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詐騙罪與民間借貸,如何區分民間借貸關係與詐騙罪

時間 2021-09-06 01:46:22

1樓:華律網

兩者的區別在於獲取款項是否存在「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民間借貸一般發生於有信任基礎的雙方之間,獲取款項後需在一定時限內予以歸還,否則出借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還款。而詐騙罪通常發生於認識不久的雙方之間,採取欺騙手段獲得款項,且根本不打算償還款項,即有非法佔有的目的。綜上,民間借貸為正常資金流轉方式,而詐騙罪屬於違法行為。

2樓:匿名使用者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關於詐騙罪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詐騙和正常的民間借貸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借款人在向出借人借款時,是否有虛構事實或隱瞞事實真相的情節、是否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故意。

民間借貸作為一種合法的民事行為,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有的時候,雖然在表面上,雙方間有正常的借條或欠條等證據,看似合法的借貸關係,但借款人在向出借人借款時,採取了虛構事實或隱瞞事實真相的手段,比如謊稱自己在投資什麼專案,有高回報,以此取得出借人的信任而將款借給借款人,但事實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投資專案,而且借款人在借款時也有非法佔有借款的主觀故意,在取得借款後也根本不可能再將借款歸還出借人。

另外,應該注意的是,在判斷是屬於詐騙還是正常的民間借貸時,不能以借款人在取得借款後有無歸還借款為唯一的判斷標準。在有些情況下,借款人在借款後由於發生經濟變化,導致無力歸還借款的,如果借款人在借款時沒有采取採取虛構事實或隱瞞事實真相的手段的,雖然沒有還款,但也不能因此就認定是詐騙。

3樓:手機使用者

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借錢借物,因某種原因到期確實一時無力償還;而有的人則以借貸為名,行詐騙之實,對此如何才能正確認定和處理,是刑事司法中的一個常見問題。詐騙罪具體來說,即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其中最關鍵的是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因此,概括來說,如果行為人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為目的騙取財物,即使使用「借」的形式作掩護,也應以詐騙罪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並無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即使借款時使用了一些欺騙的方法,又確屬一時無力償還,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玩失蹤,確實打算償還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此外,還有以下兩種特殊情況也要注意:

一、有欠條是否就一定不構成詐騙罪嗎?行為人虛構事實發生欠款,也打了欠條,但一直不還,這樣是否就一定不屬於詐騙而是民間借貸?現實中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報案的話公安機關往往以有欠條是民間借貸糾紛為由不予立案,最多告知報案人去法院起訴。

筆者認為,如果以非法佔有該錢財為目的,壓根兒就不想償還,而且最終也沒有能力償還,就可以定為詐騙,不能僅以有無欠條為區分標準。但相對來說對有欠條的詐騙稽核應更加嚴格。二、一開始借貸並未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也打算償還,但後來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償還,並且伴有下落不明,關機停機等現象,是否構成詐騙罪?

筆者認為,詐騙罪的非法佔有目的,應在取得財物之前就已產生,並在此目的之下,採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以實現此目的,而對於後來才產生的非法佔有目的,不構成詐騙犯罪,只能通過民事訴訟來解決。司法實踐中,由於這兩者極易混淆,以致有的明明是詐騙,但公安機關以不能介入經濟糾紛為由不予立案;有明明不是詐騙,卻被公安機關按詐騙罪錯誤拘捕。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標準,加以區分,才不至於使放縱犯罪和冤屈無辜!

4樓:匿名使用者

按實際情況,民間借貸中,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就屬於詐騙罪。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如何區分詐騙罪與民間借貸?

5樓:是個胖子了

1、審查行為人借款前是否具有還款能力。

如果行為人借款前已債臺高築,或沒有任何財產和正當職業,卻大量向人借款,則即使借款時有出具借條,仍可以判斷其具有非法佔有目的。

反之,如果行為人借款前經濟狀況良好,則即便使用了一些欺騙方法如誇大償還能力等獲得了借款,事後因天災、經營虧損等客觀原因導致無法按時歸還借款,但因其所擁有的房產等其他財產能保證出借人利益不受損,因此可認定行為人在借款時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不應認定為詐騙。

2、審查行為人借款時是否採取了詐騙手段。

詐騙案件中,行為人為了詐騙得逞,在借款時往往會採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手段,或虛構借款用於某種投資或營利性活動,或承諾高額的利息,導致被害人產生錯誤的認識,從而使被害人誤信其能連本帶息還款。

而在正常借貸中,借款人因不具有非法佔有借款的目的,往往會告知自己的真實情況和借款用途,很少採用欺騙的方法。

3、審查行為人借款後的實際用途。

詐騙犯罪的行為人在騙得財物後通常不打算歸還,因此會在獲得財物後肆意揮霍,如用於賭博、還債、揮霍、放高利貸等。而民事借貸中的行為人一般會按約定將借款用於做生意、投資等正當用途。

