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個性女孩雨憂
教學目的
1.認識大榕樹的美、南國的美,受到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教育。
2.提高按順序觀察事物的能力,學習描寫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3.理解課文的中心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的節段;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二、講讀第二段。
學生瀏覽第二段,理清觀察順序,分清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遠看大榕樹,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近看大榕樹(第5、第6自然段寫遠看,第7、第8自然段寫近看)。
學生自由讀第5、第6自然段,思考:遠看大榕樹給作者留下什麼印象?(大、茂盛)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師:遠看大榕樹這麼大,這麼茂盛,那麼近看又是什麼樣的呢?誰願意讀第7自然段?請你抓住重點詞語來說一說。
指名讀第2句,區別兩個「真」的意思。(真面目:真正、本來;真是:的確,確實)學生讀句、體會作者情感。(自由讀、指名讀)
師:枝幹的數目為什麼不可計數呢7請大家齊讀第3句。
師:(出示投影片、一邊指示一邊與學生共同敘述)大家請看,只見它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又長成新的枝幹,因此枝幹的數目不可計數。
師:你們還能從最後一句中的哪個詞語看出榕樹很大?(臥)
師:這個「臥」字展示了榕樹姿態的龐大。老師告訴大家,這是一株已經生長了500年的古樹,它村冠的遮蓋面積相當於200多個教室多麼大,真是一株罕見的、龐大而又奇特的榕樹啊!
這段課文,作者主要抓住榕樹枝幹的奇麗多姿來介紹它的真面目。(板書:枝幹)作者接著觀賞的是榕樹的葉子。
(板書:葉子)
學生齊讀第8自然段第1句,思考:這句寫什麼?
學生自學第2、第3句,邊默讀邊劃出表現榕樹茂盛的詞語,並想想該怎麼理解。然後交流彙報學習體會。(教師教給彙報方法:先讀句子,再找詞語,最後談理解。)
(從「那麼多」。「一簇」「堆」「不留一點縫隙」等詞語中體會樹葉多和密;從「翠綠」「照耀」「新的生命」「顫動」等詞語體會大榕樹充滿活力的樣子。)
師:(出示投影片)這株榕樹枝繁葉茂,簡直是一種奇觀。它那鮮嫩翠綠的葉子在陽光照耀下明亮耀眼,生機勃勃,多麼可愛的榕樹呀!
因此.作者在結尾處由衷地讚歎道:「這美麗的南國的樹。」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板書:喜愛)
指導朗讀。(體會讀,指名讀,範讀,齊讀)
師:作者這次去鳥的天堂是在黃昏,鳥兒都歸巢休息了,因此,他一隻鳥也沒有看到,只看到了這棵茂盛的榕樹。他從枝、幹、葉的顏色、形狀、位置等方面進行描寫,突出了樹大、幹多、枝美、葉茂的特點。
這種描寫方法就叫作靜態描寫,這種靜態描寫展示了鳥的天堂的靜態美。那麼,作者第二次到鳥的天堂又看到什麼場面呢?請大家一邊看錄影,一邊聽朗讀。
三、講讀第三段
看錄影,聽朗讀。思考:作者看到什麼場面?(群鳥齊飛的熱鬧場面)哪兒寫出熱鬧場面?教師引讀(鳥的叫聲和影子作者是怎麼寫的——,形狀呢——,顏色呢——)。
師:為了突出鳥多,作者不僅寫了鳥的叫聲、影子,還寫了形狀、顏色和它們的活動情況,寫得很具體。這些鳥在樹上有哪幾種活動呢?請用書上的詞概括。(板書:叫、飛、撲)
師:這裡的鳥的確很多,據有關材料介紹,在這棵榕樹上大約生活著10多萬隻鳥,光鶴類就多達七八萬只。而在課文中。
作者既沒有用一個「多」字,也沒有列舉一個具體的數字,就使我們感到這裡的鳥確實很多、可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是很深的。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應接不暇」。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師出示投影片:這裡的鳥真多,它們生活得很快活.有的( ),有的( ),有的( )。
要求學生:(1)按書上的內容齊說;(2)想象—下,這些鳥是怎樣叫的、飛的、撲的,指名學生具體說一說它們當時的姿態或叫聲。
