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的利與弊,中國三峽大壩的利與弊?

時間 2021-09-04 19:23:05

1樓:給小球梳毛

三峽工程的利:

1、防洪在三峽工程建成後,其巨大庫容所提供的調蓄能力將能使下游荊江地區抵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於洞庭湖的治理和荊江堤防的全面修補。

2、發電:三峽工程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發電可緩解我國的電力**緊張局面。截至2023年底,三峽電站歷年累計發電量達到6291.

4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4.96億噸,減排二氧化硫595萬噸,為節能減排出了積極貢獻。

三峽工程的弊:

1、生態:三峽工程將會對周邊生態造成衝擊,因為有大壩阻隔,魚類無法正常通過三峽,它們的生活習性和遺傳等會發生變異。三峽完全蓄水後將淹沒560多種陸生珍稀植物,但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在淹沒線以上也有分佈,只有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兩種完全在淹沒線以下,現均已遷植。

2、人文:在水庫滿蓄水後,三峽的峽谷感將會受到一定程度削弱,同時三峽周邊在古代是巴文化和楚文化的交匯地。水庫淹沒區已探明的文物點有1200多個,從2023年起文物部門便開始進行搶救性發掘,預計可在2023年蓄水完成前搶救、保護完畢。

三峽水電站:

1、三峽水電站,即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又稱三峽工程。中國湖北省宜昌市境內的長江西陵峽段與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

2、三峽水電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建設最大型的工程專案。而由它所引發的移民搬遷、環境等諸多問題,使它從開始籌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終與巨大的爭議相伴。

3、三峽水電站的功能有十多種,航運、發電、種植等等。三峽水電站2023年獲得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建設,2023年正式動工興建,2023年6月1日下午開始蓄水發電,於2023年全部完工。

2樓:匿名使用者

我沒想法,就想問問今年的洪澇災害與誰有關係?

3樓:水忠隱浩穰

國外的三峽探索**上刊登了一篇質疑《三峽大壩,面子後面是什麼?》的文章。看過那篇文章之後,我感覺該文章的作者因為對三峽大壩的相關知識瞭解太少,所以才會誤聽誤信產生各種疑問。

然而,由於文章中描述的很多內容與事實嚴重背離,對公眾具有一定的誤導作用,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予以解釋和澄清。

作者的文章一開始便說「**報道,中國世紀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右岸大壩混凝土澆築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到2023年啟用時,共耗時15年,耗資可能超過3000億元。」

作者說的「三峽大壩,主體工程右岸大壩混凝土澆築工程已進入最後階段」確實不假,可是不知道有哪家**曾經報道說過「預計到2023年啟用時,共耗時15年,耗資可能超過3000億元」。

稍微瞭解三峽的同志都應該知道,三峽工程的投資原來預計動態投資約2100億,目前根據實際工程的完成情況,估計到工程完工投資不會超過1800億。真不敢讓人相信,在資訊如此發達的時代,還有哪一家**,敢於如此公開的對這些基本資料進行入次混淆是非的報道。此外,所謂「預計到2023年啟用」的說法,也純粹是無稽之談。

恐怕世人都知道三峽早已經於2023年蓄水發電,**又會再跑出來一個到2023年才啟用的三峽工程呢?

文章中作者感慨地說他本人「雖然不懂水利,但十分關注。自2023年12月14日正式動工到現在,有關三峽大壩建設的新聞幾乎沒有一個拉下。從幾年前大壩開始出現的80多條裂縫,到前不久挖出的工程「蛀蟲」,內心可謂是喜憂參半。

但從未對大壩本身產生過疑問,即便是臺灣有人叫囂要用導彈瞄準大壩時,我也一笑了之。」

我認為作者的謙虛毫不過分,看來作者確實不懂水利。三峽的大壩裂縫,是極其常見的工程現象。不要說是在全國,就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大體積混凝土的壩體,完全沒有微小裂縫的工程都是非常罕見的。

