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緣」是什麼,佛教裡所說的「緣」有哪幾種緣?他們分別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07 20:00:38

1樓:泥頌

【 緣 】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

(術語)pratyaya,攀緣之義。人之心識,攀緣於一切之境界也。如眼識攀緣色境而見之,乃至身識攀緣觸境而覺之。

因而心識為能緣,其境界為所緣,其心識向境界而動之作用,謂之緣。即心攀緣境界也。緣為心對於境之作用,易言之,則為心之慮知。

故常曰緣慮,示緣即慮知也。成唯識論一曰:『在第六識,緣識所變五取蘊相。

』[囗@又]由藉之義。依藉於他者。大乘義章三本曰:

『緣者由藉之義,緣別不同,故分為四:一者因緣,二者次第緣,三者緣緣,四者增上緣。』

【 緣 】 《 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彙 》

1.事物的相涉關係,如因緣。2.攀附的意思,如攀緣。

2樓:加內沙

緣是指聯絡,關係。 您可以試試看把此定義放在佛典裡,您就看得懂很多了。其實意義是很簡單的,但很多人就喜歡把文字的定義放大,無限化。

3樓:匿名使用者

緣是外界因素,自我的追求是根本原因,對外要有所選擇、在取與不取之間慎重,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先了解自己真正追求的究竟是什麼,才不會被外界牽著走。當明白勝敗無常的道理以後,即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勝利以後,再去考慮怎樣取勝就會做正確的選擇——站在人民的一邊。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對緣分特別看重。人與人之間都是緣分。前世的緣分造就今世的緣分。應該珍惜緣分。

5樓:濟南的清真寺

緣分,機遇,你和佛接觸的機率

6樓:

佛有三不能,最後一個就是度有緣之人不能度無緣之人

緣就是因緣

7樓:匿名使用者

仁者吉祥!

簡單來說:緣是因果的接觸再延續,一種無形的牽引。因為一個前因的觸動,而產生下一步的反應、思想、行為、結果,在不知不覺中引領一切。我們念念清醒,覺之是為佛,迷之是為凡夫。

阿彌陀佛!

佛教裡所說的「緣」有哪幾種緣?他們分別是什麼意思?

8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佛教裡四緣有:因緣、等無間緣、所緣緣、增上緣等。

1、因緣:因緣者,因即是緣的意思。在佛教「因緣論」中,通常將引生結果的主要條件稱為"因",次要條件稱為「緣」。

於此,則強調因也是眾多條件之一,故稱因緣。上面所說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為因緣。

2、等無間緣:又稱為次第緣。這是就心、心所而說的。當前唸的心、心所將消散時,會生起後唸的心、心所的緣。此前唸的心、心所,就稱作等無間緣。

3、所緣緣:指心所攀緣的境界,即認識的物件。佛教認為,心是能緣,外境是所緣,所緣,就是心法生起的緣,稱為所緣緣。

4、增上緣:不障礙或有助於他法的產生,謂增上緣。其緣體廣大,一切法都是增上緣;又心用廣大,為一切有為法的增上緣。所謂一切法,指除了自體之外,一切的有為現象均為增上緣。

9樓:aaa**王

每個人來這世間都是來:了業、了緣、了願的。而且還有四種緣分:討債、還

債、報恩、抱怨。而報恩的少,其他的多!

10樓:因緣法

緣,是指一切事物之間生起一種互相交涉的關係。佛教把這些關係加以研究分析,可以心、色二法分別論之。心法依四緣生起:

一、因緣,亦名親因緣,即自心中業識的種子,彼為成熟心法之主因,故名親因緣。

二、無間緣,亦名等無間緣,即眾生攀緣的心、前念、後念接續不斷,故名無間緣。

三、所緣緣,指眾生心念所攀緣的物件,經雲:「心本不生,因境有」,故一切外境皆為所緣之緣。

四、增上緣,除前三種緣外,其它所有增加上去的力量,皆名增上緣。此四緣生法,譬如會抽菸的人,想抽菸是出於自心中習氣的種子,即是親因緣;抽菸的慾念不斷即是無間緣;得遇見了香菸即是所緣緣;煙癮大發即是增上緣;此四緣成熟了抽菸的行為。色法依二緣生起:

