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出處

時間 2021-05-14 11:18:59

1樓:

出處:《論語》

1、原文: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4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2、 譯文: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

」子貢說:「你如果不說話,那末我們這些學生還傳述甚麼呢?」孔子說:

「天未嘗說話呢?4季照舊執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甚麼話呢?

」《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

《論語》成書於戰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古時稱為方術士,擅長祭祀,算命等),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三種不同的本子: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二十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二十二篇,其中二十篇的章句很多和《魯論語》相同,但是多出《問王》和《知道》兩篇。

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現的《古文論語》(《古論語》)二十一篇,也沒有《問王》和《知道》兩篇,但是把《堯曰篇》的「子張問」另分為一篇,於是有了兩個《子張篇》,篇次也和《齊論》《魯論》不一樣,文字不同的計四百多字。

2樓:毛線啊這是

【原文】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譯文】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你如果不說話,那麼我們這些學生還傳述什麼呢?」孔子說:「天何嘗說話呢?四季照常執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麼話呢?」

應該就是論語上有了..具體的真的很難找的..

3樓:月兮書記

論語·陽貨第十七——天何言哉

4樓:手機使用者

這不是 論語 陽貨裡的嗎 孔子說的

「天何言哉! 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出處

5樓:野渡橫舟一尾魚

孔子說的吧?對他某個**說的 我欲不言 **問為啥 他就這麼回答的

6樓:我叫

這是出自《論語》中的第十七篇 陽貨十七

解釋論語的書籍千千萬萬,有古人有現代人 所以具體到哪本書是真的很困難。

硬要說的話 你可以看中華書籍出版的《四書章句集註》裡面的論語篇或者是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註》

7樓:迎風前行

出自論語陽貨篇第十七

英文翻譯: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分析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是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天何嘗說話呢?四季照常執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麼話呢?」

《論語》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9樓:匿名使用者

不算,這是自然規律。這句話出自春秋孔子及其**《論語·陽貨》。

原文: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譯文: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

」子貢說:「您如果不說話,那我們這些學生傳述什麼呢?」孔子說:

「天說什麼話了嗎?四季照樣執行,萬物照樣生長,天說什麼話了嗎?」

這是孔子與**的一段有趣的對話,含有哲學思辨的意味。他用天不言,而四季照樣執行,百物照樣生長的現象來作比喻,向學生闡釋一切規律、法則皆無言而自化,端賴自己觀察發現的道理。實際上是用無言來啟發**向更廣闊、更深層的領域去思考。

10樓:竹林豹

天何言哉 - 出處

出自《論語。陽貨》.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何言哉 - 原句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1)如不言,則小子(2)何(3)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4)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5)哉?」

註釋(1)子:夫子,老師(2)小子:學生.

(3)何:什麼,原又為儋也,肩挑(這裡應指肩負)(4)四時:四季.

(5)言:說,(這裡「言哉?」 指「還能怎麼說?

」).翻譯孔子說:「我不想說話了」子貢說:「作為夫子如果不說話,那我們這些學生用什麼肩負禮的傳述呢?

」孔子說:「天肩負的還能怎麼說?四季更替了,萬物生長了,天肩負的還能怎麼說?

」新譯文剖析

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是因為之前孔子說不想說話了,而子貢說孔子作為老師,面對學生應該說話,而孔子卻認為自己象天一樣,所說或做的已經都盡責了。總的來說是孔子怪學生不會悟.有人把「天何言哉」解成天是不會言語的,那是不對孔子思想的,從《論語.

八佾》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子曰:

「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譯:

王孫賈問孔子:「與其討好於奧(一個級別的神仙),寧可討好灶神,這是什麼道理?」孔子說:

「不對,得罪了天,是誰也無法禱告的.」)我們知道,孔子認為天是最大的神,天是有意志的,所以這的「天何言哉」不是天不會說話,是天已經盡責,不必說話的意思.如果把這話翻譯成天是不會說話,無疑是說孔子不肯教學生,還推託到天上去,那是說不通的。

11樓:糾正歷史錯誤

【原文】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譯文】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

「你作為老師不說話,那麼我們這些學生還怎麼肩負傳述禮呢?」孔子說:「「老天肩負的怎麼說?