4、審查行為人不能歸還借款的原因。

詐騙犯罪的行為人在借款到期後,如果是能歸還而拒不返還,或者是因將借款用於揮霍、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而造成無法歸還的,可推斷其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目的。

而一般的民事借貸糾紛,借款人不能還款的原因主要是由客觀原因造成的,如經營虧損、不可抗力等。通俗地講,詐騙犯罪的行為人是根本不打算償還,即能還而不還;而民事借貸糾紛是由於客觀原因一時無法償還,即想還而還不了。

5、審查行為人不能歸還借款後的態度。

詐騙犯罪的行為人對欠款的事實或以各種理由搪塞應付,或轉移資金、逃避隱藏,拒不返還。而民事借貸糾紛的借款人在因客觀原因導致不能歸還借款後,會想方設法採取各種補救措施,以彌補和減少被害人的損失。

6樓:

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借錢借物,因某種原因到期確實一時無力償還;而有的人則以借貸為名,行詐騙之實,對此如何才能正確認定和處理,是刑事司法中的一個常見問題。詐騙罪具體來說,即行為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其中最關鍵的是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有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因此,概括來說,如果行為人以非法佔有他人財物為目的騙取財物,即使使用「借」的形式作掩護,也應以詐騙罪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並無非法佔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即使借款時使用了一些欺騙的方法,又確屬一時無力償還,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玩失蹤,確實打算償還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此外,還有以下兩種特殊情況也要注意:

一、有欠條是否就一定不構成詐騙罪嗎?行為人虛構事實發生欠款,也打了欠條,但一直不還,這樣是否就一定不屬於詐騙而是民間借貸?現實中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報案的話公安機關往往以有欠條是民間借貸糾紛為由不予立案,最多告知報案人去法院起訴。

筆者認為,如果以非法佔有該錢財為目的,壓根兒就不想償還,而且最終也沒有能力償還,就可以定為詐騙,不能僅以有無欠條為區分標準。但相對來說對有欠條的詐騙稽核應更加嚴格。

二、一開始借貸並未虛構事實,隱瞞真相,也打算償還,但後來因為客觀原因無法償還,並且伴有下落不明,關機停機等現象,是否構成詐騙罪?筆者認為,詐騙罪的非法佔有目的,應在取得財物之前就已產生,並在此目的之下,採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以實現此目的,而對於後來才產生的非法佔有目的,不構成詐騙犯罪,只能通過民事訴訟來解決。司法實踐中,由於這兩者極易混淆,以致有的明明是詐騙,但公安機關以不能介入經濟糾紛為由不予立案;有明明不是詐騙,卻被公安機關按詐騙罪錯誤拘捕。

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標準,加以區分,才不至於使放縱犯罪和冤屈無辜!

7樓:匿名使用者

按實際情況,民間借貸中,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就屬於詐騙罪。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階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如何區分民間借貸關係與詐騙罪

8樓:華律網

兩者的區別bai在於獲取款du

項是否存在「以非法佔zhi有為目的」,dao民間借貸一般發生於有專信任基礎的

屬雙方之間,獲取款項後需在一定時限內予以歸還,否則出借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還款。而詐騙罪通常發生於認識不久的雙方之間,採取欺騙手段獲得款項,且根本不打算償還款項,即有非法佔有的目的。綜上,民間借貸為正常資金流轉方式,而詐騙罪屬於違法行為。

如何區分詐騙罪和民間借貸糾紛的認定標準

華律網 兩者的區別在於獲取款項是否存在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民間借貸一般發生於有信任基礎的雙方之間,獲取款項後需在一定時限內予以歸還,否則出借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還款。而詐騙罪通常發生於認識不久的雙方之間,採取欺騙手段獲得款項,且根本不打算償還款項,即有非法佔有的目的。綜上,民間借貸為正常資金流...

民間借貸糾紛和詐騙罪有什麼區別,詐騙罪和民間借貸糾紛怎樣區別 定性

華律網 兩者的區別在於獲取款項是否存在 以非法佔有為目的 民間借貸一般發生於有信任基礎的雙方之間,獲取款項後需在一定時限內予以歸還,否則出借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還款。而詐騙罪通常發生於認識不久的雙方之間,採取欺騙手段獲得款項,且根本不打算償還款項,即有非法佔有的目的。綜上,民間借貸為正常資金流...

如何區分盜竊罪與詐騙罪張明楷

戚廣利 盜竊罪,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祕密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祕密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採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兩罪的區別,主要是犯罪行為的客觀特徵不同。行為人是採取祕密竊取的方式取得財物,還是採用欺騙手法使財物控制者受騙而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