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哈尼族主要分佈在什麼地方,他們有哪些習俗

時間 2021-08-11 16:50:55

1樓:

哈尼族據史書記載,哈尼族與彝族、拉祜族等同源於古代的羌族,現主要分佈在雲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樂山之間地區新平、鎮源、墨江、元江、紅河等縣。人口125萬多人(202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2023年建立紅河哈尼族自治區(縣級),2023年11月18日與蒙自專區合併成立了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3年5月18日建立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2023年11月28日建立墨江哈尼族自治縣,2023年11月22日建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哈尼族有自已的語言,並有三種方言,彼此差異很大,不能互相通話。哈尼族過去一直沒有文字,直到2023年才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奧色密色》是哈尼族地區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較完整的一部神話史詩。

哈尼族村寨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到2500米的山區和半山區。住房一般是土木結構的樓房,土牆木,屋頂有平頂、雙斜面和四斜面幾種。

哈尼族社會發展不平衡,鄰近漢族地區,明清以來即進入封建社會,接近傣族的地區,則受傣族封建領主統治;個別地區還殘存一定的原始農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特點。哈尼族仍儲存著父子連名制,反映了父權制的確立。

哈尼族主要從事農業,還善於種茶。哈尼族種植茶葉的歷史相當久遠,哈尼族地區的茶葉產量已佔雲南全省產量的三分之一。

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十月節(新年)和六月節。此外,與漢族一樣,也過春節、中秋節等。

禁忌:產婦分娩,忌外人闖入室內;進村時不能披著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腳架烘溼鞋;禁止砍伐「龍樹」和將汙穢物扔置「龍樹」之下。

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

日常食俗 哈尼族過去日食兩餐注食是當地產的稻米,玉米為輔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等。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將瘦肉剁細,與大米、薑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並以此為主食的上品。擅長利用當地土特產原料醃製鹹菜、烹製肉類及各種風味菜餚。

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塊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鹽、辣椒、惜和生肉製成的。比較有名的風味菜菜餚還有蜂蛹醬、暴醃芭蕉心、酸筍炒麂子肉、省肉鬆醬、清湯橄欖魚、螃蟹燉蛋清、煮蛇圓子等。不論平時或節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

豆豉的吃法很多,可將其配上辣子、芫荽、姜、蒜苗燒熟作主菜;將豆豉切片炸香拌竦椒面當鹹菜等哈尼族有共享獵物之習,當獵食們進山捕獵歸來,無論獵物多少,全寨子人都可來分割獵物,各有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獵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飲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飲用的酒多是自家釀製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釅茶的方式。即先用銅壺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將水燒沸,然後再放入茶葉煨煮,待再燒開時飲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飲一道。

西雙版納的僾尼人都喝鮮茶,茶葉都是現喝現採的老葉,有的甚至是帶枝的老葉。燒茶時先將鮮茶用火烤至微黃或焦糊,然後投入沸水內,煮沸即可飲用,鮮茶有一種苦澀味,但能消暑解渴。

哈尼族過去認為火是家庭的生命,對火很敬畏,必須保護火種長久不息。每家都有數個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僅要煙火不斷,而且每個火塘的用處也不能弄混。

一般一個火塘煮小鍋飯、炒菜用;一個火塘支有蒸鍋,專門用來蒸制食品;還有個火塘只煮豬食,從不亂用。

節慶、禮儀食俗 哈尼族傳統曆法把一年分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個季節,每季為四個月。在一年之中有過兩個年節的習慣。一個是十月年,另一個是六月年。

十月年是在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過,歷時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屆時家家都要殺一隻紅公雞,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內,全家每一個成員都得吃上一塊雞肉,準備出嫁的姑娘則不能吃。隨後要做三個飯糰和一些熟肉獻給同氏族中輩份最高的老人。

寨子裡要舉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張桌子連在一起,各家各戶都爭相獻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調手藝;六月年是在六月裡舉行,具體日期由祭司選定,以祭天神和穀神為主要內容。屆時也要殺雞宰羊,舉辦酒筵盛餐。在為天神建蓋秋房時,要在門口殺牛進行祭神,祭畢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賜。

