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消費者均衡條件分析的兩種方法分別為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現在通用的是序數效用論。
二者的差別在於序數效用論只要求假設效用程度有差別(有先後順序),而不用衡量效用大小。這比較符合實際,因為效用是一種感覺,無法計量,但是人們確實可以分出先後順序;而基數效用論假設效用是可以衡量的,不同消費品的效用是有大小的。這是它的硬傷,也是被經濟學家拋棄的原因。
它還有一個不合理的假設,即它假設貨幣的邊際效用是不變的,這顯然與邊際效用遞減是相悖的。
同一性:儘管二者有所差別,但是它們都共同的根本假設,即邊際效用遞減。無論是基數效用論還是序數效用論都是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之上的:
基數效用論認為消費者必須使他花在任何一種商品上的最後一元錢的效用相等才能實現效用最大化,而序數效用論是用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推匯出來的,無差異曲線凹向原點的形狀是由邊際效用遞減決定的,所以序數效用論也是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之上的。
ps:儘管基數效用論是有缺陷的,但是它本質上是正確的,它的理論始終是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之上的。它僅僅是畫蛇添足而已——計量大小比判斷大小更進一步。
另外在分析的時候你可以寫出兩種分析方法的均衡條件的公式或者畫出圖形,結合公式和圖形來解釋會更詳細,我這裡不方便寫出公式和畫出圖形。
邊際遞減規律是微觀經濟學用得最多的規律之一,只要大方向正確,小的錯誤就很容易修正過來。
生產者均衡條件兩種分析方法是哪兩種?
2樓:匿名使用者
生產者均衡的基本條件是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邊際成本mc=δtc/δq: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
邊際收益mr=δtr/δq: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所增加的總收益,它等於總收益的增量與銷售量增量之比。
分析方法是:
1、邊際成本線(也叫供給曲線)分析法:這是企業按照邊際成本線決定**和產出,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結果。
2、影象分析法 :如何將投入要素的組合調整到最低成本,也就是在產量為既定的情況下所耗費的成本最小。
生產者均衡的條件為 多選
3樓:匿名使用者
在短期中,均衡的條件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即 mr = mc長期均衡的條件是: mr=ar=mc=ac (ar是平均收益,ac是平均成本)
經濟學裡對長期短期沒有確切的概念,都是相對的而言的,他的定義可從生產某種商品所需生產資料才能給定長期是指所有的生產要素都可以改變,包括科技水平之類的。
短期則是指,一部分生產要素可以改變,另一部分不會改變。
還可從成本如短期考慮mc,而長期則tc,等等!!
沒有分呀?大虧
4樓:楓
選acd
生產者均衡點是等產量曲線與等成本線相切點
生產者均衡條件:
mrts(lk)=mp(l)/mp(k)=w/rb項,邊際替代率是講消費者均衡的。
e項,是邊際產量之比不是平均產量之比。
評析消費者均衡條件兩種分析方法的同一性(一般用論證形式來答)
5樓:燭火下的烏托邦
消費者均衡條件分析的兩種方法分別為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現在通用的是序數效用論。
二者的差別在於序數效用論只要求假設效用程度有差別(有先後順序),而不用衡量效用大小。這比較符合實際,因為效用是一種感覺,無法計量,但是人們確實可以分出先後順序;而基數效用論假設效用是可以衡量的,不同消費品的效用是有大小的。這是它的硬傷,也是被經濟學家拋棄的原因。
它還有一個不合理的假設,即它假設貨幣的邊際效用是不變的,這顯然與邊際效用遞減是相悖的。
同一性:儘管二者有所差別,但是它們都共同的根本假設,即邊際效用遞減。無論是基數效用論還是序數效用論都是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之上的:
基數效用論認為消費者必須使他花在任何一種商品上的最後一元錢的效用相等才能實現效用最大化,而序數效用論是用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推匯出來的,無差異曲線凹向原點的形狀是由邊際效用遞減決定的,所以序數效用論也是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之上的。
ps:儘管基數效用論是有缺陷的,但是它本質上是正確的,它的理論始終是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之上的。它僅僅是畫蛇添足而已——計量大小比判斷大小更進一步。
另外在分析的時候你可以寫出兩種分析方法的均衡條件的公式或者畫出圖形,結合公式和圖形來解釋會更詳細,我這裡不方便寫出公式和畫出圖形。
邊際遞減規律是微觀經濟學用得最多的規律之一,只要大方向正確,小的錯誤就很容易修正過來。
分析生產者的均衡條件 20
6樓:何物安魂
mr=mc,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
簡述兩種要素情形下的生產者均衡
7樓:慧聚財經
生產者均衡的基本條件:mr=mc,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邊際成本mc: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
mc=δtc/δq
邊際收益mr: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所增加的總收益,它等於總收益的增量與銷售量增量之比。
mr=δtr/δq
兩種生產要素時,生產者均衡:
mpl/mpk=pl/pk
什麼是生產者均衡?生產者均衡的需要什麼條件?