此外,近2000億的大型工程,涉及到國家、社會的各個層面,如果沒有出現一個蛀蟲,恐怕倒應該是世界奇蹟了。

其實,新聞報道披露三峽工程出現的這些情況,恰恰說明三峽大壩工程進行得很正常。實事求是地說,如果沒有這些情況出現,我們倒是應該懷疑,是不是有人把三峽大壩建到了超凡脫俗的世外桃源裡面去了。實際上,新聞**對三峽客觀公正的報道,倒是足以說明,作者聽信的另一個說法「此項浩大的工程開工至今,國內的**幾乎沒有持懷疑的,當然也不敢懷疑」,完全是自相矛盾。

讓作者對三峽產生疑問的原因,主要在於這一段內容。作者說「但近日,美國探索頻道(

discovery

channel)的一則報道,卻引起了我的憂心。該報道說,一直被外界視為「世紀豪賭」的三峽大壩,全長2309米,是繼長城後第二個可以從太空用肉眼看到的人造工程。工程完成後,整個水庫宛如中國內陸的內海。

專家預計,蓄水量可高達393億立方米,由於大壩重量驚人,會壓迫到地殼,只要每日增加一點,就可能會引發**,幾百萬年前地殼擠壓造就群山的**,隨時可能再次發生,甚至可以輕微扭轉地軸。」

作者大可不必被一則不負責任的報道鬧得如此憂心。這個「探索頻道」報道的訊息,實在有些不可信。恐怕它們「探索」了半天,到現在居然還沒搞明白;三峽只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雖然它的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世界第一,但是要說三峽水庫的大小,卻在世界上根本就排不上號。

稍微瞭解世界水利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世界上早就建有很多個比三峽大得多的大型水庫。例如:辛巴威的卡里巴水庫蓄水1840億立方米(建設1955-

--執行1960);埃及的阿斯旺水庫蓄水1689億立方米(1960---1967);蘇聯的布拉茨克水庫蓄水1694億立方米(1954

---1967);迦納的阿科鬆博水庫蓄水1480億立方米(1961---1966)和加拿大的馬尼克五級水庫蓄水1400億立方米(1961---

1968)。

這些水庫的蓄水量都比三峽多出1000億立方米以上,水庫大小都相當四個到五個三峽(393億)。而且這些工程幾乎都是在上個世紀的

五、六十年代建設的。看看這些工程的蓄水規模,誰要是說三峽工程是什麼「世紀豪賭」,那麼基本上可以肯定;他不是對水利工程可怕的無知,就是純心誤導公眾。

相比國外的那些水庫「巨無霸」,我們不難想象;如果要說三峽水庫有可能發生「由於大壩重量驚人,會壓迫到地殼,只要每日增加一點,就可能會引發**,幾百萬年前地殼擠壓造就群山的**,隨時可能再次發生,甚至可以輕微扭轉地軸」的情況的話,那麼幾十年來,國外早已經建設的那麼多座比三峽大很多倍水庫,還不早就把全世界的地殼都壓得山崩地裂、地軸亂晃了嗎?

更可笑的是,在作者重複美國的探索頻道的報道中,還有一個所謂驗收三峽的水利技師說什麼「這不僅牽涉中國的面子,萬一崩壩,整個長江中下游都將淹沒,勢必成為世紀大浩劫。」

要知道三峽水庫的蓄水量最多也就393億立方米,就算一下全部放出來,平均水深一米,面積也就是3.93萬平方公里。實際上光三峽大壩以下長江中下游的流域控制面積,就有80多萬平方公里。

如果真的出現「整個長江中下游都將淹沒」,那麼平均水深還不足4、5釐米。這個水深恐怕連人們高跟鞋的後跟都淹沒不了。所謂「勢必成為世紀大浩劫」的警告,恐怕只能是屬於螞蟻王國的。