還有小寨神及端午節、新米節等許多傳統節日,在節日中都要拿出最好的食物進行慶賀,以酒、雞和糯米飯必不可少,紅河地區的哈尼族每年

七、八月間,還要舉行盛大的喝新谷酒儀式,預祝這一年五穀豐登,人畜平安。屆時要捋下新谷百餘粒,炸開花,放入酒瓶內泡酒,並備下豐盛的酒菜,請親朋友呂償新谷酒。當地產的錫制酒具非常精美。

在民間不僅有許多酒節,還有許多酒歌。

哈尼族的樹皮製品

哈尼族素來熱情好客,只要有客人來,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後,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稱「喝燜鍋酒」。待客食呂講究食多量大,真誠實惠。

在筵席期間常常酒歌不斷。客人離開時,有的還要送上一塊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葉包好的醃肉、酥肉、豆腐圓子等食呂。西雙版納的僾尼人,宴請客人有男女分桌之習。

按傳統習慣,家中分別設有男室、女室。只有男人可以與客人同桌用餐,婦女一般不陪客。進餐時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為首,首席一般由長者坐。

在男室進餐,首席由男性長者坐,在女室就餐,首席則由女性長者坐。

哈尼族十分重視嬰兒出生和男女婚戀的喜慶活動。居住在紅河邊上的哈尼族支系葉車人的男女豐年往往以配對就宴的方式選擇戀人,一般在配對就宴前,男方在徵得女方應諾後,由小夥子湊錢,請烹調師傅主廚,殺公雞、煮肥肉、炒菜、打酒、泡糯米進行準備。夜裡10點鐘左右開宴,參加者約10—30人,圍觀者熙熙攘攘。

屆時燈火通明,桌上擺滿各式菜餚。先將煮熟的大公雞頭朝上擺上餐桌,並把兩個雞**和一隻活螃蟹懸掛在雞身上,由「夥子頭」和「姑娘頭」從首席坐起,其餘男女依次配對入坐,隨後舉杯祝酒對歌,盡興方散。這時小夥子們用芭蕉葉包上糯米飯和菜送給姑娘們在回家的路上吃。

如男女雙方情意合,可相約下次會面的時間。當地人稱這種求愛方式為「阿巴多」,常為農閒時舉行。

典型食品 哈尼族地區物產豐富,烹飪方法獨特,具有本民族風味特點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雞、生炸竹蟲等,還有:蜂蛹醬,哈尼族僾尼支系風味小吃,用蜂蛹剁細與調料拌成醬而成。

煮蛇圓子,哈尼族風味菜餚,用蛇肉泥擠成丸子先炸後煮。清湯橄欖魚,哈尼族傳統風味菜,用橄欖樹皮與小白魚煮制而成。

哈尼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2樓:匿名使用者

風俗習慣:

1、年節的頭天拂曉,家家婦女忙著舂粑粑,做團籽面,寨子上空響徹了「空通、空通」的舂碓聲。男人們忙著殺豬宰牛,烹製各種美味食品。屬龍日那天上午,有的只食團籽和粑粑,不吃早飯。

有的宰殺一隻大紅公雞,全家共食,表示閤家團圓。

2、   「耶苦扎」開始這天,中年男子殺豬、殺牛;小夥子上山砍樹,割藤條,運回寨裡做鞦韆;婦女則在家煮飯、做菜、舂糯米粑。盪鞦韆,是節日的一項重大活動。節日裡,還舉行賽馬、打陀螺、跳竹筒舞、賽球、拔河、歌詠比賽等,使傳統的節日活動內容更加豐富,更富風彩。

3、祭母節這天,人們穿著豔麗的服裝,帶著祭品,以村寨為單位,集中到寨子邊的一棵大樹前,扯來芭蕉葉,墊在地上,擺出各家各戶帶來的酒、肉、雞、甘蔗、糖果等祭品,並敲響大鼓和鋩鑼。男女老少在主持長者的帶領下,成排成行跪在大樹前三叩首,並唱起思母歌。

4、每年農曆正月的第一輪屬龍日為正月竜祭寨神的日子。公祭的獻物是一頭豬,這頭豬被殺死後,即安放在樹臺上,呈跪匐狀。每戶出一男子參加公祭,每人將一碗三色糯米飯和一把香交給主祭人獻到竜臺上,然後叩頭膜拜。

