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明月的回憶
想一想,這句話真的象是藏了一些哲理。即以自心測他心。從意識角度講,自我意識認可的理論之中。想當然的現實是什麼?
2樓:煩惱即菩提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怎麼會人人心中都有佛,那佛就不是佛了......此句怎講?
3樓:匿名使用者
既然你說討論做人態度,那麼我從這裡理解的就是要見人為佛。也就是說善待他人。。。可能很直白,不過當你見人為佛時則你就是佛了,當你善待每個人你的世界自然就是善的了。
所謂善待不是虛偽的僅僅那樣對待,而是真心的尋找對方優點和善點,說著簡單,其實最難。我是這樣理解了,希望對你有參考的價值。
我一直相信釋迦牟尼說的一句話: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 10
4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說過的一句話:「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麼」。所以我也相信:
「無論我走到**,那都是我該去的地方,經歷一些我該經歷的事,遇見我該遇見的人」 ––––若無相欠!怎會遇見!
釋迦牟尼佛沒有說過這句話。但這句話的意思如下。
1、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有情眾生這個相聚,都是緣聚緣散,都在一個緣上。
2、如果這個緣很重,這就變成一家,家親眷屬;如果疏遠一點,就變成朋友這一類的,關係就比較疏淡了。
3、我們在路上遇到一個陌生人,他跟我們點頭笑笑也是緣;遇到一個陌生人,他看你不順眼而瞪你一眼,那也是緣,那是很疏、很淡的緣。
4、人與人之間,沒有緣不會聚在一起。這個緣,佛告訴我們,它有四大類,這不能細說,細說非常非常地複雜。佛把緣歸納為四大類,所謂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5、 沒有這四種緣分,人不會聚集在一起,只要跟你有往來,一定是有這四種緣分。縱然相遇不相識,所謂陌生人,在這一生當中,只要與自己發生關係,必定是過去生中有這四種業緣。
6、夫妻的關係,也總離不開這四種緣。夫妻是緣,有報恩的,恩愛夫妻;有抱怨的,結婚之後永遠不會和睦,會給你帶來家庭糾紛;有討債的,有還債的,總是四種緣。
5樓:阿超說相聲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裡該出現的那個人,絕非偶然!
6樓:夏天童鞋
這話與佛教無關,是世人自編的。
最早的出處查不到了
大概應該是,妄說世間法,妄解佛實意的言論,樓主如果想信佛,不要理會這些世間**家散文家所寫的東西。
這句話是消極的,一切只隨緣,而不思進取。不明路在自己腳下,只認前路已定。
佛教是緣起論,而非宿命論。佛教是活在當下,而不是逃避現實。佛教是積極面對榮辱八風,而非自找安慰。
世人當正信佛教,莫把佛教當大神兒。
7樓:匿名使用者
前半句咋一聽有點像,似乎有隨緣生緣滅,活在當下之意,後半句就很low了,佛說不取法,也不取非法,若取法,便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我覺得有人教會了我什麼,便是著了我相,因為是~我覺得,這種話也就騙騙外行啦
8樓:匿名使用者
釋迦牟尼:這話我可沒說過。。。
9樓:匿名使用者
這話是很有哲理的,可真的是釋迦佛說的嗎?
在哪部佛經,原話是怎麼說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自己的生命中出現的人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你不一樣的東西,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
11樓:亞當
我確實說過這句話,有一次和玉帝喝醉了,隨便說了幾句,不知道誰給記下來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夢見過我遇見了我。總而言之萬物為一體,沒有他人和自我的分別,佛法的法只是一個名稱沒有什麼佛法可言,自我也是一個名稱,用船渡河難道還把船背在身上嗎?
13樓:匿名使用者
後人自編的 佛祖根本沒這句話
14樓:墨生香
說的對,至於是不是他說的,無所謂,這句話讓人聽感覺好
15樓:aaa**王
可以說-----世間一切沒有對錯 只有因果。一切因緣生 萬般不由人 一切因緣滅 還自虛空來
16樓:有緣人會信
這輩子,能夠相遇的人都是有緣人,即使他在不斷地
折磨你,他也是在用另一種方式成就你。這一生,你一見鍾情的人,就是你最大的冤親債主。因為生命裡每個遇見,都是還債與索債,報恩與抱怨的關係。
所以不要委屈,緣來,接受,並用誠心將它化解,超度成順緣。因為,修行的今生只為,了因,了緣,了凡塵。
有佛的人看什麼都是佛,心中有屎的人看什麼都是屎
17樓:荒誕不經
心中有佛所見皆佛。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沒覺悟的佛。 心中有佛,所見皆佛,是淨觀修法,是開悟後,所感知證悟的。心中有佛,恆持光明,生起大智慧。
一說是與佛印者:宋代大文豪蘇軾非常喜歡談佛論道,和佛印禪師關係很好。有一天他登門拜訪佛印,問道:
「你看我是什麼。」佛印說:「我看你是一尊佛。
」蘇軾聞之飄飄然,佛印又問蘇軾:「你看我是什麼?」蘇軾想難為一下佛印,就說道:
「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聽後默然不語(也許是氣的說不出話)。於是蘇軾很得意的跑回家見到蘇小妹,向她吹噓自己今天如何一句話噎住了佛印禪師。
蘇小妹聽了直搖頭,說道,「哥哥你的境界太低,佛印心中有佛,看萬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別人也就都是一坨屎。」
一說是與惠崇者:蘇東坡與惠崇和尚戲語,蘇東坡說:「我看你像牛屎。
」惠崇說:「我看你像如來。」蘇東坡不解,這和尚怎麼以德報怨呢?
