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文化和社會生活對日本產生了什麼影響

時間 2021-09-05 07:04:55

1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古稱倭國,唐代始改稱日本。日本自漢朝開始和我國發生正式交往。《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時,日本派使者來中國,光武帝贈以印綬。

這枚金印上刻有 「漢委奴國王」字樣,近代已在日本九州發現。唐朝時候,日本發生「大化改新」,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唐朝封建經濟的高度發展與日本的社會變革結合起來,出現了中日經濟文化交流的高潮。

唐朝建立後的630~838年,二百年間,日本正式的遣唐使來中國的共12次。另有任命後未成行、未到達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如717年一次共557人。733年的一次共594人。838年的一次651人,中途因遭遇風暴,有一船遇難,實際到唐的只500人左右。

因此到達唐朝人數最多的一次是594人。遣唐使組織完備,設有大使、副使、判官、錄事,成員有翻譯、醫師、陰陽師、畫師、史生、射手、**長、玉生、鍛生、鑄生、船匠、舵師、水手長、水手等,還有留學生、學問僧多人。遣唐使給唐朝帶來珍珠、絹、琥珀、瑪瑙、水織等貴重禮品。

2023年西安發現的日本「和同開」銀幣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帶來的。唐王朝也回送一些高階絲織品、瓷器、樂器、文化典籍等。日本奈良東大寺正倉院所存放的唐代樂器、屏風、銅鏡、寶刀等珍貴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帶回去的。

為了吸收中國的文化成果,日本選派了不少留學生入唐學習,他們被分配到長安國子監學習各種專門知識。他們在中國長期學習,與中國詩人學者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

留學生和學問僧在傳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鑑真鑑真(688—763),俗姓淳于,揚州人,14歲出家為僧,法號鑑真。他對佛經深有研究,戒律部分尤其精熟。天寶元年(742年),日本學問僧榮睿和普照拜訪鑑真,代表日本聖武天皇邀請他去日本傳播佛教。

鑑真欣然應允,立即造船備糧,準備第二年春動身。由於受到干擾,這次未能成行。鑑真並不灰心。

天寶二年(743年)十二月,率**、畫師、工匠等一百多人,啟程東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壞,東渡失敗。接著第三次、第四次東渡仍未成功。

天寶七年(748年) 第五次東渡,又遇狂風巨浪,風急波峻,水黑如墨,境況險惡。船隨浪湧,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飲海水又腹脹。漂流14天抵海南島南部。

這次東渡,榮睿、普照一直同行。榮睿病逝,鑑真雙目失明,先後有36名中日人員在第五次東渡中犧牲。天寶十二年(753年),鑑真以66歲高齡,率二十多人乘一艘回國的日本遣唐使木船第6次東渡,終於到達九州,受到熱烈歡迎。

鑑真留居都城奈良最著名的東大寺。由他設計和指導,在奈良建築了唐招提寺,反映了當時唐朝建築技術的最新成就。他還傳播了雕塑藝術乾漆法(即夾法,在泥塑上敷麻布,反覆塗漆,漆幹後去掉泥土,成像,這叫脫活幹漆。

在木型上塗漆造像,叫木心乾漆)。他用鼻子嗅辨藥物,為日本鑑定了許多草藥。他在日本居留10年,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貢獻。

廣德元年(763年)逝世後安葬於奈良唐招提寺,相傳他的**塑造的鑑真乾漆坐像一直安放該寺,定為日本國寶,是日本美術史上最早的肖像雕塑。鑑真像的塑造和長期儲存,反映了日本人民對中日友好傳統的珍視。鑑真被視為日本文化大恩人。

2023年,鑑真乾漆塑像被日本友人送回他的故鄉揚州探親,又到北京巡展,表現了中日兩國人民友誼的不斷髮展。

唐朝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通過中日兩國的不斷交往,日本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產技術以至生活風尚等方面都受到中國的深刻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這次改革,在中國長期留學的高向玄理和僧起了很大作用。