祭拜完畢,飲酒吃飯,席間每人可自由吟唱祭神祈禱辭。

5、每逢節日到來,哈尼族少不了備有三樣萊:溝邊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魚腥菜、山上的柴花菜。此外還有涼伴生魚和苔要拌蚯蚓兩樣名菜。過節期間、家家都割來芭蕉葉鋪在桌子上,堆滿各種菜餚。

3樓:木子李

哈尼族絕大部分集中聚居於中國的雲南西南部等地,是生活在雲南紅河地區的一個山地民族,以農業為主,善於闢梯田種稻谷,掘坡地植茶林,他們培育出著名的"紫米"(接骨米)和"普洱茶"、創造了中國農田史上七種田制之一的"梯田文化"。有十月節(新年)、六月節(吃新)、波突(祭山)、祭母節、認舅舅、阿巴多(戀愛歌宴)等民俗節慶,其豐富的飲食文化與節日文化相映成輝,構成了獨特的哈尼風情。

哈尼族日食兩餐,以大米為主,玉米為輔,喜食乾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還將瘦肉剁細,與大米、薑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他們愛吃糯米粑粑,用芭蕉葉包著與醃肉一起吃。他們還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飯、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寶飯、紫米汽鍋雞、紫米甜酒煮雞蛋、紫米藥糖粥等,構成了完整的藥膳系列。

這些藥膳具有補血益氣、暖脾止虛、健腦補腎、收宮強身的功效。

哈尼族也極愛吃肉,豬、牛、羊、雞、鴨,大塊朵頤,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禮,客從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盡歡而散。村裡有人家殺豬宰雞或做了什麼可口的食物,各戶男女長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臟等最鮮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給老者享用。

哈尼人又善於精打細算,常常把吃鮮剩餘的豬肉、牛肉製成別具風味的火薰臘肉和乾巴,常年儲備以待客。制時,將肉切成條狀,撒上花椒麵、鹽、八角粉等香料,捂漚一晝夜後,便懸掛於火塘之上,任其煙火燻烤,半月或一月後,臘肉和乾巴均呈紫紅色,噴香異常而略含鮮味,取下裝進一隻特製的大蔑籠中,懸掛屋樑上,則一年四季都可備吃了。火薰臘肉和乾巴是哈尼族的名貴佳餚呢!

哈尼族還有一道奇餚叫"白旺",是用生豬血、羊血、狗血製作的剁生,哈尼族支系的愛尼人稱之為"阿壓馬捏"。以剛宰殺的豬、羊、狗鮮血為主要原料,或再加以切碎炒熟的瘦肉,肝、腰等,撒入辣椒粉、八角面、野花椒麵等佐料,不失時機地迅速攪拌而成。此菜看著怕,吃著香,味道醇濃,麻辣可口,被列為殺豬宰羊期間不可缺少的名菜,也是哈尼人熱誠待客的佳餚。

紅河南岸的哈尼族善於用發酵的黃豆摻合豆杆灰製作具有特殊風味的豆豉,幾乎每餐都用以佐餐,吃法尤多,被稱為"哈尼味精"。用其調製的"雀肉鬆醬",鮮香無比。

哈尼族傳統曆法把一年分為冷季、暖季和雨季,每季4 個月。在一年之中有過兩個年節的習慣,一個是十月年,一個是六月年。十月年是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屬龍的日子,歷時五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

屆時,每家殺一隻大紅公雞,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內。家庭每個成員吃一塊,出嫁的姑娘不得食。到第三天時,每天下午都要舉行盛大的"資烏都"活動,即全寨人同飲團結、幸福的酒。

全寨分為三組,每組輪流一天作東,日將偏西,當家男子在鑼鼓聲中,將美味佳餚以及高粱燜鍋酒端到街心,順序擺在早已鋪好的長蔑笆上。有的大村寨的筵席長達百米,各戶當家男子圍席盤腳就宴,各家各戶爭相拿出自己的拿手好萊,按規矩邊飲邊舞。

