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說明元四家藝術之異同,「元四家」各自的藝術特點

時間 2021-05-09 19:09:32

1樓:霍金在思考

元四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

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元代畫家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被稱為「元四家」。他們都向往過陶淵明式的隱居生活,願與「深山野水為友」,以畫山水抒發胸中逸氣。儘管作畫以真山真水為依據,而取意總是給人以冷落、清淡或荒涼之感,一般不畫或極少畫人物。

黃公望(1269—1354):做過小官,因好打抱不平,得罪權貴,曾兩次下獄,幾乎喪命。出獄後棄官當了道士,隱居於浙江富春江。

長卷《富春山居圖》是其代表作,曾被視為後代數百年間學習山水畫的第一範本,被比作書法中王羲之的《蘭亭序》;王蒙(1308—1385):曾在黃鶴山中隱居近30年,他的山水畫用筆熟練,筆力雄勁,寫實能力強,《青卞隱居圖》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倪瓚(1301—1374):出身殷富,青年時期生活安逸,曾學佛參禪。

晚年賣去家產,雲遊四方。《漁莊秋霽圖》是其傑作;吳鎮(1280—1354):性情孤傲,早年以賣卜為生,詩書畫成後也不肯與富貴來往,隱居終身。

《蘆花寒雁圖》是其代表作。

「明四家」是指繼承「元四家」的傳統,在繪畫上有極高造詣的四位明代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他們都是「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沈周(1427—1509):

江蘇吳縣(今蘇州市吳中區)人,出身於書畫世家,具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最善於畫人物。代表作《滄州趣圖》;文徵明(1470—1559):長洲(今蘇州)人,畫家兼詩人,能畫人物、山水、花鳥,以細筆畫山水的作品最佳。

代表作《蘭亭修禊圖》。唐寅(1470—1524):唐伯虎,蘇州人,才藝過人,不論山水、人物、花鳥都有卓越成就。

《騎驢思歸圖》即是他的傑作之一;仇英(?—1552):太倉人,漆工出身,是人物、山水畫高手,被稱為「異才」。

他取各家之長自成一家。《桃園仙境圖》是他畫山水畫的傑作之一。

2樓:80鋪子

元代山水畫的四位代表畫家的合稱。主要有二說:一是指趙孟頫 、吳鎮、黃公望、王蒙四人,見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附錄》。

二是指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人,見明代董其昌《容臺別集·畫旨》。第二說流行較廣。 也有將趙孟頫 、高克恭、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六家」。

畫風雖各有特點,但主要都從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重筆墨,尚意趣,並結合書法詩文,是元代山水畫的主流,對明清兩代影響很大。

「元四家」各自的藝術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元四家」都擅長水墨山水併兼工竹石,為典型的文人畫風格,各自的藝術特點如下:

1、黃公望:擅畫山水,其畫注重師法造化,以書法中的草籀筆法入畫,有水墨、淺絳兩種面貌,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所作水墨畫筆力老到,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

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

2、王蒙:作品以繁密見勝,重巒疊嶂,長鬆茂樹,氣勢充沛,變化多端,喜用解索皴和牛毛皴,乾溼互用,寄秀潤清新於厚重渾穆之中,苔點多焦墨渴筆,順勢而下。兼攻人物、墨竹,並擅行楷。

3、倪瓚: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

以側鋒幹筆作皴,名為「折帶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

4、吳鎮:擅畫山水、梅花、竹石。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取馬遠、夏圭,乾溼筆互用,尤擅帶溼點苔。

水墨蒼莽,淋漓雄厚。喜作漁父圖,有清曠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調簡率遒勁。

精書法,工詩文。

擴充套件資料

元四家是指元代山水畫的四位代表畫家的合稱。流行的說法指的是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人,元四家的畫風雖各有特點,但主要都從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重筆墨,尚意趣,並結合書法詩文,是元代山水畫的主流,對明清兩代影響很大。

元四家四人均是江浙一帶人,他們生活在元末社會動亂之際,在藝術上都受到趙孟頫的影響,通過他們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巧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後世的繪畫,尤其是「南宗」一派影響巨大。

