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虎虎侃丫
1.不要批評指責抱怨別人,因為這會讓別人很痛苦。吃過飯和老婆在陽光房裡嗮太陽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屋頂瓦上有個洞。
老婆問下雨天雨水會不會進到瓦洞,漏到房子裡去,因為之前我們家的房子有點漏水,所以老婆有點擔心。我就在那開玩笑說,要是買在底層隨便瓦上有多少個洞都不會漏水。這時我媽剛好上來聽見我說的話,我老婆對我使了個眼色,我還在那說個不停。
我媽接著我的話說,說我哥家買在4樓,不管怎麼下雨都不會漏水。這時我看見我老婆的臉頓時通紅,用腳猛踢陽光房的玻璃,遍踢遍罵我,你是不是不喜歡這房子,不喜歡我就把這房子拆了,你是不是還在怪我媽和姐當初選的房子,也就我的丈母孃和我老婆的姐,因為當初買房子是他們幫著選的,我是不太想買這房子的,但我說了不算。我老婆說,一句話能說到別人笑一句話能說到別人跳,你就把我說跳了,你這個沒良心的東西………罵了好長時間。
我真後悔說了那句話,真是說者無意,聽著有心。不要說抱怨的話,這會讓別人和自己都很痛苦。 瓦上有洞就補上,雖然知道房子漏水和這個沒多大關係,但是至少能撫慰一下我老婆的心情。
我媽買了包快速水泥讓我補上,我用水拌好後就直接把它堵上,可能是拌得有點稀,可能是沒先往洞裡塞一點,可能是塗得有點難看,被我媽罵了一頓,你怎麼這麼笨,什麼事也幹不好。朋友們,你們聽了這話會是怎樣的感受,反正我是很痛苦。後來我媽想和我說說話,我就想遠離她,怕她再一次的傷害我。
這時我就回想起了我的乙個同事為什麼這麼怕我了,原來我也曾經這樣傷害過他。報應呀!當我意識到,我之所以討厭某些人,只不過是別人恰巧表現出了某種儘管自己也具有卻不願承認的特質。
其實,朋友和家人也是自己的一面鏡子,靜下心來想一想,別人抱怨過的,自己也抱怨過。抱怨解決不了問題,只能表現出自己的無能和無奈。一旦我們產生了抱怨的情緒,負能量會瞬間爆發並擴散,侵蝕著周圍的每乙個人,結果只會傷了自己和別人。
面對別人的批評指責抱怨我們該怎麼辦?我們要學會閉嘴,學會忍耐,學會理解。愛是恆久忍耐又是恩慈。
我們不要責怪別人,我們要試著瞭解他們,我們要試著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更有意義的多,而這同時也孕育了同情容忍以及仁慈,全然瞭解,全然寬恕。
2樓:網友
最好少說,說多一來無益二來對自己減福。
3樓:黑白灰手繪
遇到糟心事可以發個牢騷,但還是以大局為重。不要過多指責和抱怨,不解決問題,反倒傷了感情。
4樓:騎項
是的。有錯就改,抱怨無益,傷人又傷己。
5樓:仙女
能吧,但是不能經常。
指責和抱怨是沒有用的
6樓:子靜子的人
有的人在批評他人時,會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和抱怨他人。這樣做往往達不到自己批評教育的目的。因為,人們在一件事的時候,都認為自己當初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並對自己的行為有著自認為合理的解釋,即使他完全是錯誤的。
所以指責和抱怨是沒有用的,除非他自己想明白。
指責和抱怨並不能使別人產生永久的改變,反而會引起憤恨。所以,無論別人錯得多離譜,也不要指責和抱怨,要試著去了解他們這樣做的原因。
二戰期間,美國的一位將軍奉命執行一次危險且緊急的任務,於是他召集士兵,讓他們排成一列。將軍對士兵們說到:「這次我們的任務艱鉅且危險,誰願意擔任這項任務,請向前走兩步。
這時剛好有位參謀遞過來乙份戰報,將軍與參謀交頭接耳地談了片刻,等他回過頭看見士兵們還是整整齊齊的排成一列,沒有乙個人比旁邊其他人多出兩步,他生氣地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情況緊急,竟然乙個人都沒有向前」,「報告將軍,我們每個人都向拍橘早前走了兩步。」排在前面的士兵說道。
