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小珍珠老師
1、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裡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孝敬父母的經典語錄大全。--
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5、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6、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7、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8、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9、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孝敬父母的經典語錄大全。--
10、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裡,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12、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14、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15、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17、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8、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
19、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巨集謀
20、爹孃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21、**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22、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2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24、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25、重資財,薄父母,不**子。--朱柏廬
2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2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8、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29、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3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1、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3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3、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3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3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36、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2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生命始於家庭,人際互動的修養也以家庭中的關係為基礎。因此,孔子一再強調孝與悌,他說:「**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篇·第六章》),他認為士的第二等表現是「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論語學而篇·第二十章》)。
別人問他為何不從政,他借《尚書》所謂「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來回答(《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一章》),意思是說,人人都做到孝與悌,天下自然上軌道。
「弟」字原指兄友弟恭,推而及於親族中的同輩情感,甚至泛指對待長輩的態度;「孝」字則明白是指對待父母的心意與作法。
《論語》中專門討論孝順的約有十章,我們可以由此理解孔子的想法。他首先提醒我們的是:在孝順時,必須心存尊敬與關愛。
先說尊敬。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篇·第七章》)
這段話有兩種解釋。
其一是朱熹的註解,表示「人們奉養父母,如果未能心存尊敬,那麼,這與養育犬馬有何不同?」這種解釋把養育父母比喻為養育犬馬,實在有欠妥當。
另一種解釋是說:「現在所謂的孝,是指能夠侍奉父母。但是就連狗與馬,也都能夠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樣分辨這兩者呢?」
這種解釋「以犬馬比喻子女」,表示子女奉養父母時若少了尊敬,就與犬馬服侍人沒有什麼差別了。以犬馬比喻子女,顯然較為妥當,我們今天還在使用「願效犬馬之勞」一語,對人表示感激。
那麼,對待父母時,加上尊敬的心意,不是很恰當嗎?
再說關愛。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論語為政篇·第八章》)
意思是:子女保持和悅的臉色是最難的。有事要做時,年輕人代勞;有酒菜食物時,讓年長的人吃喝,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這段話中提到的「**」與「先生」,泛指晚輩對待長輩,或學生對待老師。但是對待父母,不能只是如此,還須保持和悅的臉色。這種和悅的臉色是出於內心真誠的情感,因為清楚瞭解父母的生養之恩,而孕發了心中源源不絕的關懷、愛慕、保護、照顧的情感。
我國傳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每一則故事都是很好的示範,其中的作法未必人人可學,但其心意則相同。
如「老萊子戲綵娛親」,描寫老萊子七十多歲了還穿上彩衣,唱歌跳舞來取悅父母,摔跤了還裝出嬰兒的哭聲,使父母開心得忘記自己有多老。我們未必要效法這種作為,但一定不能忘記要出於真心,對父母總是和顏悅色。
以適當方式盡孝
那麼,子女在盡孝時,有沒有通用的原則?依《論語》所載,我們找到以下幾點。
1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里仁篇·第十九章》)
意思是:父母在世時,子女不出遠門;如果出遠門,就必須有一定的去處。
古人的遠遊包括:遊學、遊仕、遊歷、遊玩,以及經商等。只要離家,父母必然掛念,所以務必讓父母知道去處,保持聯絡。
今天手機通訊方便,子女不但要讓父母知道去處,還應經常連線,有如隨時處在父母身邊。
2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里仁篇·第二十一章》)
意思是:父母的年紀,做子女的不能不記得。一方面為他們得享高壽而歡喜,另一方面為他們日漸老邁而憂慮。
孔子說這句話,特別讓人感動,因為他本人的遭遇是: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他有高度的同理心,以換位思考的模式,為天下子女表達真摯的心聲。
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篇·第六章》)
孟武伯是魯國大夫孟懿子之子,當時是個年輕的貴族。孔子因材施教,提醒這位貴族子弟:讓父母只為子女的疾病憂愁。
換言之,人吃五穀雜糧,生病是難免的事。而子女除了生病之外,其他任何事(如求學、交友、做人處事)都不讓父母憂愁,那就十分可貴了。這句話自然也對一切子女有所啟發。
4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篇·第五章》)
古代貴族是統治階級,言行皆以禮制為標準,否則不足以領導百姓。因此,以「無違」說孝順,是指孝順必須合乎禮制或社會規範。
人不能脫離社會,社會不能沒有規範。孝順是人生大事,自然須以禮制來考慮。
如果父母在世時,子女不能以「合禮」方式孝順,父母也會受人批評;父母過世之後的喪禮與祭禮,更是不可違背大家認同的規範。
5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論語里仁篇·第二十章》)
意指:子女要三年不改變父親為人處事的作風。
這句話主要用於貴族,如「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論語子張篇·第十八章》)意指:孟莊子不去更換父親任用的家臣與父親所定的政策,這是意在尊重父親。
一般人則須延續父親所行的善事,至少以三年為期,然後再考慮自己是否要另外選擇何種善行,以自己的方式對社會有所貢獻。
3樓:一網情深的阿慧
1.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
論語中有關於孝道的句子
2.子曰:「**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學而》)
3.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學而》)
4.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
「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為政》)
5.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為政》)
6.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為政》)
7.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為政》)
8.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里仁》)
9.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里仁》)
10.子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里仁》)
1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12.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先進》)
論語中有關孝心的名言??
4樓:匿名使用者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採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至少五句,《論語》名言警句有哪些?
苦驪穎革越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 公治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 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 不亦樂乎 論語 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 淋漓盡致 的意思。4 不在其位,不謀...
論語 名言警句,論語裡面的名言警句
1 不恥下問 不以向學問比自己差的或職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論語 公治長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 不得其死 指人不得善終。論語 先進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3 不亦樂乎 論語 學而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現在常用以表示事態發展到極頂的程度,也表示 淋漓盡致 的意思。4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擔任...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20條要有意思,論語中的名言警句給50條,要有釋義
我的夢想是奧運 對不起呀 字數太多了超過10000字只好告訴你 1 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而 學習需要不斷複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複習,這是愉快的事。這裡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朋,這裡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