問其妹妹蘇小妹。蘇小妹說:「心存牛屎,看人都如牛屎;心存如來,看人都是如來。
」東坡有所悟。
18樓:有教而誅
對,也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樣!
眾生看佛是佛,看人是人,而佛看眾生都是佛。
19樓:一心念佛行孝謙
南無阿彌陀佛!頂禮仁者!
末學恭錄淨空老法師開示:佛眼看眾生都是佛,眾生看諸佛都是眾生 希望對仁者的疑問有所幫助
摘自淨土大經科注(二次講)-第60集
修行,用功在**用?在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用功。能夠做到不執著,這就是阿羅漢,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沒有執著,但是他有分別、有起心動念,這是阿羅漢,這人稱為正覺。
不被境界所迷,不被外境所影響,這是聖人。不但不執著,連分別都沒有,分別心都沒有,這人是菩薩。不起心不動念就叫成佛,這個佛是法身大士,實報莊嚴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見色聞聲不起心、不動念。
我們修行要在境界裡修,離開境界怎麼修?不起心不動念,心是清淨的,心是平等的。淨宗同仁怎麼個修法?
看到所有一切眾生都是阿彌陀佛,你不要認為這是好,那個是壞,錯了,平等;好人、壞人統統是阿彌陀佛,恭喜你,你成佛了,你是阿彌陀佛。佛眼看眾生都是佛,眾生看諸佛都是眾生,所以境界不是一定的,隨著你念頭變,你用什麼心,外面境界全變了。所以,災難不可怕,災難可以化解,我心裡頭一片全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沒聽說有災難。
我是個真正修彌陀法門的人,我住在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不會有災難。周邊地方有災難,這個地方不會有災難,為什麼?境隨心轉,就這麼個道理。
哪個地方有真正修行人,這個地方就是福地,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淨空老法師開示:如何修「禮敬諸佛」?
普賢菩薩普賢行裡頭,最重要的綱領,末後「十大願王」,是整個《華嚴》修學的十個大綱,我們稱它為十大願王。普賢菩薩所修的,無量無邊的德行,歸納起來都不超過這十個總綱領。十個總綱領裡面,大家都念得很熟,我相信每一位同修,都能夠背得出來。
雖然你會念,意思你不懂。你說你懂,囫圇吞棗的懂。實在講,你不清楚、不明白。
第一個「禮敬諸佛」,我們因為時間的限制,也不能細說,只能介紹一個大概。你看看,佛家的教學禮敬在先,儒家的教學也是禮敬在先。教你什麼?
教你禮敬。禮敬是什麼?禮敬是性德,就是你自性裡面的德能自然的流露,不是外來的。
普賢行是每一個行門都與自性相應,都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他能夠圓成佛道。佛在經上常講,「菩薩不修普賢行,不能圓成佛道」,道理就在此地。
儒家,我們看《禮記》。你開啟《禮記》,第一句,「曲禮曰:毋不敬」。
毋不敬就跟此地禮敬諸佛意思完全相同。儒家這些聖賢,跟佛法的佛菩薩,沒有見過面,沒有往來過,現在說沒有溝通過,他們教學的理念、方法,幾乎完全相同。正是我們中國人所講,「英雄所見,大略相同」,英雄所見。
教人什麼為先?禮敬為先。儒家的禮敬,實在講包括身、語、意三業;身敬、口讚歎、意存真誠。
佛法講得更透徹。禮,表現在外面,恭恭敬敬;敬,存在心,心有真誠、有敬意。
諸佛是我們禮敬的物件。諸佛是誰?佛經上講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這都是諸佛。
過去佛,我們在經典上看到,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的,過去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也給我們介紹了不少,大家最熟悉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東方琉璃世界藥師如來,現在佛。未來佛是誰?
