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認識這個教會麻煩告訴我一下有什麼作用很急

時間 2021-09-09 04:13:13

1樓:匿名使用者

很抱歉,我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我的專業方向是18世紀法國史,大言不慚地再說廣一點,近代歐洲或近代早期的法國。其實學歷史是件很可悲的事情,很多人以為歷史學人應該博古通今,但在今天,專業化迫使人們越來越侷促於某個狹小領域了。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應該是專治中世紀制度史的學人,至少應該會一點拉丁語,否則無法體味當時的歷史環境。

幾點看法:

1. 這個問題太大,因為中世紀綿延上千年;歐洲這個地理範圍也太廣。很難總結出墨洛溫時代的法蘭克王國與中世紀後期的義大利城共和國的共性。

3. 制度的變化導致長時段定性描述的困難。比如,一個人所共知的事實是,教皇的權威在中世紀經歷了一個由弱到強最後又走向衰落的過程;中世紀法國的王權也有一個由弱到強的過程,而且這只是大致的趨勢,其間有很多波折。

4. 本人對中世紀的一點了解,來自早年的學習和近年來的一些翻譯工作。在此簡述一下中世紀史大家喬治 杜比關於11世紀封建制(即加洛林帝國瓦解後的封建制)的一些定性描述(僅限於法國):

a:關於封建制:在封建體制中,首要的一點是某個社會集團所具有的完全的優越地位:

組成這個集團的成員因其軍事職業和出身而享有被認可的特權、特別是有權依靠地位低賤者的勞動而生活在閒暇中;此外,他們負擔的義務只是分封契約和采邑責任所要求的。更為準確地說,封建制度意味著權力碎化成諸多的細胞。在每個細胞中,主人,即領主,以其私人名義掌握指揮權和懲罰權;他行使這種權威就像利用自己的一份世襲家產一樣。

b.國王和諸侯(領主)的關係。封建制度意味著權威的碎化和解體,它的發展是以削弱王權為代價的。

但不應該將這種看法推得過遠。因為從來都不存在沒有國王的封建社會,對後者而言,塵世的君主就像不可見的神一樣不可或缺。由於法王是經過塗油加冕禮的,他具有所有其他大封建主所不具有的神權色彩。

但在當時的各種證書和編年中,反覆出現principes(princes:諸侯)、optites(grands:大貴族)之類的說法,它們指的是高盧各省的這樣一些人物,他們手中的權力與卡佩家族在過去的法蘭西公爵領(即法國王室的領地:

doine royal)行使的權力類似,並且充當其領地上的教會、特別是修道院的保護人。

從他們的權力上來說,他們享有完全的,免除了對於國王的任何服從。對於國王,他們自稱是忠誠的,但人們從未真正將他們看作國王的封臣,更不用說是附庸了。在11世紀的法國,根本不能認為存在一個分封效忠的金字塔結構,不能認為地方貴族會通過諸侯的效忠為中介而為國王服役。

這樣的結構直到12世紀時才開始形成。在當時的法國,每個諸侯都構成一個的封建關係網的核心,與其他關係網不存在任何。公爵和伯爵們有時會離開領地去參加新國王的加冕禮,並以歡呼的方式選舉國王。

不過他們並不認為對國王負有任何形式的義務。

不過,在11世紀,除了諾曼底公爵領,所有這些大封建主領地都出現了進一步的權力碎化現象:在法蘭西島,即卡佩王室的領地,權力碎化到堡主一級,堡主當時是公共秩序的象徵,他取代了過去由國王和公爵等上級權威承擔的責任。

c.騎士: 這個集團由不同的元素構成,在法國各省,它一方面包括人們特指的貴族,即地位最高的領主,享有指揮權的封建主、諸侯和堡主;另一方面,它也包括普通的領主(每個堡主領地大約有20-30個這樣不太顯赫的家族,這個數字接近於村莊的數目),在法國的大部分地區,這類人在騎士集團中數量最多;此外,在法國西北部,家內武士為數更多,他們沒有土地,而是與堡主一起親密無間地生活在中。

不過,由於共同特徵日益凸顯,騎士中身份和權威的多樣化消失了。所有武士都具有同樣的理念,遵守共同的道德準則,而在對面教會和農民時,他們便構成一個團結意識越來越強烈的集團。

d.封君封臣制:騎士通過一種名為「效忠」的儀式而正式成為別人的人。

在晉見之時,他須免冠,不帶**,擺出一幅完全由人支配的姿態;隨後他雙膝跪倒;這時他會看到一個明顯的引導手勢,於是他雙手合十,放在其未來主人的兩手之間。後者馬上扶他起來,吻他一下,以表示兩個事實上平等的個人結成了新的關係,即封臣(vassal)和封君(seigneur)的關係。

11世紀最出色的法學家、夏特爾主教福爾貝(fulbert)對封君封臣制的內涵作了最明瞭的闡釋。年左右,當阿基坦公爵詢問封臣的義務時,這位主教答道:「向主人作出承諾者,頭腦中須始終有六個形容詞:

安全、可靠、正派、有益、方便、可能。安全:即不能對其主人的身體有任何傷害;可靠:

即不能透露主人的祕密、或保衛主人之安全的以傷害主人;正派:即不能破壞主人的公正或其他與主人之榮譽有關的權益;有益:即不能損害主人佔有的一切;方便與可能:

