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
柯姓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黃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國王名叫相,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柯相。吳國柯盧是柯相的曾孫。他的後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歷史名人
柯萼:代南安人。進士出身,**外郎。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3年)遇一僧人,同往萬歲山,僧人指一古鬆,掘得一石篆,乃寶公記述帝王之位的文章,纏綿悠長。
柯九思:元朝人、勤讀書,能詩文,善書畫。尤精畫枯木、墨竹、師法宋代文同、蘇軾。又善於鑑別古代鐘鼎器物。元朝宮廷所藏書法名畫,多由其鑑定。
柯維騏:明朝歷史學家。專心研究宋代歷史。
合《宋史》、《遼史》、《金史》為一書,以宋朝為正統,附以遼、金,積20年之力撰成《宋史新編》。對元人所修宋史的錯誤和疏漏,多有補正。
現人口柯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五位,人口約九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2%左右。
2樓:匿名使用者
來自公安局2023年身份證資料庫的資料訊息,柯姓人口約80萬,排名第165位
3樓:匿名使用者
柯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五位,人口約九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2%左右。
4樓:匿名使用者
佔全國人口 九十八萬四千多
5樓:匿名使用者
柯姓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多
柯姓的人口資料
6樓:手機使用者
柯姓人口遍佈中國十六省份,以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為主,是柯姓策源地,佔全國柯姓人口的半數,還有晉山西、山東、河南、江蘇、福建、臺灣、浙江、廣東、四川、雲南、貴州、甘肅均有分佈。根據公安部2023年身份證資料庫資料,柯姓排名第165位,人口80萬,佔中國人口總數的0.062%左右。
2023年,柯姓人口中國全國排名第188位。
2023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表明,中國最新姓氏人口數目的排名,柯姓人口總數為中國188名。
截至2023年,浙江、廣東、福建、安徽、臺灣5省的柯姓人口最多,佔柯姓總人口的77%。其中,浙江省為柯姓人口第一大省,佔柯姓總人口的20%。
2023年4月,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過對「全中國13.3億人口的姓氏資料庫(2008-2010)」的綜合分析,柯姓人口總數106萬,中國全國排名145位,其中湖北柯姓人口最多。
柯姓人口最多的省份
7樓:湖前聲
湖北省最多,全國柯氏宗祠就建在中國柯姓最多的縣湖北陽新,就一個縣就有近10萬人之多,是此縣第二大姓,周邊鄰縣次之,請問全國哪個省有這麼多
8樓:京醬肉絲
湖南,不可能是湖北,例如:柯永珍,柯董將。
9樓:原創歌手柯海霞
我不知道**最多,我只知道我們是從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過來的,現在河南!
10樓:
柯的本義是斧子之柄。柯,握住斧柄來伐木。柯也是古人用的一種盂之類的器皿,用來盛飯。春秋時衛國人所用的盂稱為柯。柯人與善於製作斧柄或製作盛物之盂的職業有密切關係。
柯姓源出有三:姬姓、姜姓和地名。
第一支源自姬姓。春秋時吳公子柯盧之後,因氏。吳公子柯盧,一作柯蘆。
第二支源自姜姓。春秋時齊太公之裔。齊大夫食採於柯澤(故地在今山東東阿西南),其後以邑為氏。
第三支出自地名。柯,春秋時是衛地(故地在今河南內黃北)。居者或以為氏。
外族血液大規模加入柯姓早在南北朝時期已經開始,主要發生在北方地區。北魏孝文帝時改代北柯拔氏為柯氏,後鮮卑人融入漢人中,成為河南柯姓望族。清朝時,錫伯族、裕固族等少數民族也出現柯姓。
當代柯姓人口約80萬,為我國第165位大姓姓氏。目前,浙江、廣東、福建、安徽、臺灣5省的柯姓人最多,佔柯姓總人口的77%。其中,浙江省為柯姓人口第一大省,佔柯姓總人口的20%。
求採納,謝謝
柯姓的人口有多少
11樓:荊忠郎奇思
柯姓在2023年統計公佈列為第188姓,在2023年統計公佈列為第165姓,共有80多萬人。
姓柯的在全世界一共有多少人口
12樓:匿名使用者
世界人口達到66.79億人
2023年至2023年間,世界人口增長 率為1.33%,每年新增人口7800萬,下世紀中葉,世界人口數將為73至 107億,預計2023年的中位數為89億。2023年年中的統計表明,世界 人口數為59萬,其中47萬(80%)生活在發展中國家,近12萬(20%) 生活在發達國家;亞洲佔61%,為35.85億;非洲的人口數為7.49億, 在過去的兩年間超過了歐洲的人口數(7.29億);拉美和加勒比的人口數約為 5.04億;北美3.05億。2023年至2o00年間的人口增長率為1.3 3%,較1965至2023年間的峰值2.04%有了顯著下降,較1990至 2023年間的1.46%也有進一步降低,每年新增人口較1985至1990 年間峰值的8600萬已經有所下降,預計在2015至2023年間將減少到6 400萬,2045至2023年間減少到3000萬。
從2023年世界人口達 到10億算起,世界人口總數的增長不斷加快:用123年的時間增加到20億( 2023年),用33年時間在2023年使人口數增加到30億,用14年使之 增加到4o億(1974),2023年世界人口數達50億,花費了13年;而 至2023年世界人口總數達到60億,僅僅只有12年。對下世紀人口變化,他 的**是,世界人口的增長可望有所減緩,將在14年後增加另一個10億,20 13年70億,2023年80億(15年),2023年90億(26年)。