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這個禮敬範圍就廣了。我們對阿彌陀佛怎樣的恭敬,對所有一切眾生同一個恭敬心。
如果說,我對於阿彌陀佛、對於一切眾生,這個恭敬心有差等,你不是修普賢行。你要對所有一切眾生那個恭敬心,跟對阿彌陀佛完全平等,你這才叫修普賢行。普賢行跟普通菩薩修的這個禮敬不一樣,就在這個地方,他是平等心。
換句話說,就是經題上講的,你用清淨心、平等心,修禮敬諸佛,這叫做普賢行;心不清淨、心不平等,你所修的不是普賢行。
所有一切眾生,對我有恩的、對我有怨的、幫助我的、侮辱我的、陷害我的,都是佛,不能有差別。有很多同修說:這個好難做到。
好難做到也要做到,你不做到,你不是修普賢行,一定要認真去做到。一定要曉得,所有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那他就是佛。我們對他的禮敬,不是看他的人、不是看他現在做的事,尊重他的佛性。
他的佛性跟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我們尊重他的佛性。那麼這是講對有情眾生。
除有情眾生之外,無情眾生。無情眾生是萬物、器世間。無情眾生,佛給我們講,它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
佛為了區別有情跟無情,說這個性叫佛性跟法性,其實一個性。所以《華嚴經》上佛才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換句話說,無情眾生也是佛。無情眾生也要恭敬,跟對阿彌陀佛同樣一個恭敬心,如果有差等,你不是修普賢行。我們舉一個淺顯的例子。
桌子擺在你面前,桌子上有骯髒的東西,你立刻把它擦乾淨。不管這個桌子是不是我的,我要不要用它,我修普賢行。桌子擺得不端正,立刻扶正,椅子也擦得乾乾淨淨、擺得整整齊齊,我們離開椅子碰歪了,不恭敬,這叫修「禮敬諸佛」。
哪些人修?給諸位說,《華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人都修,沒有一個是例外的。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凡是往生到極樂世界,從上上品到下下品,每一個人都修。
我們現在沒去,沒去現在就修,養成習慣,到西方極樂世界就很方便了。現在這個習慣沒養成,習氣還很重,到西方極樂世界被人家開除掉,那個多難為情。實在講,西方極樂世界不會開除人,你去不了。
阿彌陀佛跟那些諸上善人,經上講的,他們「天眼洞視,天耳徹聽」,我們見不到他們,他們見到我們。我們在此地的修行功夫,我們不知道,他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們在挑選,哪一個人可以來,哪一個人不可以來。
你被他選中,到時候他就來接引你。為什麼被他選中?我符合他的條件。
他們所做的,我們現在就認真做,做不徹底沒有關係,我總是在做了。他們看到就歡喜,一定把你選中。臨終的時候,佛跟諸佛菩薩來接引你,開歡迎大會,要緊,要緊!
大乘無量壽經 (第五集) 1998/4/18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34-005
末學愚鈍,所知所述全部來自於古聖先賢大德和其他仁者,在此願與仁者您共享共勉,末學自己
措辭不妥之處恭請仁者原諒!恭祝仁者一切善願速成就!恭祝咱們盡虛空所有家人幸福美滿!六時吉祥!南無阿彌陀佛!
學佛的人都有什麼心?學佛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學佛的人還是凡夫,凡夫就只有貪嗔痴心。學佛的人都是什麼心理?學佛人有信仰,上證佛道下化眾生,發大願度己及人,其思想境界契和了佛陀偉大的思想,故不斷追求,信願行,聞思修,戒定慧 把自己錘鍊成起碼是高尚的人,影響社會,使這個社會溫暖和諧乾淨智慧清醒。我犯錯誤有惡趣過,經歷過苦難。人生的迷茫。人生的意義何...
阿彌陀佛,最後那句,求斷句!《阿育王經我等自說智母。是時迦葉語諸比丘
是 佛記優波笈多因緣第六 這段嗎?時,五百阿羅漢 皆除床座 露地而坐。是時,迦葉 語 諸比丘。阿難 所說 是何 修多羅。乃至 五百阿羅漢 入三摩提。從 三摩提 起而說言。如是 修多羅。如是 修多羅。乃至 廣說 四種 修多羅。結集 已竟。眾僧 復言。我今 欲集 毘尼藏。應當 問誰。大德 迦葉 答言。長...
靈隱寺大雄寶殿裡面四周的都是什麼佛
且看天地造化機 大雄寶殿的兩邊應該是諸位大阿羅漢尊者吧!杭州靈隱寺大雄寶殿字誰寫的 靈隱寺大雄寶殿,匾額題字是沙孟海先生 杭州靈隱寺 大雄寶殿 匾額,是1953年寶剎修葺時,浙江書法界泰斗張宗祥推舉沙孟海題寫的,因沙孟海善書擘窠大字。 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 大雄寶殿 匾額,是一九五三年寶剎修葺時由沙孟...