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跨文化角度分析包含中國獨特文化內涵的俗語 歇後語,或者

時間 2021-05-07 19:59:25

1樓:匿名使用者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可以很明顯的反應中國文化中最傳統的一種品德--謙虛。王婆賣瓜,是不可以自賣自誇的,這樣一不誠懇,二不謙虛,王婆的瓜好與不好,是一定要由他人的最來評價的。中國古話: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這一點上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酒香,是不用酒家自己宣傳的,大家自會評斷。這就與西方張揚的個性形成鮮明的對比,在美國,王婆賣瓜是一定要自賣自誇的,這是一種宣傳、廣告、廣而告之,把自己的優點大聲的說出來。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交流,現代的國人已然越來越張揚,現在是鼓勵張顯個性的時代,但是傳統的中國人,骨子裡還是注重謙虛謹慎的。

俗語和諺語有什麼區別???

諺語、俗語、成語、歇後語等有什麼區別

2樓:石中嶽

1、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習用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 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諺語多半在民間口語中廣泛流傳,表達人們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閃耀著人民智慧的光芒。諺語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結晶,同時在外國也收到廣泛應用。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 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應該是同義詞。

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從廣義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引注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方言詞、俗語詞、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從狹義來看,俗語是具有自己特點的語類之一,不同於諺語、歇後語,但一些俗語介乎幾者之間。俗語**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連。

3、所謂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大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

4 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特殊語言形式。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稱為歇後語。

有心栽花花不放,無心插柳柳成蔭 應該是俗語

3樓:313傾國傾城

【區別】:

俗語屬於口語型的語句。諺語是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固定語句,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的結晶。諺語雖然簡單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歇後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歇後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

【相關知識】:

1、諺語是群眾口頭流傳的習用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諺語不僅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結晶,同時在外國也收到廣泛應用。

諺語反映的內容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根據內容,可以分為三類:

(1)認識自然和總結生產經驗的諺語:如「長蟲過道,大雨要到」、「東北有三寶:人蔘、貂皮、烏拉草」。

(2)認識社會和總結社會活動經驗的諺語: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3)總結一般生活經驗的諺語:如「寒從腳起,病從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覺老」。

2、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應該是同義詞。

俗語**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連。

3、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鍊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它是比詞的含義更豐富而語法功能又相當於詞的語言單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簡短精闢易記易用。並常常附帶有感**彩,包括貶義和褒義。

成語一共有5萬多條,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等以上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

成語的**有五個方面:

(一)神話傳說:如夸父逐日和精衛填海;

(二)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和狐假虎威;

(三)歷史故事:如負荊請罪和破釜沉舟;

(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驥伏櫪和青出於藍;

(五)是外來文化,如功德無量和火中取栗。

4、歇後語是我國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特殊語言形式。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像謎底,十分自然貼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通常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稱為歇後語。

歇後語可以分成兩種型別:

(一)邏輯推理式的,說明部分是從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結果。

(二)諧音的歇後語,他在前面一種型別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

俗語和諺語有區別嗎

4樓:默默她狠傷

有。區別如下:

1、基本概念不同。

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

許多諺語揭示了客觀事物或現象的規律,總結了人們的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具有廣泛的知識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恰當地運用諺語可使語言活潑風趣,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如:瑞雪兆豐年、春雨貴如油、喝水不忘挖井人,磨刀不誤砍柴工等。

俗語也稱常言,俗話,俗語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則有口語的氣息。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反映人民生活經驗和願望。

如:八字沒一撇、成者王侯敗者賊。

2、概念闡釋不同:

諺語是人民群眾口頭流傳的習用的固定語句,用簡單通俗的話來反映深刻的道理。 一般是集體創造,言簡意賅且較為定型的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在外國也受到了廣泛的應用。

俗語從廣義來看,俗語包括諺語、歇後語(引注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但不包括方言詞、俗語詞、書面語中的成語,或名著中的名言警句;

