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途物資中的採購費用是如何分配

時間 2022-05-12 09:00:03

1樓:匿名使用者

在途物資,不用對採購費用進行分配。

而是應該在物資到達,辦理入庫手續時,分配計入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的成本。

具體可以按所採購不同物資的數量比例、價值比例、重量比例等進行分配。

2樓:匿名使用者

實際入庫時,貨物到達時的成本是多少就是多少,不用另算採購費用分配.

3樓:非常參加

等貨到後併入採購物資價值中就是了。

4樓:庾武書英華

1、物資採購科目主要核算企業購入材料商品的實際的採購成本,工業企業把這個科目改為材料採購科目。在實際工作中,實行計劃價核算材料成本的企業設立本科目,把計劃**和實際**的差額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

例:某企業實行計劃價核算,購入一批材料發生的實際採購成本為80000元(不含稅)貨已經驗收入庫,計劃價為79000元,其帳務處理如下:

材料購入時:

借:材料採購-某材料80000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600貸:銀行存款93600

結轉材料成本差異時:

借:原材料79000

借:材料成本差異1000

貸:材料採購80000

實行實際**核算的企業,直接設定原材料科目也可以。

3、在途物質科目是給商品流通企業準備的。流通企業因採購商品在期末發生在途商品,以及採用實際成本核算的企業,可以將物資採購改為在途物質科目。該科目主要核算企業購入尚未到達或尚未驗收入庫的商品的實際成本。

例如:到月末有一批商品價款45000元已通過銀行承付,並用現金支付運費2000:

借:在途物質45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7650

貸:銀行存款52650

——如果購進的是產成品,入庫後記「庫存商品」,與物資採購無關。

會計中,在途物資中的買價尚未付款,但採購費用已付款,用丁字賬如何表示?是否在貸方標記採購費用?

5樓:暢談金融de辰老師

1、合同規定,買家支付運費安裝費的,則計入應收賬款借方,與貨款一起與買家結算;

2、合同規定,賣家支付運費安裝費的,則計入銷售費用-售後服務費-某某客戶借方,作為賣家的運營成本。

材料採購中有運費的話是要把運費也要算進在途物資裡面的,那麼這部分運費要不要計算應交稅費呢?

6樓:

1、要區別是小規模納稅人還是一般納稅人:

小規模納稅人不計進項稅抵扣,全部計入在途物資;

只有一般納稅人才計進項稅抵扣。

2、要區別是「運費」,還是「運雜費」:

只有運費才計進項稅抵扣;

雜費是不計進項稅的,全部計入在途物資。

3、當然教材,你還要看是什麼層次的:

一般《基礎會計》不提這事,留待以後討論;

《會計實務》才討論這事,所以,你看到的這個問題是屬正常情況。

7樓:卡諾

材料採購中有運費7%一般納稅人可以計入進項稅,可以少交增值稅,不是一般納稅人比如小規模企業或交營業稅的企業,就直接都進成本了

8樓:阿依瑪

把運費計入成本了,應該計稅

9樓:冷以軒拱深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應用指南規定:一、商品存貨的成本本準則第六條規定,存貨的採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

企業(商品流通)在採購商品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採購成本的費用等進貨費用,應當計入存貨採購成本,也可以先進行歸集,期末根據所購商品的存銷情況進行分攤。對於已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對於未售商品的進貨費用,計入期末存貨成本。企業採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因此,在途材料成本應當包括運輸費,但對於商品流通企業,企業採購商品的進貨費用金額較小的,可以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在途物資的核算內容

一 本科目核算企業採用實際成本 或進價 進行材料 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 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採購成本。二 本科目可按 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三 在途物資的主要賬務處理。一 企業購入材料 商品,按應計入材料 商品採購成本的金額,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支付或應支付的金額,貸記 銀行存款 應...

「物資採購」賬戶的借貸方分別表示什麼

物資採購 賬戶是用來記載那些已簽訂購銷合同,但是還未到貨的業務。借記 物資採購,貸記 應付賬款。收到貨物時則從該賬戶轉到 庫存商品 科目。借記 庫存商品,貸記 物資採購。付款時借記 應付賬款,貸記 銀行存款。使用計劃成本才會涉及到此科目,借方反映實際採購成本,貸方反映轉到計劃成本的金額,實際採購成本...

解釋下投資中的現象,解釋下投資中的一個現象

一 盲目自信 抱有很大的信心去投資一個全新的專案 過度自信使投資者對市場做出錯誤的 他們自認為比別人更瞭解市場,也更能把握它。他們可能蒐集了大量的資訊,可能對市場的變化有很強的敏感,但這都不應當是他們自認為聰明的原因。事實上,你知道的東西別人也同樣知道,而且他們可能還注意到了被你忽略的資訊,你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