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聽風之小豬
長城是用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侵襲的。
長城簡介:
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
萬里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被譽為古代人類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以雄峙中國北方大地的萬里長城為中介的南北廣大地域所構成的長城帶,橫貫今遼寧、內蒙古、寧夏、甘肅、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和吉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省(市、自治區)的相當一部分地區,也包括歷史時期處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半島的若干地區。其範圍南北寬約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東西長約數千公里。
2樓:o0大
古代是作為防禦工事,用來抵禦外敵入侵的。
不過建設長城勞民傷財,怨聲載道,還沒真正起到禦敵作用,國家已經內亂崩潰了。
萬里長城是用來幹什麼的
3樓:屏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線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長城」真的有作用嗎?西方學者表示:長城害慘了歐洲!
5樓:蝸牛小姐
是古代用來抵禦外來侵犯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低智商問題,古代當然是用來抵禦外敵,現代是用來搞旅遊的。
7樓:你好嘛
1、軍事
2、民族
在文化方面,長城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長城的修建和戍守,長城區域的爭戰,反而促使了中國古代漢族和十幾個少數民族進行了廣泛的融合。
3、文化
在長城出現的2000多年來,以長城為中心,南北文化的交流始終沒有停止過。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修建趙長城,號召國人學習「胡服騎射」,進行南北文化交流。
秦漢時期,長城南北文化進行了空前的對話與交流,在長城沿線發現的秦權、詔版,內蒙和林格爾漢墓壁畫、單于和親瓦當,還有聞名遐爾的昭君墓等,均是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
在長城地區的文化帶裡,遺留下來眾多的名勝古蹟,諸如敦煌、雲岡石窟、麥積山、萬佛堂石窟壁畫、雕塑;元代居庸關雲臺、金代的盧溝橋以及金中都、元大都遺址與出土的文物等,都體現了文化交流的特點,同時也記載著中華民族歷史上文化的輝煌。
4、經濟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
又起著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著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著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繫在一起的重任。
擴充套件資料
長城構造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
牆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緊要的地方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
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其總厚度較寬,基礎寬度均有6.5米,牆上地坪寬度平均也有5.8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並行。
牆身由外簷牆和內簷牆構成,內填泥土碎石。外簷牆是指外皮牆向城外的一面。構築時,有明顯的收分,收分一般為牆高125%。
牆身的收分,能增加牆體下部的寬度,增強牆身的穩定度,加強它的防禦效能,而且使外牆雄偉壯觀。
內簷牆是指外皮牆城內的一面,構築時一般沒有明顯的收分,構築成垂直的牆體,關於外簷牆的厚度,一般是以「垛口」處的牆體厚度為準,這裡的厚度一般為一磚半寬,根據收分的比例,越往下越厚。磚的砌築方法以扁砌為主。
萬里長城是用來幹什麼的?
8樓:應思真
用來防禦外敵,為戰爭做準備。
9樓:百度
修建長城是為了擋住小規模遊牧民族對邊疆的長期騷擾,同時對大規模戰爭進行預警。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它並非簡單孤立的一線城牆。而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
把長城沿線的隘口、軍堡、關城和軍事重鎮連線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建萬里長城當時是用來做什麼用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最早是用來抵禦北方匈奴等少數民族入侵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奇蹟,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現代中國海爾電器、貝雅詩頓化妝品、聯想電腦、茅臺酒一樣成為中國的象徵。因長度逾萬里,故又稱作「萬里長城」。
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最早的長城。以後歷代君王大都加固增修。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明長城的總長度為8851.8千米,其中人工牆體長度為6259.
6千米,壕塹和天然險長度為2592.2千米。
1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用來防禦匈奴等少數民族入侵
13樓:匿名使用者
史書上說是為了防禦外敵,不過在我看來,長城千百年來有擋過哪些外敵?遼金元清不是照過,我看主要是為了顯示國家富強把
萬里長城現實生活中來幹什麼
14樓:善良的李尼瑪
古代用來抵禦外族侵略,如今是用來讓人噴國人素質的
15樓:摯念丶
古代是防禦外敵 現在是旅遊景點
萬里長城是用什麼來做的
16樓:匿名使用者
秦長城建於公元前三世紀,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果追溯到西周末年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齊國等長城,我國長城至少已有2700多年曆史.即使明代修築的長城,至今也已600多年.
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亙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一萬多裡的長牆.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蹟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八達嶺在北京延慶縣境內,距北京市60千米.它是關溝的第四道重關,也是居庸關之北口,地勢險要.現在嶺上尚留有「天險」兩字.
