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巨藍光象
「須菩提」意譯為善業、善吉、善現、善實、善見、空生。乃佛陀十大**之一。原為古代印度舍衛國婆羅門之子,智慧過人,然性惡劣,嗔恨熾盛,為親友厭患,遂舍家入山林。
山神導之詣佛所,佛陀為說嗔恚之過患,師自悔責懺罪。後得須陀洹果,復證阿羅漢果。系佛陀**中最善解空理者,被譽為「解空第一」。
於佛陀之說法會中,常任佛陀之當機眾,屢見於般若經典中。
【比丘】
梵語 bhiks!u,巴利語 bhikkhu 之音譯。又作苾芻、苾芻、煏芻、備芻、比呼。
意為乞士、乞士男、除士、薰士、破煩惱、除饉、怖魔。乃五眾之一,七眾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
至於比丘尼乃梵語 bhiks!un!i^ 之音譯。
又作苾芻尼、苾芻尼、煏芻尼、備芻尼、比呼尼。意為乞士女、除女、薰女。又稱沙門尼、尼。
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女子。比丘原語系由「求乞(bhiks!)」一詞而來,亦可解為 bhinna-kles/a,破煩惱者之意。
據大智度論卷三載,比丘之語義有五種,即:(一)乞士(行乞食以清淨自活者),(二)破煩惱,(三)出家人,(四)淨持戒,(五)怖魔。其中,破惡(破煩惱)、怖魔、乞士,稱為比丘三義,與「阿羅漢」一詞語義中之殺賊、應供、無生等三義,合稱為「因果六義」(比丘為因,阿羅漢為果)。
有關比丘之種類,十誦律卷一及俱舍論卷十五舉有名字(名想)比丘(有名無實之比丘)、自言(自稱)比丘(自稱比丘者)、為乞(乞丐)比丘(為乞食而生活者)、破煩惱(破惑)比丘(真比丘)等四種比丘。四分律卷一則舉有名字、相似、自稱、善來、乞求、著割截衣、破結使等七種比丘。
比丘、比丘尼所持戒之條數,依律而有異。四分戒本有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之說。又比丘尼應敬比丘,故制定八敬法(又作八敬戒、八尊重法、八不可越法),此乃為防止女性出家者亂正教而設。
八敬法即:(一)每隔半月,比丘尼必受比丘指導一次。(二)跟從比丘安居。
(三)安居結束,必從比丘眾中求自恣懺悔。(四)從比丘受具足戒。(五)不可辱罵比丘。
(六)不可舉說比丘所犯之罪過。(七)犯輕罪時,從比丘而懺悔。(八)比丘尼即已出家受戒百年,亦須向新受戒之比丘禮拜。
2樓:心淨則土淨
佛陀的十大**之一,解空第一,比丘是對出家的男**的稱呼
3樓:銀建男
佛經中的須菩提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須菩提是佛祖釋迦牟尼身邊親傳**中的一位的名字,在金剛經中所記錄的佛法道理,就是須菩提向佛祖提問,而佛祖作出的回答。
5樓:法藏
,須菩提是佛陀的十大**之一,因為是《金剛經》的當機者,所以被人所熟知。
須菩提解空第一是什麼意思 須菩提的故事
6樓:aaa**王
解空第一尊者,即須菩提。"空"是佛教理論的核心之一,悟"空"是進入涅盤的重要法門。尊者在佛的十大**中被稱為"解空第一"。
概述尊者出生於舍衛國一個婆羅門家庭,其父鳩留富有無比。惜年老而膝下無子。鳩留每天虔誠地祈禱諸佛,一天突然空中顯現一位天神,對他說:
"你當得福子,不久有一天王奉命將投胎長者家。"後其妻果然懷孕,取其"善現"、"善見"、"善吉"、吉祥之意,名須菩提。又據《法華文句》二稱,其生時"家中倉庫筐篋器皿皆空。
問佔者,佔者言'吉'。因空而生,字曰'空生'。"
尊者自幼聰慧出眾,但性情暴躁,所見人畜皆嗔罵。後離家入山,見山中鳥獸、風吹草動,仍嗔罵不止。後隨山神見佛陀。
其時佛陀於祗園精舍**,他當下睹佛相而生歡喜心。佛祖為他演說嗔怒果報之苦,尊者聞法後皈依佛門,經過多年精進修習,對空有著獨特的體悟和透徹的理解。一次,有人問他是誰,尊者回答說:
"我是世間人假立名稱為'須菩提'的那個人。"終獲阿羅漢果。
請問除金剛經後還有什麼經有出現須菩提
楞嚴經 須菩提隨即從座上站起來,頂禮佛足對佛說 自曠劫以來,我的心就已自在無礙,自己能夠記得歷劫中如恆河沙數那樣多的生命感受。我初在母胎時,就知道身心本空,生滅寂然,乃至於十方世界也都是幻化不實的道理,同時也能使眾生證得這種空性,現在承蒙如來闡發自性正覺的真空,空性圓滿妙明,得成阿羅漢的果位,頓時悟...
菩提是什麼意思,菩提代表什麼意思?
知道了大白 菩提果在 本草綱目 中稱為木患子,四川人稱為 油患子 海南人稱為 苦患樹 屬於喬木果實。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禪之言,因為其師兄的 身似菩提樹,心似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 六祖感覺悟禪不徹底,於是他吟出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從字面上講 菩提樹是空的,明鏡...
菩提樹是什麼意思,菩提樹是什麼意思 菩提樹的寓意傳說和象徵含義
受司大人 佛教 印度教 耆那教認為菩提樹是神聖的。菩提樹的梵語原名為 畢缽羅樹 pippala 因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悟道,才得名為菩提樹 梵bodhivrksa 菩提 梵bodhi 意為 覺悟 直到今天印度教的沙陀們還經常在菩提樹下思考。一棵位於斯里蘭卡阿努拉德普勒的聖菩提樹種植於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