一、親因緣,比如一粒椰種具有能生椰樹為因,是最有親切的關係名親因緣。

二、增上緣,比如肥沃的泥土以及陽光、空氣、溫度、水份等等幫助椰種發育長大的助力,名增上緣。世間一切諸法的生起都離不了這四緣的關係。

11樓:引導者

心法具有四緣,其概要如左: (1) 因緣, 「因」是生識之緣。 每識之「種子」即為生每識之「親因」, 故名為「緣」。

(2)增上緣,「增上」亦是生識之緣。如眼識除「親因」之外,其 餘眼根、光明、空間、作意等,皆是生「眼識」之「增上緣」,故亦名為 「緣」。 (3)所緣緣,「所緣之境」,亦是生識之緣。

蓋心法為「能緣」, 必有「所緣」之「境」,約色聲香味觸之本質,系第八識親變之「相分」; 前五識託之為「本質」,為「疏所緣緣」。若前五識託質自變之「相分」, 方名「親所緣緣」,本論專明此義。

(4)等無間緣,「前後相續」,亦是生識之緣。不過是「心法」前 後生滅相續耳。

佛法中的緣指的是什麼??

12樓:關鍵他是我孫子

佛法中的緣指的是四緣。

四緣,即因緣(梵hetu -pratyaya )、等無間緣(梵samanantara -pratyaya )、所緣緣(梵a^lambana -pratyaya )、增上緣(梵adhipati -pratyaya )。

(一)因緣

在因和緣之中屬於因的一切原因都攝在此中,因即是緣的意思,因與緣佛陀不曾有嚴格的界說,但從相對的差別說,因約特性,緣約力用說,又因是主要的,緣是指一般的。在六因中之後五因即俱有因、同類因、相應因、遍行因和異熟因屬於因緣。

(二)等無間緣

等無間是指前後心心所,體各一,如心心所中,受體是一,其餘想行識亦各是一,不會多也不會少,前心心所等與後心心所為緣,不是前受生後受,前想生後想等,此處通緣也通果。無間是指前心心所生後心心所,中間沒有其他心所間隔,也通緣通果。

(三)所緣緣

一切法可以做心王、心所所緣的境,無論有漏無漏,有為無為都可以緣它,因心王心所力量薄弱,一定要有所緣的境後,才能升起來,就好像一個很瘦弱的人,要依靠手杖才能行走一樣,唯為心法所緣的緣,為所緣緣。

(四)増上緣

即增上果的緣,在能作因中除掉等無間緣和所緣緣二種以外的緣。

關於能作因攝三緣義,有兩種看法:一能作因可攝三緣,即有力的攝増上緣、等無間緣、所緣緣,無力的只攝増上緣;二能作因唯攝増上緣,《俱舍論》中本許能作因有不障、有力二義,故許攝為三緣。

13樓:woai小元寶

其實這個「緣」本身也是因

佛教認為每個眾生都有第八

識阿賴耶識,上一世做過的事情,帶有屬性,所謂善惡無性的特性,這個事情做過之後埋藏在他們的阿賴耶識中,好比大樹的種子種在地裡,當下一世(有些當世就有,叫現世報)之後遇到合適的條件使他們因為當初的造作,或者享受好的報答,或者惡的報答,要示現這種報應就需要條件產生,比如他當官了,做生意了,遇到貴人了這些就屬於他受好報或者惡報的條件,也叫做緣。

緣就是條件的意思,任何事情要產生都離不開條件,比如我們說要造一張桌子,那麼木板,釘子,油漆之類的東西就叫做緣,也就是使這個目標達成的必要條件。

1、六因

(1)能作因:在有為法生起時,不障礙他生起,或能助他生起者。分為有力能作因和無力能作因兩種。

(2)俱有因:俱有,就是互為因,互為果,「因果同時」的意思。也分為二種:互為果俱有因和同一果俱有因。

(3)同類因:因果相似,名為同類。謂過去與現在的一切有漏法,以同類相似的法為因,故稱同類因。

(4)相應因:當"認識"發生時,「心」及「心所」必同時相應而起,相互依存。二者同時具足同所依、同所緣、同行相、同時、同事等五義,故稱「相應因」。

(5)遍行因:遍一切的雜染法,而能生起煩惱的原因,名為遍行因,又名十一行惑。

(6)異熟因:異熟,是異類而熟的意思,舊譯為果報。指善惡的因,產生了非善非惡的無記果。這是從得果的性質上來區別,和同類因、遍行因不同。特指能招致三世苦樂果報的善惡業因。

