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歷史習俗,介紹漢朝風俗習慣的書

時間 2021-05-07 19:59:50

1樓:贊贊威

春節盛行《後漢書·禮儀志》記載,「在冬至節舉行宮宴和大儺(nuó)驅邪儀式」,「儺」是古代圖騰崇拜時期的民俗儀式,用以臘月驅除。舉行這種儀式時,選十一二歲的少年120人,在方相氏的帶領下呼叫打鬼,最後把捉來的「鬼」扔到水中淹死。

上巳節祓禊(fúxì)潑水儀式三月上巳日,漢朝人認為這一天能驅邪避災,他們在水邊或在水中用水沐浴,還帶著親朋好友喝酒、吃飯等等。

祭灶神風俗在冬臘月(農曆十二月)舉行,意在祈請灶神上天言好事降吉祥。

有以神荼、鬱壘驅鬼邪的風俗張衡《東京賦》雲:「守以鬱壘,神荼副焉,對操索葦。」薛綜注曰:

「東海中度朔山有二神,一曰神荼,一曰鬱壘,領眾鬼之惡害者,執以葦索而用食虎。」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立容:

賈子曰:固頤正視,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閒二寸,端面攝纓。端股整足,體不搖肘,曰經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肅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參考文物,經立時正身、平視,兩手相合,掩在袖子裡。手從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著、拄著東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

中國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筆挺,所以手臂要柔軟,切忌僵直——這樣漢服才會順勢鋪成柔和的曲線,展示出華夏之美。

我們常見夫子行叉手禮的像——但這個動作應當是配合磬折來表達敬意的——也就是說,腰應當同時彎曲大概三十度。當然,處於藝術上的考慮,畫家還是畫成了直身。

應用:竊以為經立是漢服同道必須注意的,對師長應當共立。鑑於現在人不行大禮,我們可以根據情況增減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頭示敬是必須的。

二、坐容:

賈子曰:坐以經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視平衡曰經坐,微俯視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視不出尋常之內曰肅坐,廢首低肘曰卑坐。

參考文物,漢代的經坐(這在古人就叫坐,現在為了區分,專稱雅坐)是膝蓋並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對於胡坐,道理一樣,端正,兩腿不得叉開,雙手放在膝蓋上。雙手可以握拳,衝前方;也可收攏抱在腹部。

應用:隨著漢文化的復興,會有越來越多的場合需要雅坐。若在這種正規場合,您只能通過稍稍上下膝蓋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勞。

當然,對於友人聚會等生活場景,大家箕距(臀部著地,兩腿叉開)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盤腿)都行。

三、行禮:

1、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裡,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2、一般揖禮:直立,兩臂合攏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兩臂自額頭下移至胸,同時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規場合,對朋友。

3、拱手:類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動。

4、頷首致意。

5、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6、一般拜禮(用於雅坐時):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蓋支撐身體,然後拜手(手至地,頭貼手)或叩頭(頭扣地)或稽首(時間長)或頓首(時間短)。

7、女子行禮:本著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禮。但處於忍讓的風度——女子行禮兩手合攏放胸前,微屈膝,微低頭即可;若拜禮,上身直,膝著地,攏手下垂,頭微低,即可。

應用:5用於一般用於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場合。6用於雅坐時。

1到4,應當作為漢服時的日常行禮,依據具體情況——對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體場合容許你表現禮節的程度……現在人缺少禮儀觀念,不必過分要求,但拱手應當能做到。如果在與人交談的時候又有人來,當注意問候時要根據身邊人的情況,決定行禮的程度。

四、迎賓:

古人迎賓講究衣冠嚴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門口不期而遇,那麼主人會裝作不認識,不理不睬地把門關上,等換上衣服再開門迎賓。迎賓時,主人立在門右(其實就是主人在東,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門左。迎客進門以後,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說「請」,客人答「請」,要為客人開門、掀簾子……主人請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邊的椅子上),客人請辭——最終看情況決定坐次。

今天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於現在建築佈局多樣,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後主人行,是應當把握的精神。

五、宴請:

東道先說「請」,客人辭讓,東道固請,同時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過分謙讓。

喝茶、飲酒時,用左手的大袖擋住杯子,以求雅觀。

總之,原則是:心安則行之,可以行則行之——其他不強求。

3樓:匿名使用者

身為一個漢人,生來就必須學會戰鬥,所以,大漢朝每一個新生的嬰兒呱呱落地之後,他的父親為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一把桑木小弓放到他手上,幫助其張開,對天地四方各射一篷草箭,以表示敬天敬地威服四方。

因為人們認為胸懷天地四方之志,是一個男人的基礎。所以,必須也一定要在一開始就立下胸懷天地四方的大志,然後,才有資格享受穀物,吃飯。

4樓:匿名使用者

「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樂也。」

介紹漢朝風俗習慣的書 5

5樓:匿名使用者

1、《漢代婚喪禮俗考》

該書全面系統地考察了漢代的婚喪史,書中事例多,史料豐富,論述詳盡。本書作為二十世紀學術具有承前啟後作用的代表作之一,不僅被秦漢史學者和社會史學者視為必讀書,其學術視角與研究方法,對於所有關心中國歷史文化的讀者,也會有積極的啟示意義。