所以,這位「水利技師」的危言聳聽,也真像是蚍蜉撼樹的謠言。

總之,故弄玄虛、製造恐慌是國內外一切反壩宣傳汙衊三峽的共同特點。有頭腦的中國人對於這些離奇宣傳,應該先問一個為什麼。水利水電專業工作者也有責任對各種欺騙宣傳及時地予以揭露。

三峽是大自然造就的傑作,是中國的幸運和驕傲。在全世界都在為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而奔忙的時代,大自然把這個世界上最豐富的水能資源賜給了我們中華民族。任何嫉妒、造謠的誤導宣傳,也不能干擾、影響中國人民開發利用三峽的決心和意願,同樣也無法改變三峽大壩造福於民、如詩如畫的現實。

最後,如果還有人非要問:三峽大壩的面子後面是什麼?我們就應該理直氣壯地告訴他:是中國人民建設現代化家園的勇氣和自信,也是三峽工程回饋給人民的幸福和希望

中國三峽大壩的利與弊?

4樓:俐姿sun粉絲團

利:防洪方面我國非常典型東南季風氣候降雨分佈非常均勻,三峽工程修建非常有效提高下游防洪標準,而且還有效地延緩河流淤積長江三峽工程,直接確保下游防洪體系內近2300萬畝耕地和1500萬人民生命財產,及京廣、京九鐵路大動脈安全守護神電力方面。

總發電量達1050億度,地處我國腹地至全國各大負荷心輸電距離均約1000公里內,未來全國各大電網聯網心航運方面。發展和繁榮長江兩岸至沿海地區經濟另外三峽工程還對環境、南水北調、養殖等多方面具有大益處 。

弊:三峽大壩雖號稱大量發電而長江支流上修水電站發電量達了三峽,耗費巨資修建三峽電站其發電量並未想象大,大壩建立影響了當地地質基礎穩定三峽大壩攔截水量龐大重力已開始,好幾地點侵蝕長江陡峭邊岸,再加上水位波動頻繁因而引發了系列滑坡災害也使得大壩附近地區地質結構被破壞只有滑坡危害**發生頻率也比前增大了,生態方面三峽工程興建會對當地大範圍生態造成影響像當地植被破壞氣候變化對各種動植物影響都非常大。

三峽大壩的利與弊

5樓:匿名使用者

三峽工程的益處,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發電和航運方面。

三峽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國是非常典型的東南季風氣候,降雨分佈非常不均勻,長江從宜賓到武漢也是地上河,過去兩千年的統計不到十年發一次洪災,98年洪災大家還是記憶猶新。三峽工程修建以後,巨大的調節庫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標準,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延緩河流淤積,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非常必要的措施。

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國工農業精華地區。但地面普遍低於洪水6-17米,全靠總長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護。而長江處古洪災頻繁到約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強勁。

三峽建壩後,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確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 洪區分洪,可避免發生毀壩的危害。歷史將證明:

長江三峽工程,是直接確保中下游防洪體系內近2300萬畝耕地和1500萬人民生命財產及京廣、京九鐵路大動脈安全的守護神。中國的歷史就是治河的歷史,洪水不治無法使國得到安定。也就是說沒有三峽工程,三峽工程在論證的時候,其它方面都還是可以替代的,唯獨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峽工程部修建的話,在洪水控制方面我們沒有有效的手段,江漢地區人與自然無法做到和諧相處。

三峽建壩後,滔滔江水為三峽水電站做功,發電,併為三峽至葛洲壩區間的航運梯級進行反調節,再為葛洲壩水電站做功發電,以至三峽和葛洲壩年均總發電量將達1050億度。若每度電價0.1 元,則年度創現值105億元;若每度電創產值5元則每年可為國家增創產值5250億元;若人均年創產值1萬元,則可安置525萬人就業。

三峽水電站地處我國腹地,至全國各大負荷中心的輸電距離均約在1000公里內,是未來全國各大電網聯網中心。電網聯網後,既可與全國的火、水、核電互補,又能大大提高電網執行質量和效益。因此,三峽水電站,將是我國未來的電力排程中心。

