了,嚴顏面對聞名遐邇的張飛並沒有畏懼,一開始也是採取的持險固守的正確方略:江州山城險峻,易守難攻,只要耗盡你的輜重,你還是要從哪兒來的回到哪兒去!我趁勢掩殺,當可必勝而收復巴東。
誰知性急的張飛來到江州並未攻城,而是繞城而過,繼續西進,甚至連因道路窄狹不能通過的輜重糧草都甩掉不顧,看來那劉備在雒城的戰事不妙,張飛有點急眼了!
對於張飛留下看護輜重的少量部隊,嚴顏並沒放在眼裡,不趁機收了此份大禮的確有違兵法,且能一舉切斷張飛軍的後路,再不出動,就是敵人也會笑話的。
實際戰況簡單多了:嚴顏去劫糧,張飛去襲城,雙方都得了手,那嚴顏可虧大發了!急切回軍救江州,回程又中了張飛本人的率部埋伏,連拼命都沒能如願,竟被張飛於戰場生擒馬上。
張飛給嚴顏鬆綁了嗎,張飛義釋嚴顏是為何 嚴顏是怎麼死的
猛張飛義釋嚴顏!張飛殺到巴郡城下,後軍已自入城。張飛叫濫殺百姓,出榜鎮民。群刀手把嚴顏推至。飛坐於廳上,嚴顏不肯下跪。飛怒目咬牙大叱曰 大將到此,何為不降,而敢拒敵?嚴顏全無懼色,回叱飛曰 汝等無義,侵我州郡!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飛大怒,喝左右斬來。嚴顏喝曰 賊匹夫!砍頭便砍,何怒也?張飛見嚴顏...
張飛被下屬殺害,劉備得知後只說了什麼話
劉備聽到張飛死後,只說了張飛死了,這平淡無奇的話讓士兵無不寒心。張飛 劉備和關羽相識於微,當時劉備還什麼都不是,只有一腔熱血,關羽和張飛覺得劉備這個人還不錯,然後就有了桃源三結義,剛開始劉備對這兩個兄弟確實還不錯,但是後期當了皇帝,做的事確實讓關張兩人有些涼心。撇開張飛死的先不提,我們先來說說關羽。...
第22回朱仝義釋宋公明的原文,水滸傳22回原文翻譯
第二十二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朱仝義釋宋公明 知縣想庇護宋江,只把唐牛兒問罪 閻婆再三哭鬧,知縣差朱仝,雷橫捉拿宋江。宋江藏於家中,朱仝有意放走 雷橫不捉拿宋太公。兩人只抄宋江和父親斷絕關係的執憑公文回縣回話。宋江與兄弟宋清到柴進莊上躲避,撞見正發瘧疾烤火的武二郎,武松正要在病好後去拜訪他。水滸傳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