八達嶺為長城經過北京的著名地段,此處交通四通八達,南通北京,北達延慶,西往宣化、大同,故有八達之名.
八達嶺山勢極為險峻,這段長城是以巨石為基,上層用大型城磚砌成.它依山而築,隨勢而曲,高低不一,寬窄不同,其平均高為7.8米,牆基寬約6,5米,牆頂寬約5.8米,可容五馬並騎、十人並進.城牆內每隔不遠就有一拱門,作守城兵將上下之用.
牆頂迎敵面修有垛口,垛口中,上有望眼,下有射口,為監視和射擊來敵之用.垛口作用很大,它既能隱身防敵,又能打擊敵人,兩個垛口間在危急之時,還可丟滾木、擲擂石、澆開水,以防敵人仗雲梯登城.為了有效的防禦,在外城牆上每隔70米左右就築有一個突出牆外的敵臺,這種敵臺的防禦、戰鬥價值很高,它可以在來犯之敵已悄然臨近城下即將登城時,從側面射擊敵人,將來敵置於左、右和正面三方交叉射擊點上,使來犯之敵難以登城.
這就是所謂「兩臺相應,左右相救」和「旁敲側擊」的兵法在軍事工程上的具體應用.
萬里長城的四大特點
歷史悠久
秦長城建於公元前三世紀,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果追溯到西周末年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齊國等長城,我國長城至少已有2700多年曆史.即使明代修築的長城,至今也已600多年.
如此古老的偉大建築,並能儲存至今,這在世界上是非常稀有、珍貴與難得的.
長度驚人
我國從春秋戰國到明朝,歷代對長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維修與增建.長城遍佈於黃河、長江流域的16個省、市、自治區,既有東西走向,也有南北走向,總長度達108000華里(計五萬四千公里).其中超過一萬里的就有秦長城、漢長城和明長城.
由於計達萬里以上,所以稱之為萬里長城.
工程浩大
據科學家粗略計算,如果把明長城的土、磚、石方用來修築一條1米寬,5米高的城牆,那麼可環繞地球一週;假如用來鋪築一條厚0.3米,寬5米的公路,則可環繞地球三週.據美國登月宇航員報告,他們在月球上不用天文望遠鏡而僅憑肉眼遙望,只能看到地球上的兩個人造建築物:
一是荷蘭須德海的圍海造田工程--海堤,但短而小,模糊難辯.一是中國的萬里長城,橫跨在地球的北半部,形似一條綵帶,十分壯觀,由此可見這一工程之偉大.
建築高超
萬里長城所經之地,或高山深谷,或江海湖岸,或沙漠草原等等,地質地形極其複雜險峻,施工作業尤為艱難.要把長城修築起來,是必須懂得和應用數學、力學、幾何學、測量學、地質學、建築學以及組織、運輸等多種科學技術知識的.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能將這一巨大而複雜的工程興建起來,並能千載屹立人間,這表明中華民族的無窮智慧及偉大的創造精神,無不令人折服與謳歌.
17樓:匿名使用者
萬里長城是個非常美麗的地方我們要愛惜他……
長城是幹什麼的?
18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關城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定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達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
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系統。
邊帶發展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
又起著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著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著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繫在一起的重任。
秦漢之時,累計投入的兵民有近千萬之眾。秦始皇在修築長城的同時,即著手加強邊境地區的開發建設,揭開了屯田戍邊、開發邊區的序幕。漢代由於修築長城的時間較長,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實邊的建議,這些建議先後被漢**採納接受並組織實施。
移民和戍守長城的軍人一起,開墾荒地進行農耕,不但加速了邊區的經濟開發,節省了**的大量軍費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長途運輸之苦,並將華夏文化遠播四方。
萬里長城的,萬里長城的資料
裝甲擲彈兵水瓶 長城 great wall 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 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 障 亭 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
萬里長城是怎麼修建的,中國萬里長城是怎樣建成的?
長城建造花了282年才完成。長城又稱 萬里長城 是中國古代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遊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修於燕王,歷史長達2000多年。長城發展起源 春秋戰國時期,燕趙國諸侯為了防禦別國入侵。修築烽火臺,並用城牆連線起來,形成了最早的長城。根據歷史文...
你對萬里長城有哪些瞭解,萬里長城有什麼特點
暨半蘭 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亙著一道綿延起伏 氣勢雄偉 長達一萬多裡的長牆。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蹟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長城有極高的旅遊觀光價值和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