這時候,將軍才意識到,自己錯怪了這群勇敢的士兵。
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急於批評和指責,就容易對別人造成傷害。所以,我們需要改變分析就輕易對別人的做法進行對錯判斷的習慣。抽出一點時間,問問對方為什麼這麼做伍睜,當你瞭解背後的原因時,就不會對結果感到吃驚了。
多換位思考,從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如果我是他的話……」這樣做,相互之間便會找到共同點,從而增加相互間的瞭解,也就不會錯怪別人了襲雀。
即使乙個人的說法或做法在你看來也許錯得很離譜,也不要嘲笑他,我們可以不贊成應該,但應該表示尊重。因為人的關係是相互的,你尊重別人,別人也尊重你。用指責和抱怨的方式來批評別人,換來的會是更多的敵意和批評;用理解和尊重的方式則會換來更多的寬容和敬意。
如何應對別人的指責和抱怨
7樓:候蘆
<>1.置身事外。千萬不要陷入任何具體的含磨指責和事件中。
無論對方說什麼,都不要具體應對,要保持距離,這樣可以看清事情的全貌。置身事外,與不負責任不是一回事。為了負責,才需要看清楚,而旁觀者清,自古不變之理。
2.描述對方。像乙個局外人一樣平靜地描述對方的狀態,「這麼激烈,發生了什麼?」這會進一步激怒對方嗎?會,那又怎樣?
3.表達困惑。無論對方說什麼,你都表示困惑:
沒明白,沒聽懂。人在憤怒情況下,的確也說不明白。這樣逼著對方重複,不斷重複,重複多了就沒脾氣了。
反正對方付出多,你付出少,咱耗得起。不知者不怪麼,沒孫蘆明白就很難接受任何指責不是嗎?
4.描述自己狀態。你反應這麼激烈,我的情緒都跟著波動了,我都火大了,我都控制不住了。
可是我也納悶,你既然這麼有理,你非要用這種方式表達嗎?你到底是要發洩不滿,還是要我做什麼?
這些做法,不是裝糊塗,而是還原真相。這並不容易。可是世上不存在不付代價的應對方法,要麼傷痕累累,要麼及早準備。
這種應對的思維模式:就事論事。我並不知道事情是什麼,所以談凱鬥就需要弄清楚。暴力是對方主動挑起的,對方就有責任說清楚。說不清楚,當然就不能盲目反應。
理想的應對方式,既不會反應過激,也沒有反應不足。恰如其分,這個分寸,就如煎雞蛋,不多多練習,掌握不了火候。
指責和埋怨
8樓:愛情調味劑
中原焦點團隊高階五期 賀變麗 堅持分享第1067天 2021—5—14
今天天氣涼爽,我打算步行上班。
坐電梯時,遇到鄰家的小孩和媽媽,小孩上一年級,帶著紅領巾,顯得聰明可愛,媽媽在鄉鎮上班。因為小孩起得晚了些,媽鏈譽媽枯喚虛很著急,指責孩子晚上不早點休息,早上又不按時起床,去學校時間太緊。只見孩子拿著書包,一臉沮喪,一言不發地聽著媽媽的指責。
為了打破這種氛圍,我問孩子的媽媽,孩子在哪兒上小學,幾點必須到校。媽媽一一做了,我一看時間,還有20分鐘,還來得及。走出電梯,媽媽還在埋怨孩子。
我彷彿看到了自己以前的身影,孩子小的時候,遇到一些事,我何嘗不是先埋怨和指責孩子呢,在家庭中,也是經常指責和埋怨家人,那時從未覺得這有什麼不妥,埋怨和指責的話似乎脫口而出,卻不自知,似乎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讓孩子長記性。在指責和埋怨聲中,自己的心情也會越來越差,而孩子也會受我影響,心情不悅,當孩子情緒不佳時,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所幸的是我走在了學習的路上,有了一些反思和覺察能力。現在,埋怨和指責的話有時也會說出口,但我會突然停止埋怨,反思和覺察自己的情緒:當下,我的情緒是什麼?