他們仿照隋唐制度,改革了從**到地方的官制,還仿隋唐科舉制,採取通過考試的辦法選官;參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寶律令》。

公元709年,日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設規模完全模仿長安,甚至街道的寬度與排列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有「朱雀街」「東市」「西市」等名稱。8世紀後期,日本又遷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長安建都城。

8世紀以前,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表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日文的詞彙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

日本人的生活習尚、節日風俗,也都受到唐朝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假名中醫唐朝建築風格——和式風格官位皇帝的稱呼城市格局漢詩——和歌……

3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是中國封建社會後,在貞觀,唐代幾乎所有在日本學習的唐手(後來演變空手道),唐刀(日本武士刀),佛教,科技,文化。 。 。

。 。時間將書法與唐的驕傲,是根深蒂固的。

。 。

4樓:之上拙計

日本在唐留學生回去後主導【大化改新】

5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是在中國的貞觀之治後進入封建社會的,唐朝幾乎所有的一切都在被日本所借鑑,唐手(後來演化成空手道)、唐刀(後來日本的武士刀)、佛教、科技、文化。。。。。等等,那時候日本以會書法和唐詩為榮,可以說是根深蒂固。。。

唐朝對日本產生了哪些影響?

6樓:玉森嫣

政治:日本

bai效仿唐du朝進行政治改革zhi,即大化改新,廢dao除奴隸制。設三省六內

部制,現在日容本的**部級還稱作省。

經濟:唐朝時,兩國經濟交往頻繁,唐朝時的瓷器,茶,絲綢等大量運入日本。

文化:日本參照中國文字創立了日本文字。今天日文裡都還有中國字的影子。

社會生活:日本的和服,日本的茶道等,榻榻米。

建築風格:東京都採用了洛陽宮殿風格,西京都採用了長安風格。

宗教:鑑真東渡等等。

7樓:翟妍仇維

中國的文化全方位的流入日本

8樓:方馨敬未央

是small

japen

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的過度

唐朝文化對日本哪些方面產生影響

9樓:阿離

1、政治制度

從**下手,才能上行下效。那些地方上的酋長們要把權力還給**,**統一給農民授地耕種,農民老了之後再把土地還給國家,這就是學習唐朝的「租庸調」制度,建立起了一套簡單的稅收辦法,農民只需向天皇繳納田租和服從勞役即可,天皇成了全國最大的地主。

2、軍事上

也學習唐朝的「府兵制」,兵農合一,平時耕種土地,戰時自備**和乾糧趕往前線。

3、生活風俗上

原本,日本人穿衣服的習慣是「左袵」,日本要擺脫蠻夷形象必須改穿中國人「右袵」的衣服,老式的「和服」統統不準穿,滿朝文武上朝穿的官服和唐官一模一樣。

4、飲食

朝廷中的宴席菜品一律用中國料理,上層貴族吃的都是跟當時長安一樣的點心,比如餛飩、煎餅等,俗稱「唐食」。據說,當時日本人還認為「唐食」具有神奇的醫療效果。

5、住所

當時的日本首都「平安京」或是「平城京」,都是按照長安城的設計來修建的。在皇宮周圍整齊的排列著貴族和市民的房屋,稱之為「坊」,在住宅區不遠處建有供市民消費的商業區「市」,二者涇渭分明,不得混居。一旦到晚上就實行宵禁,禁止隨意出入。

10樓:叫那個不知道

日本效仿唐朝進行政治改革,即大化改新,廢除奴隸制。設三省六部制,現在日本的**部級還稱作省。

文化:日本參照中國文字創立了日本文字。今天日文裡都還有中國字的影子。

社會生活:日本的和服,日本的茶道等,榻榻米。

宗教:鑑真東渡。

擴充套件資料在唐朝時期,中國社會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文化先進,是歷史上中國向周邊國家文化與技術的一個大輸出時期,相容幷蓄的社會風氣,也給五胡十六國以來進居塞內的各個民族提供一個空前的交流融合環境,在過程中亦從外族文明汲取諸多。

