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朝代下人對主子的回答用諾

時間 2021-05-07 20:00:27

1樓:匿名使用者

諾 是春秋,戰國時期裡,表示「是、遵命」的意思.喳 是滿語,表示 「是、遵命」的意思。 標準讀音是「zhe」。

秦朝時期,秦國不是"嗨"。而是「呵」,表示「是、明白、知道了」的意思。

其實都一樣,下級回答上級命令的時候,都使用「是、明白、知道、遵命」等詞。

朝代麼,我也不太清楚,很多古代**裡,明清之類的都用 「遵命」。 唐宋好像也是「遵命」。

除了漢朝以外,其他朝代都用 「遵命」多一點吧。

包括清朝,清朝裡,滿洲族說「遮!」,漢族說「遵命」。

2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 最近看的新三國了就有!

唐朝時候 下人怎麼回話的

3樓:匿名使用者

1、官方用語

回答:遵命

身份:微臣、臣、下官

請求:伏乞

2、非官方用

回答:是、遵命

注1:《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八:「欲遵命而勇行,則寢與百慮;思奉身而先退,則事體兩全。伏乞聖慈,博求廷議, 擇其可付,理在從長。免微臣負懷寵之譏,使上黨破必爭勢。」

注2:「諾」為前秦至南朝的用語。北朝民族大融合,「諾」逐漸被「是」替代,至隋,已不用「諾」。

4樓:光明心爽丁

1.作揖後直接回話

2.加「諾」,表示對主人命令的理解,並執行3.對待不同階級,回答有異.常以「稟」、「啟」、「奏」等回答有官職的主人。

4.回答時如果是有官職的話,那麼會說「臣下」,不過要根據官職來咯

5樓:匿名使用者

漢代到唐代,下人回答一直是用「諾」。

6樓:敏翁

『諾』。漢朝人都是這樣回話的

7樓:靜丶心

一樓說的應該是對的,是『諾』。漢朝人都是這樣回話的

8樓:匿名使用者

哎呀! 大哥 進來坐坐唄 姑娘們等不及了

古代「諾」和「是」都是哪些朝代的?

9樓:才高n鬥

「諾」是春秋戰國時期,秦漢到晉代都是。

南北朝時期比較混亂,有個別王朝,如:東晉、宋、樑等等依舊沿用。北方的燕、趙、秦、齊等等早已廢除。

到了隋唐時期,基本全部改為「是」。五代十國和宋也用「是」,(遼國、金國、西夏不明)。

元朝統一前不明,統一後也用「是」。

明代也用「是」。

清代前期用「嗻」但晚清時期要求就不很嚴格,也有用「是」的。

「諾」和「是」其實都一樣,下級回答上級命令的時候,都使用「是、明白、知道、遵命」等意思。

10樓:清秀動情

「諾」是春秋,戰國時期裡,表示「是、遵命」的意思。

「諾」和「是」其實都一樣,下級回答上級命令的時候,都使用「是、明白、知道、遵命」等詞。

11樓:

「諾」,從秦朝到晉代。

12樓:♂d伯爵

「諾」是秦漢時期的

「是」很有可能是現代電視劇中把臺詞變作白話來表達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不會說"諾","諾"是文言文的寫法,不是說法,到漢朝也不可能說"諾",因為口語和文字在古時是分開的,如果不是這樣就不會出現近代的白話文運動,在北方民族還沒有侵略中國之前,古漢語類似現在的客家話和廣州話,日語也保留類似的發音,因此,在春秋戰國到漢唐時期"諾"其實就是發客家話和廣州話的"系"的發音,類似日本的"嗨",只是日語發音較重。

就算是從發音上分析,用「諾」字,遠不可能發出較大的聲音,發「系「字因為開頭的」哈「音更清晰更有氣勢,所以很多現代拍的古裝戲裡用」諾「字就是十分貽笑大方的,而且誤導大家了,至於潮汕話裡有說」諾「字作為依據就更站不住腳了,眾所周知,通過語言考古學的論證,古漢語的存留是在現在的客家地區與粵語的白話地區,如果因為某些人的喜好而肆意篡改歷史的話就更是對中華文化的褻瀆了。

古代回答皇上的「諾」和「喳」的歷史分解點是什麼?