在中國裡 姓柯有多少人呢 求解
13樓:柯南
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六十五位,人口約九十八萬四千餘,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62%左右。
柯在中國姓氏排名第幾
14樓:米格戰鬥機
截止2023年末,柯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88位。
柯姓,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或以先祖名字為氏,或以邑為氏。遠在黃帝時期,黃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國王名叫相,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柯相。吳國柯盧是柯相的曾孫,其後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柯姓主源有兩支,一支源起於河南,一支源起於浙江。
秦漢魏晉時,柯姓在濟陽郡(今山東東明、河南蘭考一帶)、齊郡(治今山東淄博)、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陽)、錢塘縣(治今浙江杭州)繁衍得格外興旺,成為當地名門望族,並以此四地為主源,逐漸散居於河南、河北、山西、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
後晉天福元年(942年),柯寶,自水溝巷分居莆陽;留居觀西,下傳五世,為泉州之望族。
明靖康之變後,柯姓家道衰微,不得已分散播遷。據福建濟陽譜系記載,南宋時,有兄弟三人由河南濟陽府固始縣相率入閩,初居於福州下大風陳張勤鄉,此後分姓分居,闢地開族。
長兄入辛姓,三弟入蔡姓,分居惠安、泉州一帶;次子則入柯姓,分支泉州東門外,後再分永春詩山一帶。
源自三千年前吳國公族的柯氏,初期蕃衍於故國所在地的江浙一帶,然後,隨著歷史的演進,逐漸向四面八方發展,尤其在地利優越條件下,向南播遷的最多,所以成為南方各地,特別是福建省境內的一個名門望族。
另一支先世居廣信府貴溪縣(今屬江西)的柯姓,始祖曾任潮州太守,遇北宋金人之亂,乃隱於漳州府龍溪縣二十五都都良村,支派分衍,遍及閩南。可見宋元亂世正是柯姓遍及江西、廣西、廣東、四川、湖南、湖北等南方諸多省份的重要原因。明以後,有柯姓移居臺灣。
清康熙中期,柯姓三十六始祖柯增光由江西遷河南**,子孫散居豫皖交界處。當代,柯姓主要分佈於中國的西南、西北、東北各地。
15樓:匿名使用者
柯姓 - 氏族簡介姓氏:柯,讀音作 kē (ㄎㄜ) 柯姓在《百家姓》排第164位,在2023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88位。在臺灣位列百家姓第四十六位。
祖宗:柯虜(盧)分類:以名為姓
地望分佈:河南省和浙江省,山東省一帶 發祥地:山東濟陽郡姓氏起源:
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吳國有個叫柯虜(盧)的人,是吳王的兒子。他的後代就用他名字中的「柯」字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
柯姓 -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史記》有載:吳國傳自周文王大伯父泰伯。柯姓始祖,出自姬姓,始成於春秋,為周文王大伯父泰伯的後裔,吳公子柯盧的子孫。
《廣韻》:柯氏,吳國公子柯盧之後。黃帝后裔仲雍的五代孫吳國國王名叫相,因與諸侯會盟柯山,故號柯相。
吳國柯盧是柯相的曾孫。他的後代遂以「柯」字承接作為自己的姓氏,遂成柯姓。《路史》述稱:
齊太公其後有柯氏。第二個淵源出自姜姓,是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為姜子牙的嫡系子孫,源出齊國。
第三個淵源北魏柯拔氏改姓柯,其後世子孫稱柯氏。《魏書》記敘:柯拔氏改為柯姓。
代羌族、鮮卑族中都有柯姓,其後代子孫亦稱柯氏。《姓氏考略》有謂:羌及鮮卑俱有柯姓。
第四個淵源周文王祖父古檀父,生有三子:泰伯、仲雍、季歷。古檀父立季歷為帝,長子泰伯和次子仲雍雙雙遷至南方荊蠻之地,學土著人,斷髮文身,自號勾吳,泰伯卒。
仲雍又為吳伯,傳到第六代,為柯相,封地在常州柯山郡。吳國後人以柯為姓,尊柯相為肇姓始祖。
鄧姓的人口分佈,姓鄧的有多少人口?
鄧姓在人群中分佈在華南地區,在粵桂湘 海南北部 川渝貴大部 雲南東北 江西南部 福建西端,鄧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以上,最高的比率可達2 以上,這一地區覆蓋面積大約佔了全國總面積的,居住了大約60 的鄧姓人群。在四川北部和西部 雲南北部和西部 海南南部 臺灣 福建中部 江西北部 湖北南部 浙江中部...
李氏人口占全國人口比例,李姓的人口數量
海黎陽 李姓是有很多,但是李姓牛比的卻不怎麼多,可悲啊! 李姓佔我國總人口比例7.4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經兩年的調查涉全國1110個縣和市,得到了2.96億人口的資料,共獲得姓氏4100個。調查結果表明,在調查的4100個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 王 張,分別佔我國總人口比例的7.4 7...
余姓人口有多少人?中國人口有多少人
愈焮欣 歷史上,餘氏基本上是一個較典型的南方姓氏。餘氏最早的發祥地應在今陝西鳳翔至咸陽一帶具體播遷情況因缺乏資料,故難以詳考。大致上講,余姓於漢時遷入安徽的歙縣一帶,並落籍此地繁衍發展。漢以後,我國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遷居浙江 江蘇 江西等地。魏晉南北朝時,余姓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