是什麼讓我有了這些情緒?情緒背後我的期待是什麼?埋怨和指責能解決問題嗎?
當然是否定的,埋怨和指責會讓事情越來越糟)事情背後的正向意義是什麼?(能想到這一步,自己的情緒就會緩解很多,比如文中提到的小孩,他需要學習的是時間管理,媽媽要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此時,我做些什麼會對事情的解決有幫助?(我們還以這個孩子為例,媽媽可以抽個專門的時間與孩子一起討論早起的問題,看孩子有哪些方法能夠幫助自己按時起床,媽媽要相信孩子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在這個過程中,媽媽起的是引導作用,幫助孩子長出更多的能力)
現在,我跟著大家學習傳統文化,「百日成長計劃」每天都有反思和覺察的內容,取名曰「點亮蘋果樹」,做到一項就點一下,蘋果會由黃色變為紅色,其中有一項就是「減少一句抱怨」,我會每天提醒自己,減少抱怨,多覺察和反思自己。當沒燃指責和埋怨的話越來越少,我的心情也越來越平靜。
抱怨與說壞話的區別
9樓:網友
抱怨是以發洩個人情緒不滿派早為出塵段雀發點,對某些事物的不滿而抱怨能緩解對心理所。
造成壓力,基本陳述事件,實際上個人情緒發洩情緒佔了主動地位,有希望他人改進而不要做出類似的事的意味,比較像一種宣告與提醒。
說壞話。是以達到某種目的為出發點的,在陳述某一件對他人不利的事情或對他的某些事進行了不燃頃利於他的詞語修飾,目的性較強,同時參雜了強烈不懷好心的個人敵對情緒,呈現一種競爭敵對的狀況,並沒有加入個人對他的改進期望,是一種詆譭。
10樓:網友
說出人的出發點不一樣。
抱怨的話只是自己表達一下對某人或某事的不滿,本來是沒有惡意的,但不排除有心人會陷害說出人的可能性,所以最後到相關人耳朵裡的時候就成說壞話了。
而說壞話則是一開始就是為了詆譭等等不光彩的目的,也許符合事實,但基本上都會經過誇張處理,甚至有些是無中生有。
主要是本質的區別。每個人都可以抱怨別啟山蔽人的哪唯頌點,但是不應該說別人壞話悄州。
11樓:匿名使用者
抱怨是自是當事人,對身邊的人或事不太滿意。而說壞話則是單方面的去議論別人。應哪飢該很明顯的區李正返別吧。抱怨可以理解,說別人壞話的人就有清好點討厭了。
是不是不會說甜言蜜語不能說會道的男人,只會關心體貼照顧人又專一,就是不好不完美
瘋一樣的女子 你要求太高了吧。會關心體貼照顧人,又專一,多好啊,知足吧。人無完人,要求不要太高呀。對你好,才是真的好。 亢爾柳 會關心體貼照顧人又專一的男人...
你覺得跟朋友關係再好,也不能說的話是什麼
豆喵說見聞 總會遇見一些心事,不願久藏於心,想要與人傾吐,卻不知是否應當開口 如何開口。朋友之間有很多話都不能夠說,因為再無話不談的朋友也可能變得無話可聊。當然也需要就事論事,看是什麼樣的朋友。若是真心朋友,自當坦誠相待,還會越聊越投緣,但如若關係還不算太熟悉,有些事還是少說為妙。現在的社會十分現實...
是不是做了不好的夢第二天不能說,晚上做的夢,第二天敢說出來嗎?好不好?
魂歸夢見你 夢是大家睡眠質量時常常會出現的狀況,它是人的大腦在睡眠質量全過程中因為激動造成的一種想到,夢的內容稀奇古怪,對大家而言大多數是脫離實際的,虛無縹緲的。而夢給大家的情感顏色影響十分大,比如,惡夢便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狀況,會對大家的心理狀態造成衝擊性,下邊就看來看作了惡夢需不需要說出來呢?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