8樓:慧聚財經
生產者均衡即是使得生產者達到既定成本下產量最大或者既定產量下成本最小的各個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
通常討論兩種可變要素下的生產者均衡,即勞動和資本兩種生產要素,生產者均衡條件為:
mpl/mpk=pl/pk
mpl代表勞動的邊際產量,pl表示勞動的**;
mpk表示資本的邊際產量,pk表示資本的**。
如何理解消費者均衡條件兩種分析方法的同一性
9樓:燭火下的烏托邦
消費者均衡條件分析的兩種方法分別為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現在通用的是序數效用論。
二者的差別在於序數效用論只要求假設效用程度有差別(有先後順序),而不用衡量效用大小。這比較符合實際,因為效用是一種感覺,無法計量,但是人們確實可以分出先後順序;而基數效用論假設效用是可以衡量的,不同消費品的效用是有大小的。這是它的硬傷,也是被經濟學家拋棄的原因。
它還有一個不合理的假設,即它假設貨幣的邊際效用是不變的,這顯然與邊際效用遞減是相悖的。
同一性:儘管二者有所差別,但是它們都共同的根本假設,即邊際效用遞減。無論是基數效用論還是序數效用論都是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的規律之上的:
基數效用論認為消費者必須使他花在任何一種商品上的最後一元錢的效用相等才能實現效用最大化,而序數效用論是用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推匯出來的,無差異曲線凹向原點的形狀是由邊際效用遞減決定的,所以序數效用論也是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之上的。
ps:儘管基數效用論是有缺陷的,但是它本質上是正確的,它的理論始終是建立在邊際效用遞減規律之上的。它僅僅是畫蛇添足而已——計量大小比判斷大小更進一步。
另外在分析的時候你可以寫出兩種分析方法的均衡條件的公式或者畫出圖形,結合公式和圖形來解釋會更詳細,我這裡不方便寫出公式和畫出圖形。
邊際遞減規律是微觀經濟學用得最多的規律之一,只要大方向正確,小的錯誤就很容易修正過來。
生產者均衡題目,簡答題 生產者均衡的實現條件? 有哪位好心人具體的告訴下!!!!
理論上說你的方法我覺得是對的。是這樣的,書上的公式是長期的最大利潤的演算法,就是說當k可變時,所最恰當的勞動資產比,因為那時平均成本最低。但是在短期,k已經定了,最低的平均成本並不能帶來最高的利潤。十個時平均成本是。再生產一個的邊際成本會高於平均成本,使平均成本提高。但還是沒有售價高,所以因取後面的...
蘑菇屬於生產者還是分解者,蘑菇屬於生產者還是分解者,為什麼?
湛海瑤 分解者,因為它們營腐生生活 攝取死體有機物為自己提供營養,而且分解者是真菌與細菌,蘑菇是菌類,所以蘑菇屬於分解者 抹茶乳酪 在生物圈中,由生產者 消費者與分解者所組成。生產者主要是植物,消費者主要是動物,而分解者是真菌與細菌。因為蘑菇是菌類,所以蘑菇屬於分解者。我們經常看到熱帶雨林裡,在潮溼...
生產者均衡,和完全競爭市場,不完全競爭的那幾個市場的短期均衡
慧聚財經 生產者均衡的基本條件 mr mc,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邊際成本mc 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邊際收益mr 廠商每多銷售一單位商品所增加的總收益,它等於總收益的增量與銷售量增量之比。完全競爭市場短期均衡 mr mc ar p 長期均衡 mr lmc smc lac sac,mr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