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有關於孔子吃東西的文言文段落

時間 2021-10-15 00:34:28

1樓:皇馬飛俠

孔子提出了許多飲食衛生的原則和鑑別食物的衛生標準,而且闡述精闢,見解獨到。這集中載於《論語·鄉黨》中。如:

「魚餒而肉敗不食。」食物陳舊變味了,魚和肉都腐爛變質了,都不吃。「色惡不食。

」食物的顏色變壞了,不吃。「臭惡不食。」色味不好,不吃。

「失飪不食。」

《論語·鄉黨》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孔子主張吃飯時,食品儘可能做得精細,烹製時,肉要切得細緻。

2樓:次仁中的次仁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潔,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惡臭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鄉黨·十》

3樓:沙漠綠洲正能量

出自《論語·鄉黨》。

原文如下: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

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

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

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譯文:糧食不嫌舂得精,魚和肉不嫌切得細。糧食陳舊和變味了,魚和肉腐爛了,都不吃。

食物的顏色變了,不吃。氣味變了,不吃。烹調不當,不吃。

不時新的東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適當,不吃。

席上的肉雖多,但吃的量不超過米麵的量。只有酒沒有限制,但不喝醉。從市上買來的肉乾和酒,不吃。

每餐必須有姜,但也不多吃。

論語中寫孔子與飲食有關的文言文段落?

4樓:千曼鈮

文學 孔子 歷史 儒家

5樓:匿名使用者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6樓:戊澤雨

樂於做一些空置也要誰又管的。

7樓:來自檀幹園深情的夏侯惇

論語中寫孔子與飲食有關的文言文段落?論語中寫孔子與飲食有關的文言文段落?有很多段落

《論語》中關於道德的有什麼?

8樓:

春秋孔子**及再傳**編寫的《論語》中關於道德的有:

1、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出自:《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2、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出自:《論語·衛靈公》。

譯文:孔子說:「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3、子曰:「士志於,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出自:《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讀書人立志於追求真埋,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飯食為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論真理了。」

4、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出自:《論語·陽貨》。

譯文: 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5、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出自:《論語·里仁》。

譯文:孔子說:「君子心中懷有的是道德仁義,小人心中懷有的是詩書禮儀;君子心中懷著對刑罰的畏懼,小人心中懷著對小恩小惠的喜愛。」

6、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出自:《論語·為政》。

譯文:孔子說:」用政令來治理百姓,用刑法來整頓他們,老百姓只求能免於犯罪受懲罰,卻沒有廉恥之心;用道德引導百姓,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

9樓:韓琴

1,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出自先秦孔子《論語·陽貨篇》

白話文釋義: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

「能夠在天下實行五種美德,就是仁了。」子張問.「請問是哪五種。」孔子說:

「恭敬,寬厚,誠信,勤敏,慈惠。恭敬就不會招致海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誠信就會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則會取得功績,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2,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孔子說:「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只是求得免於犯罪受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制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3,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篇》

白話文釋義:有子說:」孝順父母,順從兄長,而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這樣的人是很少見的。

不喜好觸犯上層統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沒有的。君子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務,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有了。孝順父母、順從兄長,這就是仁的根本啊!

」4,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里仁》

白話文釋義: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修身者必須以義為重,千萬別在利上面,天天以利來,怎麼能修身、怎麼能修道?可以說,孔子這句話也是點出了一個君子與小人最大的區別。

5,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王忠信,徙義,崇德也。——出自先秦孔子《論語·顏淵》

白話文釋義:子張向孔子請教怎樣去提高品修養和辨別是非,孔子說:以忠厚誠實為主,行為總是遵循道義,這就可以提高品德。

10樓:藍藍藍

《論語》中關於道德的語錄眾多,以下列舉5首:

1、《論語-里仁》: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孔子說:「君子思念仁德,小人思念鄉土;君子關心法度,小人關心恩惠。」

2、《論語: 雍也篇》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原文:孔子說:「中庸這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經是長久地缺乏它了。」

3、《論語·第七章·述而篇》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譯文:孔子說:「培養品德,不鑽研學問,知道怎樣做符合道義卻不能改變自己,有缺點不能及時改正,這些都是我憂慮的。」

4、《論語-泰伯篇》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譯文:孔子說:「泰伯可稱為至德了。他三次讓了天下,但人民拿不到實跡來稱道他。」

5、《論語-里仁》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孔子說:「讀書人立志於追求真理,卻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為恥辱,那就值不得和他談論什麼了。」

論語中孔子闡釋怒的句子

11樓:21世紀第一聖人

《論語》中沒有記載孔子直接闡釋「怒」或者「制怒」這方面問題的內容。孔子一向提倡修身,提出「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但孔子也不主張刻意壓抑自己,所以當有人問「以德報怨何如」時,其回答很乾脆「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不用說做到「九思」了,即使能夠做到「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恐怕也不必需要到達發怒的地步。可儘管如此,孔聖人本人還是有生氣和發怒的時候。

《陽貨》記載,宰我同孔子討論「三年之喪期」問題,認為這個時間太久了。其理由或者說藉口說「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

孔子應當是很生氣的,反問宰我「食夫稻,衣夫錦,於汝安乎」。沒想到宰我回答「安」。孔子更生氣,說「汝安則為之。

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汝安,則為之」。宰我大概沒有再搭理孔子,出門走開了。

這個時候孔子應當是發怒了,罵道「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

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可見聖人也有生氣、發怒的時候,但不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是在是非問題上。

有哪些關於學習的論語?

12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學習的態度:

1、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2、「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雍也》)

3、孔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述而》

4、孔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

5、孔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

6、孔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述而》)。

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孔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9、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關於學習的方法:

1、孔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而》)

2、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3、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4、孔子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關於學習的內容:

孔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關於學習的目的:

1、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

2、孔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

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子路》)

4、孔子曰:「士志於道」,「朝聞道,夕死可矣」。(《里仁》)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簡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尼山鎮境內),東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

孔子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了《六經》。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相傳他有**三千,賢**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了儒家經典《論語》。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其行事。

13樓:阿明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5、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述而》

6、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7、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關於孔子的所有文言文,關於孔子的所有文言文

孔 子 馬 逸 原文 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馬。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 請往說之。因謂野人曰 子不耕於東海,吾不耕於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野人大說,相謂曰 說亦皆如此其辯也,獨如向之人!解馬而與之。譯文 孔子走 累了 在路上休息,馬逃脫了束縛,吃了別...

與交友有關的文言文,交友的文言文

七竅丶玲瓏心 來而不往非禮也,往而不來亦非禮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鍾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

關於學習文言文,關於學習的文言文

交友三千 給你一個速成的方法,翻譯一篇課文 如愚公移山或岳陽樓記 不看參考書,只查字典 買一本古漢語字典,到高中還要用 和課堂筆記,哪怕一天翻譯一段,通篇翻譯下來,你的文言文水平都會有很大提高。學文言文時,翻譯了史記中的十幾篇古文,不到兩個月譯文就寫了半本筆記本。結果之後發現看文言文比現代文都順。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