四季更替,五穀生長,老天肩負的怎麼說?」

行應作「更替」,生指生長,這「言」不是天說,而是孔子自己的語氣,「怎麼說?」或「說」

這句話原來翻譯都不對,主要解釋應該在「何」字,當時這字不是「什麼時候」,何為「儋」,指用肩挑,這裡應該指肩負,應該是「老天肩負的怎麼說?四季更替,五穀生長,老天肩負的怎麼說是?」符合孔子認為天是有意志的.

分析:子貢怪孔子不陳述下去,孔子卻認自己象天一樣已經盡了本份,還怎麼去說?怪學生們不會悟.

這是很合理的推斷,而原這些的翻譯,把孔子說成是個不肯教學生,還推拖到天上去,莫非怪學生不給錢?那真是沒頭沒腦的了.

12樓:糊塗的木頭人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載,是謂玄德。意思是:生養了萬物而不據為己有,生養了萬物而不自恃有功,生養了萬物而不做他們的主宰,可以稱的上高尚的品德。 玄:天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意思是:天的規律是滋潤萬物而不損害萬物,聖人的規律是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的規律要效法地的規律(厚德載物),地的規律要效法天的規律(清靜無為),天的規律要效法道(敦樸、實在、虛無),道就效法他本身的樣子。

總意就是天是滋潤萬物,不與萬物相爭,不居功的,清靜無為的,沒有私慾的,萬物生焉是他包容化育的結果。天沒有說一句話,然而四時運轉不息,萬物得以滋生。

13樓:菠蘿蜜

天只是個誠體,只是個生生不已或者純亦不止的本體,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只是天之自然之行,天沒有人格性,故不言也。

14樓:匿名使用者

無言而言,你說的言已經落入形式了。天何其妙哉,四時百物都是它完美的註釋,我們只能悟,然後心領神會。

15樓:千雲夜

這裡的「言」就是指說話而已,這幾句是說:真理在那裡,真實在那裡,世界在那裡,不在於我說與不說,不在於我說什麼,不在於人怎麼說。想知道道理?

別聽我的,我說不完,要自己去看,因為道理就在那裡。

這幾句有很明確的唯物觀,意識不決定物質,說的甚為實在

16樓:瓜在丹佛

不算 這是自然規律

【原文】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譯文】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你如果不說話,那麼我們這些學生還傳述什麼呢?」孔子說:「天何嘗說話呢?四季照常執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麼話呢?」

分析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含義

17樓:稷下薯

這個問題知道里有好幾個了啊

說說我的翻譯吧:天說了什麼呢?四季更替,萬物生髮。天為什麼要說呢!

也就是說,天沒說話,可是四季萬物還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執行,所以天為啥要說話!結合這四句的出處,孔子是以天作比,解釋自己為什麼打算不說話了。

18樓:s軍

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保證看了還想看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是對聯嗎

q王小年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不是對聯,出自李白的 上安州裴長史書 意思是蒼天閉口不言,卻使四季不斷執行 大地默默不語,卻讓萬物蓬勃生長。可以做為對聯。原句 白聞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白人焉,非天地也,安得不言而知乎?翻譯 我聽人講過,蒼天閉口不言,卻使四季不斷執行 大地默默不...

胡天八月不飛來山迴路口白草折寸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送君去千秋一夜為三橫角弓空留馬行處

堅強破壁者 胡天八月不飛來,成 山迴路口白草折。為 寸光不與四時同,你 接天連葉送君去。的 千秋一夜為三橫,唯 角弓空留馬行出。一 胡天八月不飛來,不飛來 即 胡天 二字去掉 八月 還剩 古二 二字合一起是 呈 字諧 成 字 山迴路中口百草折,山迴路口 即 十 字 百草 即 木 字,合起來是 未 字...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詩的名字是什麼

清溪看世界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這句話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 上安州裴長史書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字面意思是,天不會說話,可是四季交替,地不會說話,可是百物生長。比喻,天地之間萬事萬物各有其自身的規律,它們各自按照其自身規律去運動,無法逆轉,也無法阻止,這就是自然。如今,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