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承負觀念詳細解釋,有沒有不同類別的承負對應

時間 2021-05-07 20:00:38

1樓:匿名使用者

教講「承負」即「因果」也。意思是前輩行善,今人得福;今人行惡,後輩受禍。因為有「承負」,所以今世有的人一貫行善,但卻經常得禍;有的人一直行惡,但卻經常得福。

道教認為,這是由於「承負」使人蒙受的。即本人如果造惡,子孫就會得禍;本人如果行善,子孫就會得福。同樣,本人的命運是在為祖先承擔後果,祖先如果造惡,本人就會得禍;祖先如果行善,本人就會得福。

就如同祖輩積財,後輩享受,祖輩欠債,後輩還錢一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即是這種理論。

漢代道教的重要教理之一。僅見於《太平經》。主要含義有二:

一指道德上的善惡報應和原罪,二指社會政治不太平的病根。《太平經》:「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

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滴,連傳被其災,故前為承,後為負也。負者,流災亦不由一人之治。比連不平,前後更相負,故名之為負。

負者,乃先人負於後生者也;病更相承負也,言災害未當能善絕也」。前人積惡,久傳相教、「天下悉邪,不能相禁止」。於是形成「下古人罪過,皆足以死」的罪惡世界,後人承負祖先之過生而有罪。

這是漢代道教特有的中國式的原罪意識。《周易。坤》: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承負」亦即闡發這個道理。《太平經》認為社會不太平的根本原因在承負,只有由此人手才能除病根:「今天當以解病而安帝於,令道德君明示眾賢,以化民間,各自思過,以解先人承負之謫,使凡人各自為身計,勿令懈忽,乃後天且大喜,治立平矣」;「帝王承負之災厄,已大除去,天下太平矣」。

解除承負的方法之一就是誦《太平經》不止,使「承負之厄小大悉且已除」。《太平經》自稱:「天使吾出書,為帝王解承負之過」。

漢以後,承負說除個別道經有所引用外,並未得到道教的認同和發揚,後世道教轉而接受了佛教的因果報應說。

如果要詳細瞭解的話,你可以請一本《太上感應篇》研讀一下。

2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是沒有直接對應的說明

可以瞭解 佛教的** 道理都是一樣!!

五惡所感的五臟五根病

佛教所說的業病,就是指由宿業而感的疾病,又作業障病。

《灌頂經》卷十雲:「種惡得其殃,閤家悉疾病。」

因以前的惡業,受報應而得病,痿困於床,苦楚萬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此乃罪過所招,咎由自取,非藥石所能**,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報應病。《灌頂經》卷十二記載,救脫菩薩告訴阿難說:

「其世間人痿黃之病,困篤著床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考楚萬端。此病人者,或其前世,造作惡業,罪過所招,殃咎所引,故使然也。」

智者大師,將病分為三種:一者四大增損病;二者鬼神所作病;三者業報所得病。在《摩訶止觀》卷八單列「業病」一條,與四大不順、飲食病、禪病、鬼病、魔病並列。

「業病者,或專是先世業,或今世破戒動先世業。」文中還細數了五惡所感的五臟五根病。

五惡是:(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兩舌、惡口、妄語、綺語,(五)飲酒。佛教中五戒所防的就是上述五惡。

造此五惡,於現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難,稱為五痛;以此五惡,於未來世三途受報,稱為五燒。

五惡業所感的五臟五根病是:「若殺罪之業,是肝眼病;飲酒罪業,是心口病;淫罪業,是腎耳病,妄語罪業,是脾舌病;若盜罪業,是肺鼻病;毀五戒業,則有五藏五根病起。業謝乃差。

」業謝乃差:謝,指滅其作用,落謝之義。差,就是痊癒的意思。

為什麼道教廟宇被稱為「宮」「觀,為什麼道教的廟宇被稱為「宮」或者「觀」?

宮在古代是對房屋的通稱,並沒有特殊涵義,爾雅 釋宮 說 宮謂之室,室謂之宮 秦漢之後開始給 宮 賦予了特殊尊崇的涵義,成為封建帝王住所的專用詞,並出於對長生的追求,竭力模擬先秦觀念中的仙山神府,其建築往往華麗異常,表現的是帝王所住宮殿就好似神仙居所,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觀 據 爾雅 釋宮 觀謂 宮門前...

道教反映了中國古人怎樣的生命觀,什麼是道教中最自然的生命觀

首先是道教的形成炁化迴圈論,承,轉,復,歸,無,承起始,轉沉浮,復自然內,歸往昔,無而永恆,容一切都是炁化轉還的,生死是迴圈,真人守無而長生,生時順天無人,死而無我寂靜,生時積極向上,勇敢面對,戰勝苦難,無人無己全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生時沉淪受苦,死亦萬劫不復,生滅一體。一 清靜無人,目無視人,...

我家裡現在供奉著道教的玄天上帝和佛家的觀世音菩薩,這樣到底可以嗎

寒燈客 阿彌陀佛,佛道儒不分家,可以在一起供。一般說來 很勉強的說吧,不是絕對 儒家有點象佛家的律宗,強調克己復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聖人之道。道家,更強調實際的修行用工問題,類比於佛教禪宗密宗。佛教八萬四千法門,目的在於了脫生死,普渡眾生。實際上,三教的最高道義,都是語言無法表述的,天,道,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