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洛茜少艾
和包子面,水要慢慢的加,而且用手打著圈的和,水少就加水,用多少和多少,要量著點。
2樓:韓露露
和麵的加水量,會對面團有雙重影響,這些影響都會使包子發硬。
加水量少,肯定影響面團的含水量,這個不多解釋了。其次,加水量會影響面團的發酵,一般來說,軟麵團發酵快,並且麵糰更容易醒發,硬麵團發酵慢,且由於硬麵團的麵筋緊實,還會進一步抑制氣體的產生,使包子醒發困難。
關於加水量,還有乙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鹽。
和麵放鹽,可以增加嚼勁,提公升口感,但鹽會使麵團吸水量減少,使麵筋硬化,這個特性在理論上叫做水化抑制,通過實驗做過對比,一斤粉加入2克鹽,麵糰會少吸收3-5克的水,所以,如果麵糰放鹽了,且包子發硬的話,可以考慮是這個原因導致的。
3樓:明人
和麵就跟做人一樣,要慢慢揉,水要慢慢的加,不能一下子單位,一次不行就多和幾次,找到經驗就是找到竅門了。你就成長到位了哈。
4樓:葉子姐
和麵的時候水和麵要有適當的比例,揉成團之後再多和一會兒,然後如果和不均勻也沒有關係,可以把麵放醒發一會兒,然後發完了以後再接著和一下就很快就會和好的。
5樓:網友
蒸包子的過程中被鍋蓋上面的滴水燙死也會區域性發硬,如果是這樣,是因為鍋蓋太平了,應該選擇拱形大一點的,這樣滴水會順著鍋邊流下去,不會滴到包子上。
另外鍋蓋一定要蓋嚴不能有縫隙,如果需要,可以用乾淨的毛巾封住蓋不嚴的地方。
還有就是包子包好之後醒10到15分鐘然後冷水上鍋蒸,蓋嚴鍋蓋至沒有縫隙,然後大火燒開。水開之後轉中大火保持鍋蓋不斷有蒸汽冒出的程度繼續蒸15分鐘,停火靜待3到5分鐘開啟鍋蓋。
還可以在包子包好之後醒20到30分鐘,然後直接上燒開後的蒸鍋,蓋嚴鍋蓋至沒有縫隙直接中大火蒸15分鐘,停火靜待3到5分鐘開啟。
6樓:糖醋雞柳
是不是用力不夠啊,慢慢來,水一點點加,不需要一次性加到位。
7樓:談天說地聊社會
如果水少。就可以稍微再加一點水,不均勻的話,可以多搓一會兒。
8樓:建愉皖
有兩種原因,其一是水少,其二是麵粉的原因。
做包子合面水多水少會怎麼樣
9樓:李樹的戀愛
做包子,這是很多人都是超級喜歡吃的,是美味到不要不要的,這個做包子的技巧與小竅門是怎樣的?做包子發面水放多了怎麼辦:
做包子技巧與小竅門:
2.融化發酵粉的的水最好是溫水(不超過40度),否則會將酵母燙死失去活性,這樣麵糰是絕對發不起來的。
3.和麵的時候如果覺得粘手,倒入玉公尺油就不會粘了,面團太乾,蒸出來的包子會比較的硬。
4.包好的包子要蓋繼續餳發20-30分鐘,因為擀皮的時候釋放了一部分麵糰裡的空氣,繼續餳發可以讓包子發的更均勻飽滿(這一步很關鍵)。
5.水開後大火蒸包子。蒸好後不要馬上揭蓋子,因為包子瞬間從熱到冷,會收縮。
做包子發面水放多了怎麼辦:
這唯一的方法只能是多放點麵粉,然後多和麵,使新放入的麵粉融入其中,使麵和水充分融合。
蒸大包子的用水量與季節有較大的關係,一般為,溫度高的時候,天冷用水量大為,如果新增其它液體(奶\蛋),含水量應計算在內,不應超出含水量的總量;酵母的用量可以控制在之間。
做包子的竅門就介紹到這裡了,要是發面水放多了,就加麵粉就好了。
10樓:帳號已登出
水多了那麼麵粉就會揉成的麵糰比較稀軟,這樣的話我們可以再稍稍的多加一些麵粉就可以。
太軟,沒有辦法正常的活麵製作食物。
11樓:印靖琪
水加多了面會很稀,弄的面板上手上到處都是,水少了蒸出來包子的面就會很硬,尤其是放涼了以後更硬。
我的膚色不均勻,尤其是眼周一圈,下巴一圈和臉上其它部位的膚色不一樣還有黑眼圈該怎樣改善啊
從中醫的角度講,臉是反射身體各個器官的鏡子,你眼周一圈下巴一圈和臉上其它部位的膚色不一樣最直接的反映是你很長時間睡眠不足或者經常熬夜,還有就是脾胃不太好。建議你先別盲目的用一些美容產品,因為如果內不治好只治外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先從內裡調理好氣色膚色自然會有改善,到那時再用些護膚品也不遲。 膚色不均勻...
一直搞不懂植物的根吸收的不是水和無機鹽?為什麼「腐殖質可以為綠色植物提供養分呢?它不是有機物嗎
土壤含有的腐殖質提供的氮和其他元素如磷 鈣和鉀,它們是由土壤細菌從腐爛植物組織中分解出來的 變成離子 因此,植物可以通過其根系吸收這些元素。這個就是分解者重要作用 腐殖質可以提供養分。它主要成分是含有碳 氮元素還有一些微量元素,都能被植物吸收。有機物的定義是 所有喊有碳元素的物質,除了二氧化碳 碳酸...
我是農村的,我和老公結婚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就是三間房子的那種,他有個妹妹後來也結婚了,也住在我婆婆
你男人沒本事 對於房子做媳婦的說多了會被排擠!畢竟婆婆會向著女兒!而不是兒媳婦 換位思考下!還是忍讓點 自己搬出要麼蓋間房子! 飛虎者 你這種想法的矛頭只能給自己以後把自己擺到一個不利的角色上。看開些。試著去禮讓她們。這樣計較過來計較過去,矛盾只能激化,而不能徹底解決問題。試著改變自己的心態,來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