哈尼族喜飲酒,酒節特多。如祭母節、老人節、黃飯節、命名節,祭龍節、認舅節等。逢節便有美酒。最有趣的是"阿巴多"酒與歌的戀愛宴會。

"阿巴多"是哈尼青年互相表示愛慕,體現智慧、比賽烹調技術的酒節。多在農閒舉行,由一村的小夥聯合邀請鄰村的姑娘參加,人數對等,一般在二十人左右,人夜宴會在一間大屋舉行,男女相約配對入席,菜餚豐盛,必有一隻煮公雞(上面放著兩枚雞睪龍和一隻活螃蟹)。彼此敬酒對歌,相依相伴,直到天明。

臨別小夥要給相好者送糯米飯和肉,並約定下次聚會的日期。

哈尼族還有喝"新谷酒"的習俗。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雲南元江一帶的哈尼族,按照傳統習俗,都要舉行一次豐盛的"喝新谷酒"的儀式,以歡慶五穀豐登,人畜平安。所謂"新谷酒",是各家從田裡割回一把即將成熟的谷把,倒掛在堂屋右後方山牆上部的一塊小篾笆沿邊,意求家神保護莊稼,然後勒下穀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內泡酒。

喝"新谷酒"選定在一個吉祥的日子,家家戶戶置辦豐盛的飯菜,全家老少都無一例外地喝上幾口"新谷酒"。這頓飯人人都要吃得酒酣飯飽。

哈尼人視火為家庭的生命,小心保護火種,虔誠敬奉火塘。他們每家都有幾個不同的火塘,不僅要煙火長燃,而且不可混用。第一個火塘煮小鍋飯、炒菜,第二個火塘專門蒸飯,還有個火塘只煮豬食,火塘上空吊一個硬篾編成的類似吊床的"火課",用以薰炙食物。

過節殺牲祭祖時,各戶特備米飯、肉菜和辣酒各一碗,專門祭祀神聖的火塘。

哈尼族的「新谷酒」

每年秋收之前,居住在雲南元江一帶的哈尼族,按照傳統習俗,都要舉行一次豐盛的「喝新谷酒」的儀式,以歡慶五穀豐登,人畜平安。所謂「新谷酒」,是各家從田裡割回一把即將成熟的谷把,倒掛在堂屋右後方山牆上部的一塊小篾笆沿邊,意求家神保護莊稼,然後勒下穀粒百十粒,有的炸成谷花,有的不炸,放入酒瓶內泡酒。喝「新谷酒」選定在一個吉祥的日子,家家戶戶置辦豐盛的飯菜,全家老少都無一例外地喝上幾口「新谷酒」。

這頓飯人人都要吃得

九榔樹分佈在我國什麼地方,森林資源分佈在我國哪些區域

榔樹是一種植物,分佈於雲南等地,有活血化瘀 止血止痛的功效。植物形態 毛白榆落葉喬木,高10 15米。樹皮粗糙,嫩枝有薄毛。單葉互生 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 6釐米,寬3 4釐米,先端尖,邊緣有鋸齒,有10 13對側脈,主脈略偏斜。果實倒卵形,先端有深凹口。資源分佈 分佈於雲南等地。生於山下 河...

東北虎主要分佈在我國東北和地方

迪迪的小迷妹兒 東北虎主要分佈在我國東北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東部山區。在黑龍江省主要分佈於完達山東部林區,老爺嶺林區和張廣才嶺南部有為數不多的孤立的遊蕩個體,由於這些分佈區與俄羅斯和吉林省交界,這些個體可能在黑龍江與俄羅斯或吉林省境內相互流動。東北虎又稱西伯利亞虎,是現存體重最大的肉食性貓科動物,其中...

大熊貓分佈在什麼地區,大熊貓主要分佈在我國什麼地區?

盡是強顏歡笑 據調查,如今僅有不到1000只大熊貓分佈於秦嶺南坡 岷山 邛崍山和大 小相嶺及涼山6個山系,並且被分割成近20塊孤立的種群。由於森林不斷採伐,從50年代到90年代,僅40年,大熊貓的棲息地被吞噬了4 5。這對於大熊貓的生存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四川雅安是 國寶 大熊貓的最早發現地。一八六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