師:作者這次看到了這個熱鬧場面,於是他先寫了群鳥的活動,又具體地寫了一隻畫眉鳥歡叫、雀躍的情景,寫出了鳥叫、飛、撲的活動變化。上段是靜態描寫,這段就是:
(師生齊說)動態描寫。(板書:動態)
師:作者看到了茂盛的榕樹,歡快的鳥,感受到了鳥的生活是很快樂的,而此時作者的感情是什麼樣的呢?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四、講讀第四段。
齊讀,思考:作者的心情怎麼樣?(留戀)
指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留戀」。
作者此時對大榕樹不僅僅是「留戀」,還有什麼感情?(板書:讚美)
指名讀最後一句。出示投影片: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師:在這句話中,為什麼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而第二個「鳥的天堂」卻沒加引號?(第一個「鳥的天堂」是對大榕樹的特殊稱呼,所以加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指能讓鳥幸福生活的地方,因此沒有引號)
討論:這茂盛的大榕樹為什麼能成為鳥的天堂呢?(榕樹枝繁葉茂,鳥能在上面築巢;周圍環境幽靜,適合鳥生活和繁衍;樹旁就是河,榕樹因而長得茂盛。鳥也能戲水;農民保護鳥,鳥生活得無憂無慮)
教師小結。
宮愛萍《鳥的天堂》教學簡評
在《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準確、形象的詞句描繪了大榕樹幹多、枝繁、葉茂的靜態美,記述了樹上百鳥齊鳴、紛飛的動態美,表達出他對「獨木成景」這一自然奇觀的由衷讚美之情。宮愛萍老師對課文「詞句優美」和「動靜結合」這兩個特點有深刻的理解,並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和設計教學方法,從而出色地完成了學科素質教育的任務。
一、讀講重點詞句,讓學生悟道動情。
當前,閱讀教學普遍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脫離詞句講解思想內容;二是逐句分析,煩瑣講解。《鳥的天堂》一課的教學卻不落常套,敢於舍掉一些次要的內容,著重讀講重點詞句,使學生從中悟道動情。
教學開始,教師首先啟發學生說出作者觀察大榕樹的順序是「由遠到近」,並找出「遠看」和「近看」的段落。然後,就越過前面4個自然段,指導學生閱讀、理解描繪大榕樹外貌的第5至第8自然段。這樣一「舍」,就為重點詞句的教學贏得了充足的時間。
在講讀第5至第7自然段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
並說說對大榕樹的總印象。當學生說出「樹大」這個總印象,並讀出表明樹大的一些詞句之後,教師深入啟發:「第一次看見」表明什麼?
「真面目」是什麼樣?「不可計數」形容樹幹有多少?「真是一棵大樹」中的「真」字說明什麼,表達什麼?
經過對這些詞句的揣摩,學生認識到這棵大榕樹確實是一棵罕見的大樹,從而感受到了作者「驚訝」、「感嘆」的心情。
講讀第8自然段時,當學生自讀課文、觀察投影圖畫.知道這一段主要描寫榕樹「枝葉茂盛」之後,教師著力啟發學生說出「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和「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兩句話的含義。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從上述語句中認識到大榕樹「枝葉茂盛」、「生命力強」這兩個特點,從而感受到了作者對它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作者第二次遊烏的天堂這部分課文時,宮老師首先讓學生看錄影,聽朗讀,並用一個詞語概括作者看到的景象。當學生說出「群鳥齊飛」一語後,教師採用「接力朗讀」的方式,帶領學生齊讀了「起初周圍是靜寂的……有的撲翅膀」這段課文,並啟發他們找到描寫群鳥動作的詞語「叫」「飛」和「撲」。隨後,抓住「應接不暇」一詞深入分析,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樹上的鳥兒多;又抓住「一隻畫眉烏……那歌聲真好聽」這個句子,反覆朗讀,使學生體味出作者的愉悅之情。
在講讀課文最後一句話時,教師首先啟發學生懂得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第二個「鳥的天堂」不加引號的原因。然後,讓學生討論:大榕樹為什麼能成為鳥的天堂?