2、《漢族風俗史

作 者:周耀明

萬建中

陳華文

出版社:學林出版社, 2004

全五卷,其中第二卷為秦漢·魏晉南北朝:

漢朝婚嫁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婚嫁之日,夫家接受賓客祝賀,擺置酒筵招待賓客。賓客往往飲酒歡笑,言行無忌。如西漢楊暉在酒宴上「拂衣而喜,頓足起舞」。

周代以前,結婚儀式並不熱鬧。《禮記·郊特牲》雲:「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

婚禮不賀,人之序也」。顯然,上古把婚禮視為幽陰之禮,不奏**,人們也不祝賀。直到漢初,有些地方官吏囿於周禮,也禁止人們在婚禮時相賀。

然而,結婚始終是「大吉也,非常吉也」(《公羊傳》文公三年)的喜事,在秦漢這樣熱衷享樂的時代,婚禮不賀的狀況不可能持續下去。到漢宣帝五鳳二年八月,詔曰:「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

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今郡國二千石,或擅為苛禁,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賀召。由是廢鄉黨之禮,令民亡所樂,非所以導民也。

……勿行苛政。」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對婚禮不賀的否定,從此婚姻相賀便逐漸傳襲下來。

鬧新房的習俗是婚禮始舉樂的最突出的表現,此俗正始於漢代。「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可以不講傳統禮儀,男女可以隨便嬉戲。甚至有酒醉出格的舉動。

據記載,漢代汝南有個叫杜士的人娶妻,大家前來祝賀,喝了許多酒。他的一個叫張妙的朋友在鬧新房時開玩笑,把杜士捆起來捶20下,又把杜的手足高懸於樑,杜竟一命嗚呼了。

鬧洞房之前,還有一舉樂的現象——撒帳,此俗亦起於漢代。據《戊辰雜抄》:撒帳始於漢武帝。

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預戒官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雲多得多子也。

撒帳禮撒帳是中國傳統婚禮上的一項禮儀,它最初的意義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婦。撒帳以兆得子的習俗始於西漢,現在一些地方仍保持著這種撒帳習俗,撒的東西不僅有棗子、荔枝、栗子、桂圓和花生,也有用五穀和紅紙屑的。這種習俗表達了人們對新人未來生活的良好祝願,同時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觀念。

從而,撒這一習俗實際上成了新人的護身符。

送贄禮新郎拜別父母后,來到新娘家。他手上還捧著一尊銅雁,這是贄禮,要送給新娘父母的。贄禮是指拜見時贈送的禮物,而女婿以雁為贄禮,是表示今後對新娘要誠信和尊重。

醮子禮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禮。父親賜酒,新郎接受賜酒一飲而盡。父親還得向兒子說一些鼓勵的話,才算結束醮子禮。

7樓:匿名使用者

一組展示漢朝時期婚嫁習俗的漢畫像石拓片在徐州漢畫大觀園揭開了神祕面紗。高禖、梳妝、納彩、婚嫁、分娩等場景再次讓遊客領略了漢朝男婚女嫁的盛世場景。該組拓片共17張,集中反映了漢代婚嫁習俗。

它以簡單的畫符描繪了漢朝男歡女愛的場景,包羅永珍、栩栩如生。  婚嫁圖:居中為一對新人,手相握,衣帶相結(結縭,舊指女子婚禮),古時所謂同心結於此可見。

左右有三人,是證婚人,也是樂隊。旁有兩小兒,模仿新人作攜手結帶狀。左右各有房屋,右邊當為孃家父母倚門相送。

我認為,有送就必定有迎啊。

8樓:冰魄

你好、我來為你解答:

親,你可以參照著電視劇上的服裝猜測一下,不會差距太大!

9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是來學習的...

樓上的...回答的字數太多了 ....

看迷糊了...

10樓:錦瑟聲聲葬華年

有的吧。。。然後還有什麼納采什麼的

歷史上漢朝跟古羅馬有過交戰嗎,歷史上漢朝與古羅馬的軍隊實力,到底哪個強

尚不確定有無交戰,歷史學家德效騫推測有過。發生於羅馬軍與安息之間卡萊戰役之後,羅馬軍大敗後被送到帕提亞東部邊境地區的羅馬俘虜可能曾經與漢族士兵發生過沖突,此假說稱為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達布斯引用了班固 漢書 所載 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裡,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百人披甲乘...

匈奴娶了漢朝十幾名公主,歷史上漢朝娶過匈奴的公主嗎

歷史上漢朝沒有娶過匈奴的公主,因為沒必要,漢朝把公主嫁給匈奴也只是為了和親,為了和平,娶匈奴的公主就有點多此一舉了。沒有,漢朝的文化不可能讓皇帝做匈奴人的女婿啊,這不差輩分了麼,丟不起這個人啊!反正歷史上沒有記載漢朝要過匈奴的公主。而且和親漢朝已經嫁過去了公主就沒有必要再娶匈奴的公主了。史料上沒有這...

漢朝的歷史有多少年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 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在公元220年被曹丕控制,被迫禪讓於曹丕,東漢滅亡。四百零七年 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 東漢時期,共歷29帝,享國四百零七年。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劉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