4樓:喵喵喵

1、黃公望

黃公望,元朝著名畫家,本姓陸,名堅,漢族,後過繼永嘉平陽縣黃氏為義子,因改姓名,字子久,號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

中年當過中臺察院椽吏,後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帶賣卜,作《道藏》,並收入金月岩編、黃公望傳,闡述全真派內丹原理和**。

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趙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畫筆力老道,簡淡深厚。又於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稱「淺絳山水」。晚年以草籀筆意入畫,氣韻雄秀蒼茫。

2、王蒙

王蒙,元畫家。字叔明,號香光居士。元末官理問,棄官後隱居臨平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明初王蒙出任泰安知州,因胡維庸案牽累,死於獄中。

王蒙外祖父趙孟頫、外祖母管道昇、舅父趙雍、表弟趙彥徵都是元代著名畫家。王蒙的山水畫受到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後來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綜合出新風格。

王蒙尤擅畫山水,寫景稠密,佈局多重山覆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點,表現林巒鬱茂蒼茫的氣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僅次於黃公望,後人將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為「元四家」。

3、倪瓚

早年畫風清潤,晚年變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曠逸,筆簡意遠,惜墨如金。以側鋒幹筆作皴,名為「折帶皴」。

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數筆,逸氣橫生。書法從隸書入,有晉人風度,亦擅詩文。

4、吳鎮

吳鎮,字仲圭,號梅花道人,嘗自署梅道人。工詞翰,草書學辯光,山水師巨然,墨竹宗文同。擅於用墨,淋漓雄厚,為元人之冠。

兼工墨花,亦能寫真。十**歲開始學畫,年輕時遊歷杭州,吳興,飽覽太湖風光。開眼界,長見識,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啟迪了他創作靈感。

其工詩文書法,繪畫題材多為漁父、古木、竹石之類,善畫山水、梅花。草書學鞏光,山水師法董源、巨然而又獨出機杼,以雄強筆法輔以豐富墨法,自有一種蒼茫沉鬱、古厚純樸之氣。精寫竹,師李衎,晚年則專寫墨竹。

擴充套件資料

1、元四家的主要代表作品

黃公望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富春山居圖》前段稱《剩山圖》,現藏浙江省博物館;後段較長稱《無用師卷》,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快雪時晴圖》等;

王蒙的主要代表作品有:《青卞隱居圖》、《春山讀書圖》、《葛稚川移居圖》等;

倪瓚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六君子圖》《漁莊秋霽圖》《江岸望山圖》等;

吳鎮傳世作品《漁父圖》、《秋江漁隱圖》、《秋山圖》等。

2、元四家藝術上的共同特點:

(1)「元四家」山水重於筆墨,講求風格。他們在作品中通過山水抒發一定理想,並提拔詩文加以闡述。

(2)形勢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淺絳,形成不同的風貌,但情調多流於傷感、淡泊、孤寂,反映了時代動亂中無可奈何的情緒。

(3)在藝術功能上標榜「寫胸中逸氣」「自娛」而不趨附社會審美愛好。

5樓:寶依白頓赫

元代山水畫的四位代表畫家的合稱。主要有二說:一是指趙孟頫、吳鎮、黃公望、王蒙四人,見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附錄》。

二是指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四人,見明代董其昌《容臺別集·畫旨》。第二說流行較廣。

也有將趙孟頫

、高克恭、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合稱為「元六家」。畫風雖各有特點,但主要都從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重筆墨,尚意趣,並結合書法詩文,是元代山水畫的主流,對明清兩代影響很大。

6樓:藍衍涼

吳鎮(1280-1354),浙江嘉興人,博學多識,性情孤傲,隱居鄉里,在杭州以賣卜為生。他的畫師承巨然,善用溼墨,充分發揮水墨畫的特性。他的畫風沉鬱蒼莽。

傳世作品有《嘉禾八景圖》、《水村圖》等。

王蒙(1308-1385),湖州人,生活於元末明初,明初曾任泰安知州,後被牽連入獄而死。他從小向外祖父趙孟 學畫,長大後與黃公望、倪瓚多有交往。他作畫喜用焦墨渴筆,點細碎苔點,畫面繁密充實。