學生相繼說出以下4個理由:(1)樹大葉茂,鳥能築巢;(2)環境幽靜,適合孵卵;(3)緊挨大河,不愁食物;(4)農民愛鳥,無人傷害。這個
相當全面的答案,表明學生已經通過語言文字理解了課文內容。
二、適當歸納和點撥,瞭解寫作方法。
教學大綱提出,當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明理動情之後,「教師還要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學是怎樣表達思想感情的」。在指導學生「從讀學寫」這一點上,宮老師做得也很出色。
當學生通過重點詞句認識了大榕樹「大」「綠」等特點之後,教師歸納說:「這一大段課文,作者從樹幹的數量和形狀、樹葉的數量和顏色等方面細緻描寫了大榕樹的樣子,表現出它幹多、枝美、葉茂的特點。以景物靜止不動時的樣子為物件的描寫,叫作靜態描寫。
」在講讀第二次遊鳥的天堂這部分課文時,當學生理解了這段課文主要寫「群鳥齊鳴」的景象之後,教師啟發說:「課文第一大段寫大榕樹的樣子,那是靜態描寫;第二大段寫群鳥叫、飛、撲的景象,這叫——?」學生齊答:
「動態描寫。」一項新的寫作知識輕而易舉地被學生接受了,堪稱畫龍點睛之筆。
尤為可貴的是,宮老師不僅傳授寫作知識,還巧妙地結合課文語句訓練表達能力。當學生理解了「應接不暇」等詞句,感受到了大榕樹上群鳥齊鳴的熱鬧景象之後,教師用投影片出示一道練習題:「這裡的鳥真多,它們生活得很快活,有的(),有的( );有的( )。
」她先讓全班學生按課文內容齊說這句話;然後,請幾個學生根據想象創造性地述說鳥「叫」「飛」「撲」的動作;學生述說的內容各不相同,但又都在情理之中。毫無疑問,這項練習既鍛鍊了兒童
2樓:匿名使用者
生命的強大,大自然的美好
鳥的天堂中這段話中我感受到鳥很 我是從 這一句話感受到的
3樓:東里無憂
朋友, 你見過如一座小島似的大榕樹嗎?它有著不可計數的枝幹和旺盛的生命力,它是鳥兒們的天堂,鳥兒們的樂園。那天,我讀了《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才讓我知道,大自然是如此的奇特與美麗,讓我欣賞到了眾鳥紛飛的景象,也讓我有幸看見了這美麗而富有生氣的南國風光!
這篇課文是按時間的順序寫了作者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課文這樣描寫大榕樹:「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象把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哦,原來是因為榕樹枝葉茂盛,土地溼潤,氣候宜人,適合鳥兒們做巢和生活,讀到這裡,使我感覺到好像那棵枝繁葉茂的大榕樹就佇立在我的面前。而當我讀到「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的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這一段的描寫,彷彿又讓我看到了榕樹周圍千鳥競飛、百鳥齊鳴的景象。「昨天是我得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得天堂啊!」這句話運用了畫龍點睛之筆。
因為茂盛的大榕樹為鳥兒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所以才成為了鳥兒的天堂。這使我感到,人們要想同美麗的大自然和諧相處,為了明天的美好,就要好好的保護環境,保護好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保護好環境!
只要每個人都能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為保護環境多做貢獻,我深信,我們的周圍一定會出現更多更美麗的「鳥的天堂」啊。
在哪個瞬間,你感受到了世界的溫柔?
記得一次在街上突然下起了大雨,然後突然有一個人就拿著一把傘站在了我的身後,為我撐起了一片天那一刻讓我感受到了世界的溫柔。比如說在有一次突然下起大雨的時候,而且剛巧我也沒有拿傘,在這個時候,我的身後出現了一個年輕的男子,而且他為我撐起了傘,而且還很溫柔的和我說下次一定要帶傘。我在坐公交車的時候,突然發...
讀了走月亮,我感受到了美美的什麼,和濃濃的什麼
文子 讀了 走月亮 這篇文章,感受到一個詩情畫意般的美景和濃濃的親情,帶著自己的感受伴隨著 再讀全文,用心和阿媽一起走月亮!細細的溪水,流著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灰白色的鵝卵石,佈滿河床。卵石間有多少可愛的小水塘啊,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流著 一詞兩次使用,想象到 香味在流,月光在流 一個 抱 字...
哪一瞬間讓你感受到了語言的蒼白?
當你已經淚目,卻只能對螢幕那端的他說 沒事,你忙唄 當對一個人很無語的時候,當秀才遇到兵的時候,當你很厭惡一個人的時候,當你很喜歡一個人的時候 我覺得好多事情都當達到極致的時候,一切語言都是蒼白的!當發現一起試圖的努力 行動 言語都無濟於事的時候,再多的語言和文字也表達不了你真實的感受,除了自己的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