2、四緣

(1)因緣:因緣者,因即是緣的意思。在佛教「因緣論」中,通常將引生結果的主要條件稱為"因",次要條件稱為「緣」。

於此,則強調因也是眾多條件之一,故稱因緣。上面所說六因之中,除了能作因之外,其它五因均為因緣。

(2)等無間緣:又稱為次第緣。這是就心、心所而說的。當前唸的心、心所將消散時,會生起後唸的心、心所的緣。此前唸的心、心所,就稱作等無間緣。

(3)所緣緣:指心所攀緣的境界,即認識的物件。佛教認為,心是能緣,外境是所緣,所緣,就是心法生起的緣,稱為所緣緣。

(4)增上緣:不障礙或有助於他法的產生,謂增上緣。其緣體廣大,一切法都是增上緣;又心用廣大,為一切有為法的增上緣。所謂一切法,指除了自體之外,一切的有為現象均為增上緣。

3、五果

(1)增上果: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得的結果。

(2)士用果:又稱士夫果。士(士夫) :人;用:造作。士用,人的作用。謂人使用工具造作各類事情,所得的結果,稱為士用果。

(3)等流果:又稱依果、習果。自同類和遍行二因所生的果。果似因,名「等」;果從因生,名「流」。後起的果和前因,在性質上相似,稱為等流果。

(4)異熟果:又稱報果。是由異熟因所招感的果報。此果與因,既不同時,又非相隨,性質也不一樣。

(5)離系果:「系」,煩惱的繫縛。離開一切煩惱的繫縛,稱為「離系」。通過修習佛教,斷絕一切煩惱,超脫生死輪迴,稱離系果,也就是涅槃。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裡面說的因緣

因緣,佛學術語,因果,具足說是因緣果報。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條件,緣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條件,有因有緣,必然成果,此果對因來說稱為報,就是「因緣果報」,亦簡稱「因果」。

(1)無明:就是不明,乃一切煩惱的總稱。於緣起性空無所明瞭,因而妄生一切執著,此謂「無明」;

(2)行:造作義,指一切行為,即依無明所造的善惡業;

(3)識:業識,此識隨業受報,為過去業力所驅,挾持所造善惡種子而來投胎;

(4)名色:名指心識,色指形體。由於一念愛染投入母體為名,成胎後為色。所謂心物和合而成胎,胎相初成叫做「名色」。

(5)六入:即「六根」。在母胎十個月的中間,由名色漸漸成長到六根完備,於出胎後對六塵境有互相涉入的作用,故名「六入」;

(6)觸:即接觸。根、塵和合而成觸。指出胎後六根與一切外境之接觸;

(7)受:即領受。根境相對於違順二種境界上,生起苦樂二種感覺謂之「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情緒;

(8)愛:即貪愛。對於五塵欲境,心生貪著,此即為對境所起的一種貪染心;

(9)取:即妄取,追取。遇喜歡之樂境則念念貪求,必盡心竭力以求得之而後已,遇所憎之苦境則念念厭離,必千方百計以圖舍之而後已,此即為愛染欲境的一種趨求。

(10)有:即業。即有因有果,由前際因(愛取),生後際果(生老死),業力牽引,因果不亡,遂演成三界輪迴的事實來。此為所作業力感報的一種規定;

(11)生:即受生。以現在所作之業為因,依因感果,必招來世受生,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活動;

(12)老死:即老耄和死亡。諸根衰敗叫做老,身壞命終謂之死。有生就不能不死,四大和合的身軀自然從少到老,無常轉變必至於死,此即為未來受報的一種結果。

佛教所推崇的是什麼,佛教所說的 識 是什麼意思?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 覺者 佛又稱如來 應供 正遍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 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從悉達多所悟到的道理裡,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 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佛教是給人信心 給人...

佛教經內容是什麼,佛教裡的佛經的「經」是什麼意思

大部分的佛經都可以在這裡看到http bookgb.bfnn.org 如果樓主指的是佛遺教經 嗡阿吽 摘自楞伽經 而時,世尊復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 大慧 空,無生,無二,離自性相,普入諸佛一切修多羅,凡所有經悉說此義.諸修多羅悉隨眾生希望心故,為分別說顯示其義,而非真實在於言說.如是一切修多羅所說諸法...

佛教裡所說的「成佛」是一種什麼境界?什麼才稱之為「成佛」

霖然飄乎 意譯覺者 知者 覺。覺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覺之大聖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自覺 覺他 覺行圓滿三者,凡夫無一具足,聲聞 緣覺二乘僅具自覺,菩薩具自覺 覺他,由此更顯示佛之尊貴。不應把佛理解成神通廣大的神仙,佛者覺也。即得到了大智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