他善畫江南林木豐茂的景色,溼潤華滋,意境幽遠。代表作品有《青卞隱居圖》、《夏日山居圖》、《春山讀書圖》等。

黃公望(1269-1354),常熟人,年青時作過小官,因別人的事牽連入獄。出獄後改名"一峰",並當了道士,開始畫畫。50歲後隱居杭州,專心於山水畫創作。

黃公望得到舅舅趙孟 的傳授,融合宋代各大家之所長,到了晚年,又"臥青心,望白雲",深入到大自然中觀察體悟,形成自己"氣清質實,骨蒼神腴"的藝術風格。他的代表性作品《富春山居圖》,花了七年時間完成,高33釐米,橫長396.6釐米。

將富春江兩岸數百里精萃收聚於筆下。畫家中鋒、側鋒兼施,尖筆、禿筆並用,長短幹筆皴擦,溼筆披麻,渾成一體。

倪瓚(1301-1374)是無錫人,家境富足。朱元璋起義後,他棄家出走。"扁舟蓑笠,往來湖泖之間"達二十年之久。

他的畫主要表現太湖一帶風光,取平遠法構圖,簡略曠遠。他善用側鋒淡墨,幹筆皴擦,作品筆墨精粹,意境幽遠。代表作品有《漁莊秋霽圖》、《紫芝山房圖》、《江岸望山圖》。

倪瓚主張繪畫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多為文人畫家所稱道。

7樓:兔兒o笨笨

元四家——指元代的四位畫家黃公望、吳鎮、倪瓚、王蒙,他們的創作集中體現了元代山水畫的最高成就。四家既有各自的鮮明個性特點,又都具有元代山水畫的時代風貌。他們強調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狀物寄情,屬於典型的文人畫,對明、清繪畫影響巨大。

黃公望(1269~1354)

中國元代畫家,書法家,元四家之一。原姓名陸堅,因過繼浙江永嘉黃氏,遂改姓名,字子久,號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等。關於他名與字的來歷,頗有趣味。

因黃公望父親得子後,友人來賀,說:「黃公望子久矣!」,因而黃父為其取名作「公望」,字子久。

江蘇常熟人。曾做過小吏,因受累入獄,出獄後隱居江湖,入道教全真派。工書法,善詩詞、散曲,頗有成就,50歲後始畫山水,師法趙孟頫、董源、巨然、荊浩、關仝、李成等,晚年大變其法,自成一家。

其畫注重師法造化,常攜帶紙筆描繪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勝景。以書法中的草籀筆法入畫,有水墨、淺絳兩種面貌,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黃公望的繪畫在元末明清及近代影響極大,畫史將他與吳鎮、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

著《山水訣》,闡述畫理、畫法及佈局、意境等。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溪山雨意圖》、《剡溪訪戴圖》、《富春大嶺圖》等傳世。黃公望的山水畫,很多創作於70歲以後,在富春江畔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長636.

9釐米,高33釐米,用水墨技法描繪中國南方富春江一帶的秋天景色。在構思時,他跑遍了春江兩岸,用

六、七年時間才畫成,畫面表現出秀潤淡雅的風貌,氣度不凡。他在創作風格上主張學習前人,並提出見到好山好水就隨時寫生,不被動繪畫創作。 作為地位顯赫的富貴文人畫家,王原祁更關注純真的繪畫語言,他"為藝術而藝術"的迷狂心態,值得後人學習。

吳鎮一生貧寒,曾賣卜為生。性情孤峭,嘗隱居自適,少與文士縉紳往來,當時鮮有知者。他博學多識,性情孤高,開始不輕易給人畫畫。

他說「二十年後不復如此」,後來果然成名。工草書,能詩,擅善水墨山水。他的作品較多,有《漁父圖》(故宮博物院藏),《清江春曉圖》,《秋江漁隱圖》,《雙鬆平遠圖》(在臺灣)。

《嘉禾八景圖》等作品。其中《漁父圖》,寄寓他嚮往自然,隱遁避世的思想。

倪瓚(1301~1374)元代畫家、詩人。一說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又署雲林子,或雲林散人,別號荊蠻民、淨名居士、朱陽館主、莆閒仙卿、幻霞子、東海農、無住庵主、絕聽子、曲全叟、滄海漫士、懶瓚、東海瓚、奚元朗。