即不能給主人可能作出的善事困難或使其不能行事。故無論從何種公道而言,封臣均不能損害其主人。」 福爾貝繼續說:

「然而,這樣還不足以讓一個封臣配享其采邑。他確乎不能僅僅滿足於不為惡,他尚須為善。他若要與其所得之恩惠相稱、若要忠實地恪守自己的誓言,那還需要……向他的主人提供建議和幫助。

」e.采邑: 10-11世紀之交出現了采邑(fief)【這個術語的源頭在於哥特語(feudum),其本意是指牲畜之類的財產,封建主義便**於這個詞】。

在當時的文書中,這個拉丁術語通常被翻譯成俗語詞 :bienfait(恩惠)。封君對對他的 「人」應表現得慷慨大度。

他應該像個父親一樣,在家中供養自己的封臣,應不時向他們分發禮物、**和衣服。在所有家內騎士看來,只有在這一點上才能表現出封君的大度。然而在11世紀初,封臣習慣於在效忠禮之後便立即獲得其主人的賜予,如一件財產、一份產業、一個教堂、一份什一稅權益,甚或是一片普通的田地,以便他至少在不背叛封君之日能保證生計。

f.教會:11世紀中後葉的教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特別表現在克呂尼改革運動上。

此前的教會受世俗領主影響很大。主教的任命或按照習慣性的繼承做法,或按照某種庇護制來操作,這種庇護制跟封君對其采地騎士的庇護制並無不同:公爵、某些伯爵、或者國王將具有象徵意義的權杖和指環放在候選者的手中,表示封授後者以主教職位, 但這些人是他們從自己的私生子或其封臣的兒子們中間挑選出來的。

當時教會紀律廢弛,教堂被當作羊圈,神職人員結婚生子,析分教產,他們讀不懂聖經,佈道時信口雌黃……

修道院同樣被俗界控制,並受到各種的衝擊。但修道院覺醒比較早。根據克呂尼修道院的規定,這所修道院從年起就免受領主庇護制的各種弊端的侵害,而且,為了防範這種侵害,它直接依附於羅馬教廷,像後者一樣,它的保護人是聖彼得和聖保羅。

非常重要的一點是,11世紀初開始,修士們倡導「上帝的和平」以及對騎士行為進行宗教規訓,由此派生出運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了「三個等級」的社會理論,在這個理論中,教士高於作戰的騎士。

g.泛歐範圍內,年,狂熱的克呂尼修士希爾德布蘭當選教皇,即格里高利七世,他對教會的改革影響深遠。神職人員務必獨身、教權高於世俗權威、嚴懲神職和析分教產、提高甚至人員宗教素質等等舉措,強化了教會的地位,也跟一些世俗君主發生衝突,最有名的大家都知道,卡諾莎覲見。

一般認為,教宗的權威在英諾森三世時達到巔峰,此後逐步走向衰落。

ps: 1. 以上論見主要侷限於11世紀。對歷史的認識務請保持運動變化的意識;

2. 諸如此類的看法都是嘗試性的,甚至是片面的,杜比本人也謙遜地承認這一點。比如,a.

我們現在所接觸到的文獻,大多是僧侶留下的,應該屬於「高階文化」,而且帶有太強的主觀意識,普通大眾的意識則難以窺探;b. 文獻上的說法往往與實際生活存在距離,杜比自己也說,那些脾氣火爆的騎士在衝動之下往往把封臣義務忘得一乾二淨,因而應該辨明語言背後隱藏的深意,但目前來看談何容易;

3.應該警惕作為現代人和中國人對於古代和異域文化在心態和價值觀上的距離。

2樓:乞丐和尚

**教,但是**教不是紅的,這是紅十字會吧

麻煩大家告訴我一下有哪些我們常用的天氣氣象諺語哈

惟草木之凋零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朝虹雨,夕陽晴。有雨山戴帽,無雨山沒腰。月色蒙朧,不是起雨就是起風。久晴大霧必陰,久雨大霧必晴。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蜘蛛結網天放晴。早上朵朵雲,下午晒死人。 紫夢 伊凝 氣象諺語 看雲測天諺語 1 早起浮雲走,中午晒死狗 2 早怕南雲漫,晚怕北雲翻 ...

誰能告訴我一下,誰能告訴我一下這個動漫是什麼?

紫衍母娜蘭 在家出來開車上東縱快速一直向北走,到了普濟河道橋前面路標寫著辰泰橋立交,按導向車道靠邊走指向南倉的方向,就上了西北半環快速在天平橋看見指向丁字沽三號路導向車道出快速就是千里堤市場。這條道是最方便快捷的用不了半小時。 於是乎 她想哭,但見他伏在她肩上,不自持地飲泣,她覺得他傷痛得更狠更深,...

電腦這個配置怎麼樣?誰告訴我一下

配置一般 建議修改如下 jd 僅供參考cpu 速龍2四核760k盒 419 主機板 技嘉f2a88xm hd3 449 或更好 最新晶片組 支援fm2 u 方便將來升級 記憶體 威剛萬紫千紅 ddr3 1600 2g 桌上型電腦記憶體 139 4g版加100 可日後擴條 顯示卡 hd 7750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