三峽工程修建對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比較落後的庫區應該說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灘險一百多處,單航段幾十處,過載貨輪需牽引段也有好幾十處,年單向航運能力不足1000萬噸。

而三峽建壩後,將淹沒所有灘險、單航段和牽引段,航道擴寬很多,萬噸級船隊將通江達海,航運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單向航運能力將超5000萬噸。那麼,橫貫中華東、西大地**水道的形成,對發展和繁榮長江兩岸至沿海地區經濟,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峽工程還對環境、南水北調、養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處。

但一個決策要歷時這麼久才得以決定,當中的影響因素是不可忽視的,三峽工程的興建,主要阻礙的因素是文物古蹟的保護、生態保護以及大規模的移民。

三峽一帶已經被證實,埋藏著數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極其珍貴而且是現在為止沒有發現過的文物。但三峽工程動工以來到蓄水這段時間,根本不可能有足夠的時間把這些珍貴的文物挖掘出來。據報道,真正挖掘出來的文物只佔全部總數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貴文物被埋江底了。

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還有一些是在三峽沿江的名勝古蹟如張飛廟等都不得不淹沒江水當中。這是對中國歷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壞。

在生態方面,由於三峽工程的興建,將會對當地大範圍的生態造成影響,像當地植被的破壞,氣候的變化,對各種動植物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距有關報道,由於三峽工程的興建,附近的氣候發生了異常,應該轉暖的時間卻還是很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體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計跟三峽工程有關。

一些生物像魚類因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變了生活的環境,使得繁殖等出現影響。

還有大規模的移民。原來生活在三峽一帶的人都不得不放棄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環境去,移民帶來的社會問題如怎樣安置移民、安置到**合適等並不能忽視。

每一個公共政策的決策都是從當時的理論出發而作出的,但實際的效果卻不是當時可以準確預計的,實際的好和壞也許是對這個決策的對與錯的一個評定。三峽工程的興建到現在已經過了十幾年了,從現在的情況看,三峽工程的興建不良的地方相對來說還是算少的,而它的益處也漸漸顯現出來。從實際中,我們可以看到了當初的這個決策是合理科學的。

希望在將來,這個結論仍然不倒,三峽工程帶給我們的將是越來越多的益處,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繁榮和國家的富強。

總之 益處是防洪、發電和改善航運,改善環境、南水北調、養殖

弊處是破壞文物古蹟,影響生態環境,移民安置問題

長江三峽工程的利與弊,中國三峽大壩的利與弊?

問題詳情 三峽工程的益處,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 發電和航運方面。三峽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國是非常典型的東南季風氣候,降雨分佈非常不均勻,長江從宜賓到武漢也是地上河,過去兩千年的統計不到十年發一次洪災,98年洪災大家還是記憶猶新。三峽工程修建以後,巨大的調節庫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

三峽工程的利與弊,三峽大壩有什麼樣的利與弊?

弊大。相信很多人會說利大,不過我還是覺得弊大。利 無非解決了我國電力緊缺問題。而三峽截流是對整個三峽生態圈卻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不少物種因此而滅絕!利只有人類一方,弊則是對一個區域的生態系統 也包括人類 個人認為利大。因為這是一個修好就可以維持數百年的經濟 相對於他的經濟投入,回報是相當相當可觀的。...

三峽工程首次合龍時間,三峽大壩合龍時間 首次通航時間,三峽發電廠首次發電時間,急急急!快快快!

1995 1 5 三峽工程縱向圍堰正式澆築第一倉混凝土,它拉開了主體工程大方量混凝土施工的帷幕。1996年,9月2日,三峽工程首次引入塔帶機,這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塔帶機,迅速提高了三峽大壩混凝土澆築的工作效率。8日 上午8時30分,三峽工程開始實施大江截流。下午3時30分,上游圍堰的戧堤合龍成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