唐朝的後半葉,處於中國歷史的轉型期,土地、鹽鐵、賦稅制度的改革標誌著社會的緩慢變化,藩鎮割據勢力的壯大與周邊諸民族國家的形成,對此後近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資料

11樓:探險哆啦啦

一.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

日本學習唐朝首先始於它的政治思想制度, 聖德太子當政的時候推行政治改革,確立了以儒、佛為核心的治國理念,他取代了以前的事性制度,原來日本實行的是事性制度,某一個事或者某一個性圍繞著他,是這種制度。而聖德太子他引進中國的儒、佛之後呢,具體中國的制度制定了官位十二節制。

二,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

通過中日兩國頻繁的交往,在日本相繼出現了受唐文化影響的白鳳文化、天平(奈良)文化和平安前期(弘仁·貞觀)文化。

三,社會生活的影響

公元709年,日本遷都平城京(今奈良),都城的建設規模完全模仿長安,甚至街道的寬度與排列方法也幾乎一樣,也有「朱雀街」「東市」「西市」等名稱。8世紀後期,日本又遷都平安京(今京都),仍仿長安建都城。

日本建於7世紀後半期至8世紀後半期的難波京,平城京,長岡京,平安京,其平面均作長方形,以南北中軸線縱貫城市正中,於軸線北端置宮城,軸線左右兩側對稱的佈置裡坊,顯然,模仿了唐長安的特點,特別是平城京(今奈良)和平安京(今京都),不僅都城的形制和佈局仿效長安,連太極殿,朱雀門,朱雀街等名稱也是襲用長安城的。京都設大學,各國設國學,學校教授經書。

擴充套件資料;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隋末天下群雄並起,617年,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次年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唐太宗繼位後開創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永徽之治」。

690年,武則天以周代唐,定都洛陽,史稱武周。705年,神龍革命後,唐中宗恢復唐朝國號。 唐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開創了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

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  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導致國力漸衰,中後期經唐憲宗元和中興、唐武宗會昌中興、唐宣宗大中之治國勢復振。878年,爆發黃巢起義破壞了唐朝統治根基,907年,朱溫篡唐,唐朝覆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範圍.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  ,又借羈縻制度徵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並讓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習自身的文化與制度。

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湧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書法家顏真卿,畫聖吳道子、李思訓,**家李龜年等。唐朝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唐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 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校園和社會生活哪個更好 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區別

沒有什麼好與不好之分。校園生活本身就是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是每個人進入社會之前的一個預熱期。校園在生活上使人學會交流,學識上讓人學得一技之長。但是校園生活相比社會生活要少了很多艱險 辛酸。但每個人都有一天要脫離校園走入社會。沒有誰可以一輩子賴在校園 除非你是教師,但做教師的時候和學生時代的感受是不同的...

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究竟哪個更好

禹和藹圭旻 社會就比較複雜,人心難測,學校就是讀書辛苦和心理壓力的問題這二個都是要面對的。在學校你避免不了文化和爭持寶貝的光陰,在社會就比讀書和學校時間更加的長,你可以避免讀書,但是避免不了這個社會,它可以說冷血和熱情,社會就是爭持金錢和追求自己所要的事,我們要勇敢面對一切,這就是我的答案,謝謝。 ...

談談科技發展與社會生活,詳細談談科技發展和社會生活

布樂正 人們的生活更是受益於科技的發展。每個家庭都有因為科技帶來的好處的痕跡。比如電磁爐,人們煮飯再也不用燒柴火了 冰箱,可以將飯菜保鮮,夏天還能冰鎮飲料,喝起來涼爽舒適 洗衣機,幫人們洗衣服,省去了時間和人力 空調,調節溫度,使人一年四季都舒適等,都是科技的發展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如今上網聽歌 看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