從狹義來看,俗語是具有自己特點的語類之一,不同於諺語、歇後語,但一些俗語介乎幾者之間。俗語**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連。

3、發展時間不同:諺語用得較多,流傳時間較長,更文學化,更精煉,一般用於口頭;俗語通常指有一定道理,表述某一種觀點的話,另外,歇後語也算俗語的一種。這裡要特別指出,我們、、日常用的慣用語如中國南海慣用南中國海,這只是一種習慣性的用法,並不是俗語。

5樓:匿名使用者

俗語是流傳於民間的、定型的通用語句,包括諺語、俚語和口頭上常用的成語,是人民群眾生活經驗和願望的總結。

俗語與諺語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諺語是俗語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諺語也是俗語,但俗語不一定是諺語,如:「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只能算是俗語而不是諺語。

諺語的特點是以通俗簡練的話語反映深刻的道理,內容涉及人民生活的各個領域,最為常見的是農諺和氣象諺語,如:「螞蟻搬家蛇過道,大於馬上要來到」,「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另外還有關於哲理的、保健的和道德方面的,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餓時給一口,勝過飽時給一斗」。

希望能夠幫到你。

6樓:匿名使用者

俗語是民間長時間流傳下來的有一定道理的語言;諺語是經過專人整理流傳下來的有一定道理的語言。

俗語單句的比較多,較口語化,通俗易懂,而諺語好像比較書面化一點,相對也比較長。

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談談中國和美國間文化的不同的英語作文

7樓:匿名使用者

摘要:習語既是語言文化的

慣用語,諺語,成語,歇後語的區別 20

8樓:匿名使用者

1.慣用語 慣用語是一種習用的固定的片語,既有三音節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較靈活的結構和強烈的修辭色彩。它通過比喻等方法而獲得修辭轉義。

2.諺語 諺語是熟語的一種。是流傳於民間的比較簡練而且言簡意賅的話語。

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3.成語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大都出自書面,屬於文語性質的。

其次在語言形式上,成語是約定俗成的四字結構,字面不能隨意更換;成語在語言表達中有生動簡潔、 形象鮮明的作用。

4.歇後語 歇後語,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智慧與趣味語言,也是民間愛用的一種語法。

歇後語是廣大人民在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它一般由兩個部分構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謎面,後半截是解釋、說明,象謎底,十分自然貼切。

例如:一個巴掌打不響 -- 《孤掌難鳴》;

懶婆娘的裹腳 -- 《又長又臭》。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案板底下放風第——飛不起來

庵廟裡的尼姑——沒福(夫)

按老方子吃藥——還是老一套

在一般的語言中。通常只要說出前半截,"歇"去後半截,就可以領會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稱它為歇後語。

9樓:開心の天

慣用語一般是流行的語言

諺語是平時老百姓對生活的總結

歇後語是一種民間語言

如何評價李安導演電影推手,從跨文化交際角度分析電影推手

集中看完 喜宴 和 推手 算上 飲食男女 總算看齊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最大的感受是 李安真是有文化!在這三部以 文化衝突和倫理道德而見長的電影中,李安分別以太極拳 烹飪 婚宴三種中國傳統文化穿插其中,使影片來得更加原汁原味,有生活氣息,有藝術感染力而又富於可看性。除了 飲食男女 推手 和 喜宴 都把...

從文化角度說說為什麼要樹立良好的家風

我愛雪後茫茫 如何樹立良好的家風教育?這一問題讓我想到了 大學 裡的話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這段話是對良好家風的最好詮釋。那麼計麼是良好的家風教育呢?我認為應具備以下...

(1)如何正確對待海南傳統文化?至少從角度來答

正確的態度是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不斷創新。高階傳統文化,衛生,社會發展和滿足要求,應繼承和保留對於傳統文化的落後,腐朽的,不符合應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或自覺排除。傳統的做法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南傳統文化 複習提問 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於提升自身道德水平的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