14樓:匿名使用者

喳是清朝電視劇中臣工回答皇帝時的用語,表示意思是「是」。

但請注意,在歷史上應該回答的是「(口庶),讀音為zhe,喳是錯誤的。

諾:秦漢朝時期人與人之間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諾諾。秦漢朝時「唯」與「諾」皆為象聲詞,皆為應答之聲。但「諾」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答。

「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答。

嗻:舊時僕役對主人或賓客的應諾聲,表示「是」之意。

注意:嗻和喳不是一回事。雖然發音都是「zhe」。「喳」是滿語詞彙,清代僕役對主人的應諾聲。

15樓:最愛只是當時

就清朝用喳

不是「喳」,是「嗻」,讀音zhē 。

嗻(je),為清朝時在下位者對主上的應答聲。平輩之間可以用「是」「恩那」等。

喳(ja)的滿語意思是輕賤,便宜,簡單。

諾是漢朝以前用的,上級或同等身份才用諾,下級應該謹諾

16樓:金米豆粿

諾在春秋時期就開始執行了,喳是滿清時期獨用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諾是錯誤的,至少到唐朝為止,漢族普遍使用喏而非諾,喏(re)發第三聲,而且至少宋以前,應該是使用叉手禮而非抱拳禮。

18樓:liqin芹芹

老戴不同,他們的回答也是不同。在六國沒有統一之前,秦始皇沒有統一六國的時候,他們的回答都是諾,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以後,他們的回答就成了渣。

19樓:匿名使用者

漢朝時的「喏(諾)」一直到清朝男性大臣就回答「喳」,相當於「是」

20樓:觀雨若忘

戰國至西漢用喏,清朝用喳

2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以明清為分界點吧(指明朝、清朝)

22樓:匿名使用者

諾 第一次在影視劇中出現始於馮小剛的《夜宴》。歷史上從來沒有這個字眼。

清朝用喳,可能是實。

「諾」和「嗻」的區別哪個朝代開始用諾,哪個朝代用

23樓:匿名使用者

諾:秦漢朝時期人與人之間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諾諾。秦漢朝時「唯」與「諾」皆為象聲詞,皆為應答之聲。

但「諾」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答。「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答。

嗻:舊時僕役對主人或賓客的應諾聲,表示「是」之意。

注意:嗻和喳不是一回事。雖然發音都是「zhe」。「喳」是滿語詞彙,清代僕役對主人的應諾聲。

「諾」主要在中國古代的什麼朝代和年間使用?

24樓:匿名使用者

秦漢朝來

時期人與人之間源

答應的聲音bai,表示同意;唯唯諾諾。秦漢朝du時「zhi唯」與「諾」dao皆為象聲詞,皆為應答之聲。但「諾」指地位或者輩分高的人對下級或者小輩分的應答。

「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輩分低的人對地位高或者輩分高的人的應答。關於「唯」與「諾」的表達規矩,《禮記》卷二(曲禮上)有云: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豫部》:「緩應曰諾,疾應曰唯。」關於「唯」與「諾」的表達規矩,一定要恭敬的人不可用諾,上級對下級特殊情況為表敬意可用唯,諾是比較隨意的應答甚至是不耐煩,諾的用法中對上下規定沒有唯嚴格,下級對上級有時也可答。

但唯多用於下級對上級,諾多用於下級對上級或平輩之間,具體情況視語境而定。

25樓:匿名使用者

諾並不是下級對上級在表示贊可時使用的流行辭令.

而是表示一個人被另一個人的觀點深深打動時,對那個人的肯定,還帶有欽佩之意.

2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

27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時代。

古代漢語就是這樣說的,就是「是」的意思。這在史書上有記載,既是文言也是口語。

初一下人教版歷史各朝代及建立者和都城全一點!!跪求

夏朝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物證明它的存在,但我個人相信司馬遷史記的記載.相信夏真實存在過.朝代 起止年代 建立人 都城 夏朝 前21世紀 前16世紀 啟 姓姒 陽城 今河南登封 後遷陽翟 山西夏縣 商朝 前16世紀 前11世紀 湯 姓子 亳 殷 今河南商丘 今河南安陽 西周 前11世紀 前771年 武王 ...

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什麼意思

常山趙子龍 這句話是出自 三國演義 曹操誤殺呂伯奢後,意思是 寧可我對不起天下的所有人,也不能天下人對不起我。寧可犧牲別人,絕不犧牲自己。歷史資料表明曹操原話是 寧我負人,休教人負我 意思是在不講誠信的環境下,不能輕信人言,過於老實,避免吃虧上當。 米蟲醜魚 這是曹操錯殺呂伯奢一家後說的一句話,原話...

“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這句什麼意思

李兆衝 這是三國中一句經典臺詞,也是個人非常喜歡的一句。其實曹操當時說這句話是情理之中的。曹操借寶刀欲刺董卓卻獻刀而逃,在一小客店遇到幾個官兵,以曹操的本領,殺些個把官兵而逃不是難事,而操當時卻沒有殺人,想矇混過關卻被捉於陳公,好在陳公欣賞他並與他一起逃亡。路上兩人偶遇操父好友伯奢老漢,晚上宿於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