無錫(今屬江蘇)人。世居無錫祗陀裡,多喬木,建堂名雲林,因以雲林自號。他一生不做官,其家是吳中有名的富戶;但倪瓚不願管理生產,自稱"懶瓚",亦號"倪迂"。

性好潔,服巾日洗數次,屋前後樹木也常洗拭。家中藏書數千卷,親手勘定。擅山水、竹石、枯木等,其山水師法董源、荊浩、關仝、李成 ,加以發展 , 畫法疏簡 ,格調天真幽淡。

作品多畫太湖一帶山水,構圖平遠,景物極簡,多作疏林坡岸,淺水遙岑。用筆變中鋒為側鋒,折帶皴畫山石,枯筆幹墨,淡雅鬆秀,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墨竹蕭爽清麗。

論畫主張抒發主觀感情,認為繪畫應表現作者「胸中逸氣」,不求形似,說「僕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其繪畫實踐和理論觀點,對明清文人畫家有很大影響,享譽極高,畫史將他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稱元四家。工書法,擅楷書,古淡秀雅,得魏晉人風致。

作品有:《江岸望山圖》、《竹樹野石圖》、《溪山圖》、《六君子圖》、《水竹居圖》、《松林亭子圖》、《獅子林圖》卷、《西林禪室圖》、《幽 寒鬆圖》、《秋林山色圖》、《春雨新篁圖》、《小山竹樹圖》、《容膝齋圖》、《修竹圖》、《紫蘭山房圖》、《梧竹秀石圖》、《新雁題詩圖》等。有《水竹居圖》、《容膝齋圖》、《漁莊秋霽圖》、《虞山林壑圖》、《幽澗寒鬆圖》、《秋亭嘉樹圖》、《怪石叢篁圖》、《竹枝圖》等傳世。

王冕《送楊義甫訪雲林》說,倪瓚"牙籤曜日書充屋,彩筆凌煙畫滿樓"。

王蒙元畫家。字叔明,號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吳興)人。王蒙能詩文,工書法。

尤擅畫山水,得外祖趙孟頫法,以董源、巨然為宗而自成面目。寫景稠密,佈局多重山覆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點,表現林巒鬱茂蒼茫的氣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

所作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僅次於黃公望,後人將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為「元四家」。傳世的代表作《青卞隱居圖》、《春山讀書圖》,上海博物館藏;《葛稚川移居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秋山草堂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四家 的繪畫特點有何不同,“元四家”各自的藝術特點

元四家元四家 指中國畫上的黃公望 王蒙 倪瓚 吳鎮四位元代畫家。其共同特色,是以 雅潔淡逸 山水畫風。強調水墨畫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四人同處於一個時代,年齡相近,他們的風格和特點 黃公望是山川深厚,草木華滋 王蒙是畫山水多至數十得,樹木不下數十種,千巖萬壑,迦環重迭 吳鎮山水蒼茫沉鬱 倪瓚山水,所...

問元四家 明四家 清六家 四僧 珠山八友各指誰

元四家元代山水畫的四位代表畫家的合稱。主要有二說 一是指趙孟頫 吳鎮 黃公望 王蒙四人,見明代王世貞 藝苑卮言 附錄 二是指黃公望 王蒙 倪瓚 吳鎮四人,見明代董其昌 容臺別集 畫旨 第二說流行較廣。也有將趙孟頫 高克恭 黃公望 吳鎮 倪瓚 王蒙合稱為 元六家 畫風雖各有特點,但主要都從五代董源 北...

元四家對後世的山水畫產生了什麼影響

柳蜈 影響元四家對於山水畫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四人均是江浙一帶人,都擅長水墨山水併兼工竹石,為典型的文人畫風格,他們生活在元末社會動亂之際。雖然每個人社會地位及境況不盡相同,但他們不得意的遭遇是相似的,在藝術上都受到趙孟頫的影響,通過他們的探索和努力,使中國山水畫的筆墨技巧達到了一個高峰,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